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外中国史合集下载!20本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历史

 小书呆读书纪 2023-08-29 发布于河南
本期书单下载关键词:海外中国史书单,分享20部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历史。
1《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
作者苏成捷(Matthew H. Sommer),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博士。
这是一部法律史领域研究性犯罪问题的高分好书。
这本书通过清代底层社会的寡妇、娼优、杂工、乞丐等等小人物,还原了精彩的、真实的、与“性”有关的真实案例。
但这本书绝不是一本猎奇“性”的轻浮作品,而是一份厚重、严肃且令人深思的学术研究。
2《叫魂》
作者孔飞力(Philip A.Kuhn)1933年出生于英国伦敦,1964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叫魂》讲述的是乾隆盛世年间的一场荒诞事故。
1768年,权力与威望达到顶峰的大清帝国,突然被一种“叫魂”的妖术搅得天昏地暗。
事实上,这些本来是地方流民和乞丐的零星骗局,却被乾隆解读成了要颠覆朝廷的大阴谋。
在这场全国性的荒唐闹剧下,乾坤盛世开始由盛转衰,最终酿成大乱。
3《危险的边疆:游牧帝国与中国》
作者托马斯·巴菲尔德(Thomas Barfield),哈佛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现为美国波士顿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世界著名人类学家。
这本书通过对两千多年历史时段之内游牧帝国与中原王朝之间历史关系的人类学考察,揭露了游牧大帝国兴盛和衰亡的历史逻辑。
可以说,历史上几千年长期困扰中国古代北方的边患,在托马斯·巴菲尔德的《危险的边疆》中,给出了让我们耳目一新的新视角和新思路。
4《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
作者刘子健(James T.C. Liu),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博士,先后在匹兹堡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任教。
这本书讲述了在两宋之际的战乱动荡中,政治凌驾于经济、文化之上,专制皇权膨胀为绝对独裁。
于是,一些倾向保守的知识分子转向儒学,以道德重建为救亡图存之道,这就是影响中国近千年的“理学”。
虽然,对于当时思想文化的发展,是一场所谓的胜利。
但是,对于后世的中国,却使纵横恣肆、辉煌一时、充满外向活力的中国知识分子日趋保守、封闭,逐渐创新的动力。
5《大门口的陌生人》
作者魏斐德 (Frederic Wakeman,Jr),国际著名中国明清史专家,加利福尼亚大学远东史博士,伯克利加州大学历史系教授。
大清帝国的“大门”是广州,大门口的陌生人指的是自广州入侵的外国人。
所以,这是一本关于鸦片战争外国入侵中国的悲惨过往。
但是,这本并不是单纯介绍鸦片战争的,而是以英国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为线索,研究这一历史时期广州官府、绅士、团练、农民、宗教、秘密社团等社会动态。
6《晚期帝制中国的科举文化史》
作者本杰明·艾尔曼(BenjaminA. Elman),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方学博士,先后在加州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等学校担任历史教授。
科举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制度之一,没有科举的话,或许中国会完全不同。
而《晚期帝制中国的科举文化史》这本书,就是对科举制度的重量级之作。
在这本书中,艾尔曼如数家珍般地介绍横跨元明清三代科举的故事,活灵活现地再现那个时代令人欢喜令人愁的科举图景。
8《陈舜臣说十八史略》
陈舜臣,日本华裔作家,祖籍中国台湾。
由于,陈舜臣在日本出生和成长,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日本文化、台湾省本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三方面的影响。
《陈舜臣说十八史略》中选取了十个历史片段,以十位历史人物为中心,讲述了从战国到元朝、纵横十五个世纪的历史。
这种以人物为中心的通俗叙事,不仅是一部人物志通史,也是一卷历代政治、文化、经济发展的全景图。
9《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
作者赵鼎新,美籍华人,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
在《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中,作者赵鼎新告诉我们中国为何是所谓的儒法国家而不是简单的儒学国家。
这本书堪称当代历史研究中罕见的具有大历史视野的经典,深刻揭示了两千年的中国帝制历史中,为什么基本历史都模式始终稳固不变。
从五百年的东周纷乱历史中,提炼出此后两千年中国政治的基本模式,从起源出剖析中国帝制的政治基因。
10《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作者川本芳昭,九州大学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院教授。
