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选(33)

 zqbxi 2023-08-29 发布于江西

《赞魏晋才女谢道韫四联》谢道韫

咏絮当年,娴花映水初惊艳;清心何处,山月当空雪照明。

注:谢道韫小时有“未若柳絮因风起”句,被叔父谢安赞赏,成为名句。

《泰山吟》谢道韫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非复匠,

构发自然。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有“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云:“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其中“咏絮才”用的是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故事。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王凝之妻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尝内集,雪骤下,叔谢安曰:'何所拟也?’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众承许之。”后世常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咏絮才”。可惜谢道韫的咏雪佳作有句无篇。这首《泰山吟》虽不及她的咏雪句著名,亦差可见其文才气度。

诗咏泰山,一开始就大气磅礴。巍峨泰山屹立神州之东,与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遥相对峙,故有东岳之称。作者描写它雄伟蕃秀,高耸入云,第二句中的“冲”字,极写泰山逶迤而上,直刺云天的气势,既传神且有动感。接着四句描绘山中景观,“岩中间虚宇”的“间”作分隔解,表现天际空明,云横崖间的景色。“云构”指山中岩洞,“非工非复匠”句,作者赞美了造化之功。这四句描写泰山胜景,作者未事藻绘,只赞以“寂寞幽以玄”,“云构发自然”,似偏于质朴无文。孰不知,此正是东晋土族文人审美品评的最高标准。据刘义庆《世说新语》,魏晋时期人物品藻就是强调“冲静”、“玄远”、“旷淡”、“自然英发”。当时的诗风,亦崇尚质木玄胜。这种质朴审美观的思想基础是老庄之学,如《庄子·天道篇》云:“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在《刻意篇》中又说:“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此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质也。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东晋时期老庄之学在士族中广为流行,这不仅成为人物品藻的尺度,亦成了诗歌美学的准则。所以谢道韫赞泰山以寂寞无言幽玄自然,看似质木不文,而实质表达了作者对峨峨泰山的最高赞美,包含着作者面对巍巍东岳的无比景仰之情。

女才子在高山仰止之际,也触发了自己的身世之感。“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因景动情,作者质问时运造化,何以使她屡遭迁谪流离。谢道韫生平行事已难详考,此二句应有所指不是泛泛之笔。查《晋书》本传,道韫夫王凝之及诸子均丧于乱臣孙恩之手,此后失亲流离之苦,不难推想。但是,作者并没有由此归结为自伤身世的哀叹。“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面对雄峻壮伟的泰山,诗人表达的是置身山川天宇,乐享天年,将有限之生命融化于无限之美景的希望胸怀。

我国古代名媛诗作,多以阴柔见长,以宛转细腻见胜,而谢道韫的这首《泰山吟》,却充满阳刚之气。女才子大笔挥洒,气度非凡,不让须眉。《晋书》本传记她“风韵高迈”、“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这首诗正可见其一斑。

《拟嵇中散咏松诗》谢道韫

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

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揺.。

《赞魏晋才女谢道韫四联》谢道韫

子也天真,夫也贤良,岂料飞来横祸;心如海阔,德如玉润,自能笑对刀丛。

注:在孙恩之乱中,谢道韫丈夫王凝之及五子一女均被杀害;出身将门的道韫招募家丁英勇杀敌,被俘仍能舍身保护他人,大义凌然,让人赞叹。

《赞魏晋才女谢道韫四联》谢道韫

时见林泉飞白石;还思柳絮散清芬。

注:晋书载道韫晚年寡居会稽,为前来请教学子传道授业,“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

《咏史八首》.谢道韫    [ 宋 ] 蒲寿宬

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雅人有深致,锦心而绣口。此事难效颦,画虎恐类狗。

《赞魏晋才女谢道韫四联》谢道韫

谢氏门楣荣宝树;王公巨笔圣兰亭。

注:谢道韫父亲是安西将*谢奕,叔父是名相谢安,哥哥是大败苻坚的主将谢玄;结婚嫁给了王凝之,做了书圣王羲之儿媳、王献之嫂子。出身显赫,归嫁名门。

《王孙游》南北朝·谢朓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南北朝·谢朓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南北朝·谢朓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游东田》南北朝·谢朓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远树暖阡阡,

