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途中的一些零碎思考

 洞察全球 2023-08-29 发布于福建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弘一法师


从8月2日抵达山西忻州开始,到8月28日从西宁回程,这次旅途持续了27天。
在这段时间里,我先后走过了5个华北、西北省份:山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共11座城市:忻州、大同、太原、郑州、洛阳、西安、兰州、张掖、敦煌、格尔木、西宁。
在华北地区,主要以参观人文景观为主。众所周知,华北地区,包含着中原地区。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和多个王朝的中央所在地,它自然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
而在西北地区,我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持并重的态度。
西北地区的人文景观,主要呈现多民族融合、中外交流的结果。这是西北地区位于河西走廊、丝绸之路交通要道的地位所决定的。
西北又是高海拔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便会出现不同的自然景观:从草原到戈壁、从沙漠到雪山。当火车从兰州驶向张掖、从张掖驶向敦煌时,眼前的风景是我这位南方人,或者说长期生活在低海拔的人,很少见过的。
总体而言,这次旅途,我领略的人文景观比自然景观多:总共参观了5家省级博物馆和2家市、县级博物馆,以及3个著名的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还包括十几家寺院、兵马俑等地。



文物:链接着过去与现在
对古代文物、历史遗迹的了解,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意义:
一是在于每一件文物都链接着过去与现在,透过它,能穿越时空,进行时空对话。想想千年前古人在做、在用这些东西,莫名感动;
二是在于了解它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事物发展的规律就蕴含在历史中,了解它们,才能让我们更好地面向未来;
三是可以丰满我们的精神世界,做一个心灵强大的人。那些圣贤的所思所想,高尚的品格,让我们的精神有了皈依;那些精品文物背后所展现出来的工匠精神,令人动容。


每一件文物都有它独特的生命历程,它背后折射出的是它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等的情况。
对于这一点,给我自己做学问有了很大的启示:我们常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写论文,其实每个案例就如每个文物一样,同样能折射出这个案例背后,那个时代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等的情况。想要运用得好案例,就得充分挖掘它背后的这些东西。
同样,对于我们个体而言,我们每个人其实也都是一件文物,我们都烙印着自己所处时代的印记。通过了解我们每个人的故事,大致能够了解这个时代背后的各种情况。
这是从一个个文物去了解它们背后的历史,如果我们去链接各个时代的文物,了解文物与文物之间的联系,就是在了解历史的变迁、事物发展的规律。


什么样的文物能够流传千古?我想,应该有以下几个因素:拥有那个时代(最)前沿的方法、优秀的审美、鉴赏能力、精益求精的精神。博物馆里国家级文物无不体现着这几点。这便在告诉世人,若想做出经典的作品,无不需要这些技术与品质。我们要了解这个时代最前沿的方法,如果有可能,突破它。当然,我们还要具有工匠精神,上下求索。
用心做事,本身就是浪漫之事。


参观博物馆还让我更深刻地掌握了一种思维方法,即从整体到部分,部分到整体,以小见大。
如何从参观博物馆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我想应该要先了解文物背后的大时代背景,然后具体到一个个文物,最后再回到那个时代。
因此,我们第一步可以先看墙壁上的介绍,这些介绍就给我们提供了历史背景;随后再看文物;最后可以请一位讲解员具体给我们讲解文物背后的故事,重新感受那个时代的兴衰。
当然,我们还要储备相关的基础知识,比如青铜器的种类、青铜器的饰样,以及佛像造像的流变等等,甚至需要提前观看一些纪录片。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走马观花,才能从文物中汲取到精神的力量。



荒漠中的草木
西北的自然景观,非常壮阔。广袤无垠的沙漠、草原,巍峨险峻的峡谷,连绵不绝的雪山,身处其中,顿感人类的渺小与脆弱。同时也感慨人类的伟大和不屈的精神。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我们依旧可以克服重重困难,修桥筑路,连通荒漠地带、雪域高原。
荒漠中,依旧有草木生长。它们在我们看似不可能生长的地方,尽力汲取、利用周边一切有利于生长的条件。艰苦的环境依旧可以造就生命,关键看我们如何利用周边条件。根扎得深,基础才能好,才不易被狂风吹倒。
不要抱怨生活环境,一切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在旅途过程中,有几次行程是脱离我的计划。当计划被打乱时,我明显出现了焦虑感,这种焦虑感来自于我对即将到来之事缺乏掌控。
然而,脱离计划后,我却有了另一番的遇见和体验,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例如,我原本计划只在郑州呆一天,这一天就报一个一日团,前往嵩山少林寺和龙门石窟。后来,因为某些原因,我将此计划变为两天。但这将影响着我后面的行程,尤其是敦煌莫高窟的正常票我已订好,它很难抢的。但正因为我改变了行程,次日再去龙门石窟时,我才有幸目睹到它梦幻般的夜景。据说,龙门石窟已将近一个月,没有亮过大佛头顶上的灯。


