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湖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2023-08-30 | 阅:  转:  |  分享 
  
湖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一、选择题组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P地位于X地的方向是(?)A.南方B.北方C
.西北方D.东南方2.从X地到P地经过(?)A.东、西两半球B.西半球C.东半球D.南、北两半球下图示意2022年某月9日6时澳大
利亚及其附近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该月份最可能是(?)A.5月B.7月C.9月D.11月4.此
时,海浪最大的海域是(?)A.约瑟夫·波拿巴湾B.约克角半岛东岸C.大澳大利亚湾南部D.塔斯马尼亚岛西岸5.最先迎来阴雨、明显降温
天气的区域最可能是(?)A.珀斯市附近B.塔斯曼海中部C.南岛中部D.澳大利亚中部近年来,我国某地(37°N)出现了一种“阴阳棚”
,即在传统日光温室的北侧增加一个采光面朝北的温室,两者共同使用一面支撑墙。采光面向阳的温室采用双层拱形设计,铺设双层棚膜,内层膜铺
防寒棉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阳棚铺设双层棚膜、内层膜铺防寒棉被主要是为了(?)A.增加大气反射B.减弱大气逆辐射C.增强地面
反射 D.减少地面辐射散失7.为提高阴阳棚的互利效果,共用墙体上部和下部各留有一个空气通道,且在通道处装有风扇,加速空气流通。据此
推断,上下通道气流方向以及作用分别为(?)A.通道1气流向南流,为甲棚降温B.通道1气流向北流,为乙棚增温C.通道2气流向南流,为
甲棚增温D.通道2气流向北流,为乙棚降温众所周知,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安阳的殷墟作为商朝后期都城遗址,出土了大量以青铜器为代表
的文化遗存。其中,亚长牛尊(下图)是现今为止,般墟发现的唯一一件牛形青铜器,它也是安阳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该镇馆之宝的原型是喜暖
湿环境的圣水牛,已灭绝,在河南省安阳殷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圣水牛骨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河南安阳发掘出圣水牛骨骼的地层形成于(
?)A.寒武纪B.白垩纪C.侏罗纪D.第四纪9.关于圣水牛生活时期黄河流域环境特征的推测正确的是(?)A.温暖湿润,风沙肆虐B.寒
冷干燥,草原广布C.温暖湿润,湖沼遍布D.寒冷干燥,植被稀疏10.圣水牛灭绝的原因可能是(?)A.气候转冷、人类过度捕猎B.外来天
敌、生态系统失衡C.地动山摇、火山地震爆发D.出现磁暴、太阳黑子爆发科莫多国家公园由科莫多岛、林卡岛等许多岛屿组成。科莫多岛地形比
较崎岖,以圆山为主,最高海拔为735m。科莫多国家公园是印度尼西亚较为干旱的地区之一,年降水量为800~1000mm分旱、雨两季。
下图示意科莫多国家公园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推测科莫多岛的形成原因是(?)A.海面上升B.泥沙沉积C.珊瑚堆积D.岩浆活动
12.12月22日,科莫多国家公园(?)A.正午日影朝南B.白天长于黑夜C.雨林郁郁葱葱D.天气凉爽惬意据《中国财经新闻》2023
年4月7日13时报道:6日沙伊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即日起恢复外交关系。这一事件被视为中东地区乃至世界格局的重大转折点,
也为中东和平与发展开启了新的希望。左图为阿拉伯半岛地理位置图,右图为沙特某地的气候特征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3.根据气候特征
图,分析该地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地中海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14.我国广东的纬度与沙特阿拉伯相当,
但是气候类型却截然不同,引起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环流B.海拔C.洋流D.海陆位置15.水资源短缺是限制沙特阿拉伯
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解决沙特阿拉伯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有(?)①海水淡化②大量开采地下水③向邻国购买水资源④限制小麦种植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二、综合题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天山山脉西段由三列大体呈东西走向的山脉——南天山、中天山
、北天山所组成。托木尔峰(80°07′E,42°52′N)位于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国境线附近,位于南天山山脉的西端,是天山山脉的最高
峰,海拔7443米,南北坡水热差异十分明显。有研究显示,近40年整个天山B坡总体植被指数提高了5.76%。下图示意天山及托木尔峰的
位置和托木尔峰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1)雪线是指山地终年积雪的下界。指出B坡的坡向,并分析B坡雪线较低的原因。(2)推测近年来天山
