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洁世界2018 2023-08-28 发布于海南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2014年01月25日星期六,带上徕卡专程来到上海外滩美术馆参观《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成立于2010年,是一所地处上海外滩的当代艺术馆。美术馆位于一栋装饰艺术风格的历史保护建筑内,是中国最早现代博物馆之一。上海外滩美术馆于2019年正式注册成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不同于大陆性和国族性艺术机构积重难返的状态,上海外滩美术馆正在发展当代艺术的海洋性视野。旨在探索亚洲海洋和群岛的重要性,为当下的艺术挑战,实践和网络提供更为丰富的见解。希望在亚洲多个地区之间、全球不同文化之间构建具有建设性的矛盾,为艺术家、研究人员和策展人提供自由表达的空间,并与观众一同深入感受幽微且浓烈的体验。
  凭借独具一格的策展方法而享有盛誉,构思着各种艺术项目,包含从研究到替代性学习,从展览制作到不可预期的泛表演性实践。旨在通过支持大胆的当代艺术实践,不断重塑本地历史,同时应对国际艺术挑战和社会变异。
  开放及门票
  周二 - 周日: 10:00- 18:00 (17:30 停止售票)
  周一休馆
  全票: 50元/张 
  优惠票: 20元/张
  残疾服务
  为服务行动不便的参观民众,本馆服务前台备有轮椅借用,
  馆内还设置有无障碍厕所及无障碍电梯等设施。
  若需相关协助,请洽本馆前台服务人员。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虎丘路20号
  地铁:2号、10号线南京东路站6号出口,步行约10分钟
  电话:+86 21 63215251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所在的亚洲文会大楼,位于上海市黄浦区虎丘路20号,从19世纪中期以来即是上海的公共文化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 
  亚洲文会大楼(RAS)曾是上海博物院的所在地,它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博物馆之一。建筑竣工于1932年,由英国建筑师George Wilson设计,融合了中西文化的元素,具有典雅而精致的装饰艺术风格。2007年,著名英籍建筑设计师戴维·奇普菲尔德受邀担纲美术馆的建筑改造,以简洁优雅而功能完善的内部空间为这一历史建筑注入现代艺术空间的精神与气质。
   1874年,在租界政府的支持下,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募集社会资金,在上圆明园路(今虎丘路)20号建成永久性会址,内设图书馆、博物院和演讲厅。其中,博物院也称为“上海博物院”,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博物馆之一,也曾经是远东地区中国标本和文物收藏最富、影响最大、功能最全的社会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 
  1933年,今日所见的亚洲文会大楼在原址重建开放,馆舍条件的改善进一步提升了博物院各项业务活动的水平和机构的社会影响。在其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亚洲文会大楼博物院在促进学术研究、推动文化交流、普及科学知识以及丰富市民生活方面贡献卓著,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东方学和汉学研究中心,也是上海知名的公共文化教育机构。博物院与当时国际重要博物馆均建立了藏品交流和业务合作关系。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巴尔提·卡尔:轻罪
  2014年1月11日 - 2014年4月20日
  策展人:桑蒂尼·宝达
  艺术家:巴尔提·卡尔
  主办:上海外滩美术馆
  支持:洛克·外滩源、贝浩登画廊(巴黎,香港,纽约)、赫龙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上海)
