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侍卫救起落水太子,朱元璋:穿戴整齐的升官,脱掉衣服的斩了

 泰荣林黑皮 2023-08-29 发布于上海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之君,对巩固大明江山尤为重视。为确保皇位顺利传承,他格外关注儿子朱标的教育。朱标在父亲刻意栽培下,确实展现出卓越才能,获得朝野称誉,被认为是明朝最佳的继承人人选。然而一场变故,让朱元璋对朱标起了猜疑,还因此处死多名侍卫。这一系列事件反映出朱元璋处事严峻,却也暴露他难以捉摸的心思。作为帝王,他处置朝政和手下性命的态度,对明朝未来影响深远,值得后人细思。

图片

一、朱元璋刻意培养朱标为继承人

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结束了元朝在中原延续百余年的统治,作为明朝的开国之主,朱元璋对巩固江山尤为看重。为了培养出称职的继承人,朱元璋格外关注诸皇子的教育,尤其是长子朱标。

朱标生而聪慧,又受到朱元璋的悉心培养。朱元璋派来当时最杰出的儒学者宋濂担任朱标的导师,从小就读书习武,学习治国之道。在宋濂的悉心教导下,朱标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处事也极为通达,深得朝野上下的好评。

“听说皇太子好生才智,又极有学问,将来必成一代明君。”百姓们议论纷纷,对朱标赞誉有加。

“皇太子爱民如子,处理民事圆滑公道,真不愧为我大明的继承人。”朝中的官员也对朱标赞不绝口。

朱元璋听闻民间对儿子的评价,心中十分欣慰。他更是在朱标二十岁那年,就授予他“监国”之职,让朱标参与处理国事,以培养未来为帝的能力。朱标处理政事不乏英明,朱元璋见儿子渐露头角,也放心了几分。

“太子生来聪慧,又有宋相在侧教导,我看他日后执掌大明江山,必将牢牢稳固。”朱元璋对左右臣子说道。

朱元璋这样刻意栽培朱标,无疑是希望他将来能够成功继承皇位,将大明这艘巨轮掌舵稳稳当当。以朱标的资质,朱元璋也确信他完全可以胜任皇位,开创大明的鼎盛时期。

然而命运弄人,一场变故,让朱元璋对儿子朱标也起了疑心。这疑心一起,便成难解心结,最终酿成悲剧。

图片

二、朱标为保宋濂,誓死跳湖

1380年,胡惟庸案发生后,朱元璋对身边功臣多有猜忌。一日,朱元璋得知徐贞卿的奏章,称宋濂暗中与谋反者胡惟庸勾结。朱元璋大怒,要诛杀宋濂全家。

消息传来,朱标大惊失色。宋濂是他从小的启蒙老师,对他有养育之恩。况且,宋濂已退隐故里多年,哪还会参与谋反?朱标认为此事极不公道,多次请求朱元璋宽恕宋濂,但朱元璋不为所动。

“宋濂已八十高龄,隐居十年有余,安能与胡庸共谋?儿臣认为此事并无凭据,还请父王三思!”朱标哀求道。

“国事为重,你不过一介书生,竟敢妄议朕判决?”朱元璋强词夺理道,“等你当了皇帝,再来决断老师的生死,现在还不配!”

图片

朱标哀求不成,心中极为着急。他在宫中来回踱步,思虑再三,终于心生一计。次日天明,他来到宫廷湖边,对朱元璋说:“既然老师一命难求,我便陪他去黄泉路上作伴!”说罢竟自纵身跳下湖中。

“皇太子跳湖了!快去救!”众官员大惊失色,也不顾忌身份地位,纷纷跳入湖中营救,生怕皇太子出了意外。

朱元璋见状,大吃一惊,也后悔刚才对儿子太过苛责。他大声催促救援,心中也十分自责。好在朱标很快便被救上岸,只是气息微弱,还需静养。朱元璋这才放下心来,也只得打消诛杀宋濂的念头。他心知儿子是为了老师不惜赌命,这般孝心令他也动容。

图片

三、救太子侍卫命运不同

众侍卫救起朱标后,朱元璋看着他们说道:“你们救太子之事本属忠心,但制度不能废。救太子穿戴整齐者,皆升三级以示褒奖;而那些脱了衣服营救的,皆斩首示众!”

这一处置,令全场为之骇然。众侍卫面面相觑,都不敢置信,心中极为惶恐。

“明公此言何意?难道救主性命不顾,还要看衣冠体面不体面?”有侍卫小声嘀咕。

“即便违背制度,也是救了皇太子啊。这等忠心应该受赏,怎会反被诛戮?”另一侍卫也低声说道。

图片

朱元璋沉声道:“你们只知救太子一事,并不究其本心。救人能脱下遮羞之物,正显示生命至上,衣冠不重于忠义。若是救人还顾及衣冠体面,只恐忠心不专,应该诛戮。今番明正典刑,正是要昭示忠心。”

朱元璋言语严厉,众人无话可说。穿戴整齐的侍卫已惶恐离去。而那些脱衣救太子的侍卫,都被押解至刑场,一个个理直气壮赴刀下,鲜血洒满御林。行刑人亦痛心忠臣就这么白白送命,也觉朱元璋此举有违仁义。

图片

四、朱标劳碌过甚,早逝教朱元璋悔疚

侍卫之事过后,朱元璋对朱标的猜疑虽消,但朱标身体却每况愈下。原来这次营救过程中,他负伤过重,身子大不如前。

此后,朱标勉力处理政事,日夜操劳,身体消瘦不已。朱元璋看在眼里,时常劝他少劳碌,但朱标不听,说自己必须努力报答先帝塑造的江山。

朱元璋也无可奈何,心想或许儿子是想通过勤勉来证明自己的才干。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朱标的勤勉最终竟害了自己——就在37岁那年,朱标竟病故于宫中!

“皇太子驾崩了!”噩耗传来,朱元璋悲痛欲绝,痛哭失声。想起平日里严苛的教导,以及差点诛杀儿子老师的举动,都让朱元璋后悔莫及。

图片

“朕负儿太甚,以致他勉力处理政事,才会病故早逝!”朱元璋自责不已。

明朝也因储君早死,在未来经历多次权力更替。先帝心血开创的江山,也失去传人守护。朱元璋此时方知己之过,但为时已晚。

朱元璋不断猜忌功臣,处罚手下过重,导致心腹离心,储君又早夭,可见他处事之严苛已失当,否则也不会引发如此悲剧。皇帝一心难测,百姓如何测之?后人不免要深思朱元璋此举得失。

图片

结语

朱元璋对朱标的刻意栽培,以及后来的猜忌与严惩,都反映他重视明朝江山传承而又难测心思。他处事果决,却也过于严苛,最终导致储君与心腹离心,可谓失策。朱元璋一心难测,终酿成悲剧。此事令人反思,皇者处世,必须宽厚仁义,方能获得民心归顺,江山永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