B坡植被覆盖率提高的自然原因。(3)从生态功能和当地生产活动的角度,说明B坡山地针叶林带的作用。17.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完成下列问题。(1)读图说明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2)据图分析“蜀犬吠日”的由来。(3)试分析目前许多城市推广使用的太阳
能热水器的优点及其存在问题。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过去几十年来,北极是全球地表气温增暖最剧烈的地区,增温幅度是全球平均
增温幅度的2~3倍,被称为“北极放大”。该现象成因复杂,其中海冰急剧消融是“北极放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北极地表气温增暖主要发生在冷
季(10月至次年4月),且在海冰减少显著的区域增温也最显著。图1示意北冰洋9月海冰延伸范围,图2示意1981-2010年3月、9月
北冰洋海冰延伸范围平均值。(1)据图推断近几十年来北冰洋海冰分布的变化特征。(2)根据大气受热原理,说明海冰消融促使“北极放大”的
过程。(3)应用海-气相互作用原理,分析北极地表气温增暖主要发生在冷季的原因。19.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题。材料一?2022年8月2
3日4时左右,因短时强降雨,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乐跃镇的青雕楼、张家坪子沟、老鹰岩沟和王家坡分别发生了不同规模的泥石流灾害,导致
36户172人受灾,经济损失600多万。材料二?下图为泥石流景观图。材料三?下图为中国泥石流分布图。(1)结合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相
关材料,说明我国泥石流多发区的分布特点。(2)简述泥石流的危害。(3)在野外考察时,如何避防泥石流灾害?参考答案1.D 2.
A【分析】1.经线表示南北方向,从图中看X与P不在同一经线,不可能在X地的正南、正北方向,AB错;从图中看,P地和X地都在北半球,
P地纬度较低,P在X以南;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和劣弧定向原则可判断出P在X地以东;综上所述,P地在X地的东南方向,D正确、C错。故选D
。2.东西半球的分界为20°W和160°E,从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反之为西半球。读图可知,每两条经线间的差值30°,
可读出X地位于25°W,属于西半球;P位于5°E,属于东半球;因此从X地到P地经过东、西两半球,A正确、BC错误;由纬度可知,两地
均位于北半球,D错误。故选A。【点睛】经纬网图上的方向判断:(1)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根据劣弧进行判断,顺地球自转方向为东,逆地球
自转方向为西。(2)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点是最北点,在北极点上所有方向都朝南;南极点是最南点,在南极点上所有方向都朝北。(3)经
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3.D 4.D 5.C【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通常夏季陆
地形成低压。海洋形成高压。该月份澳大利亚内陆形成低压,高压位于南部海洋,说明澳大利亚正处于当地夏季,11月份为南半球的夏季,D正确
,排除ABC。故选D。4.根据图中信息,塔斯马尼亚岛西岸等压线最密集,风力强劲,故海浪最大,D正确;约瑟夫·波拿巴湾、约克角半岛东
岸和大澳大利亚湾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海浪小,ABC错误。故选D。5.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珀斯附近和南岛中部都在冷锋前,但南岛中部距
离更近,故最可能先迎来阴雨、降温天气,C正确,A错误;塔斯曼海中部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B错误;澳大利亚中部虽然受低压控制,但下垫
面为荒漠,水汽缺乏,降水可能性小,且没有明显降温过程,D错误。故选C。【点睛】冷锋过境时容易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所以气温湿度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冷锋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更常见;冷锋因
移动速度快,强度大,历时短。6.D 7.B【解析】6.阳棚铺设双层棚膜、内层膜铺设防寒棉被可减少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到棚外,起
到保温作用,D正确;增加大气反射不是主要目的,A错;会增强大气逆辐射,B错;对地面反射作用影响不大,C错。故选D。7.根据图中的南
北方向和材料可知,甲棚为向阳棚,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从通道1向北流向乙棚,为乙棚升温,B正确、A错;乙棚为阴棚,气温低,空气下沉
从通道2流入甲棚,为甲棚降温,CD错。故选B。【点睛】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垂直方向上,热的地方空气会