上海外滩美术馆荣幸呈献巴尔提·卡尔个展《轻罪》,展期将由2014年1月11日持续至4月20日。作为当代画家与雕塑家,卡尔过去20年来的创作涉及现成品、极简主义、抽象主义(通过重复的手势和形式)、以及神话与叙事的不同艺术史学传统。这场为上海外滩美术馆及其相关环境和文化历史而特别规划的展览浓缩了卡尔自21世纪初至今长达15年来的创作,力图综合呈现其持续演进并错综复杂的世界观。这也是艺术家在亚洲的首次重要个展。 
  美术馆的全部六层空间都将作为展厅,贯穿艺术家创作生涯主线的语言、观念与作品将在本次展览中得到全面呈现,其中包括在当代艺术与批评界备受关注的人类与动物间的复杂关系,及由此衍生出的混种、变形与伦理问题;抽象与具象之间的联系;关于他者;性别政治;全球化与世界主义;以及最终作为一名当代艺术家与文化生产者意味着什么。此次展览还将包括两组特定场地的定制装置,一件如同“皮肤”一样在概念及物理意义上覆盖了美术馆宏伟的北立面,另一件贯通了美术馆两层展厅的空间。这些建筑性的介入如镜面映射出卡尔对“额痣”这一媒介的运用;“额痣”如他者的载体,是为装饰并活化关注的灵物,使人沉浸而又朦晦于对它的凝视。 
  对卡尔来说,关于身份的核心问题(如身体、性别、语言和动机)与作为一种存在的、审美的、生物性的和道德的喻义表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卡尔重要的摄影系列“混种”中的诸多作品(均创作于2004年),如《猎人与先知》、《巧克力松饼》、《天使》、《家庭肖像》与《鸡毛掸子》所创造的女性形象处于一种单调的家庭生活和猛烈的幻觉效应之间的阈限状态,如后期制作的图像——半人半兽——既诱魅又端庄,既跋扈又忍耐,既像是与她们所被赋予的角色达成了某种共识,又津津乐道于她们的表里不一和多重个性。身体的诗学揭示了卡尔对于熵量、变异与转换的兴趣,一如见证了人类与动物的相似之处。卡尔基于动物的作品系列,包括《轻罪》(2006年)、《皮肤讲的不是自己的语言》(2006年)与《没有可分配的原因》(2007年)可能共同构成了德国艺术史学家本雅明·H·D·卜克罗 (Benjamin H.D. Buchloh) 所说的“一种离奇壮观的出类拔萃的体现” 。卡尔不断探索荒唐、意外、把戏,身体力行地实践其作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的核心意义,并通过艺术与世界构建联系。
  卡尔有言,“如果我能重新选择我的艺术事业,我想我会成为一名极简主义画家。我热爱的所有艺术都来自简约的传统——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是个极多主义者!” 尽管卡尔对媒材、感性、方法与主题的运用丰富多样,但1980年代晚期和1990年代初期,卡尔还是学生时所创作的早期绘画作品已然开始频繁使用重复的图案与符号。卡尔自1990年代初在新德里定居、工作,她在这座大都会的中心所经历的一切,使其创作展示出一种对数量的痴迷,对尺度的微妙理解,及对如戏人生与当代生活的溺爱。此外,其创作实践还有反复出现并消失的周期性特征,包括如猿猴的形象,以及对语言本身的双关语、层联和声调的高度和谐、灵敏的把握,正如卡尔为作品所取的名称那样,耐人寻味。
  上海外滩美术馆此次展出20件精选之作,包括雕塑、极富盛名的“额痣”画、摄影、特定场地的定制装置,以及基于2007年的“额痣”双联画《靶心女王》演绎而来、由多幅大型“额痣”组成的室外壁画。部分作品有幸从国际著名的私人收藏家与公共机构借展,部分则是全新的委约创作。
  本次展览由常驻孟买的艺术史学家、古根海姆博物馆特聘策展人桑蒂尼·宝达策划。展览将同期出版一本学术性图录,书中将包含三篇由国际知名艺术史学家、批评家与策展人特邀撰写的文章,及上海外滩美术馆展览作品及现场全景记录图片,附艺术家的履历与展览记录。一系列教育和公共项目将紧随展览开幕式展开,并贯穿整档展期。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巴尔提·卡尔 (Bharti Kher) 1969年出生于伦敦,1987至1988年就读于英国米德尔塞克斯理工学院,1988至1991年就读于英国纽卡斯尔理工学院。自1990年起,卡尔参加了大量国际展览,她近年的个展包括:韩国首尔国际画廊(2013年)、印度新德里Nature Morte画廊(2013年)、英国伦敦帕拉索尔当代艺术联合基金会(2012年)、美国佐治亚州萨凡纳艺术设计学院(2012年)、英国盖茨黑德波罗地当代艺术中心(2008年)等。
