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后妃选辑23-心忧夫君哭瞎眼眸,薨后亦遭算计的英宗钱皇后

 省愚杂谈 2023-08-29 发布于四川

(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4620字,阅读完大概需要14分钟)

省愚杂谈,谈天说地,畅聊仓皇人间。
家好,鄙人先在此向各位请教一个问题,如今的我们阅读历史的意义是什么?
如此开放的问题,或许也一定能得到开放的答案,每一位朋友只要愿意,都可以给出足够经典且能说服自己的理由。
话锋回转,我们继续讲述明朝后妃的故事。前面22辑,讲述了自太祖朱元璋起,经历惠宗、太宗、仁宗、宣宗,各位早期明朝皇帝的一部分后妃的故事。
尤其是前面6辑,使用较多的篇幅详细讲述了宣宗朱瞻基的后妃,坦白讲,从后世回望历史的角度去查看,朱瞻基的伟大之处还不仅仅是缔造了明朝吏治巅峰的“仁宣之治”,而是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离开了历史的舞台。
因为,从宣宗废后的角度去揣度,朱瞻基虽然在弥留之际以“此朕少年事”给这一载入史册的举动做了总结,也算是封建帝王难得的为自己曾经的错误进行的道歉行为。但是,我们似乎有理由怀疑,向这般在历史广泛地以明君形象昭示于众人的帝王形象,如果他也能不小心像他的曾祖父、祖父那般活个六七十岁,那指不定晚年要犯什么糊涂。

合适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不留痕迹的离开合适的位置……可惜的是,他的接班人还太过于稚嫩,还不谙世事,还仅仅是个孩子……

从今日起,我们将拉开讲述明英宗朱祁镇后妃故事的序幕。众所周知,聊起英宗,就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提起“土木堡之变”,而她的那些后妃,又因为这场改写中国历史的变故进而有哪些风雨飘摇的人生故事呢?拨开历史的乌云,这一切,并不美丽,留下的细节,足以让每一位看客品读出不一样的鲜活体验。

孝庄睿皇后钱氏官方画像

今日之主角,便是一生挚爱于英宗的其嫡后,孝庄睿皇后钱氏,野史里她有一个极为好听的名字-钱锦鸾。

·出身海州,都督同知之女

公元1426年,中军都督府的从一品大员都督同知钱贵家喜得一名女婴。

钱家祖籍海州,也即是今江苏省连云港市。钱贵的父亲名为钱通,是明朝早期的官员,一度官至都指挥使,而钱贵自己更是做到了一品大员之位。

在钱家喜得爱女之前,有史料记载,钱贵已经至少有了两个儿子,分别取名为钱钟与钱钦。一品大员的重要地位,儿女俱全,不得不说至少在当时那个阶层间鸿沟巨大的时代,钱家在京城的日子自然会十分潇洒。

也就在这般些许优渥的条件下,钱家小女快乐成长,步入青少年,面临人生的重要转折。

·年少进宫立皇后,自此人生受转折。

而这个所谓的转折点,就在其于1443年,17周岁之时,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大姑娘被选入宫,成为时年16周岁的正统皇帝朱祁镇的皇后。

皇帝的母亲孙太后十分喜爱这个儿媳,温和贤惠,知书达理的钱氏,得到婆婆认可的同时,也不经意间创造了一个小纪录。则是,其作为明朝第六任皇帝的皇后,她也是第一位比皇帝年纪还大的皇后,前面五任皇帝总共六位皇后,除了钱氏的婆婆孙皇后与宣宗朱瞻基同年出生,勉强算是同岁之外,另外五位皇后都比各自的夫君年幼两到三岁。

而钱氏是实实在在地比英宗朱祁镇大一岁。朱祁镇出生于公元1427年11月份,钱氏出生在1426年,未记载其具体出生月,大概其应该比朱祁镇大一岁半左右。

其实,仔细想,这也不难理解,朱祁镇即位的时候,实际上尚不足8周岁,7岁多一点儿的一个小孩儿对于庞大的帝国的认知又能有几何呢?此时的他,即便度过了青少年的成长期,也自然需要一个更年长于自己的姐姐来操持后宫。

钱皇后的影视形象

所以,满足以上所有条件的钱氏,便在乘风破浪之后,成为那个被选中的女子。自此始,钱氏的生活轨迹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土木之变出积蓄,蜷腿伏泣落眼疾。

成为后宫之主的钱氏,与夫君朱祁镇之间也甚为相爱。史书曾记载,英宗曾数次怒斥对钱皇后有怠慢的下属,甚至还有人因此而丢掉官职。换言之,刚刚走过青少年阶段并且亲政的朱祁镇,十分需要一个年长于自己的姐姐对自己进行督导与关怀。钱皇后便很好地充当了这样一个角色。