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而近地面则形成低压;冷的地方空气就会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
压,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向低压扩散,就形成了热力环流。8.D 9.C 10.A【解析】8.材料信息表
明,河南省安阳殷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圣水牛骨骼,即在人类遗址中发现含有圣水牛骨骼,因此人类与圣水牛同时出现,而人类出现在第四纪,因此
该地层应为第四纪,D正确;寒武纪、白垩纪、古近纪(早第三纪)地层中没有人类遗址,排除ABC。故选D。9.根据材料信息“该镇馆之宝的
原型是喜暖湿环境的圣水牛”可知,圣水牛生存环境为暖湿的环境,环境温暖湿润,湖沼广布,既有食物来源,又有栖息地,水牛喜欢在湖泊沼泽玩
耍、生存,C正确,BD错误;温暖湿润地区植被茂密,植被覆盖率较高,风沙较少,A错误。故选C。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圣水牛的灭
绝,一是可能是人类的过度捕杀结果,二是因为第一个寒冷期(公元前1000年至前850年)的到来,变冷的气候改变了环境,圣水牛因此失去
了昔日家园,A正确;外来天敌,火山地震爆发,出现磁暴、太阳黑子爆发并没有材料支持,BCD错误。故选A。【点睛】太古代—地壳活动剧烈
,地球上只有海洋。有类似蛋白质的有机质。元古代——出现陆地。有藻类等低等生物,原始生命开始。古生代——无脊椎动物出现,如三叶虫。脊
椎动物出现,如鱼类、两栖类。后期是重要的造煤时期。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已抬升成陆地。中生代—我国大陆轮廓基本形
成。爬行类、鸟类出现,如:恐龙、始祖鸟等,也是重要造煤时期。新生代—世界许多高山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第四纪人类出现,这是生物发展
史上的重大飞跃。11.D 12.B【解析】11.由材料可知,科莫多岛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形比较崎岖,以圆山为主,所以科莫多
岛是岩浆活动形成的火山岛,D正确,海面上升、泥沙沉积、珊瑚堆积对该岛屿形成影响较小,排除ABC。故选D。12.根据所学知识,12月
22日太阳直射南半球,科莫多国家公园位于南半球,因此白天长于黑夜,正午日影应朝北,A错误,B正确;由材料“科莫多国家公园是印度尼西
亚较为干旱的地区之一,年降水量为800~1000mm,分旱、雨两季”可知,科莫多国家公园属于热带草原气候,12月份正值雨季,该地受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天气炎热多雨,CD错误。故选B。【点睛】地球公转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昼夜长短分布状况与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有关,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反映了昼夜长短变化趋势。13.B 1
4.A 15.D【解析】13.据气候特征图可知,线状图代表气温,最冷月气温16℃以上,可知为热带地区,C错误。柱状图为降水量
,每个月降水量不超过18mm,6—9月没有降水,可知全年降水少,所以为热带沙漠气候,B正确,AD错误,故选B。14.据题目信息可知
,广东与沙特阿拉伯纬度相当,广东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沙特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受副热带高压或者东北信风影响,所以引
起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不同,A正确。广东与沙特阿拉伯地区海陆位置和海拔差异较小,BD错误。洋流对于气候有一定的影响但是
并不是引起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A。15.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而且没有使该地区的水量增加,所以不能缓解
水资源短缺的状况,②错误。发展海水淡化技术以及向邻国购买水资源能够增加该地区获得的水量,所以是解决沙特阿拉伯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
①③正确。限制小麦种植能够减少小麦对于该地区水资源的消耗,能够起到节水的作用,所以也是解决沙特阿拉伯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④正确,
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并向内陆地区延伸,如非
洲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沙漠区就是典型代表。在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其特点为年平均气温高,年温差较大
,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不足125毫米。该气候带在沙漠广泛分布,生物较少,只有零星的耐旱植物,如仙人掌。在沙漠边缘地带会有
