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4年,中央文史馆馆长章士钊在逛旧书摊时,偶然发现《满宫残照

 古稀老人赵 2023-08-28 发布于北京
1954年,中央文史馆馆长章士钊在逛旧书摊时,偶然发现《满宫残照记》。他读完后觉得有趣,便把书推荐给毛主 席。没想到毛主 席看了书后竟多次向章士钊打听:“这三格格在哪里?”
 
《满宫残照记》中有几篇三格格写的信,对于这几封信,章士钊也是印象深刻的,但是他也不知道三格格在哪里呀。为了完成毛主 席的嘱托,章士钊开始多方打听三格格的下落。
 
三格格出身清皇室第一家族,名叫爱新觉罗·韫颖。她的父亲是前摄政王载沣,母亲是慈禧养女、宠臣荣禄独生女瓜尔佳氏,亲哥哥是末代皇帝溥仪。
 
尽管韫颖出生时,清朝已经没落,但当时的皇室仍然保持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她出生后身边就有三个专门伺候的佣人,一个是喂奶的奶妈,一个是洗衣服收拾房间的水妈,还有一个德妈专门负责穿衣服、梳头、教习各种王府礼仪。

连手指甲和脚指甲都有专门的人剪,甚至十几岁了才开始自己洗脚,想要什么,只要说一声,仆人就给买来
 
韫颖和哥哥溥仪的关系挺好,在后来分开的岁月中,她给溥仪写了很多信。溥仪没舍得扔,保存下来了,这才被《满宫残照记》收录了。
 
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我现在坐在屋里,下女在旁用熨斗烫衣服,老仆在窗外浇花,小狗瞪着眼珠蹲着,看着一匣糖果……实在没有词儿了。”
 
韫颖的信充满着童趣,在晚清遗老遗少们的八股之中别有一番情趣。这不,就连毛主 席看了后,也被她的文采打动,想要知道她的近况。
 
几经打听后,章士钊终于见到了三格格了,但和坊间传闻中勾勒出来的风华绝代的皇家格格截然不同,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个40多岁的中年妇女,衣着简朴,风华已失。
 
章士钊想了一想,也就明白了。
 
1945年,日本战败,韫颖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韫颖与丈夫、哥哥离散,没有任何依靠,和她相依为命的只有自己的三个孩子。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活了半辈子,只花过钱没挣过钱的金韫颖,开始为了生活烦恼了。她脱下了华贵的旗袍,换上老太太的粗布衣,带着三个孩子摆了一个地摊:一块布上面放几盒香烟。
 
一开始,说话从来慢声细语的韫颖根本不敢叫卖,她就这样坐在摊子前。是儿子稚嫩的声音在喊着:“烟卷儿~烟卷儿。”
 
时间久了,韫颖也终于融入进来了。她甚至会把整盒的烟拆开了,一支一支零卖。因为单根的烟,比整盒的烟卖得要贵。这样以来,她便可以从中赚些差价。
 
看,劳动人 民的智慧真的就是无限的。
 
但这样赚的钱也不会多很多,还要时常应付来投诉的——拆开的烟容易受潮,有时候打不了火。
 
生意有好有坏,不好的时候,一家人只能靠着喂马的豆饼来充饥。买的人多,他们偶尔还能吃上一顿窝窝头,就算是改善生活了。
 
后来他们回到北京,有人送给金韫颖的小女儿曼若饼干,曼若竟不知道那东西可吃,哭着要吃窝窝头。因为忙不过来,儿子宗光在外玩耍时被爬犁撞伤了,结果外伤感染转成骨结核,留下了后遗症。
 
其实韫颖挺好学的,她学了打字,也学了救护。在招考护 士的考试中,一百多位报名者里她考了第12名,但是人家嫌她年纪大,又有孩子拖累,没有录用她。
 
章士钊找到她时,韫颖被安排到街道做治保委员,此时的她已经40岁了,手上早已经布满了老茧,脸上也长满了许多的皱纹,她是胡同里最和和气气的居委会大妈。
 
章士钊把韫颖的情况告诉了毛主 席。毛主 席知道后,欣然写道:“走进了 人 民群众,变成了一个有志气的人。”
 
毛主 席作出的评价非常到位,韫颖听到后,更是万分高兴。
 
随后,周总理亲自为韫颖安排了一个区政协委员的职位。这个职位韫颖很是喜欢,在补贴家用的同时,还能够聆听 人 民群众的心声,更好地为 人 民服务。
 
1992年,79岁的韫颖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她对着家人说道:“我们一家能有今天的生活,多亏了毛主 席和周总理。没有党和政 府,也许我还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我们一家人也不可能团聚。”
 
是的,“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可以选择自己的道路”,不管面对任何的困境,这位末代格格都没有随波逐流,而是从容面对命运的安排,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古籍里的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