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入朝曲》南北朝·谢朓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飞甍夹驰道,

垂杨荫御沟。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南北朝·谢朓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玉阶怨·夕殿下珠帘》南北朝·谢朓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咏落梅》南北朝·谢朓

新叶初冉冉,初蕊新霏霏。逢君后园讌,相随巧笑归。亲劳君玉指,

摘以赠南威。用持插云髻,翡翠比光辉。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

《咏竹诗》南北朝·谢朓

窗前一丛竹。青翠独言奇。南条交北叶。新笋杂故枝。月光疎已密。

风来起复垂。青扈飞不碍。黄口得相窥。但恨从风萚。根株长别离。

《同谢谘议咏铜雀台》南北朝·谢朓

穗帷飘井干,樽酒若平生。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

芳襟染泪迹,婵媛空复情。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

《金谷聚》南北朝·谢朓

渠盌送佳人,玉杯邀上客。车马一东西,别后思今夕。

《移病还园示亲属诗》南北朝·谢朓

疲策倦人世。敛性就幽蓬。停琴伫凉月。灭烛听归鸿。凉熏乘暮晰。

秋华临夜空。叶低知露密。崖断识云重。折荷葺寒袂。开镜眄衰容。

海暮腾清气。河关秘栖冲。烟衡时未歇。芝兰去相从。

《宣城郡内登望诗》南北朝·谢朓

借问下车日。匪直望舒圆。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山积陵阳阻。

溪流春谷泉。威纡距遥甸。巉嵒带远天。切切阴风暮。桑柘起寒烟。

怅望心已极。惝怳魂屡迁。结发倦为旅。平生早事边谁规鼎食盛。

宁要狐白鲜。方弃汝南诺。言税辽东田。

《新亭渚别范零陵云》南北朝·谢朓

洞庭张乐地,潇湘帝子游。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停骖我怅望,

辍棹子夷犹。广平听方藉,茂陵将见求。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

《同王主簿有所思》南北朝·谢朓

佳期期未归,望望下鸣机。徘徊东陌上,月出行人稀。

《直中书省诗》南北朝·谢朓

紫殿肃阴阴。彤庭赫弘敞。风动万年枝。日华承露掌。

玲珑结绮钱。深沈映朱网。红药当阶翻。苍苔依砌上。

兹言翔凤池。鸣佩多清响。信美非吾室。中园思偃仰。

册情以郁陶。春物方骀荡。安得凌风翰。聊恣山泉赏。

《赋贫民田诗》南北朝·谢朓

假遇非将迎。靖共延殊庆。中岁历三台。旬月典邦政。曾是共治情。

敢忘恤贫病。将无富教礼。孰有知方性。敦本抑工商。均业省兼井。

察坏见泉脉。觇星视农正。黍稷缘高殖。穱稌即卑盛。旧埒新塍分。

青苗泉水映。遥树匝清阴。连山周远净。即此风云佳。孤觞聊可命。

既微三载道。庶藉两歧咏。俾尔仓廪实。余从谷口郑。

《咏蒲诗》南北朝·谢朓

离离水上蒲。结水散为珠。间厕秋菡萏。出入春鳬雏。

初萌实雕俎。暮蕋杂椒涂。所悲塘上曲。遂铄黄金躯。

《离夜诗》南北朝·谢朓

玉绳隐高树。斜汉耿层台。离堂华烛尽。别幌清琴哀。

