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出身于蒋家的复杂家谱。他的父亲蒋肇聪,历经三位夫人——首位是徐氏,生下蒋介卿与蒋瑞春;孙氏虽无子嗣,但终究王采玉替他诞下四子女,其中瑞元即是后来的蒋介石。 家族中另一人物俞洛民,是蒋介石的外甥,学历显赫。 按理来说,家里关系如此之“硬”的俞洛民在哪都能横着走,但他也有“低头”的时刻——曾因不小心踩到警局长夫人的脚,竟被打三巴掌。 ![]() 上海滩的权势暴风陆连奎,上海公共租界巡捕房华捕侦探总头目,这个名字在上世纪30年代上海的街头巷尾似乎就如同一阵刺骨的寒风,使得人们不敢轻易提及。 这位督察长,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浙江路的中央旅社一把火就烧上了头顶。 1936年,那是一个不寻常的下午,陆连奎与他的新欢刘小姐正在中央旅社幽会。刘小姐容貌秀美,一双眼睛似乎能够说话,让陆连奎对她宠爱有加。 ![]() 当他们手挽着手走进电梯时,一个拎着皮箱的年轻人也急急忙忙走了进来。 不幸的是,年轻人的皮箱无意中碰到了刘小姐的玉腿上,刘小姐的尖叫声瞬间刺破了电梯的寂静。 陆连奎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他气势汹汹地瞪向这个无辜的年轻人,火苗似乎随时要从他的眼睛中喷出来。 然而,陆连奎知道这里毕竟是他自己的地盘,不能轻易发火,于是他强忍着怒气,将刘小姐送进了自己的房间。 ![]() 安顿好情人后,陆连奎便沿着年轻人的脚步,来到了他的房间前。 门被砰的一声敲开,陆连奎压低了声音,语气却充满了威胁:“你这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啊? 快打开箱子,我要检查。” 年轻人不为所动,挑衅地回应:“凭什么你要检查我私人的行李?” 陆连奎愤怒不已,“啪”的一声,一个耳光打在了年轻人的脸上。年轻人显然没有料到陆连奎会这么做,眼中充满了愤怒与无奈,“你敢打人,好!我告诉你,打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陆连奎听到这句话,更是火上浇油。他想:“我是巡捕房的督察长,我在这里是天,是地,是一切。我打人还要付出代价?笑话!” ![]() 于是他将自己的手枪摸了摸,逼近年轻人,语气不屑地说:“好! 既然打耳光有价钱,那我再来几下,左右开弓两下耳光,一共多少钱?请开个价钱,明天我开支票付总账!一两百万我也付得起!”他一边说,一边又给了年轻人一个耳光。 青年人被打得满脸血迹,陆连奎看着他,不再说话,转身走了。 青年人被陆连奎的手下人抓起来押走了,房间里只剩下一地的狼藉和沉寂。 ![]() 农家少年到手握大权一个公共租界的督察长,怎会如此嚣张跋扈?陆连奎的故事,从他的根源开始。 陆连奎,出生于1881年的浙江湖州的乡村,原是一家世代农民的后代。他顽劣不驯,十四岁就被送去水警队服役,那里负责检查船只上是否走私。 仰慕着权威,陆竟冒险盗窃队长的枪,去勒索当地富翁。遭到告发后,他差点被枪毙。家里四处求情,他的命得以保住,但被迫离开家乡。 ![]() 孤身一人的陆连奎,抵达上海,很快用光了所有的钱。在最无助的时刻,一家水果店的老板收留了他。不久,陆救了一个叫虞洽卿的人,并因此被推荐到公共租界工作。 他立志出人头地,凭借自己的努力与权术,几年内爬到了公共租界的督察长之位。 持有权力的陆连奎,早已不再是当初的那个农家少年。 他手握大权,操作上海的秘密交易,无恶不作。 他的名声大噪,不仅因为他的财富,更因为他的强横作风。即使上海禁止吸食鸦片,他的旅社内吸食鸦却是公开的秘密。 ![]()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的旅社生意特别兴隆。 陆连奎曾得意地说:“只要有我陆连奎在,天下没有办不成的事。”的确,他凭借掌中之权,放肆妄为,不仅让他的名声如日中天,还积累了巨额的财富。然而,事物往往在达到巅峰时就会开始走下坡路。 正当陆连奎飘飘然,以为自己是上海滩上的无敌霸王时,命运给了他一个响亮的耳光。 那天,他毫无预警地连打了一个人两耳光,却没想到,这个人并不是普通的街头小民,而是国民党领袖蒋介石的外甥——俞洛民。 ![]() 陆连奎也有“魁”不起来的时候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月光如水铺洒在地上。