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现代主义会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么(2)

 置身于宁静 2023-08-28 发布于浙江

    二、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历史背景

  1,170年来中国只是在做一件事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相遇,由此导致的结果是,170多年来中国其实只是在做一件事:即从一个延续了三千年的农业文明国家“拼尽全力”向一个现代工商金融国家转变。这一过程相当于西方从中世纪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而中国至今尚未完成此一社会转型。

  1840年至今,170多年来,期间发生的所有事件,存在的所有历史人物,无论其个人主观意愿是什么,客观上都参与了,或不同程度推动了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国当下仍在这条道路上继续艰难跋涉。按照历史学家黄仁宇的观点,170多年中国发生的所有的事都是为了推动中国在经济上可以进行“数目字管理”。

  简单地说,“向现代转变”是中国自1840以来无可选择的方向。

  2,历史的“U型”转弯

  春秋时期鲁国开始对农业开始收税,秦汉以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基本成型。至1840年之前两千多年来,无论朝代更替与外族入侵,中国始终在传统农业文明的秩序中延续。它有着自身独特的逻辑、秩序和结构。其运行方式和历史的惯性两千多年来基本保持着,从未被打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与西方迎头相遇(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在生产力的水平上无法抗衡),一击之下激起无数历史的“碎片”。中国两三千年来历史移动的巨大的惯性受到了从未遇到的阻遏。身在历史之中的李鸿章清醒地指出,中国所遭遇的变化与历史上任何一次朝代更迭或历史嬗变都不同,它带来的是中国“三千年前所未有之大变革”。

  遭遇的结果,只有两种可能:要么灭亡——如李大钊所说,东西方两种文明(“静”和“动”)的相遇,必以一方的破碎为代价;要么转变——即从一个传统农业文明的国家转向一个现代工商金融国家。

  中国选择了后者,这是一个相当艰难的过程。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历史经历了一个巨大的“U型”转弯。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工商社会在许多方面的特性都几乎截然相反,这意味着中国需要从其历史运动的巨大惯性中摆脱出来,在与西方/现代突然迎头相撞之后,以一个180度的大转弯,突然调转方向,向着一个几乎完全相反的方向转变。在这个过程当中,原有的结构被打碎、重组。无数的碎片,在巨大的历史转向中被抛离轨道。这是一个完全“脱胎换骨”的过程。

  这种“U型”转弯,就像1979年美国《时代周刊》选择邓小平作为年度封面人物而给出的理由:他给中国带来的变化犹如一艘航空母舰在一枚五分钱的硬币上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确实如此,170多年来,中国正是沿着这个方向转变。

  3,中国的“双重传统”

  今天,中国(包括非西方国家),其文化面对着“双重传统”:一个是自身的传统,文化与历史的“延续”,另一个就是现代/西方的传统。

  缺失了自身的传统,我们将不能认识自己,在身份的迷失之中找不到方,向失去传统,文明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为什么亨廷顿临死前告诫美国民众,弄清楚“我们是谁?”。坚持、捍卫美国的“文化认同”对美国的生存至关重要);缺失了现代/西方的传统,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将不能转变自己,失去生存的机会(正像博尔赫斯告诉阿根廷青年:“什么是我们的传统,整个西方文化就是我们的传统,我们比西方国家的人们更有权利继承这一传统”)。

  “双重传统”是当下时代我们最重要的文化资源,它确保我们在文化的碰撞、冲突与融合之中更理性地看待自己,完成向现代文化的转变,更好的融入国际社会。

  4,美国/西方的“双重影响”

  现代化过程中,毫无疑问,美国/西方对我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这始终是“双重影响”:一方面美国/西方告诉我们,1,要坚持“开放性”;2,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的挑战,更加主动地改变自己以适应时代的发展;3,在文化价值、结构、制度等各方面向现代社会转变;4,融入国际社会,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另一方面,美国自身的行为也告诉我们,1,实力才是硬道理。“独立自主”,才能把握自己。唯有理性、清醒,方能处“乱”不惊。正像美国人自己所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世界没有“救世主”,一切都要靠自己。

  5,美国是中国的老师

  美国是中国的老师,对比之下,美国比之中国具有许多现实层面的优势。一直以来,美国都是中国的榜样和现代化的参照物。毫无疑问,大多数中国人都希望中国未来能够成为一个像美国一样强大、自信、公平、人们普遍富足、在世界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国家。但中美两国的历史和背景差异较大,就像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所说,即便美国和欧洲,由于其内在结构性的差异,各自现代化的方式也截然不同。换句话说,没有一种“现代化”的方式可供现成地照搬和模仿。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历史无法被切断。这就比如,由于文化内在的“独特性”和差异,现代化无法像外科手术一样通过简单地“移植脑袋”的方式来实现。对于一个延续了数千年、需要克服历史“惯性移动”的农业国家,现代化即是“脱胎换骨”的改变,也并不意味完全西方化,这一点是客观的事实。中国以美国为榜样,希望转变成为一个真正的现代化国家,但中国必须从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出发,建立自己的现代价值理念及并积极地融入国际社会中。作为学生,中国对待美国的态度:该学习的学习;该敬仰的敬仰;该质疑的质疑;该批判的批判。