  卡尔近年的联展包括:“被自然误导:当代艺术与巴洛克”巡回展,加拿大多伦多当代艺术博物馆及加拿大埃德蒙顿市的阿尔伯塔省美术馆(2012—2013年);“最好的时光,最坏的时光:当代艺术的复兴与启示”,乌克兰基辅Mystetskyi军械库首届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2012年);“巴黎—德里—孟买”,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2011年);“印度公路”系列巡回展(2011年):“印度公路”,英国伦敦蛇形画廊;“印度公路II”,挪威奥斯陆阿斯图·弗恩利当代艺术博物馆;“印度公路III”,丹麦海宁当代艺术博物馆;“印度公路IV”,法国里昂当代美术馆;“印度公路V”,意大利罗马国立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2008—2011年);“当代印度”,西班牙瓦伦西亚现代美术学院(2008年)等。
  卡尔的作品被纳入如下收藏:香港伯格基金会,伦敦泰特美术馆,新德里克兰·纳达美术馆与戴维艺术基金会,巴黎弗朗索瓦·皮诺收藏等。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巴尔提·卡尔 / 轻罪 / 玻璃钢,木头,毛皮 / 148 x 185 x 60.5 cm / 2006 / Crozier Fine Arts Collection
  走进美术馆第一眼便看到和展览同名的作品《轻罪》——一只目光狰狞、青面獠牙的鬣狗对着观众怒目而视。鬣狗由玻璃钢制成,但其背部覆盖了一块来历不明的其他兽类的毛皮。动物的形象或物种混交后的生物形象是卡尔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它们在材料和形式上、内容与表达上制造出各种矛盾的碰撞。鬣狗站在装有一些木桩的平板车上,这个奇特的装置在形式与概念上共同完成了鬣狗这件雕塑,它既有雕塑基座的功能——固定作品的位置,将艺术作品与现实世界区分开;同时平板车作为一件现成品与木桩构成出乎意料的组合,这种不稳定的、错综材料的形式又超出了雕塑“基座”的功能和含义,它与“鬣狗”一起表达了卡尔作品中矛盾、混杂、变异的观念。
  作品名为《轻罪》,原文为“Misdemeanours”,或译作“不端的行为”、“不当的处理”。这是卡尔的作品经常给人的感受,她总是从所谓的正确位置上偏移一点,不让人们看到他们预期想要看到的东西。卡尔在一次采访中提到她的艺术启蒙者——她孩童时期的一位美术老师——告诉卡尔什么是“负空间”:当她看一件物体,就去看是什么在它的周围。这决定了之后卡尔观看世界的方式和艺术创作的手法,是去关注那些背后的、周围的、肉眼看不见的东西。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巴尔提·卡尔 / 向张耳的人歌唱 / 写有字迹(印度语)的米粒,金属碗,大理石座 / 110 x 31 x 31 cm / 2008 /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Hauser & Wirth
一米高的大理石基座上摆放着一个金色的碗,里面装了些写有印度语字迹的米粒。事实上,这是一只西藏颂钵。因为由特殊的金属和矿石手工凿击而成,所以每个颂钵都有独特的声音。颂钵所发出的声音能够和自然本身的频率产生共鸣。千百年来,佛教徒们用西藏颂钵轻柔的嗡嗡声来开启并结束他们的冥想。
  米粒上的手写文字来自于一份印度报纸上有关婚姻的专栏,讨论婚配过程中的如何做正确的选择。卡尔认为,无关紧要的词句可以有多样的排列组合,而每个词本来清晰精确的意义却被随意拼合的其他词句所模糊,并由此将新的秩序留给这些词句自己来创造。卡尔坦言:“我们是微小的。在我们担心颜色不配或牙口不好的时候,谁曾想,苍茫天地间,我们不过是小沙一粒。”她想象把整个南亚次大陆的人类学研究都装在这一碗米粒中。这件作品还参考了特里斯坦·查拉(Tristan Tzara)在其创作的一首达达主义的诗歌所运用的荒诞的方法,卡尔的创作亦是受到了查拉的启发。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巴尔提·卡尔 / 西面吹来的热风 / 131台暖气片 / 195 x 264 x 254 cm / 2011 /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Hauser & Wirth