然而,却有一丝可惜的是,这般感情深厚的二人却未能孕育后代。所以,钱皇后也成了明朝第一位未能生育子女的皇后。

当一切顺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土木堡之变”走上了历史舞台,明朝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作为时代烙印下一枚重要的棋子,钱皇后的命运也因此而改变。

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人俘虏,远在京城的钱皇后对于英宗的担忧,是可想而知的。在英宗生死未明的情况下,钱皇后拿出了宫中能够找到的所有积蓄,一心想赎回英宗,然而一个农耕文明的王朝与游牧民族之间,很难在冷兵器时代的大环境下坐下来谈判。更何况,此时英宗的遭遇也像极了在此之前三百年前的徽钦二宗。

事实证明,拿出再多的前无非也只是杯水车薪一般的惆怅过往,最终我们知道的结局是,英宗被瓦剌认为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后,才在各方的斡旋下得以回到北京。

另一方面,钱皇后为英宗的生死不明,蜷腿伏塌哭泣,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往复往兮。最终,钱氏的一腿落下了残疾,并哭瞎了一只眼睛。

在那一刻,上天是否愿意眷顾一下这个可怜的女人呢?又有谁能了却此中真意呢?典籍里的历史不会记载这般桥段,此番只能读者心中自明了。

·领诸妃织布以谋生存

再之后的故事,我们便已多次提及了,在一个事实为英宗被瓦剌认为并无利用价值的基础上,朱祁镇回京,明朝官员也羞于提及这般遭遇,对于英宗在北方草原的经历用“北狩”来形容,谈笑间戏谑的意味似乎胜过了事件的本质。

回到北京后,已是太上皇的英宗被弟弟景泰帝朱祁钰软禁在南宫之中。

谁能知晓钱皇后那充满企盼的眼神

此时的英宗与钱氏,名义上是太上皇与太上皇后,然而二人生活在南内崇质宫中,夫妻被严密看守,连乘凉的大树都被砍掉,为的是害怕和周遭有联系。英宗既见不到其母孙太后,又得不到被废太子朱见深的监护权,心情可想而知。不过,这几年的英宗倒是也没有闲着,其嫔妃都全数进入南宫内服侍,英宗在南宫几年,有记载的便有四子六女诞生。然而,钱氏却一直未有生育,至于是何原因,也就不做揣测了。

钱皇后面对眼前的一切,心知肚明且心有所念,所以她常常宽慰丈夫,并且特殊时期中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率领英宗诸妃织布卖钱,以谋生存,所以英宗自然会感念钱皇后的懿德。事实是,当一切随风飘散后,英宗也以自己的世界观回报了眼前这个瘸腿眼瞎的大姐姐。

·英宗废后妃殉葬制度

“夺门之变”后,英宗朱祁镇铲除了这些年中身边所有对于自己有怠慢的人,并且残酷地杀害了力挽狂澜的民族英雄于谦。当重新居庙堂之高后,仍尊患有残疾且无子的钱氏为皇后,重新立长子朱见深为太子,不过倒是给朱见深改了一个名字叫朱见濬(xun4)。朱见深的生母周贵妃看在眼里,心里也不知作何感想。记住周贵妃的名字,稍后还有她的重头戏。

钱皇后的两个哥哥钱钦、钱钟都在土木堡之变中随驾而死。站在英宗复辟的时间节点,两位国舅爷的故去早已是八年之前的事。钱氏一家也并未受到半点功绩,英宗怜惜后族单微,想封钱钟独子钱雄以侯爵,但被钱皇后婉言谢绝。明朝无外戚干政,一代代皇后皆践行此理,可谓是那个时代背景下,难得的高风亮节。

英宗临驾崩前,遗诏钱后待他日寿终合葬,其他诸妃亦应次第附葬。

英宗与钱后的影视形象

所谓次第附葬,简单的几个字,却是文明的极大跨越。这简单的四个字不仅救了英宗妃嫔们的命,更是永久废除了明初实行百年的妃嫔殉葬制度。我们不谈朱祁镇到底是否是战神,也不论其是被王振蛊惑也好亦或是自己刚愎一意孤行也罢,通过“土木之变”给明朝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又以“夺门之变”上演了一幕荒诞的毫无用处的戏剧,这一切拙劣的演出似乎可以将朱祁镇本人调侃到一文不值。但是,就凭借这废除妃嫔殉葬制度这一点,可以认为朱祁镇以自己非凡的经历为农耕时代的封建王朝走向真正的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钱后薨逝,小人作祟

