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2-2023学年上海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2023-08-29 | 阅:  转:  |  分享 
  
2022-2023学年上海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一、综合题1.中国空间站是我国建成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中国空间
站的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设计寿命为10年,长期驻留3人,总重量可达180吨,以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2022年10月1
2日,中国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第三课授课,航天员第一次展示了两种在空间站里培育出来的植物一拟南芥和水稻。10月31日
,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1月1日凌晨,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形成“天宫号”空间站T字形基本构型,“天宫
号”空间站每90分钟左右即可绕地球运行一圈。(1)与在轨“天宫号”空间站类型相似的天体是(?)A.火星B.月球C.彗星D.小行星(
2)中国空间站的运行轨道位于大气垂直分层的 层,该层大气的主要特征是 (至少写两点)。(3)与传统地面育种相比,太空育种的优势是(
?)①真空和强辐射环境,加速种子基因突变,缩短育种周期②无菌环境可降低坏种率③失重环境,植株体积更大④可短时间培育出整体耐性更好的
优质种质资源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图1中离地球最近的类地行星是 (填字母)。(5)分析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
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天体的原因,完成逻辑框图。按照相互关系,将下列字母填在数字横线上。A.地球表面的温差较小?B.比较稳定的太阳光照C
.具有适宜的大气条件?D.日地距离适中 ② ③ ④ (6)说明太阳活动对地面与空间站无线电通信的影响。2.度尼西亚度假胜地巴厘岛上
的阿贡火山于2018年1月15日再次喷发,火山灰直冲天空2500米高处。完成下列各题。(1)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圈层(?)A.IIB
.IIIC.IVD.V(2)关于各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圈层I越向下密度越小B.圈层II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圈层I
II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D.圈层IV和圈层V物质均为固态(3)本次火山喷发,影响到的圈层有(?)①大气圈②水圈③生物圈④岩石圈A.
①B.②C.③D.①②③④(4)“打穿地壳与地幔边界”中的边界是指(?)A.软流层B.岩石圈C.莫霍面D.古登堡面(5)科学家“透
视”地球内部结构的依据是(?)A.地震波速度的变化B.物质形态的变化C.化学元素分布的变化D.物质密度的变化(6)“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A.大气圈、水圈B.水圈、岩石圈C.生物圈、地壳D.生物圈、地幔(7)图丙中F处,地震波A
完全消失,地震波B的速度也突然 ,该处称为 界面,其上下物质状态分别为 和 。(8)某地层含有三叶虫化石,该地层应为(?)①元古代
地层②古生代地层③大陆沉积地层④海洋沉积地层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9)绝对地质年代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时间。依据是(
?)A.地层顺序B.生物演化C.地壳运动的阶段D.同位素年龄测定方法3.热力环流在生活中有很多实际的应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示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该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
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材料二: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约3300米,这里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当地居民高效
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侧用玻璃搭建绝热暖棚,在冬季晴朗的白天,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如下图)(1)民居屋前
铺设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用热力环流原理进行解释。(2)根据材料二,分析香格里拉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的原
因。(3)根据材料二,分析暖棚内气温比室外高的原因。4.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长江河口示意图(1)若在A、B两处选一处建港口,
并说明理由。(2)简述长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例举2例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3)C岛在唐朝初年是刚露出水面的小沙洲,后来因
流水作用而不断扩大形成岛屿,属于以下哪一种地貌(?)A.喀斯特地貌B.黄土地貌C.流水地貌D.海岸地貌(4)右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
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B.暖流C.寒流D.径流(5)上海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该地区经过人工培育的肥沃的土壤主要有 。(6
)简述水平方向海水盐度分布规律。5.图一为“我国东部部分海域等深线分布图”,图二为“沿30°N海域甲~乙的冬季表、底层海水多年平均
温度和盐度空间分布图”,图三为甲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图,箭头代表洋流及其流向。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三,判断此时影响甲海域的洋流
性质,并说明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2)结合图二,说出与甲海域相比,乙海域海水盐度的特点。(3)甲海域附近夏季常受风暴潮的影响,请列
举风暴潮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危害,并提出两条防灾减灾的措施。(4)图中甲水域赤潮现象严重,简要分析其原因。6.随着“人地”矛盾的日