来到西宁的第二天,原本我打算参观完青海省博物馆,直接去自然资源博物馆,再去新千夜市,最后回酒店。但是,我没注意到导航导错了,它把我直接带到了新千夜市。那时,已是傍晚4点多,如果再去自然资源博物馆,时间来不及。因此,我只能改变行程,先去新千夜市,再去附近的东关清真大寺,傍晚又去了南山公园拍西宁的夜景。


这次意外的行程,却让我认识了清真大寺的一位阿訇,听他的讲诉,让我对伊斯兰教的教义有了另一番的认识。
在南山公园,我又认识了一些摄影爱好者。尤其是一位年长的摄影师,在我拍摄西宁夜景时,给了我许多建议,让我受益匪浅,最后还开车带我们下山。
还有其他许多有趣的故事,它们都在向我表明,不要抱怨生活的际遇,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也许当下,这些事情的确会让我们心烦意乱,但是,再等等,或许我们就会感谢曾经的挫折、困难和那些让我们不愉快的事。



敬畏生命
说起敬畏,使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莫高窟第238窟的佛像和壁画。
窟内昏暗,当讲解员打开手电筒,微弱的灯光照射到佛像和壁画上时,仿佛穿越了时空。佛像流露出的慈悲与静谧,在与它对视的那一刻,一切忧扰顿消云散。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造像者用他的生命,用他最虔诚的心,在一块一块地雕凿石窟。
那一刻,他们将自己的生命与佛陀的生命融合在了一起。因此,这些石窟的造像,更是人性与佛性的完美结合体。唯有对佛陀的敬畏,才能凿出如此有生命力的作品。
其实,与其说他们对佛陀的敬畏,更不如说是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他们希望实现对自己生命的超越,摆脱尘世苦海,拥有佛陀般无尽的慈悲和无上的智慧。
对生命的敬畏何其重要:它能止恶扬善,它能含藏万物,更能启迪智慧。

点击观看

摄影与审美
曾经买相机拍照,主要是因为能记录旅途中的美丽风光。然而,现在发现,那些拍过的照片,很少再翻出来看。
那么摄影的意义是什么呢?
对我而言,主要来自它能帮助我提高审美,并且训练去繁就简和平衡的思维。
一张好看的照片,在于它的简洁性。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复杂的现实画面,要从中寻找到哪些具有美感的部分,这也牵涉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如何处理光线、如何处理动静关系、如何平衡画面物与物间的关系,以此让画面显得更有层次感。
这背后的哲学思想,牵涉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爱上摄影,也许也会爱上生活,爱上生命,因为你会发现,世间如此之美。我也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摄影技能。



各大宗教相通的至高境界
在西宁参观东关清真大寺,看到寺里墙上刻写的关于伊斯兰教的教义时,我发现,它所讲的真主,与我们道家里的道,佛家里的佛,竟然也是相通的。
真主无始无终,无形无方,而生万物。


道家所言,有从无中而生。
佛家也讲,缘起性空。
它们之间只不过是名相上的差异,以及修行的一些方式不同罢了。
然而,世人却爱执着于这些名相,非要争个我高你低,觉得自己的宗教才是最好的。当陷入到这种争执,或者展现出自我优越感时,就远离了宗教的本义,容易产生冲突与矛盾。
各大宗教在至高境界的一致性,不禁让人产生感慨,这些被圣贤所参悟到的,受到千年时间所检验的至理,应该可以成为我们人生的标杆。
圣贤们所讲的空无,我想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什么都没有的意思,它与有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转化。我们今日所看到的一切色相,便是从这空无中转化而来。如佛家所言,万物因因缘和合而生。
如果能接受这一点,我们不应再将做世间之事,当成最终目的,比如一生要赚多少钱,要有多高的名望。最终的目的,应该是在做每一件事的过程中,体悟生命的真义,感通天地,达到天人合一,觉醒的状态。

点击观看

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旅途的意义,那就是弘一法师所说的: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其实,我们的一生都是在旅途中。当下,即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