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季纽约苏富比秋拍中国重要遗存,共征集60多件拍品通过精选青铜器、玉器和雕塑探索了中国的古代,从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到国际化的唐朝。来源:E&J Frankel,纽约,1980至1981年 来源:Conrad W. Anner (1889-1960) 收藏Stanley Charles Nott (1902-1969) 收藏纽约佳士得1979年11月20至21日,编号440E&J Frankel,纽约,1980至1981年 Richard Bryant Hobart (1968年逝) 收藏苏富比 Parke-Bernet,纽约,1969年5月23日,编号39J.J. Klejman (1906-1995) 收藏,此后家族传承出版: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卷6,1937 年,页5陈梦家,《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北京,1962年,页264,编号R508周法高,《三代吉金文存补》,台北,1980年,编号508孙稚雏,《金文著录简目》,北京,1981 年,页97,编号1567严一萍,《金文总集》,台北,1983年,编号1728及173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卷6,北京,1984年,编号300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释文》,卷3,香港,2001年,编号3008王心怡编,《商周图形文字编》,北京,2007年,页723,编号1707,图7刘雨等,《商周金文总著录表》,北京,2008年,编号3279何景成,《商周青铜器族氏铭文研究》,济南,2009年,页339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卷7,上海,2012年,编号03531 Raymond A. Bidwell (1876-1954) 收藏斯普菲博物馆,斯普菲 (馆藏编号62.Mi.07)出版:《The Raymond A. Bidwell Collection of Chinese Bronzes and Ceramics》,斯普菲博物馆,斯普菲,1965年,页30至31展览:《Collection of Chinese and Other Far Eastern Art Assembled by Yamanaka & Company, Inc.》,山中商会,纽约,1943年,编号246 出版:《Treasures from Ancient China - V. Les Merveilles du Néolithique》,戴克成,巴黎,2017年,编号16 来源:Jack 及 Adele Frost 伉俪收藏出版:刘雨及卢岩编,《近出殷周金文集录》,卷3,北京,2002年,图版692刘雨及汪涛,《流散欧美殷周有铭青铜器集录》,上海,2007年,图版202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卷17,上海,2012年,编号08988 出版:《Ancient Chinese Jade: From the Neolithic to the Han》,蓝理捷,纽约,2016年,编号53 出版:王辰,《续殷文存》,卷上,1935 年,页75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卷13,1937 年,页12罗福颐,《三代吉金文存释文》,1941年,刊印于香港,1983年,文13,编号2737王献唐,《国史金石志稿》,1943年,刊印于青岛,2004年,册1,页269,图版85周法高,《三代吉金文存著录表》,卷下,台北,1977 年,页482孙稚雏,《金文著录简目》,北京,1981 年,页279,编号4832严一萍,《金文总集》,台北,1983 年,编号530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册10,北京,1984年,编号517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释文》,卷4,香港,2001年,编号5173王心怡编,《商周图形文字编》,北京,2007年,页577,编号1344刘雨,《商周金文总著录表》,北京,2008 年,页775,编号5672何景成,《商周青铜器族氏铭文研究》,济南,2009年,页619,编号B153莞城图书馆编,《容庚学术著作全集》,卷3,北京,2011年,页1126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卷23,上海,2012 年,编号13029 出版:《Ancient Chinese Ritual Bronze Vessels》,戴克成,巴黎,2013年,编号2 弗兰克·卡罗(卢芹斋继任人),纽约,1991年5月31日 展览: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明尼阿波利斯,2020至2023年(借展) Ralph M. Chait Galleries,纽约,1979年12月21日 Denys Sutton (1917-1991) 收藏 出版:《International Art Treasures Exhibition》,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伦敦,1962年,编号580 | 中国北部 公元前十一至十世纪 青铜人面纹饰件|来源:Pauline B. (1910-2000) 及 Myron S. (1906-1992) Falk 二世伉俪收藏,编号542出版:《Traders on China's Northern Frontier》,亚瑟·M·赛克勒美术馆,华盛顿,1995年,编号1865556 来源:日本私人收藏,得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 估价:800,000 - 1,200,000 USD 来源:Albert Victor Rome 少校 (1920-1980) 收藏,1945至1952年之间得于日本,此后家族传承 来源:Ethel Graves Sarkisian (1911-1999) 收藏来源:日本私人收藏,得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纽约苏富比1971年3月26日,编号134 (封面)《Reflections of Ancient China》,China Gallery,纽约,2005年 Neill Malcolm 爵士 K.C.B., D.S.O. (1869-1953) 收藏Dugald Malcolm 上尉 C.M.G., C.V.O., T.D. (1917-2000) 收藏出版:其中一对:叶兹,〈Notes on Some Chinese Bronzes〉,《Transactions of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卷19,伦敦,1942至1943年,页55至56,图版22William Watson,《Cultural Frontiers in Ancient East Asia》,爱丁堡,1971年,图版44a及44b展览:其中一对:《Exhibition of Early Chinese Bronzes》,东方陶瓷学会,伦敦,1951年,编号79来源:日本私人收藏,得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出版:《Ancient Chinese Jade: From the Neolithic to the Han》,蓝理捷,纽约,2016年,编号55 来源:Yijiuchao Tang,2000年之前 出版:吴棠海,《红山玉器》,震旦博物馆,台北,2007年,编号65 来源:日本私人收藏,得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来源:Hugues Le Gallais 阁下 (1896-1964) 收藏来源:Hartman Rare Art,纽约,1980至1981年 来源:Mandala Fine Arts,香港,1990年代末 出版:杰西卡·罗森及 Emma Bunker,《青铜聚英:中国古代与鄂尔多斯青铜器》,香港东方陶瓷学会及香港艺术馆,香港,1990年,编号113 来源:Beurdeley & Cie,巴黎,1996年10月8日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卷12,北京,1984年,编号711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释文》,卷4,香港,2001年,编号7119王心怡编,《商周图形文字编》,北京,2007年,编号807,图3刘雨等,《商周金文总著录表》,北京,2008年,编号7766(器记录)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卷18,上海,2012年,编号09582 展览:《Arts d'Asie》,Beurdeley & Cie,巴黎,1996年 来源:日本私人收藏,得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 来源:日本私人收藏,得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Reflections of Ancient China》,China Gallery,纽约,2005年 出版:《Ancient Chinese Jade》,蓝理捷,纽约,2018年,编号116 出版:《Ancient Chinese Jade》,蓝理捷,纽约,2018年,编号86 | 东周 战国 公元前四 / 三世纪 朝歌下官鼎|来源:安思远 (1929-2014) 收藏,收藏编号B14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