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永妻》

 与人善 2023-08-29 发布于河北


《董永妻》

        如今社会悖逆父母者多有其人。六七十岁退休的老人在公园闲聊时,多有对晚年生活的担忧,说到无奈处也只摇头叹曰:不愿拖累孩子,到了用人的时候就住养老院吧。造成如此情况的因素在我看来于文艺导向有着极大的关系。

       古人把道德修养放在首位。而今人多喜欢钱财享受,“一切向钱看,利益最大化。”成了座右铭。人与道越来越远。就成了自私自立者,没有了仁爱之心,对亲情疏远冷淡。

       一结婚就于父母分开居住,这样一来自由惯了,也没机会学习到如何服侍父母。到父母年老体衰不能自理时就成了他们的累赘,再加上一些不德的媒体人的胡乱引导。人的健康长寿不是天伦之乐而成了烫手的山芋。

       这也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悲哀,养不教父之过吗,俗话说:猫枕锅头睡,一辈传一辈,所以也怪不的别人。



       在传统文化里,孝是人人都必须要遵从的最起码的道德,百事孝为先嘛,在古人的文化里都是褒扬孝,斥责不孝的。他们的文学曲艺多是彰显孝道,比如二十四孝。

       说起二十四孝,今人懂其教义的恐少之又少了,称其为糟粕的应大有人在吧。你若不同意我的讲法我就给你讲一个人人皆知的故事。黄梅戏天仙配,我想中国人应是人人都耳熟能详的。可有几人知它的故事中的人物原型,就是二十四孝中的人物之一呢。而天仙配把其最初宣扬孝道的故事,改编成了抵制封建婚姻的爱情故事。……。

       古人的文学以宣扬孝道为主流。现今的文学以宣扬爱情欲望为主流。我把最初董永的故事原样录于下,有兴趣的朋友可细细阅读品悟,看我之言是否虚妄。



      《搜神记》文言文《董永妻》

       董永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知其贤,与钱千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诣主,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谓永曰:“以钱丐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

       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为避免人说我有误导,故上文不做翻译,请君自悟尔。)

       历史上真有董永其人,并不是小说杜撰出来的。(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上句记载白话就是:董永汉朝千乘人。年少时母亲去世,与父亲一起生活,每到田地干活,就用一小车载着父亲同去。单从此句就能看出他就是个大孝子,与之相比令我汗颜自惭不如啊。

2023年8月29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