翻潮尚知恨。客思眇难裁。山川不可尽。况朶故人杯。

《和王长史卧病诗》南北朝·谢朓

崥岫欵崇崖。派别朝洪河。兔园文雅盛。章台冠盖多。渊襟眷睿岳。

燮赞动甿歌。顾影惭騑服。载笔旅江沱。缟衣分可献。琴言暧已和。

青皋侧还色。春润视生波。岩垂变好鸟。松上改陈萝。日与岁眇邈。

归恨积蹉跎。愿缉吴山杜。宁袂楚池荷。清风岂孤劭。功遂怀曾阿。

勿药良有畅。荏苒芳未过。幸留清尊味。言借故田莎。

元正诗    [ 魏晋 ] 辛萧

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

长恨歌   [ 唐代 ]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钱塘湖春行    [ 唐代 ]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离骚    [ 先秦 ] 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明日歌    [ 明代 ] 钱福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离思五首·其四    [ 唐代 ]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凤求凰    [ 两汉 ] 司马相如

其一:【琴曲出自王实甫《西厢记》】

有美一人兮,见之不忘。(有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唐代 ]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春江花月夜

[ 唐代 ]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清平调·其一   [ 唐代 ]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宿建德江    [ 唐代 ]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丙申元旦守母制因感而作》王冕

今日椒花颂,无能献老亲。自怜垂白发,不敢着乌巾。

牢落田园兴,微茫海国春。话言儿女辈,清苦莫辞贫。

《丙申元旦守母制因感而作》翻译:今天是新年第一天,按理应该有新年祝词,但是我父母已经去世,没有什么祝福可以赠送了。自己已经两鬓斑白,因为守孝而不敢戴黑色的帽子。通过辛勤劳动,九里山中的田园终于露出新的样子,望出去茫茫一大片,到春天时将是一片花海。想跟晚辈们说一句话,要安于田园劳作,要安于清苦自守。王冕的其他古诗: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次韵其二》

野人住处无车马,门外蓬蒿抵树高。石脚云生三伏雨,屋头松撼五更涛。

田园入画真堪笑,薪水供厨只自劳。匣底豪曹苔欲满,夜来忽作老龙号。

《次韵其一》

老吾濩落忘机久,江湖鸥鸟弗猜疑。黄花围宅如元亮,白雪满床无子期。

身后虚名定何益,世间多事不须知。故人有约来招隐,莫待秋风老桂枝。

《梅花十五》

明洁众所忌,难与群芳时,怀贞岁华晚,只有天地知。

《有感其二》

对镜添惆怅,凭谁论古今?山河频入梦,风雨独关心。

每念苍生苦,能怜荡子吟。晚来愁更切,青草落花深。

《有感其二》

黄花浑未放,白雁最先来。好景无人识,新诗只自裁。

烽尘迷玉垒,烟草没云台。今古英雄事,何如水一杯?

