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阳江市阳春三甲镇曲江村屋背岭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植物砍伐事件。一株珍贵的猪血木被人砍伐,只留下一个树桩。这种猪血木是全球极为稀有的植物,目前全球野外只有76棵。 猪血木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其价值不言而喻。然而,这么一棵珍贵的植物却遭到了该村村民李某德的砍伐。他以900元的价格承包了屋背岭这片树林,早就知道这里有一棵珍稀植物猪血木,而且也知道猪血木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为了发财致富,李某德竟然擅自雇请工人砍伐了这棵猪血木,并将其卖给木材商人,获利不多,也就2000元左右。然而,他的这一行为已经涉嫌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 那么,如此珍贵的猪血木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 01 因材质殷红如猪血而得名,广西早已灭绝,广东野生猪血木种群数量也急剧下降 猪血木,这一名字颇有些奇特,让人不禁想问:为什么这种树木会得到这样的名字?原因在于,当猪血木被切开后,其木质会呈现出一种深红色,宛如猪血一般的色泽,通体血红,明亮耀眼。
这种树木属于山茶科猪血木属,是这一属中唯一的物种,也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该物种于1963年由中山大学植物学家张宏达教授首次发现并命名。 猪血木的木质十分坚硬,即使放在太阳底下暴晒,也难以出现裂痕。其心材美观,是当地理想的建筑用材和家具用材。 这种树木的分布区域非常狭窄,历史上仅在广东阳春八甲村、广西平南思旺村和巴马县灵禄乡等海拔100-500米的沟谷疏林有星散分布,常常与潺槁木姜子、厚壳桂、毛黄肉楠、豹皮樟、鹅掌柴、银柴等树种混生。 然而,由于无节制的滥砍滥伐,导致猪血木在广西的分布区域目前已经灭绝。在广东的野生种群数量也急剧下降,目前仅在八甲镇有零星分布,且植株数量极其有限。 02 高达25米,山茶科中算是最高大的乔木,到9月才开花,80%的幼果没熟就自然脱落 在自然界中,猪血木作为一种独特的山茶科植物,以其高大挺拔的身姿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这种珍贵的树种不仅具有傲人的体型,其独特的生长习性和别具一格的花朵形状,都让它在植物界中独树一帜。
猪血木作为一种高大的乔木,其高度通常在8至20米之间,甚至有时可高达25米,胸径可达1.6米。这种植物的树冠茂盛,枝繁叶茂,展现出一种雄伟的气势。 在春季的3月底到4月中旬,猪血木便会大量萌发出新的叶子。这些嫩芽在初生时披着短柔毛,长大后逐渐变成叶子,形状类似椭圆形,边缘具有细锯齿。 然而,猪血木的独特之处不仅仅表现在叶子上,其花朵的形状和开花时间也与众不同。通常来说,大多数植物都会在春天开花,然而猪血木却偏偏等待9月下旬才进入花期。
它的盛花期在10月的上旬和中旬,此时每朵花有5枚花瓣,白色的花瓣上带着些许米黄色,显得格外清新。 更有趣的是,猪血木的花朵发育并不是同步的,在同一时间里,我们可以看到既有幼小的花蕾,也有已经完全开放并且落瓣的花朵。这种奇特的现象为猪血木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猪血木的果期较长,从10月一直持续到翌年的1月。幼果呈现出小巧的绿色,待果实慢慢长大后逐渐变成红色。而成熟的浆果则是紫红色,椭圆形或近圆形。
然而,不是所有的幼果都能成熟,大约有80%的幼果会在11-12月间脱落,所以能最终成熟的果实数量很少。 03 野外猪血木约有76棵,其中结实成株的仅6棵,小树苗70棵,濒临灭绝 猪血木分布范围极其狭窄,目前仅在阳春这个地区有野外生存的记录,而且数量极其稀少。
1989年,《中国珍稀濒危植物》记载,猪血木在野外仅残存一个居群,居群内的成熟个体仅2棵。 到了2000年,其中的一棵猪血木枯死,导致人们曾一度以为这个物种即将灭绝。然而,幸运的是,2002年,研究人员在对该地区野外实地调查中,又发现了几十棵新的猪血木。 据《阳江日报》报道,到目前为止,已知的野外猪血木个体约有76棵,其中结实成株的仅6棵,小树苗70棵。 虽然与最初的2棵相比,这个数字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对于一个物种来说,如此少的个体仍然是相当危险的,猪血木仍面临灭绝的风险。 因此,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猪血木被定为极危(CR)物种。 然而,好消息是,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已经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云南大学合作,对部分猪血木实施圈地保护,通过种子育苗、高枝压条等方式,成功人工育苗3000多棵。这一行动为这种濒临灭绝的珍稀植物带来了一线希望。 04 猪血木数量如此稀少,有其自身因素,最主要的还是人为的破坏 猪血木,这一我国特有的濒危单种属植物,数量稀少的原因既有其自身因素,也是外界高强度人为干扰和破坏所导致。
首先,猪血木属于热带北缘及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特有分布的物种,自然分布区极其狭窄。这表明其对气候、土壤的适应能力差,生长缓慢。气候和土壤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对猪血木的生长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自然繁殖困难也是猪血木数量稀少的原因之一。种子胚胎发育不完全,出芽率很低。在种子萌发时,需要良好的保湿和保鲜条件,同时幼苗生长也需要一定的荫蔽度。然而,这些条件在自然环境中很难得到满足,因此野生种群的繁衍十分困难。 然而,最主要的破坏还是人为的。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猪血木一度被人滥伐滥用。到了八十年代,猪血木被猪拱、人为折断,当地村民直接和间接破坏时有发生,导致90%以上无法正常生长成年。 此外,当地村民火烧林子种植经济作物的行为更是直接造成了猪血木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和生境丧失,给猪血木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云南大学生物系教授王跃华认为,猪血木的繁殖散布可能与鸟类有密切关系。濒危原因可能与特种鸟类的减少和消失有关。这一观点提出了另一个影响猪血木数量的因素。
05 结语 猪血木正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化和人为的破坏,这种曾经繁茂的树木如今面临着灭绝的威胁。我们必须要采取行动,才能阻止这种美丽的生物从地球上消失。 然而,单纯依赖政府拨款来拯救猪血木,力量过于单一,可能并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向欧美国家学习,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通过发掘濒危植物的商业价值,利用社会大众的力量,去拯救和发展,往往事半功倍。 |
|
来自: 柠檬猪nyzbh9re >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