灌木丛分布。植被类型为热带荒漠。16.(1)B坡为北坡。原因:北坡处于大西洋、北冰洋带来水汽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北坡为阴坡,光照较
弱,蒸发量较小,水分条件较好;寒冷气流易侵入北坡,气温低。(2)全球变暖导致北坡气温升高,冰川融化、降水增多;北坡整体变暖变湿,有
利于植物生长。(3)对附近地区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为野生生物提供栖息地的功能;该地区地处两大干旱荒漠的中间地带,森林
覆盖率低,针叶林能维护荒漠地区的生态平衡;保护山区农林生产和牧业基地的生产活动。【分析】本题以天山的自然带变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雪线的影响因素、植被的生态功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运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学科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B坡雪线低,有针叶林分布,且位于北半球的托木尔峰的基带在A坡分布范围较广,B坡分布范围小,B坡为北坡。根
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托木尔峰的位置可知,北坡处于迎风坡,大西洋、北冰洋带来的水汽,受地形阻挡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使得雪线较低;北坡为
阴坡,光照较弱,热量条件差,蒸发量较小,水分条件较好,使得雪线较低;托木尔峰纬度位置相对较高,北坡寒冷气流易侵入,气温低,雪线较低
。(2)由于北坡降水量较多,雪线较低,40年来由于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坡气温升高,冰川融化、降水增多;全球整体气候变暖,北
坡整体也会变暖变湿,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3)山地针叶林的生态功能和其他森林一样,能够拦截雨水、增加下渗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能够降
低风速实现防风固沙的功能;通过蒸腾作用等来调节气候;能够为野生生物提供栖息地。从生产角度来分析,该地位于干旱荒漠的中间地带,整体的
植被覆盖率低,云杉林覆盖率较其他植被高;当地生产活动主要是以山区农林牧业生产为主,针叶林保护维持了地区的生态平衡。17.(1)分布
规律:分布不均匀;总体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2)四川盆地因空气潮湿,天空多云,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平原的水汽不易散开,日出时日
少,年太阳辐射总量低,故不常见太阳,因此蜀中有“蜀犬吠日”之说。(3)优点:可再生,清洁无污染。存在问题:太阳辐射能量分散,并且受
天气影响大,能量不稳定。【分析】本大题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蜀犬吠日”的原因、
目前许多城市推广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的优点及其存在问题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
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详解】(1)由图中可知,我国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匀,西多东少,北多南少,所以分布
规律总体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或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2)由图中材料可知,四川盆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全国最低,是因为四川
盆地四周群山环绕,水汽不易散开,空气潮湿,多云雾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弱,所以年太阳辐射总量低,故不
常见到太阳,“蜀犬吠日”的成语由此而来。(3)太阳能热水器的优点可以从环境和能源可再生方面分析。优点:太阳能属清洁可再生能源、使用
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减少城市环境污染。太阳能热水器的存在问题可以从能源稳定性和安装限制方面分析。存在问题:体积较大,不利于安装,对安
装条件有一定限制;太阳辐射能量分散,太阳辐射受天气因素影响大,能量不稳定等。18.(1)海冰分布面积波动下降,2000年后海冰分布
面积快速下降/下降速度加快。海冰分布厚度变薄;部分多年(/常年)海冰区向季节性海冰区转变。(2)海水消融导致北极地区地面反射太阳辐
射减弱,地面温度升高,地面长波辐射增强,使大气增温。大气增温后,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促使地面温度升高,海冰进一
步融化。地面温度与大气温度正向反馈,加剧这一增温过程。(3)冷季北极地区气温低于海温,热量由海洋传递给大气;(暖季海冰融化)宽阔海
面在暖热季节吸收和储存大量太阳辐射,此时释放给大气,使大气增温;冷季海水结冰进一步释放热量到大气中,使大气增温明显。【分析】本大题
以北冰洋9月海冰延伸范围和1981-2010年3月、9月北冰洋海冰延伸范围平均值图及相关文字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地理事物变化特