陆连奎与刘小姐正在卧室的大床上相互依偎,享受着短暂的宁静。突然,电话铃声刺破了夜的寂静,陆连奎烦躁地接起电话。 原来是巡捕房打来的电话,通知他有人要将俞洛民释放,陆连奎气急败坏地骂了一通。 不久,上海市市长兼淞沪警备司令吴铁城打来电话,询问为什么要抓俞洛民。 ![]() 陆连奎敷衍了一番,自信满满地表示不管俞洛民是谁,都无法逃脱他的手掌心。 电话那头的吴铁城冷笑着告诉陆连奎,俞洛民是蒋介石的外甥,让陆连奎等着瞧。 俞洛民是奉化人,是蒋介石的外甥,这次来上海是应堂兄俞济民之命来办理一些物资事务。 他堂兄俞济民,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曾任蒋介石的侍卫,后来担任多个要职。 俞洛民刚从巡捕房走出来,立即给堂兄打了电话,告诉他在上海遭遇的羞辱。俞济民闻听后立即向蒋介石报告了此事。 ![]() 蒋介石刚从北平返回南京,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下令要抓捕陆连奎严惩。 陆连奎听完吴铁城的话,心中早已惊慌。急中生智,他打电话找虞洽卿,一个曾经对他有恩的老友。 虞洽卿虽对陆的不端行为早有耳闻,但考虑到曾介绍陆给黄金荣,觉得不能完全撇清关系。按虞洽卿的做人原则,只要能帮,必定尽力。 虽不会直接找蒋介石,但他探听了一下蒋的意图。吴铁城的消息令他更加担忧:陆连奎可能会遭受重罚,甚至面临死亡威胁。虽认为真正枪决陆的可能性不大,但这对陆来说绝对是个大麻烦。 ![]() 第二天,早晨的上海街头戛然响起了急促的汽车引擎声。 18辆“红车子”风尘仆仆驶向中央旅社。 大批军警迅速包围了旅社,部分人手持冲锋枪冲入楼内。他们迅速找到尚在梦乡的陆连奎,粗鲁地捆绑他,扔进车里,然后疾驰而去。 这场景成了上海滩的头条,让一些平日被陆欺压的市民,暗自欣喜,感觉终于得到了一丝解气。 ![]() 权力、罪恶的落幕虞洽卿闻风赶往南京。蒋介石正因日本入侵东北和华北,身心俱疲,不断请教汪精卫、孙科、戴季陶等商讨对策,又忙于“围剿”江西苏区。 虽认为陆连奎的事情是小事,但也分散了他的注意力。蒋见到虞洽卿,故意轻松,询问他的意见。 虞洽卿答道,陆连奎是个臭名昭著的人,但听说被打的人是你的外甥,已吓得不知所措,说明他对你还是有敬意的。 ![]() 我觉得这种人让他吃点苦头,罚他一笔钱,让他记住教训就行了。蒋介石点头表示同意。实际上,蒋也没打算杀陆连奎。 非常时期,他不想为了外甥而激起风波。 虞洽卿离开后,蒋给吴铁城打电话,命令他罚陆连奎10架飞机。吴铁城惊得舌头都说不出话来,但不敢与蒋讨价还价,只能连声答应。 两天后,吴铁城亲自前往监狱,向陆连奎说,蒋委员长决定放你出去,但你必须捐献10架飞机给国家,否则老账新账一起算,到时候别怪我没提醒你。 ![]() 陆连奎只得垂头答应,哭丧着脸走出牢房。他的部下早已在外面等着,见到陆连奎,纷纷上前围拥,然后一起上了外面等候的车。 得知虞洽卿为其求情,陆连奎心存感激,但10架飞机对他而言是笔巨款。 他立即想到了同乡诸民谊,希望能减轻这笔沉重的罚款。 诸民谊和陆连奎是湖州南浔的人,他年轻时曾在苏州学医,后赴日本、法国进修,并参与辛亥革命的运动,与革命家如张静江、李石曾合作。 ![]() 1924年回国后,他在广东大学担任重要职务,并在国民党中拥有显赫地位。 知道陆连奎的困境,诸民谊表示愿意出面。他利用在国民党的关系,多次为陆连奎向蒋介石求情。经过一番努力,终使得处罚缓和,只需捐赠1架飞机作为赎金。 在那次事件之后,陆连奎显得凋零,他离开了繁华的上海,如一片飘零的叶子,逃到了乡下。但当1939年汪精卫掌权,历史的阴影中,像陆连奎这样的人似乎总能找到生存的缝隙,他和诸民谊重新浮出了水面。 ![]() 但这次,他们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们成了那个时代中被人唾弃的“汉奸”。 在这污名之下,陆连奎的命运更为惨烈,他遭人暗杀,结束了他的罪恶生涯。 诸民谊在抗战胜利后,因为与汪精卫的勾结被人们唾弃。 1946年8月23日,正义最终降临,他因“汉奸”之罪被执行枪决,为他的罪行付出了代价。 ![]() 参考资料:楼鹏飞,方印华. 纪实虞洽卿 慈溪文史资料[M]. 20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