益突出,土地利用 变化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成为当今地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读我国东部某地1950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
用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1)判断图1中的A、B、C三处可能形成的流水地貌分别是什么,并说明成因。(2)描述图示地区1950年到2
010年间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3)分析图示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该地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带来的影响。7.我国地域辽阔,各
地区具有不同的地理环境要素,在各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地理环境特征。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
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全国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表明,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
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材料二:中国部分地区景观示意图材料三:黄土
高原的暴雨频数地区资料年数暴雨总次数其中年平均次数最多年次数无暴雨年数6—8月占%西宁28373595.01.3237兰州2837
3183.81.3258呼和浩特2611210089.34.31100兴县241159885.24.79120三门峡2410680
754.1780(1) 概述景观图片从甲地到乙地再到丙地所呈现的地带性规律,并说明依据。(2)图中丙地所示地区是我国荒漠化严重的地
区之一,试从气候、水文、植被三方面分析丙地荒漠化严重的原因。(3)图中乙地所示的黄土高原地区属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暴雨多、强度大,加
之土壤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根据材料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暴雨的时间分布特征,并从生物措施分析其治理采取的主要策略。(4)图中甲
所示的太湖流域,洪涝是其最大的自然灾害,但该地区作为我国人口密集、生产力和国民财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淹不得也淹不起。从气候因素分析
太湖流域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8.清水河是海河水系上游的一条支流,流经河北省张家口市,东沟是其主干。读图文资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清水河流域内地形地貌类型比较复杂,坡面耕地多,有的地面裸露。西沟至下游段森林覆盖率不到10%。材料二:张家口市畜群饲养量超过该区
理论载畜量的1/3。玉米作为奶牛的主要越冬饲料,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材料三:张家口市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其中最主要产业为矿产
品及精深加工。图甲?清水河流域简图图乙?张家口水文站实测的多年平均月径流量占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百分比(1)清水河流域内地形地貌类型比
较复杂,据图判断清水河流域的总体地势特征,并说明依据。(2)从径流量大小、含沙量、汛期、补给等方面,分析清水河干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3)近年来,清水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现象日益严重。根据材料,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4)水资源紧缺也是该流域的一个
突出问题。张家口市提出推广低耗水品种,加强小水库等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来缓解这一矛盾。依据图文资料,针对水资源紧缺的自然和人类活动原因
分析这些措施的合理性。参考答案1.(1)B(2) 高层大气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存在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3)D(
4)B(5) 比较稳定的太阳光照 日地距离适中 地球表面的温差较小 具有适宜的大气条件(6)太阳活
动具有周期性,只有太阳活动强烈时,才会影响地面与空间站的无线电通信;太阳活动强烈时,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动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干扰
无线电短波通信,影响空间站与地面的信息联系。【分析】本题以我国空间站、地球大气垂直分层等材料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各大气层的主要特征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大气层的划分依据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详
解】(1)在轨“天宫号”空间站围绕行星地球公转,形成地月系,所以在轨“天宫号”空间站属于卫星,月球是围绕地球公转的卫星,B正确,A
CD错误。故选B。(2)由图可知 ,中国空间站的运行轨道位于大气垂直分层高层大气。该大气层的主要特征,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下降;存在电
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3)太空中空气稀薄,高真空,太阳辐射强,可短时间培育出整体耐性更好的优质种质资源;但真空并不是育种的优势;
地心引力小,微重力,植株体积更大;太空平均温度为-270.3℃,因此是超低温;太空处于高真空环境,且有害射线、太阳超射等都非常强烈
,细菌、病毒等在这样的空间环境中是不可能存在的,综上所述,②③④正确,①错误,故选D。(4)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由于行星的自传
和公转的原因,地球和其他行星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金星与地球的距离在0.42亿千米到2.58亿千米之间变化,
因此,在大多数时间里,金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5)地球的宇宙环境可以获得①比较稳定的太阳光照①。日地距离适中属于地球自
身的条件,且使地球有适宜的温度,为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使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为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使