征的描述、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海-气相互作用原理的应用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
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等核心素养。【详解】(1)设问强调“近几十年”
“海冰分布的变化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描述角度可从时空角度入手。从时间角度:读图1可见,近几十年来海冰分布面积总体上呈波动下降趋势
,2000年后海冰分布面积总体上下降速度加快;读图2可见,部分多年(/常年)海冰区向季节性海冰区转变(1981-2010年3月北冰
洋海冰延伸范围平均值大于9月北冰洋海冰延伸范围平均值);从空间角度:据图推断海冰分布厚度变薄。(2)结合材料信息,由于北极放大现象
是北极地区近地表快速升温,增温幅度是平均增温幅度的2~3倍,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北极地区原本由海冰覆盖,随着全球变
暖,导致海冰面积减少(海水消融),由于海冰对太阳辐射反射率较大,所以海冰面积减少(海水消融)后导致北极地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少
,因此导致北极地区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会导致导致北极地区地面的温度升高,使导致北极地区地面长波辐射量增强,能够加热大气,使大气
增温。大气增温后,使大气逆辐射增加,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促使地面温度升高,海冰进一步融化。地面温度与大气温度正向反馈,加剧这
一增温过程,导致北极放大现象的出现。(3)从海-气相互作用原理北极地表气温增暖主要发生在冷季的原因,主要从太阳辐射、海冰消融(冻结
)、海温和气温差异、感热通量等角度入手。冷季北极地区太阳高度角较小、白昼时间较短,获得太阳辐射虽然较少,但冷季结冰需要释放热量,所
以冷季更多的海水结冰并不能导致气温下降;北极地区近地面气温低于海表温度,感热通量的方向是由海洋传递给大气;暖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
极地区太阳高度角较大、白昼时间较长,甚至出现极昼现象,获得太阳辐射较多,且暖季,北极地区大量冰雪融化,(暖季海冰融化)宽阔海面在暖
热季节吸收和储存大量太阳辐射,此时(冷季)释放给大气,使大气增温明显。19.(1)西南地区最为集中;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三大阶梯之间
的接触带或过渡带上;泥石流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度大、冰雪融化快的地区。(2)冲毁城镇、乡村等;造成
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损坏农作物、耕地及林木;也会堵塞河道等。(3)连续降雨或暴雨时,不要在沟谷中逗留;不要躲在沟谷中
的大树上;要向泥石流沟两侧迅速躲避,不要顺沟往下跑;发现泥石流后要及时报告,以便下游和沟口的居民及时撤离。【分析】本大题以四川省发
生的泥石流案例和中国泥石流分布图为材料,涉及泥石流的分布、成因和避防,考查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详解】
(1)分布特点一般从分布是否均匀、哪多哪少、集中分布区等几个方面描述。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河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结合图中信息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三大阶梯之间的接触带或过渡带上,是因为这些地区地势起伏大,地壳活动频繁,岩层破碎产生了大量的固体碎屑物;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是诱因,所以泥石流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湿季较明显、较暖湿、局部暴雨强度大、冰雪融化快的地区,这些地区地表物质比较疏松,地表径流速度快,容易发生泥石流。从图中看出西南地区最为集中。(2)泥石流带来的危害主要从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两个角度分析。泥石流体积大,规模大,流速快,从人类社会来看,可以冲毁人类的聚居地,如城镇、乡村等;同时会造成人畜等生命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到达聚落周围时,则会损坏农作物、耕地及林木;从自然环境来看,泥石流进入河道,会堵塞河道,改变区域的水系状况等。(3)连续降雨或暴雨时,泥石流的风险提高,不要在沟谷中逗留;不要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因为当泥石流发生时,大树可能会被冲倒;要向泥石流沟两侧迅速躲避,不要顺沟往下跑要往山坡上跑,离山谷越远越好;发现泥石流后要及时报告,以便下游和沟口的居民及时撤离,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试卷第11页,共33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