魏晋南北朝,是一部民不聊生的悲惨历史,一个分裂割据的混乱时代,一段荒唐淫靡的黑暗时期。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讲述了夹在汉、唐两个统一帝国之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这本书中,通过对汉民族的形成过程,以及日本、高句丽、百济等周边地区与中华文明的互动关系,讲述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大融合。
11《横滨中华街(1894~1972)》
作者韩清安(Eric C. Han),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市,美籍华裔历史学家,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博士。
《横滨中华街(1894-1972)》是一本关于中国移民在日本的历史作品。
这本书关注的是日本港口城市横滨的人口,从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到1972年及以后中日关系正常化期间的变化。
在战争与和平时期,中国移民如何在一个单一民族国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12《左道:中国宗教文化中的神与魔》
作者万志英(Richard von Glahn),著名汉学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教授,耶鲁大学博士。
对几乎所有中国人来说,财神、灶神、土地神这些神祇,一直是新年礼俗中的标志。
可是,虽然桌上的财神这些神像十分常见,但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信仰根源。
万志英在《左道:中国宗教文化中的神与魔》中,以大众或通俗宗教为大框架,审视了中国民间信仰的缘起和漫长演变。
13《在中国发现历史》
作者柯文(Paul A.Cohen),1934年6月出生于美国纽约,美国卫斯理学院亚洲研究中心教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近代,以费正清与列文森等西方历史研究者为代表所谓历史专家,一直认为近代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缺乏内部动力突破传统框架。
他们认为,近代西方对中国的略的社会冲击,反而促使中国向近代社会演变。
与之相反的是,柯文认为对中国社会的研究应避免以西方为中心的误区,应该站在中国的角度,才能窥视历史的真相。
14《紫禁城的荣光》
作者冈田英弘,1931年生,现任东京外国语大学名誉教授、东洋文库研究员。
在《紫禁城的荣光》中,冈田英弘从蒙古人始建的中国皇帝之皇城紫禁城切入,讲述了450年的历史激荡。
当年,游牧帝国与农耕帝国的合二为一造就了庞大的多民族中国,最后又一步步盛极而衰,令人扼腕叹息。
15《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
作者谭凯(Nicolas Tackett),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先后在田纳西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
古代中国的门阀士族,主导了中国长达几个世纪。
但是,他们却在十世纪左右的大宋朝完全消失了。
于是,谭凯在《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中,利用数据手段分析了大批量的史料,解开了他们消失的谜团。
16《南京1937:血战危城》
作者何铭生(Peter Harmsen),丹麦人,曾在台湾大学学习历史,二十多年来一直在东亚任驻外记者。
在《南京1937:血战危城》中,何铭生以一名外国记者的角度,详细披露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之前的那场南京会战。
《南京1937:血战危城》也是第一次在西方世界,完整讲述了这场笼罩在中国历史上的黑暗阴影。
17《未了中国缘:一部自传》
作者约翰·帕顿·戴维斯,1931年至1954年间,任职于美国国务院驻外事务处。
戴维斯是美国传教士的儿子,20世纪初出生在中国。
大学毕业后,他加入了刚刚成立的美国驻外事务处,重新回到了中国,并且自此一直在中国工作到二战胜利前夕。
18《最后的大队》
作者野岛刚,日本作家,资深媒体人。
在《最后的大队》中,发掘了密藏数十年无人知晓的史料,想要了解二战之后东亚地区的冷战格局,一定要读这本本书。
这本书以近年公开发表的《蒋介石日记》为线索,真实还原了偏安台岛的蒋介石真实面貌,以及日本军事顾问团“白团”白团更私密、更真实的人性。
19《中国之翼》
作者格雷戈里·克劳奇(Gregory Crouch),毕业于西点军校军事史专业。
《中国之翼》这本书,记录了一段未被透露的二战时期亚洲战场动荡背景下,扣人心弦的航空冒险故事。
从美国人视角,侧面生动地描述了中国的抗战史,真是大冒险的时代。
20《天国之秋》
作者裴士锋(Stephen R. Platt),耶鲁大学中国史博士,执教于美国阿姆赫斯特马萨诸塞大学。
从1851年到1864年,这场打了13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可能是人类史上死伤最惨烈的内战。
这场战争所夺走的人命之多,在人类史上名列前茅。
相较于国内历史著作,美国学者裴士锋在《天国之秋》中,把中国放在全球格局中,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分析讨论了这段悲惨的过往。
书中,真实记录了中国的统治者及百姓的命运如何受到英国外交与商业利益的摆布,如何受到太平天国运动本身影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