《素梅其九》

不向罗浮问醉仙,笑呼孤鹤下吴天。春风吹散梅花雪,香满西湖载酒船。

《梅花其二》

清苦良自持,忘言养高洁。夜静月明多,开门满山雪。

《梅花其二》

潇洒托身溪谷,清高不染红尘。数点幽花的砾,包藏万斛阳春。

《梅花其二》

江南十月天雨霜,人间草木不敢芳。独有溪头老梅树,面皮如夷生光芒。

朔风吹寒珠蕾裂,千花万花开白雪。仿佛瑶台群玉妃,夜深下踏罗浮月。

银铛泠然动清韵,海烟不隔罗浮信。相逢漫说岁寒盟,笑我飘流霜满口。

君家白露秋满缸,放怀饮我千百觞。气酣脱颖恣盘礴,拍手大叫梅花王。

五更窗前博山冷,么凤飞鸣酒初醒。起来笑揖石丈人,门外白云三万顷。

《二灵寺守岁》唐 戴叔伦

守岁山房迥绝缘,灯光香灺共萧然。无人更献椒花颂,有客同参柏子禅。

已悟化城非乐界,不知今夕是何年。忧心悄悄浑忘寐,坐待扶桑日丽天。

《个人三十韵》  唐  吴融

袅袅复盈盈,何年坠玉京。见人还道姓,羞客不称名。

故事谙金谷,新居近石城。脸横秋水溢,眉拂远山晴。

粉薄涂云母,簪寒篸水晶。催来两桨送,怕起五丝萦。

髻学盘桓绾,床依宛转成。博山凝雾重,油壁隐车轻。

额点梅花样,心通棘刺情。搔头邀顾遇,约指到平生。

鱼网徐徐襞,螺卮浅浅倾。芙蓉褥已展,豆蔻水休更。

赵女怜胶腻,丁娘爱烛明。炷香龙荐脑,辟魇虎输精。

管咽参差韵,弦嘈倰僜声。花残春寂寂,月落漏丁丁。

柳絮联章敏,椒花属思清。剪罗成彩字,销蜡脱珠缨。

邂逅当投珮,艰难莫拊楹。熨来身热定,舐得面痕平。

匣镜金螭怒,帘旌绣兽狞。颈长堪鹤并,腰细任蜂争。

滴泪泉饶竭,论心石未贞。必双成凤去,岂独化蝉鸣。

书远肠空断,楼高胆易惊。数钱红带结,斗草蒨裙盛。

袂柳阑干小,侵波略彴横。夜愁遥寄雁,晓梦半和莺。

翼只思鹣比,根长羡藕并。可怜衣带缓,休赋重行行。

《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宫思赐彩缕人胜应制》唐崔日用

新年宴乐坐东朝,钟鼓铿锽大乐调。金屋瑶筐开宝胜,花笺彩笔颂春椒。

曲池苔色冰前液,上苑梅香雪里娇。宸极此时飞圣藻,微臣窃抃预闻韶。

《续得观书迎就当阳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峡》唐 杜甫

自汝到荆府,书来数唤吾。颂椒添讽咏,禁火卜欢娱。

舟楫因人动,形骸用杖扶。天旋夔子国,春近岳阳湖。

发日排南喜,伤神散北吁。飞鸣还接翅,行序密衔芦。

俗薄江山好,时危草木苏。冯唐虽晚达,终觊在皇都。

《白下僧寮同缓耳守岁兼东杜于皇》清王龙文

旧国当除夕,炉香对酒僧。波残江海夜,劫尽古今灯。

改岁生千虑,诸天转一乘。《阳春》迎 楚 客,《椒颂》祝良朋。"

