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苦欲补泻论

 昵称65820384 2023-08-29 发布于河南

夫五脏之苦欲补泻,乃用药第一义也,不明乎此,不足以言医。如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为将军之官,其性猛锐,急则有摧折之意,用甘草以缓之,即宽解慰安之义也。)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扶苏条达,木之象也,用川芎之辛以散之,解其束缚也。)以辛补之,(辛虽主散,遂其所欲,即名为补。)以辛泻之,(如太过则制之,毋使逾分,酸可以收,芍药之属。)虚则补之。(陈皮、生姜之属。)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缓者,和调之义。心君本和,热邪干之则躁急,故须芒硝之咸寒,除其邪热,缓其躁急也。)以咸补之,(泽泻导心气以入肾。)以甘泻之,(烦劳则虚而心热,参、芪之甘温益元气,而虚热自退,故名为泻。)虚则补之。(心以下交于肾为补,炒盐之咸以润下,使下交于肾,既济之道也。)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为仓廪之官,属土喜燥,湿则不能健运,白术之燥,遂其性之所喜也。)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稼穑作甘,甘生缓,是其本性也。)以甘补之。(脾喜健运,气旺则行,人参是也。)以苦泻之。(湿土主长夏之令,湿热太过,脾斯困矣,急以黄连之苦泻之。)虚则补之。(甘草益气,大枣益血,俱甘入脾。)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肺为华盖之脏,相传之官,藏魄而主气者也。气常则顺,气变则逆,逆则违其性矣。宜黄芩苦以泄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肺主上焦,其政敛肃,故喜收,宜白芍药之酸以收之。)以辛泻之,(金受火制,急食辛以泻之,桑白皮是也。)以酸补之。(不敛则气无管束,肺失其职矣,宜五味子补之,酸味遂其收敛,以清肃乎上焦。)虚则补之。义见上句。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肾为作强之官,藏精,为水脏,主五液,其性本润,是故恶燥,宜知母之辛以润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肾非坚,无以称作强之职,四气遇湿热即软,遇寒冷则坚,五味得咸即软,得苦即坚,故宜黄柏。)以苦补之,(坚即补也,宜地黄之微苦。)虚则补之。(藏精之脏,苦固能坚,然非益精,无以为补,宜地黄、山茱萸。)  

 夫五脏者,违其性则苦,遂其性则欲。本脏所恶,即名为泻;本脏所喜,即名为补。苦欲既明,而五味更当详审。

水曰润下,润下作咸。火曰炎上,炎上作苦。木曰曲直,曲直作酸。

金曰从革,从革作辛。土爰稼穑,稼穑作甘。

苦者直行而泄,辛者横行而散,酸者束而收敛,咸者止而软坚;甘之一味,可上可下,土位居中而兼五行也;淡之一味,五脏无归,专入太阳而利小便也。善用药者,不废准绳,亦不囿于准绳。如热应寒疗,投寒而火热反生;寒应热治,进热而沉寒转甚。此喜攻增气之害也。

治寒有法,当益心阳;治热有权,宜滋肾水。此求本化源之妙也。益心之阳,寒亦通行;强肾之阴,热之犹可。此变化通神之法也。知此数者,其于苦欲补泻,无胶固之失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