  《西面吹来的热风》是由131台废弃的铸铁暖气片堆砌成一个四四方方的重达10吨的立方体,观众单凭目测即可感受到作品的重量,甚至其业已消失的热量辐射。卡尔选择了现成品——暖气片,这种工业革命时代的产物(有些铸铁表面甚至还有浮雕,将美学寄生于工业发明之中),是提升人类生活舒适度的伟大发明,从最初上流社会的奢侈品逐渐普及至大众的日常生活,时至今日这种铸铁暖气片已被更加高级的工业产品代替。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被废弃的暖气片却经艺术家之手出现在美术馆或画廊的一隅。
  卡尔在美国找到了这些暖气片,并将它们运到新德里,但是在之后长达五年的时间里,卡尔始终找不到适合的创作方案。在进行了各种实验之后,卡尔最终决定让材料自己说话,以这种最直白的方式展现它们本来的样子。这些暖气片精确地构成一个完美的立方体,一个极简主义的典范,同时又仿佛一座纪念碑,暗示着对殖民主义历史和现代化的反思。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巴尔提·卡尔 / 当仁者沉睡之际 / 玻璃钢,瓷器,塑料,桃花心木,铜丝 / 180 x 180 x 100 cm / 2008 /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Galerie Perrotin
  卡尔的雕塑作品中不仅存在“混种”的概念,同时还可明显地看到关于印度神话的当代叙述。《当仁者沉睡之际》显然是在影射印度无首女神姬娜玛斯德(Chhinnamasta)。在传统的姬娜玛斯德画像中,她通常会站在一对交媾中的男女身上,砍下自己的头颅拿在一只手上,三注鲜血从断颈喷涌而出,分别流进断头的嘴里,和左右两名侍者的口中。姬娜玛斯德通过自我牺牲来唤醒精神能量的觉醒,同时也是性能量的化身。卡尔借用了这则印度神话,但在表现中结合了她的艺术观念,左手拿着一个类似猿猴的物种的头骨,原型右手中握着弯刀被精致的骨瓷茶杯代替。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尔提·卡尔 / 带银鼠的女子 / 玻璃钢,花岗石,木头,皮革,陶瓷,毛皮 / 230 x 60 x 60 cm / 2012 / Kiran Nadar Museum of Art, India
  《带银鼠的女子》和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著名肖像绘画同名。卡尔在这件雕塑中使用了许多不同的材料:玻璃钢,花岗岩,木耙,皮革,陶瓷,毛皮等。不同材料、质感、重量、颜色之间的矛盾和平衡是构成这件作品的基础。女子头顶着四对杯碟,杯碟之上还加了一把牛奶壶,更强化了令人揪心的平衡感。
  卡尔把这一系列的雕塑视作“女神”系列,作品充分表达她的艺术取向,一种充满了矛盾、迷惑、性和暴力的混杂的美学观,观众在感受这些视觉冲突的同时,也会和艺术家一起思考关于性别和身份、神话与现实的话题,一同体会艺术家的道德观和世界观。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巴尔提·卡尔 / 佩戴披风和盾牌的战士 / 玻璃钢,蕉叶,棉,不锈钢 / 190 x 205 x 160 cm / 2008 / Burger Collection, Hong Kong
  《佩戴披风和盾牌的战士》中赤身裸体的女战士头上长出巨型的犄角,而在动物界中一般只有雄性才有犄角。卡尔将相互矛盾的性别、物种特点混合在一起,以此表现一个强大、英勇、自信的女战士形象,然而她的盾牌不过是一棵脆弱的芭蕉叶,她的披风不过是一块日常的布。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巴尔提·卡尔 / 自画像 / 数码输出 / 50 x 41.67 cm / 2007 / Courtesy the artist
  《自画像》中的构图让人联想到西方古典的肖像油画,但卡尔的脸渐变成狒狒的面部。“混种”系列讨论的是现代社会中女性所承载的多重身份,她们既要围绕着子女、家务、食物团团转,又要具备野兽般的生存力,似乎如此才能够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持久斗争。而其实,她们似乎已经找到了多重身份之间的平衡,并成为卡尔眼中的“都市女神”。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巴尔提·卡尔 / 巧克力松饼 / 数码输出 / 114.3 x 76.2 cm / 2004 / Courtesy the artist