  我个人始终认为,二战之后美国艺术对全球的影响力,其真正具有持久文化价值的并不是以安迪·沃霍尔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尽管它确实全面实现了美国的文化霸权),而是格林伯格推动的抽象表现主义(现代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的产生也正是二战后美国开始独立思考自身的文化身份问题,逐渐建立独立的文化影响力的时期(中国当下所面对的文化问题,寻求确立自己独立的文化价值,大致相当于美国的这一时期)。正是抽象表现主义摆脱了美国在文化上作为欧洲学生的地位,第一次确立了美国不同于欧洲的独立的文化视野与价值观,展现了比之欧洲更加活跃的突破边框的创造力、美洲充满野性的文化、恢弘的气魄、从欧洲继承并发展的自由及批判的理念、永不停止的开拓精神与当仁不让的决心。欧洲是美国的老师,但美国并没有因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6,中美对于世界而言,是最为重要的互为平衡的力量

  中国,从三千年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商金融社会转变,其部分农业文化的特征仍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存在,其中包含着积极与消极的因素。对中国自身的发展而言,它需要一个外在的平衡者。换句话说,美国不仅是中国的老师,而且也是中国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外在平衡与制约力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丧失了其发展的“主动性”。目前为止,绝大多数中国人对美国是最向往,也最容易产生亲近感的国家。中国人对美国所产生的好感要远远大于对它的排斥。

  同样,中国也是美国最重要的外在平衡力量。失去外在制衡力量,美国也会是自身过度扩张行为的受害者。今后20年世界在向“后美国时代”多元格局的转变过程中,中美之间如能加强基本的互信与合作,将一起成为维持世界平衡与稳定的最为重要的力量。

  7,对于未来的判断

  从历史上看,美国算是一个比较“温和”的霸权国家,世界现存秩序与规则是美国主导下建立的,美国也最大的获益者。而中国也是在此规则下获得的快速发展的机遇。也就是说,双方都不希望世界现存秩序与规则发生急剧改变或失去控制,这并不符合双方的利益,双方之间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在历史的转变之际,尽管中美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不同程度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但两者基本保持了理性,出现严重对抗的情况不大可能。从根本利益出发,双方在未来加强合作不可避免。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商业国家,其历史思维的惯性一直是理性和务实的。美国在未来20年的战略思维和意图在不同的文件和表达中体现的很清晰,并无矛盾之处。换句话说,美国对中国的态度:限制、竞争加合作,并不难把握。而中国在过去数千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个静态农业国家,并没有表现出“扩张性”,简单地说,在文化特性上中国是一个“温和、保守”的国家。概括起来,与其说美国担心与中国之间的竞争,不如说,在全球力量的平衡从西方向东方转移之际,美国更担心中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力量之一)滑向另一种“极端”。“全球化”带来的一个积极的结果,就是各国之间在经济等各种利益上变得纵横交错,相互捆绑在一起,从而使气候、环保、资源、核威胁、世界安全变成所有国家共同面对、刻不容缓的问题。大国之间、不同集团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根本对抗性的零和游戏,而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以最近的欧债危机和金融危机为例)。某种程度上,“全球化”的发展对各国之间的矛盾起到了积极的制约作用。

  8,历史的挑战

  最近几年,国奥巴马总统将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移至亚洲,亚洲将成为未来数十年世界经济的中心。美国一方面联合中国周边国家向中国施压,制约中国的发展;另一方面,美国也不希望矛盾激化,不想与中国产生全面对抗,因为这也绝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中美之间矛盾激化与对抗,没有谁是最终获益者。整体上,美国在未来仍然期望加强与中国的合作。面对历史的挑战,这需要双方都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随着中国进一步的发展,中美之间加强相互的沟通与合作,是未来不可避免的趋势。

  2030年根据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最新报告,世界上将不存在霸权国家。也就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绝对的实力可以主导世界。前一段时间,中国十八大召开和美国总统选举几乎同时,一个在法国留学的朋友在微博中披露,法国的社会新闻频道一天到晚的在直播这两场活动,评论是:领导世界的两个国家同时在换届选举,将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在未来,中国将与美国一起成为世界的领导者之一,这一点世界是有预判的,这也是中国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这取决于中国能否处理好自身的问题,能否更好的调整、改变自己,并更充分地融入国际社会之中。中国影响力的上升,除在经济、政治、外交领域之外,军事的发展更多是在维护自身利益之时起到威慑作用,而中国影响力的发挥,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文化来实现的。

  历史的转变给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机遇,我们能否应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