分享

【秦淮非遗大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传统医药类

 负鹏载舟 2023-08-28 发布于河南

张简斋中医温病医术

项目类别:传统医药

世居秦淮鞍辔坊的张氏医术一脉传承,发展到张简斋这一代,已形成独特的“国医温病医术”。张简斋温病医术在民国时期盛极一时,被尊为“当世医宗”,“南京二张”(张简斋、张栋梁)之首,还被誉为“南张北施”(张简斋、施今墨),可谓冠盖满京华。

2016 年,张简斋中医温病医术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国医张简斋像

张简斋祖辈为“新安医派”传人。张氏迁居南京之后,皖、苏、浙一带经常发生瘟疫,张简斋之父张厚之在诊治疫病过程中,吸收了明代王肯堂、吴鞠通“温病学派”( 杂病、伤寒、瘟疫治疗)的学术思想,多有建树,并一一传授其子张简斋。清末至民初,张简斋在承袭张氏医理宗学的基础上,集“新安医派”、“吴门医派”、“孟河医派”、“温病学派”之大成,采众家之长,而自成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张氏国医( 温病) 医术,在民国时期被公认为“温病大家”,举国仰止,成为“金陵医派”的奠基人和领军人物。

《张简斋医案》书影

张简斋一生行医40 余载,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辨证精当,处方轻灵,用药大胆。尤其在治疗上也有创新,先后创立温病“寒伏火证”的治疗思想和原则,在杂病“下虚受风”症的医治方面有着独到经验和学术见解,因此,在临症治疗上每收奇效。张氏在学术思想上,根据“人以胃气为本”、“胃者水谷之海”,以及“得谷者昌,失谷者亡”等医家观念,提出“胃以通、和为贵”的主张。在处方用药时,也处处照顾到胃腑,常以“二陈汤”做衬方使用。

前南京市长滕杰唁电

张简斋为清末“贡生”,民国初年名震大江南北,举国公认。张氏国医温病医术对“疫病”、“温病”有明确的诊疗依据和治疗方法,对现代社会中的一些传染病(如时疫、瘟疫等)的防治仍具有学术指导和临床应用价值。

前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焦易堂、卫生部长陈郁唁电

民国初年,为提倡和发扬民族文化,称传统文化为“国学”,中医药被称为“国医”。张氏运用独特的医术,扑灭肆虐的瘟疫而名振天下。他关心和尽力解除百姓病痛,达到了“有口皆碑”的境界,受到医界和社会的尊崇,被称“张国医”。 1933 年,在张简斋的带领下,多位中医界名流共同捐资,在秦淮长生祠1 号建立“南京国医传习所”。他还担任过南京、重庆两地的中医师公会理事长。

张简斋国医研究中心部分成员合影

张简斋重视医术医道的传承。选用人品优秀、又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才进行培养、传承,其亲授弟子不下百人,这些人以南京为中心,分布在四川(以重庆为主)、贵州(以贵阳为主)、上海、安徽、武汉、广州、香港、台湾、东南亚及美国旧金山等地。已故省、市名老中医邹云翔、傅宗翰、侯席儒、汪六皆、濮青宇、曹渭渔等医家都是张简斋的嫡传弟子,丁泽民、谢昌仁以及《江苏中医》杂志原编辑张义堂等人最具代表性,都是张氏早年“国医传习所”的师传弟子。他们继承了张简斋传授下来的独特中医理论,一直努力弘扬和传承张简斋的中医学术思想。他们又都是省、市中医院创建时的领导或科室主任,还担负再传弟子的重任。如今省、市中医院的多位名老中医,如周仲英、单兆伟、刘永年、徐卫义、王 湘、谢英彪、黄永澄、金小晶、孙振华、张仲爱等人,以及汪氏中医诊所汪季直,君和堂中医馆坐堂中医邹伟俊、侯俊、张工彧、林朴等人均为张氏的再传弟子。这些人多已成为国家级和省、市级名老中医及张简斋国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如已故原江苏省中医院院长、原中医学院副院长邹云翔,已故原南京市中医院名誉院长傅宗翰,已故名医侯席儒、汪六皆、濮青宇、曹渭渔、王问儒、张义堂等人都是张简斋的私淑、嫡传弟子。邹云翔先生生前手抄的张简斋内、妇、外、耳、鼻、喉、眼科及杂病临症医案已经出版发行。他们继承了张简斋授传下来的独特中医理论,也一直在努力弘扬和传承张简斋的中医学术思想。

张简斋中医温病医术市级传承人侯俊为患者诊疗

张氏医术医理精深,对诸家学说融会贯通,敢于创新,突破成规,而自成一体。临症精详,用药大胆,施药轻灵,常常力拨千斤,形成了张氏国医医术的四大特色,即: 理——辩证精详,独具特色( 突出张氏医术的辩证思想和对疾病的深邃观察力);法——方法独到,不失经典( 临症构思精巧,可窥张氏医术的奇特与经典的一脉相承);方——经方风范,处方独到( 体现张氏医术的个性特色和历史渊源);药——处方轻灵,力拨千斤 ( 治疗必顾护脾胃,中病即止,疗效确切)。其药物制品有: 张氏多病种处方秘籍抄件(多以汤剂、散剂形式呈现);张氏秘籍“消渴散”,粉剂,治疗消渴(今称“糖尿病”);止泻验方,治疗急性菌痢、“克罗恩病”等重症。

张简斋中医温病医术市级传承人汪季直为患者诊疗

为了加强对张简斋温病医术的保护,已建立张简斋(南京)医药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及国医研究中心,并以此为平台,汇聚张氏弟子、传人和中医药界人士,共同推动张氏学术研究和传承工作。

有关张简斋国医医术的书籍,有王祖雄编著的《张简斋经验处方集》(1947 年重庆出版),马腾云主编的《张简斋处方存稿》(1972年香港出版),邹云翔手抄件《张简斋医案》(1960 年邹伟俊收藏),邹伟俊编著的《张简斋医案》(2012 年江苏出版),张氏嫡孙张继凯主编的《一代名医张简斋》等。

目前,代表性传承人:市级林朴、邹伟俊、张工彧、汪季直、侯俊,区级龙家俊、吴叶凤、朱博冉。

(侯 俊 、袁 谨)

图片来源 | 龚文新 及 《秦淮非遗谱》

责编 | 轻叩studi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