  “混种”系列是卡尔的代表作之一,在这些摄影作品中,卡尔将相互矛盾的人种、物种、家用器具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既优雅又诡异的“混种”。《巧克力松饼》中的女子留着时髦的短卷发,却长着一张几乎辩不清五官的猿猴脸;她身材妙曼,右腿却被一条马腿替代,与完整的右腿形成鲜明对比。这样一个奇异的女性左手叉腰,扭着胯托送过来两只覆盖着象征甜美的粉红色奶油的巧克力松饼,迫使我们重新定义女性的形象和特质。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巴尔提·卡尔 / 皮肤讲的不是自己的语言 / 玻璃钢,额痣 / 142 x 456 x 195 cm / 2006 / Kiran Nadar Museum of Art, India
  一头筋疲力尽的母象匍匐而卧,象征力量与野性的庞然大物此时奄奄一息,它的身上布满了精子状的额痣,仿佛是另一层皮肤。对卡尔来说,皮肤是记忆的同义词。这件作品中同时出现了两个极富印度特色的符号——大象与额痣。大象在印度被认为是尊贵、智慧和强大的象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大象作为这个拥有漫长历史和伟大文明的庞大帝国的隐喻;精子形状的“额痣”本身就极有反讽意味,男性的象征同这一女性的对象糅合在一起,从而成就了对这座国家及其之外的性别议题的强烈而又开放式的提问。精子也是生命的象征,它们在大象的体表构成另一层充满生命能量的皮肤,是否暗示在帮助这个庞然大物的复苏。精子的微小和大象的体型形成强烈的对比,充分表现艺术家想象的张力。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巴尔提·卡尔 / 这边走 / 额痣双联画 / 2, 244 x 183 cm/ / 2008 / Koen Verbandt & Els Verbandt-Vanhaerents Collection
  卡尔将额痣作为媒介引入她的绘画中,使我们重新定义绘画的可能性。观看卡尔的额痣贴画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视觉体验。远看《这边走》,不同颜色的额痣像气流一样有着各自的方向,好像构成了一幅抽象主义的立体绘画;近看时,额痣的动态则更显活跃,营造出童话般的迷幻效果,使观者仿佛进入一个奇妙的超现实的微观世界。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巴尔提·卡尔 / 屠夫,面包师,烛台匠 / 玻璃砖,铁,LED灯 / 51 x 115 x 68 cm / 2008 /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Galerie Perrotin
  这件装置被陈列在美术馆六楼的咖啡馆,位于步向露台的出口处,作为观众在整个观展过程中的最后一件作品,它与2002年的作品《血脉》相关,都用到了手镯作为创作材料。
  作品标题《屠夫,面包师,烛台匠》来自一首英语儿歌《Rub-A-Dub-Dub》。琥珀色的玻璃砖整齐地摆放在一个生锈的铁质底座上,底座内的LED灯透过玻璃砖发出微弱的红光,仿佛一个正在烘烤中的烤箱。这些玻璃砖由上千个融化的红色玻璃手镯浇筑而成。这种手镯在印度非常普遍,各个年龄、宗教、地区的印度女性都会佩戴。玻璃砖堆砌出的烘烤状态似乎意在溶解印度种族和宗教的矛盾,将日常佩戴时手镯叮当有声的响动融入无声。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巴尔提·卡尔 / 不是所有游荡者都失去方向 / 木凳,桌子,机械化古董地球仪 / 尺寸依场地而定 / 2009-2010 / Honus Tandijono Collection
