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昌起义后团长投蒋,后作为国军司令不救锦州,两天的路要走11天

 泊木沐 2023-08-28 发布于辽宁

在众多的黄埔学生中,侯镜如的一生非常特殊,侯镜出生于如河南,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长大后,他考入了河南大学学习,因在校期间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毅然投身革命。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之后,侯镜如就弃文从武报考了黄埔第一期,并于在校期间加入组织。1927年,侯镜如又参加了南昌起义,此时的他已经是二十军的教导团团长。

1931年,侯镜如被安排前往上海工作,刚好碰上上海的组织因叛徒出卖受到很大的损失。结果,侯镜如就此与组织失去了联系。后来找不到组织的侯镜如只好在黄埔同学袁守谦的介绍下来到抗日名将吉鸿昌的部队,担任三十师政治部主任,随后又任89旅少将旅长,并率部参加了台儿庄、娘子关等重要战役。在抗战结束时,侯镜如已经是中校军衔,并担任北平警备司令。1946年六月解放战争爆发,国军派侯镜如对解放区进攻。不过,侯镜如因对我军的特殊感情采取了拖延抵制的态度,最后差点被撤职查办。

1947年前后,我军终于和侯镜如取得了联系,侯镜如也欣然答应起义,只不过一直没有找到好的机会。直到1948年辽沈战役爆发后,侯镜如已是第17兵团司令长官,在锦州被解放军包围的时候,国军命令侯镜如去增援锦州。与此同时,侯镜如还收到一封来自我军的军令,让他放慢进军速度,一路上没事就多晒晒太阳,就是这样两三天就能到的行程,侯镜如用了十一天。

在塔山之战中,侯镜如又给了国军致命一击。原本国军占尽优势11个武器精良的师,还有炮兵、空军、海军支援,但侯镜如在没有和我军联系的情况下,却和我军默契配合,一路上寻找各种理由推脱,让国军战机一个个溜走。1949年八月,国军彻底失势,之后在东北战场上立下奇功的侯镜如正式回到了组织的怀抱。如果参考同一级别的起义将领,侯镜如如果参加了1955年大授衔,他的军衔应该是上将,只可惜他此时已经离开了部队,与上将军衔失之交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