地球有适合生物呼吸的氧,为④。(6)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只有太阳活动强烈时,才会影响地面与空间站的无线电通信。地球大气层
在太阳辐射的紫外线、X射线等作用下形成电离层,无线电通讯的无线电波就是靠电离层的反射向远距离传播的。当太阳活动剧烈,特别是耀斑爆发
时,在向阳的半球,太阳射来的强X射线、紫外线等使电离层变厚,影响空间站与地面的信息联系。2.(1)C(2)B(3)D(4)C(5)
A(6)C(7) 下降 古登堡 固态 液态(8)C(9)D【分析】本题以阿贡火山喷发为情境,设置九道小题,
考查地球内部结构与圈层关系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
图中Ⅱ层为水圈,Ⅲ层为地壳,Ⅳ层为地幔,Ⅴ层为地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软流层,而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图中IV层
为地幔,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2)图中圈层 I为大气圈,受重力影响,大气密度越向下越高,A错误。圈层 II 为水圈,水
圈通过大气水、陆地水和海洋水构成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正确。圈层 III为地壳,地壳硬度不均,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海拔越高
,地壳越厚,C错误。圈层 IV为地幔,物质为固态,圈层 V为地核,其外核为液态,D错误。故选B。(3)本次火山喷发,穿过岩石圈,火
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灰和水汽直接冲入大气圈,形成的降水和火山灰降落在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上,影响到了地表四大圈层,所以D正确,ABC
错误。故选D。(4)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可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是划分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界线,其中莫霍面是地壳和
地幔的分界线,故“打穿地壳和地幔边界”中的边界是指莫霍面,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5)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波速不同,且横波
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据此科学家通过地震波速度的变化推测地球内部结构,地震波成为科学家“透视”地球内部结构的依据,所以A正确,BC
D错误。故选A。(6)由于植被的生长需要岩石圈提供无机盐,同时植被通过枯枝落叶的形式向地壳提供有机物,所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
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生物圈和地壳的关系,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7)读图可知,在F处,地震波A (横波)突然消失,
地震波B (纵波)速度突然减慢并继续向深处传播。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F为古登堡界面。由于纵波可在固液气三态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态
中传播,由此可知,F界面上下物质状态分别为固态和液态。(8)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
在古生代末期灭绝,故只有古生代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①错误,②正确。由于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所以该地层应为海洋沉积地层
,③错误,④正确,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9)绝对地质年代指通过对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含量的测定,根据其衰变规律而计算出的
该岩石的年龄,D正确。地层顺序与生物演化阶段是地质年代表的编排依据,AB错误。地壳运动的阶段不是绝对地质年代的划分依据,C错误。故
选D。3.(1)夏季时石子地面增温较快,林木增温较慢,屋前铺设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增大了屋前屋后的温差,从而增大了屋前屋后的水
平气压梯度力,增强夏季穿堂风。(2)太阳辐射强的原因:香格里拉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气温低的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且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3)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玻璃进入棚内,被棚内
地面、墙面等吸收并增温,再释放出长波辐射被空气吸收,导致气温升高;封闭的暖棚阻碍了暖棚内外空气的流通和热量的交换,使其热量散失较慢
。 【分析】本题以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和香格里拉绝热暖棚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热力环流、大气的受热过程、温
室效应原理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详解】(1)石子地面和林木的热容量不同,导致夏
季时的增温幅度也不同,石子地面增温较快,林木增温较慢,屋前铺设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增大了屋前屋后的温差,从而增大了屋前屋后的水
平气压梯度力,增强夏季穿堂风。(2)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削弱作用弱,所以香格里拉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的原因主要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且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3)太
阳辐射是短波辐射,透明的玻璃对太阳辐射阻挡小,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玻璃进入棚内,被棚内地面、墙面等吸收并增温,而地面和墙面辐射的热
量是长波辐射,长波辐射可以是大气增温,且长波辐射会受暖棚阻挡,从而减少棚内热量的散失。4.(1)A处;A处为凹岸,流水侵蚀作用显著
;河床深,有利于船只停靠。(2)海陆间循环;对蒸发和局部降水的影响:植被覆盖、人工降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最大):修建水库、跨流域
调水;(3)C(4)D(5)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水稻土(6)离入海口越远盐度越高【分析】本大题以长江河口为背景,涉