  这件作品由一张桌子、一些板凳和七个古董地球仪组成,地球仪被安装了机械装置,不时缓缓转动。七个地球仪大小不一,高度也各不相同,板凳被摆在桌子上,地球仪又放在板凳上,从造型和材质可以看到这些板凳来自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从形式上起到支撑地球仪的基座功能,但以“板凳”支撑“地球”,板凳的微不足道和地球仪所代表的宏大世界观在叙述上形成夸张的对比。单个来看给人极不稳定、摇摇欲坠的感觉,但整件作品因对每个物件高度和位置的精确安排,又给人一种相对稳定的视觉感。地球仪曾是殖民者了解世界,扩大其版图的殖民工具,卡尔从女性视角摆弄、安排这种男性世界的玩物,以此表达对旧的殖民主义、旧知识体系和文化霸权的反抗。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巴尔提·卡尔 / 天使 / 数码输出 / 114.3 x 76.2 cm / 2004 / Courtesy the artist
  作品《天使》中唯一接近天使形象的是画面中长着蝙蝠双翼的蓝色皮肤婴孩,戴着白色头盔的孕妇从背后抱住她,并似乎在通过头盔的护目镜窥视观众。一旁的吸尘器诡异地连着一只狗的脑袋。原本家常的一个瞬间,却因为超自然因素的介入而变得混乱和怪异。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巴尔提·卡尔 / 病毒之五 / 桃花心木,黄铜,额痣 / 46 x 30.5 x 35 cm(盒子),2 m(图案直径) / 2014 / Courtesy the artist
  《病毒之五》是《病毒》系列的其中一件,也是本次展览中第二件根据展览场地定制的新作。在选定展墙后,从位于整幅作品中心的第一个额痣开始,以螺旋形从中心向外盘绕,构成一个直径为2米的圆形额痣壁画。“额痣”是印度女性点缀于眉心的装饰,现代印度女性点额痣时已不再使用传统的朱砂等颜料,取而代之的是使用起来更方便快捷的现成额痣贴片,有简单的绒面额痣、也有缀以塑料珠子和亮片的额痣,材料、颜色、形状多种多样。“额痣”通常与居家生活和女性气质相联系,然而在以传统方式佩戴时,也会带有宗教的含义。“额痣”已然成为卡尔创作中不断出现的媒介,被贴在墙面、镜面、雕塑和装置的表面,或是直接以额痣为媒材,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创作如今已成为其签名式的“额痣画”。
  《病毒》系列皆始于原点(瑜伽冥想的至高境界,乃是把人生一切经验浓缩回归至原点,这一原点就是“额痣”),随即爆炸式地无限扩张。艺术家将“额痣”转化成她独特的艺术表达语言,使作品主题直指身份、性别、宗教和政治等议题。
  艺术家将这些额痣材料像DIY套件一样封装在一个桃花心木做的盒子里,邀请作品的所有人在一定的艺术规则内构建自己的额痣壁画。随着《病毒》系列将持续进行至2040年,卡尔在大规模扩散其作品的同时,也借此对艺术品的著作权和真实性问题进行拷问。通过在全球各地空间及语境中进行相类似的实践,这件作品衍变为一种“病毒”,一种对展览现场空间实体的建筑式的介入。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巴尔提·卡尔并没有呈现出女性柔弱的一面,相反,她看上去更像是个气场强大的女权主义者,坚硬、苛刻、立场鲜明,尽管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近日,巴尔提·卡尔的亚洲首个回顾展《轻罪》,在上海外滩美术馆举办。
  作为出生在英国的印度裔艺术家,巴尔提·卡尔同时也是印度最著名的当代艺术家苏伯德·古普塔的妻子。作为印度代表性的第一代艺术家,苏伯德·古普塔和巴哈提·科尔的作品,彻底改变了人们看待印度的方式。卡尔的作品曾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伦敦蛇形画廊、里昂当代美术馆等多个机构展览。
  “这不是一个代表印度文化的展览,也不是一个作为中印文化对比的切入点,这是我对于我所处的环境和生活的思考。” 巴尔提·卡尔在展览伊始,就明确自己的定位,不容辩驳。
  巴尔提·卡尔把自己的展览命名为《轻罪》,言下之意,在于描述一种错位、失焦、走偏的状态下,仍可能成为从此发现一些新东西的角度。
  展览呈现了在过去的15年间,巴尔提·卡尔是如何取材于日常生活,把自己看成是一块海绵进行吸收和膨胀。她除了对人与动物之间的种种变形,包括进化的观念很有兴趣外,还对人类学、极简主义和抽象主义艺术进行了透彻研究。
上海外滩美术馆.巴尔提.卡尔艺术展
  转载本博内容,无需道谢,无需标明出处。更多博文,百度:洁世界新浪博客  
.
.
.

洁世界(草)
海口气温24
AQI 指数58
2020年11月09日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