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兴中路126弄德仁里

 高参88 2023-08-28 发布于上海

德仁里位于前卢湾区的济南路与吉安路之间的复兴中路北侧126弄,德仁里弄堂单例偏西侧。住宅多为石库门式样,青砖外墙,红砖腰线。门头设置种类繁多。其中18号规模偏大,室内天井三层加四,估计是采芝堂后门。复兴中路126弄德仁里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3805190000257德仁里  民国  淮海中路街道。

地址里弄式样建造年份结构房屋 建筑面积 
复兴中路126弄德仁里 旧式里弄1924年砖木二层16幢1890平方米

复兴中路126弄德仁里
复兴中路126弄 德仁里3号.
复兴中路126弄德仁里
复兴中路126弄 德仁里8号.
复兴中路126弄德仁里
复兴中路126弄 德仁里18号
复兴中路126弄德仁里
复兴中路126弄 德仁里18号,内天井。二层三层护栏是铁艺。
复兴中路126弄德仁里
花饰精美。

1947年秋,居在上海行医,设诊所于复兴中路采芝堂国药店内,当时“七省棋王”周德裕寄寓在马当路其兄处,因相距仅一里之遥,常承见教。周德裕的父亲业医,早年在扬州悬壶,晚年时迁往上海。周父又是象棋名手,为“淮扬三杰”之一。幼年时,周德裕曾读过约五年私塾,也从父学过医。所有这些,使周德裕在今后成为职业棋人后,较一般江湖棋手高了一个文化层次。民国20年,与万启有代表华东在上海参加华东华北埠际大赛,成绩优异。被棋界誉为“七省棋王”。复兴中路126弄德仁里上海五和织造厂--职工徽章【为银质双面章】。 近代中国的民营资本针织厂。以生产鹅牌棉毛衫、汗衫闻名。1924年由任士刚等5人合资2万银两创办,取名“五和”,寓意“五个老板和气生财,团结致富”。初创时以织造女式服饰花边为业。1927年花边产品渐趋淘汰,确立以针织内衣为主。复兴中路126弄德仁里1937年淞沪抗战中,总厂毁于日军炮火,任士刚遂将炮火中抢出的设备,移至租界内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和小沙渡路(今西康路)分设缝纫工场、织布工场。上海沦陷后,一向以“使用国货,抵制洋货”为己任的五和针织厂,便成为日商的眼中钉,他们雇佣和挑唆一批日本浪人,放火焚烧五和厂,使五和厂几乎陷入绝境。幸亏任士刚早有预见,已在康脑脱路(今康定路)设立五和二厂,尚能维护生产,逐渐恢复元气,才免予倒闭。战时敌伪收买棉纱时,五和厂所有,被收颇钜,后得“商统会”发还,继续开工,但以电力限制,生产量大为减少。抗日战争胜利后,缝纫、织布工场迁至分厂集中生产,职工增至400多人。复兴中路126弄德仁里至战抗后期,五和厂虽恢复了部分“鹅牌”产品的生产,但和抗战前相比,相差甚远。外埠青岛、济南、天津等联营处,因交通梗阻,接济断绝,均改营当地货品,尚堪维持。抗战胜利后,公司始复旧观。时公司董事长徐仲麟,董事陈润水、钱贺传、陈布雷、王振芳、杨馥堂、陈绳武、陈钦孙、李文绥、罗庆藩、任秉道(任士刚长子),监察李康年、梁梧庵,经理罗庆藩。1945年公司流动资产值为51843387.81元,固定资产值为3797701.26元(据吴毅堂编:《中国股票年鉴一册》,中国股票年鉴社1947年出版)。总厂于1947年重建,复兴中路126弄德仁里公司事务所设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120号,在上海设有五处发行所,在外埠分设发行所于汉口、南京、厦门、天津及港澳等地。1954年10月企业公私合营。1958年6月,按行业专业化生产要求,五和织造厂一分为二,许昌路总厂定名为五和织造一厂,有职工1258人,生产卫生衫裤、棉毛衫裤。康定路分厂定名为公私合营五和织造二厂,专产鹅牌汗衫、背心、棉毛衫裤等,有职工1360人。

复兴中路126弄德仁里
复兴中路采芝堂国药号,现在还是家药店。
复兴中路126弄德仁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