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走上海:魔都版“黄鹤楼”,就在川沙公园

 zzm1008图书馆 2023-08-29 发布于上海
川沙公园不大,坐落于地铁2号线前往川沙老城厢的必经之路上,因为园内有座仿武汉黄鹤楼而建的“鹤鸣楼”,所以很多前来川沙老城游玩的人,都会顺道来此打卡。
我也不例外。坐地铁到达川沙站后,先走地下通道前往川沙百联解决午餐,然后步行前往川沙公园。

图片

川沙公园西大门

川沙公园有三个主要的出入口,分别是川沙路上的西大门,城南路上的北大门,和南桥路上东园的南大门。另外在南桥路的西园部分还有个出入口,但是我去的时候见到是锁着的。
从地铁站过来的话,走川沙路上的西大门最方便。
川沙公园建成开放于1985年,当时建成的部分为今天我们看到的西园部分。公园建造前,这里属于妙境村的一片农田。现在随着川沙城镇的外扩,周围区域早就被各种居民区、商业等设施所占满,不过在川沙公园以西,还是有条路叫做妙镜路的,既有吉祥寓意,又保留了历史记忆。

图片

川沙公园游览示意图

1991年,县府领导发动全县企业单位和个人集资1700万元扩建川沙公园,征地20多亩,增建现代化游乐场,名欢欢乐园,也就是东园部分。东西两园之间隔着一条通城河,为连接两园,河上架起了一座三孔拱桥,名为“双谊桥”,同时在西园靠近通城河畔,建造了鹤鸣楼。形成了今日看到的公园之规模。
公园的整体风格为江南古典式园林。
从西大门进入园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茂密的竹林,林中有卵石铺成的小路,还有一座竹亭,可谓曲径通幽。顺着竹林中小径或者走竹林北侧的大路往东走,则来到一片有松树和杉树组成的景观带,这片树林两面临水,一面是园中最大的湖区,可供游船行船,名为清波湖,一面是湖水逗留,形成的一小片池塘,夏日池塘中遍植荷花,两片大小不等的湖区上,架有一座单拱桥,名为“流莺桥”。湖边还在各处分别修建了造型各异的亭榭。

图片

图片

西大门入口处的竹林

图片

荷花池

图片

图片

右上角为流莺桥

图片

图片

池中的睡莲
徘徊在湖畔,古典的鹤鸣楼和更远处川沙第一高楼24层楼均映照在湖中。
鹤鸣楼得名于《诗经》中的诗句:“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1991年开工建设,1993年竣工。
有说它象征着浦东开发,名闻天下。也有说它寓意着川沙在开放后腾飞,名闻天下。不管如何说法,鹤鸣楼开工建设时,川沙还是一个独立的县,竣工时它已经成了浦东新区的一个新镇。

图片

鹤鸣楼和景亭

图片

远处的24层楼倒映在清波湖中

鹤鸣楼楼高54米,共五塔七层,从外面看是五层,实际内部是7层,总面积4200平方米,是目前上海单体面积最大的仿古建筑。
抬头仰望,楼上挂着五块匾额。正匾“鹤鸣楼”是由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写,位于楼的最高端,其下位于1层之上另有一块牌匾,匾额“声闻于天”由朱屺瞻题写。东面匾额“海天旭日”由陈从周题写,北面匾额“钟灵毓秀”由周慧琚题写,西面匾额“江东妙境”由谢稚柳题写。

图片

鹤鸣楼

图片

朱屺瞻所题匾额“声闻于天”

图片

鹤鸣楼内部大厅

鹤鸣楼建造在高高的砌石平台之上,其自身楼高伟岸,且飞檐翘角伸向四面八方,层层向上收束,显得既伟岸又灵动。檐下系有60个铜铃,风动铃响,颇为悦耳。因为地势高,四周无遮拦,即便是炎夏,塔下的回廊里穿堂风疾,也是颇为凉快惬意。在炎夏的午后,这里也聚集了公园内最多的游客,其中有不少是前来纳凉的本地老爷叔,也有小朋友们睡在回廊上的长条椅上。