及港口建设、水循环、海水盐度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能力,考查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地理学
科素养。(1)河流港口应建在凹岸处,流水侵蚀作用显著,而且凹岸处河床深,有利于船只停靠。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为凹岸,流水侵蚀作用显
著;河床深,有利于船只停靠。(2)长江是陆地地表径流,最终流入海洋,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有对蒸
发和局部降水的影响:植被覆盖、人工降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最大):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对下渗和地下径流的影响:植树种草、修建梯田
、围湖造田、铺路、过度开采地下水等(3)C岛在唐朝初年是刚露出水面的小沙洲,后来因流水作用而不断扩大形成岛屿,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岛屿,属于流水堆积地貌,C正确,A、B、D错误,故正确答案选C。(4)该区域位于长江口附近,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是径流。径流量影
响越大,盐度越低,离入海口越远盐度越高。D正确,A、B、C错误,故正确答案选D。(5)上海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属
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该地区经过人工培育的肥沃的土壤主要有水稻土。(6)从图中可以看出受长江径流影响,长江注入海洋的是淡水,会稀释海
水盐度,入海口处盐度低,离入海口越远盐度越高。5.(1)暖流,增温增湿 (2)表层、底层海水盐度均较高;表层海水盐度高于底层。(3
)危害:冲垮提防;淹没农田与城镇;摧毁港口;破坏海岸工程设施;危害海上油田开发;给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和国防建设带来巨大损失。措施:
①加快防潮堤建设;②建立全方位预警系统,加强预报与监测;③建设和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④严格控制沿海地区地下水开采,控制地面沉降等。
(4)甲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污水排放量大;纬度低,水温高;海岸弯曲,水流弱。【分析】本题以“我国东部部分海域等深线分布图”、“沿
30°N海域甲~乙的冬季表、底层海水多年平均温度和盐度空间分布图”、甲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图,箭头代表洋流及其流向为试题背景,涉及了
洋流的作用、海水盐度特点、风暴潮防范、赤潮产生的原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1)根据图三可知,图中洋流由较高水温流向较低
水温,是暖流;暖流使流经地区温度升高,湿度增加,所以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2)从图二的曲线可以看出,乙表层、底层海水盐度
高,甲的表层、底层海水盐度低;且乙表层海水盐度高,底层海水盐度低。(3)风暴潮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危害主要影响海上,陆止及引发地质
灾害方面来回答。风暴潮会携带狂风巨浪,可引起水位暴涨、堤岸决口、船舶倾覆、农田受淹、房屋被毁等灾害。如果风暴潮与天文大潮同时发生,
会使海平面地区的潮水暴涨,甚至冲毁或漫过海堤、江堤,吞噬城镇、村庄、码头、工厂,淹没耕地,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时风暴潮
还会引起山体崩塌、滑坡,进一步加剧灾害的破坏程度。应对风暴潮的防灾减灾措施主要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主要工程措施有加快
防潮堤建设,建设和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严格控制沿海地区地下水开采,控制地面沉降。非工程措施有建立全方位预警系统,加强预报与监测。加
大对风暴潮灾害的宣传力度,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加强法制,科学管理。制定应急方案。(4)本题主要从污染物、水温及水循环周期等方面来分
析。甲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人类活动排放大量含磷和氨的污水进入近海,污水排放量大;纬度低,水温高,水生生物繁殖快;海岸弯曲,水
流弱,稀释作用小。6.(1) A:峡谷;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流水侵蚀作用强;B: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处地势平坦,水道变宽,流速放慢
,堆积作用强盛;C:曲流;地势平坦,流速减缓,河谷宽阔,流水以侧蚀作用为主。(2)东南部和北部林地减少,耕地面积扩大;湖泊面积缩小
,滩涂面积减少,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面积扩大。(3)对岩石圈:林地草地减少,加剧水土流失;丘陵地区可能引发泥石流等灾害;河口三角
洲淤积速度加快,面积增加。对水圈:河流含沙量增加;径流的季节变化加大,旱涝灾害增加;泥沙淤积导致湖泊面积减小。对大气圈的影响:城市
用地的比热容与绿地、湖泊相比相对较小,气温变化幅度会增大;城市用地明显扩大,城市热岛效应加大,加剧城乡之间热力环流。对生物圈:林地
,草地,滩涂减少,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分析】本题考查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导致的环境变化,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等知识点。【
详解】(1)图1中的A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有河流流经、等高线密集,属于峡谷,等高线密集,落差大,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强。B处位于河流
入海口,是河口三角洲,此处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流速慢,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C处位于河流中游,地形平坦开阔,流速较慢,流水以侧蚀作
用为主,形成曲流地貌。(2)对比两图结合图例分析,2010年山区草地、林地、滩涂面积减少,耕地面积明显增大,城市数量增加,城区面积
扩大,草地、林地、滩涂被耕地、城区占用。(3)图中山区草地、林地、滩涂面积减少,耕地面积明显增大,城区面积扩大。这种变化对岩石圈的
影响是:林地、草地减少,植被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减弱,流水侵蚀加剧,加剧水土流失;丘陵地区可能引发泥石流、滑坡等灾害;河口三角洲淤积速
度加快,三角洲面积增加。这种变化对水圈的影响是:主要回答河流水文特征。流水侵蚀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渗减少,径流的季节变化加大,