次韵酬丁少山处士(其一)  清-傅桐

名山垂绝业,久当古人看。高士应君传,穷途无泪弹。

水云交自淡,郊岛气同寒。青主吾宗杰,深劳取友端。

次韵酬丁少山处士(其二)   清-傅桐

缪篆精摹刻,深心托说文。遗编披叔重,奇字问扬云。

早岁弃科举,斯人今不群。抱琴栖海上,寂寞赏心闻。

风雨宿一纳庵同子亮师盈公纳公二上人   清-王龙文

载酒沿堤秋气高,山门苔藓漱寒涛。长淮一夜添风雨,梦里鱼龙势欲骄。

天石先生客山图歌     清-王效成

身在此山曾不识,对门惊喜见山色。瑞岩迤逦笠峰高,烟云一幅官斋壁。

淋漓不减米家画,中有老颠来拜石。脱帽露顶恣欢呼,衫履跌宕淮之侧。

淮浦青苍隔岸北,帆飞网集澄湖窄。山郭无声万家静,民气如春乐生息。

临崖坐对挥素襟,窥人鱼鸟如相钦。清时幸无鞭扑扰,俯仰皆荷皇慈深。

一杯醉倾竹叶酒,天机畅发林泉音。胜游易往此图在,悠悠羊公千载心。

在《高僧传・竺僧度传》中留下了一赠一答的两首诗。赠诗者为杨苕华,答诗者为竺僧度。竺僧度俗姓王,名,字玄宗,东莞人。他少年丧父,与寡母相依为命;他与同郡杨德慎之女苕华定婚,未及成亲,双方长辈又相继亡故。竺僧度遭遇到这惨痛无比的人生悲剧,遂万念俱灰,遁入空门。苕华服丧期满,修书并赠诗与僧度,希望他还乡,共储百年之好。苕华企图以世俗生活的美好去打动僧度,而僧度以性空之理去洞察人生,运用般若智慧之剑斩断了这一情缘,坚定了在佛门修行的意志,成为佛门弟子广为传诵的美谈。现在,我们先读苕华的赠诗,再赏僧度的答诗,两相比较,可以看出般若智慧在断绝尘缘方面的功力。

赠竺僧度

大道自无穷,天地长且久。巨石故巨消,芥子亦难数。

人生一世间,飘若风过牖。荣华岂不茂,日夕就枯朽。

川上有馀吟,日斜思鼓击;清音可娱耳,滋味可适口。

罗纨可饰躯,华冠可耀首。安事自剪削,耽空以害有?

不道妾区区,但令君恤后!

苕华在这首赠诗中,为劝僧度脱离佛门,重新回到世俗社会中来,真可谓辞句婉约,情意绵绵。首中头四句先写天地永恒,大道长久,并以巨石不可消,形容天地时间之久远,以芥子难以数,比喻空间之辽远无垠。再将人与天地比,指出人生之短暂,有如飘风过窗,转瞬即逝。诗中的“人生一世间,飘若风过牖”,很明显,是源于《庄子・知北游》中所说的“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即人在天地之间,生命短暂,就好象白马从门缝间奔驰,一闪而过。正因为人生苦短,所以孔子才临川而叹,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慨,古人在日落时,要鼓击而歌,珍惜生命及时行乐,不辜负青春年华。“日斜”一句,典故出自《易・离卦》,“日昃之离,不鼓击而歌,则大耋之嗟,凶。”意谓在红日西沉之时,犹如人到垂暮之年,如果不鼓击而歌,自适其乐,那就会徒自悲叹,遭遇凶妄之灾。诗的后半部分;紧承人生苦短,应须及时行乐的思想出发,以形象的手法运用四个排比句铺染人生的美好,讴歌尘世的幸福。从声色滋味到冠盖云华,凡是世人所迷恋的东西,全部托盘而出,试图复苏僧度枯寂的心田,使其回心转意,放弃修行。苕华深恐僧度不为声色所动,又从世俗理论的高度上,指责佛门悟空,是“耽空以害有”。认为佛门不执著世俗之有,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金刚经》),这种“空”观与执“有”的世俗生活是对立的,是对人间幸福的危害,希望僧度不要沉迷于空寂之理而自绝于世,应当弃“空”而执“有”,重回现实的入世。苕华最后用儒家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下》)的宗法观念力劝僧度,纵然不管我的幸福,也要为自己的身后考虑,叙夫妇之伦,延祖宗之嗣。苕华用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向佛教般若空观发起挑战,用“耽空害有”的指责,宣传人生的幸福,以达到捍卫世俗人伦纲常的目的,这同般若学的人生观是格格不入的。尽管杨苕华苦苦规劝僧度,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无奈僧度去志已坚,皈依佛门,誓不还俗,他的心志完全体现在《答苕华》一诗中:

