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一个夜场去了国家典籍博物馆的“邂逅·多彩大明1573”展览。 一进展览先是明代帝王世系表,有明一代276年兴衰起伏。 万历一朝自1573年起计四十八年,由于有定陵出土文物的支撑,可以单独做展。 定陵埋葬的是一帝二后,孝端皇后是万历的原配,当时并不得宠,仅生有一个女儿;孝靖皇后因是后来明光宗的生母而由孙子继位后迁入葬,她本人活着时候是很不得意的,在冷宫里呆着,也见不到儿子,万历一直想否认自己临幸过一个宫女;万历自己喜欢的是郑贵妃,想立她生的儿子为太子,遭到太后和大臣的反对,为了不想立后来孝靖皇后所生的儿子为太子,还找理由,是等着中宫皇后生子,立嫡高于立长,他都不和孝端皇后同房了。 
“五礼”体系奠定明朝礼制基本格局。 

玉圭一般认为是用作祭祀大地。此玉圭中间刻竖脊和双槽,被称为玉脊圭或桓圭,那两道双槽即为“桓”,木柱之意,象征宫室楹桓。 
(定陵博物馆内的山字纹玉圭)

(蓝釉祭天) 

“大碌带”,出土自万历棺内,因带有黄色绢条墨书“宝藏库取来大碌带”而得名,在双层黄色素缎内夹皮革,带身上缝缀宝石,中间即祖母绿,红宝石围绕着。
一般革带为玉带,宝石是很珍贵的。 
(定陵博物馆展玉革带)

(嵌宝石金爵)
定陵出土龙袍62件,万历棺材里就61件。 明帝王冠服中衮服等级最高,是吉礼中所穿。万历棺椁内随葬了五件衮服,三件红地刺绣、两件缂丝刺绣一红一黄。此处展示两件缂丝衮服的——复制品。 黄色缂丝这件,上有十二纹章。 
 虽然《大明会典》中记载的是上衣下裳制衮服,但明万历皇帝画像就是身穿袍式衮服。

 因为衮服与冕搭配,合称“冠冕”,但定陵出土的冕服所配的不是冕而是翼善冠。  翼善冠得名来自帽翅折角向上,令整个帽型像“善”字,更有善行的寓意,唐太宗时期即开始穿着。
(《徐显卿宦迹图》中可见,皇帝冠脚向上,官员则平列于冠下,帽翅的走向能“明等威”。) 由于金翼善冠已经换为复制品了,可以说已经过了观展的黄金时期,展厅内各种指向金冠的就显得雷声大雨点小。 这件翼善冠是定陵的明星文物,出土时装在万历尸体头部旁边的盒子里,考古发掘时本以为就是随葬品,之后盘点时发现是金丝翼善冠。

到了皇后,十三陵最知名的文物可谓就是定陵出土的四顶凤冠。  这里展出的是孝靖皇后的十二龙九凤冠的——复制品,这是一顶礼冠,皇后配常服戴的是燕居冠。《大明会典》里记载凤冠是九龙四凤,但定陵出土四顶凤冠无一此制,分别为十二龙九凤、六龙三凤、九龙九凤、三龙二凤,而且记载是龙为点翠制作凤凰为金制作,即翠龙金凤,而出土是金龙翠凤。 所谓凤冠霞帔,这就是帔坠,作用是让帔在力的作用下平整。上图案是二龙戏珠,盖上是四叶合拢的花蒂,该物一度被认为是香薰。 (这叫“喜报平安”,女性饰品更多表示美好寓意。)

(仙人骑凤) 
(白玉寿字) 
(定陵博物馆展 喜庆万年簪) 
 万历陵寝建造豪华,陪葬丰富,看到了事死如事生的观念。
图中的青花云龙纹大缸三个,本展展出一个,作为长明灯,出土时缸内油面上漂有铜漂,上有灯芯,灯芯有燃烧痕迹。 由于地宫一关闭,氧气耗尽后,“长明灯”会很快熄灭,所以地宫打开时残留油脂还有很多,后来红卫兵烧定陵时,就做过燃料。
(老照片) 
(中殿有黄色琉璃五供之烛台) 


(孝端皇后谥册)

 孝端皇后棺内的玉石,在另外一帝一后的棺内侧也有类似玉石。我们都知道,白玉高级,这绿色璞玉状态的原石,应该是用于殓尸的葬仪玉。



(交椅) 
(梳子) (这里标为唾盂,内插勺、漏勺、匙) 
(鎏金盆)  鎏金单柄罐,万历棺内有一对,有烟熏痕迹,可能是万历的药罐。江青曾经看过这件文物,表示“什么破烂货也往这陵墓里放”。
香盒 
这是一个肥皂盒 



 青花梅瓶,定陵棺椁两侧出土了八只青花梅瓶,在讲述瓷器时,梅瓶一般被认为是装酒的,有学者认为定陵地宫内的梅瓶是风水器,来安顿墓主的。 这件标为“三彩花鸟人物瓷觚”在万历椁北侧出土,为一对。所绘图案考证为“丙吉问牛”,表达皇帝求贤若渴。
 五彩梅花式盆,北京艺术博物馆藏,即万历生母李太后所捐修的万寿寺;万历五彩还是比较有名的。
 (泸州老窖博物馆藏品,国窖1573研究院也是本展联合主办单位)




(錾刻) 
(鎏金)  定陵出土的14件绦环都比较复杂,称“闹式绦环”。 前面我们也看出来了,明朝时比较爱用宝石的,这和郑和下西洋很有关系。
 不仅宝石,永乐皇帝时期内府黄金不少来自国外。定陵出土了103枚金锭, 左侧这枚可以看到是云南布政使司上交的,明英宗时期即让云南进贡黄金,贡金成为了云南官民身上的沉重重担,甚至不得不从周边省份购买黄金。 当时的政治家魏允贞在评析万历一朝的时政时,曾指出:“金取于滇,不足不止;珠取于海,不罄不止;锦绮取于吴越,不极奇巧不止。” 随着海外市场的开放,中国瓷器被外国商船运往世界各地,这里展出的是南澳一号出水的部分瓷器。
 我们都知道,明朝是保守收缩的朝代,最后落在两幅图上也挺有意思,展览尾声虽然写“海上丝绸之路的延续让东西两个世界联系频繁,东方与西方文明在早期全球化进程中遥相辉映”,但还有一句话“明亡于崇祯,实亡于万历”。

 本来觉得整个展览质量一般般,没有展组玉饰,专门去了趟定陵,回头看这展还行,定陵作为文化展陈方面,做的太差了!
(定陵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