旱涝灾害增加;泥沙入湖,淤积加重,导致湖泊面积减小。这种变化对大气圈的影响:城市用地的比热容与林地、草地、湖泊相比相对较小,城市用
地增加,气温变化幅度会增大;城市用地明显扩大,城市热岛效应加大,加剧城乡之间热力环流。林地、草地、湿地减少,该区域植被减少,气温、
降水变化幅度增大。这种变化对生物圈的影响是:林地、草地、滩涂减少,植被减少,破坏了生物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7.(1)从沿海到
内陆的地带性规律。从甲到丙,随着距离海洋越来越远,景观图片呈现出从森林到荒漠的变化,这体现了以水分为基础的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变化
规律。(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水文:地表径流少,河流欠发育;植被:植被稀少,地面覆盖率
低。(3)本地区暴雨年际变化分配极不均匀。多集中于6、7、8三月,占总数的80%以上。生物措施:建设防护林、经济林、人工草地。(4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总量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暴雨强度大。【分析】该题主要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不同地区的重要
生态环境问题。【详解】(1)根据图2,甲地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植被景观是森林,乙地和丙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乙地植被景观
为草原,丙地植被景观为荒漠。从甲到丙,随着距离海洋越来越远,体现了以水分为基础的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变化规律。(2)丙地位于我国西
北内陆地区,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是荒漠化的基础,具体气候条件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气候干旱,所以区域内地表径流少,河流欠发育,风力作用明显,风沙多,荒漠化严重。气候干旱,地表缺乏植被覆盖,易受风沙侵袭,荒漠化严
重。(3)根据表格信息,黄土高原地区各城市的暴雨都集中在6—8月,占总数的80%以上。西宁、兰州等城市有的年份没有暴雨,有的年份出
现多次暴雨,暴雨年际变化分配极不均匀。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的生物措施是植树种草,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具体有建设防护林、经济林、人工
草地等。(4)太湖流域洪涝灾害形成的气候因素主要分析降水特点,该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故年降水总量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暴雨强度大。
8.(1)地势总体是东北高西南低,依据:清水河由东北流向西南;清水河流域内的地形区分布。(2)主要水文特征:河流流域年降水量略高于
400mm,流域较小,因此河流径流量较小;河流源区位于内蒙古高原南缘,植被较少,部分地面裸露,且流域地势高差相差较大,地表易于受到
大气降水的侵蚀,因此含沙量较大;该区降水主要受东部季风影响,因此汛期主要在夏季(8月左右),但冬季降雪明显,春季易于发生融雪,因此
春季河流流量也较大(3月左右);河流补给以夏季降水为主,春季积雪融水补给为辅。(3)人类活动: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流域内由于
过度开垦、超载过牧、滥砍植被、矿产开采等人类活动,导致植被覆盖率过低,地面裸露,土壤抗蚀能力降低,最终导致水土流失面积扩大。(4)
该流域水资源紧缺的原因之一是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带(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过渡,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年降水量
少,降水季节变化大,修建小水库等农业水利设施,可以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该流域水资源短缺的另一原因是经济发展导致农业灌溉用水
量的增加,推广低耗水产品,可以减少农业灌溉用水,从而缓解水资源短缺。【分析】本题以清水河流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为背景设置题目,
涉及地势高低判读,河流水文条件,水土流失以及水资源利用等知识,考查了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1)地势特征是指地
表的高体起伏的趋势,判断地势高低最直接的方式是利用“水往低处流”的原理来根据河流的流向来判断:右图中河流总体流向是由东北流向西南,
即可判断地势是东北高西南低。根据分层设色等高地形图判读,由图例可知,颜色深表示海拔高,可知东北方向海拔较高而西南海拔较低。(2)本
题解答应紧扣问题,按要求分别回答即可:流域径流量大小与流域降水量和流域面积有关,由左图中的年降水量等值线图可知当地年降水量在400~600mm之间,由右图可知该河流域面积较小,支流汇水少,故可判断流量较小;含沙量与流域内降水情况、地形、地质条件和植被覆盖程度有关,由图可知该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南缘,属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地表植被较少,部分地面裸露,流域地势高差相差较大即推断含沙量较大;由张家口水文站实测的多年平均月径流量变化图可知该河一年有两次汛期,即春汛和夏汛,结合当地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可知其补给源分别是冬季地表积雪春季融化和夏季大气降水。(3)本题解答应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根据材料一、二可知,该地以坡面耕地为主,且因饲养奶牛的越冬饲料需求增加导致的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可知当地应存在过度开垦现象;由材料二可知当地畜群饲养量超过该区理论载畜量的1/3,可知存在过度放牧现象;由材料一中当地河流下游森林覆盖率低可知当地应存在滥伐现象;由材料三可知当地矿业发达,当地应存在因矿产开采所造成的地表植被破坏现象;以上人类活动导致植被覆盖率过低,地面裸露,土壤抗蚀能力降低,最终导致水土流失面积扩大。(4)造成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应从两方向来进行分析:一是总体供给量不足;二是需求量较大。结合材料及问题供水量方面:当地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带(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过渡,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年降水量少,降水季节变化大,供水量不足;而修建小水库等农业水利设施,可以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二是从减少用水需求量角度来讲,推广低耗水产品,可以减少农业灌溉用水,从而缓解水资源短缺。试卷第11页,共33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