答苕华

机运无停住,倏忽岁时过。巨石会当竭,芥子岂云多。

良由去不息,故今川上嗟。不闻荣启期,皓首发清歌。

布衣可暖身,谁论饰绫罗。今世虽云乐,当奈后生何。

罪福良由己,宁云已恤他。

此诗的前六句,针对苕华的天地长久、人生苦短的思想而发,用“机运”二宗阐发佛家“诸行无常”的道理,认为世间万物,包括天地在内,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之物,即“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因此,无一物不是处在迁转流变之中,人有生、老、病、死,世界有成、坏、住、空,万物不仅有阶段的变化,而且在每一刹那之间都有生灭,这就是佛家“念念无常”之理,诗中的“机运无停住,倏忽岁时过”,便是对此理的形象表述。僧度以“无常”的人生观,说明对现存的世界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留恋和执著。以下四句,针对苕华的巨石、芥子、川流之喻,直接用“诸法性空”之理,破除苕华的“迷误”,以无常破有常。苕华言“巨石”不可消,僧度讲“巨石会当竭”;苕华言“芥子亦难数”,僧度讲“芥子岂云多”。正因为天地非常存,万物有生灭,所以,孔子才有临川的感慨。僧度用般若智慧看待世间诸法,用“无常”的观念,破除有常的执著和人心妄加于诸法的差别,从而进入“齐万有于一虚”(僧肇《不真空论》)的无差别境界,即僧肇在《维摩诘经注》中所说的“不念内外诸法,行心平等”,“美恶齐观,履逆常顺,和光尘劳,愈晦愈明,斯可通达无碍,平等佛道乎?”的观点,从诸法的差别中,看出他们的无差别。因为大干世界,诸法色相,无一不是“非有非无”之物,诸法“实性”、“实相”,原本如此,诸般差异,并非实有。“良由”二句,是从同一“川流”的意象,引出不同的人生哲学。苕华看到人生短暂,韶光易逝,得出应及时行乐的结论,而僧度从“良由去不息”,却悟出了万物流转不息,不可执著,应弃绝世俗生活而观空的佛理。僧度已看到了万物虽有而非有,妄执假有为实有的错误。在僧度的心目中,尘世既无留恋之处,那最好的归宿,便是遁入空门。诗的后半部分,针对苕华“耽空以害有”的指责,引用儒、道思想阐发佛理,正面表明自己的人生哲学。诗中所提到的“荣启期”,是古代高士,见于《列子・天瑞》和刘向《说苑・杂言》所载。荣启期“衣鹿皮裘、鼓瑟而歌”,孔子见之,问他何以为乐?他回答道:“夫贫者,士之常也。死者,民之终也。处常待终,当何忧乎?”僧度称颂他安贫乐道,“乐天知命故不忧”(《易大传・系辞》)的处世态度,以饭蔬食、穿布衣为乐,不羡“罗纨”饰躯,华冠耀首。这一方面说明红尘富贵本不足道(空),清贫度日(不废假有)才是正确的处世态度,僧侣生活同儒、道思想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僧度的这一人生观,是将传统的隐逸思想同佛家的涅清静的修行方法,悟空而不废假有般若中道紧密结合起来,使印度佛学在同中国传统儒、道思想的嫁接中得到广泛传播,践履了道安“因风易行”这一原则。“今世”以下四句,揭示了僧度人生思想的佛学理论依据,那就是因果报应论。这种业报应轮回之说,最早出现在原始佛教的“十二因缘”说中,慧远融合儒佛,在《三报论》中改造了轮回思想,建立了一种具有中国华夏文化特色的因果报应论,宣传“业有三报:一日现报,二日生报,三日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身,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僧度接受了慧远的这一思想,虔诚修行,以求超脱轮回,在全诗的最后两句中,他表示获罪得福,全靠自己的所作所为,因而只考虑自,己的修行与完善,其他事物;不足挂怀1他以此坚决回绝苕华,认为后生的报应比繁衍后代更为切要,修行的价值远非世俗生活可比!由于僧度心向佛门,心性寂灭,犹如古井,波澜不兴,所以,他的这首答诗,无情欲之流露,而是诉诸理性之辩论。他的诗重说理,但不流于枯燥,借用赠诗,巧翻新意,以质朴的文辞表现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体现了一种平实的风格与深邃的思辩相结合的特色,是以般若慧剑斩断情欲的名篇佳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