图片

鹤鸣楼面面的草坪和广场

图片

飞檐翘角,风动铜铃

图片

回廊内有很多前来消暑纳凉的老爷叔

据说以前鹤鸣楼的平台里开有商场。现在是铁将军把门。鹤鸣楼也上着锁,无法入内参观,也就无法登高远眺。如果能够登上高楼,远眺古城和新城镇,当是一种不错的体验。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楼厅内有一幅巨大的陶瓷壁画 -“松鹤延年”,壁画两边各有一个蓝色的大花瓶,上面也是双鹤和松树的图案,地板中央也有圆形的双鹤图案。

图片

图片

通城河

图片

通城河东岸远眺鹤鸣楼和双谊桥

东园主要是各种游乐设施,有爬山车、碰碰车、鲸鱼船、旋转木马、漂流船。西侧临河一组建筑采用了传统古典样式,与河对面的曲波长廊相呼应。

图片

爬山车的轨道

图片

鲸鱼船

虽未能入鹤鸣楼内参观和登高远眺,但是查到了楼内“松鹤延年”壁画前的石碑上的碑文,全文为顾炳权所撰《鹤鸣楼记》,勒石为碑,立于底层大厅内。碑文抄录如下,可对川沙之历史和此楼建造有所了解:
“鹤鸣楼记 顾炳权撰 川沙公园建园七年,乃有增筑鹤鸣楼之举。
随着浦东之开发,川沙需踵事增华者,日维千端。是楼之建盖其一也。川沙有城,自明嘉靖卅六年始;有专官,自清乾隆二十四年设海防清军同知始;其区域划定,自嘉庆十五年设抚民同知始。民国元年,改厅为县。其初也,为海防冲要,而斥卤之地经济未见发达。自上海开埠,亦未能与浦西比翼双飞。乡先辈黄炎培有言:川沙滨海,天时地利,人工物力,种种优势,不后于人。迨至新中国建立之四十年,全县上下、群策群力,以至遽然跻身全国壮县之列。今值风云际会,开发浦东,川沙将省入新区,重展宏猷;而此楼之建,为历史之见证也。川沙建筑业驰名宇内,延誉海外,楼之设计、之施工,乃臻于成,皆吾川沙人之智、之力。其形制规模,与武昌黄鹤楼相仿佛,而细部做法益加改进,巍巍然一独特之建筑也。
上海,鹤之故乡也,沈存中《梦溪笔谈》载之明矣。楼名取语《诗经》'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夫鹤名,吉祥物也。’汉儒淮南八公《相鹤经》谓:'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麒骥。’鹤又奋进之化身也,《墨经》言:'蛤蟆日夜鸣,口乾而不听之。鹤虽时夜而鸣,天下振动,诚谓多言无益,惟实干能兴邦’。我川沙濒海,风光旖旎,'海天旭日’为沪城八景之一。乾隆时李行南有竹枝词状云:'海日初升恰五更,红光晃漾令人惊。须臾已见腾腾上,碧落分明挂似钲。’此昔时护塘观日出之景象也。如今结伴登楼,弥望吴淞口外,舳舻千里,疾驰扬波,穿梭破浪,此乃今日江东之妙境,海港之雄风哉。 楼由川沙县人民政府集资兴建,于一九九一年七月动工,历时二年告竣。”

图片

更多相关文章,请见:

【行走川沙城南】
【川沙老城厢的格局和当年的城墙版筑】
【川沙老城厢】
【三林塘老街】
【新场古镇】
【高桥老街】
【昌里路,浦东当年的小南京路】

【从新场出发,追溯浦东的变迁3】

【从新场出发,追溯浦东的变迁2】

【从新场出发,追溯浦东的变迁1】


版权归作者所有

任何形式的转载请联系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