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士也不香了?晋升副高也要等5年

 冬不拉拉 2023-08-30 发布于安徽

职称评审与“高学历”脱钩,临床本位趋势不断增强。

撰文丨王晓
责编丨宋昆仑

继山东、北京后,云南省也于近日下发了有关“卫生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申报及评审条件”的文件,对医务人员的职称评定规则进行了重大调整。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印发《云南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标准条件(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条件》)中,强调要坚决地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倾向。

图片

图/云南省卫生健康委

针对“唯学历”问题,《标准条件》中明确指出,本次职称改革将临床中级职称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相衔接,博士、硕士申报副高级职称的履职年限均延长至5年,鼓励医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不断提升医生临床工作水平。

坚持实践导向,

论文、博士学位不再是必要条件

《标准条件》指出,要坚持把医德医风放在首位,突出对申报人员医德医风和从业行为的考核评价。坚持实践导向,突出临床执业能力、卫生管理能力、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的评价。本次改革呈现为以下五个新特征:


第一,突出临床实践能力导向,树立卫生人员评价新风向。一是在申报环节,将达到规定的本专业工作量作为申报高级职称的必要条件。二是建立技术能力、质量安全、资源利用、患者管理四个维度的临床能力评价体系,设置了病种覆盖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单病种次均费用等指标,对临床、中医和口腔专业的临床医师临床工作能力及质量进行评价。

第二,坚决地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倾向。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不把论文、科研项目、获奖情况、出国(出境)学习经历、博士学位等作为申报的必要条件。手术视频、护理案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应急处置情况报告、卫生标准、技术规范、技术专利等均可作为业绩成果参加评审。

第三,注重中医药传承,突出中医药特色评价。在医师晋升工作量要求中,依据中医住院病案首页以及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数据,设置中药饮片处方比、中医治疗疑难危重病患者数量等特色指标,提出中医师晋升工作量要求。

第四,进一步鼓励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明确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医师、护师,可提前1年参加中级职称考试;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本科以上学历、经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中级职称考试通过后可不受岗位结构比限制直接聘任相应岗位。

第五,新增设卫生管理专业技术职称类别。

职称与临床业务“绑定”,

如何兼顾不同层级和科室?

此轮职称规则改革前,“高学历”一直在卫生系统内享有优待。除了对应着更短的晋升年限,还意味着更好的薪酬待遇和更多的科研经费,但高学历并不意味着过硬的临床技术能力。医院管理专家、惠宏医疗管理集团首席顾问傅天明就曾对“医学界”表示,很多博士、硕士拿到副高后,实际的临床能力是有问题的,和学历不匹配。

2021年6月,人社部等部委下发的《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第一次提到“博士毕业生将不再享有职称评定上工作年限的优待”,多个省份陆续跟进,调整了学历在副高晋升年限上的差异对待。

北京、山东、云南等省份的文件均意味着临床本位趋势的不断增强。但傅天明提醒,不少高学历的年轻医生,以前也是根据相关政策的倾斜,去制定自己的求学和职业计划,新政的实施应该给予一定的过渡期。

而中华医学会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会员徐毓才则表示,职称评审如与临床业务的数量和质量“绑定”,具体的评定操作也有难点。“不同地区、医院和科室都不一样,始终难以形成一个绝对合理的、让所有人都满意的体系。”

或许是考虑到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和不同科室操作的复杂性,云南省此番的《标准条件》将评价维度分为技术能力、质量安全、资源利用、患者管理四项,并对临床、中医和口腔等专业做出区隔,还从政策上给予基层卫生人员更大的倾斜,另为从事医院管理、医务管理、感染管理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新增“卫生管理专业”技术职称类别。

《标准条件》还提到,要进一步强化基于病案首页的数据评价作用,采取个人提供与数据平台抓取核实相结合的办法,来评价申报人员的临床工作量和临床执业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