本小段的章节,是“钱后薨逝,小人作祟”,这“小人”到底是谁呢?前面的伏笔不会无缘无故留下,当然是前文提及过的周贵妃了。

英宗驾崩后,太子朱见深即位,是为成化帝。此时的钱皇后放眼世界,她已经没有了任何可以眷恋的人,丈夫驾崩,没有子嗣,兄长早亡,唯一的侄子钱雄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相见。此时,当朝皇帝朱见深的生母周贵妃就动起了歪脑筋。

太监夏时意欲讨周妃的欢心,传谕独尊周贵妃为皇太后。大学士李贤、彭时据理力争,于是钱、周二后并尊,而加钱皇后以徽号,称为慈懿皇太后。毕竟,钱氏是英宗嫡后,周氏仅是英宗贵妃,明朝作为一个重礼教的朝代,是由不得你乱来的。

成化四年六月,钱太后薨逝,享年42岁。这位行走困难,识物困难的女子,走完了她这波澜不惊的一生。

此刻轮到周太后表演了,她立刻违背了当初英宗的遗命,不让钱太后与英宗合葬。

众臣上奏力请,李贤拿出当日“退而书之册”的英宗遗命,周太后才勉强同意钱太后葬在英宗的裕陵左侧,而右侧则留作未来周太后的葬地。成化帝朱见深夹在母亲和大臣们之间不知所措,一度欲下旨别择葬地,结果大臣们伏在文华门外齐哭了一天。

看来这方面,朱见深还是不如他孙子朱厚熜明确该如何与大臣明争暗斗。最后,成化帝选择与大臣媾和,站在礼教这一边。他在宫中不停地请求母亲周氏,最终周太后倍感压力,只能应允。说来也是悲哀,一个号称“祖训治国”的封建王朝,居然在这样重要的礼教时刻,任由一个并无几点认知的中年妇女去决定风向的定位。亦不知,九泉之下的朱元璋见到此景,心中会作何感想。

不过,我们在上帝视角去回望这段历史,这也无非是分配制度极为不均等情况下,底层人民对金字塔尖那群人抉择的不解。毕竟,彼时彼刻,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中国人,散布在明朝两京十三省的每一处。朝堂上那群居高庙之者,谁人能管黎民死活。

钱氏的薨逝,倒也并非未唤起英宗子女的怀念,英宗次子,成化帝异母弟德王朱见潾以钱太后对他有“抚育深恩”为由,请求回京奔丧,未果。

同年七月,朱见深为钱太后上尊谥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神主昇祔太庙。九月初四日祔葬于裕陵。

但周太后暗中作梗,钱太后虽与英宗同陵却异隧,葬处距离英宗之陵有数丈,而中间的隧道却被填满,但右边周太后陵寝的隧道却与英宗之陵相通。能够读到此处的读者,会不会觉得看见所谓“小人得志”的淋漓演绎呢?

弘治十七年,周太后逝世。明孝宗朱祐樘发现钱太后之陵的隧道被堵塞,想开通该隧道,但钦天监不赞同,于是未能成行

·追加一丝思考

钱氏最终在42岁的年龄离开了人世,没有子女,甚至对于世界也没有一丝的留恋。

就如同那匆匆过客一样,人们似乎记住了她捐出所有的积蓄想从不讲武德也不懂武德的敌人那里赎回自己的丈夫,人们似乎还能记住她的善良和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几百年过去后的今天,人们可以从心底里敬佩这样的一位没有什么名气的女子,但是,这一切似乎也不能改变历史。

薨逝后,钱氏被宪宗皇帝朱见深上谥号为“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简称“孝庄睿皇后”,这与后来满清的“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的谥号,似乎有着一点类似,如若简称,二人均可简称为“孝庄皇太后”。可惜的是,那厢布木布泰被表演艺术家斯琴高娃女士演绎地淋漓尽致,这厢钱皇后几乎无人问津。您说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哪儿来那么多为什么,搞不懂的问题,就留给历史与人间去挥洒书写吧……

站在历史的角度去遥望现在,与站在如今的角度去回望历史,似乎本质上也没有什么区别。周遭世界纷繁复杂,每一天都在上演着十分夺目的桥段,演绎出的人生百态也不比史书里记载的细节差。人们恐慌,人们彷徨,为何恐慌?为何彷徨?思来想去,仅仅是因为多年的遭遇与信息的闭塞换来人们对待未知那最为原始的恐惧。所以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有人兜售盖革计数器,超市里的调味品被一抢而空,此时此刻或许忘记了,吃得太咸容易得高血压吗?

感谢观摩,今日故事讲述完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