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3岁的刘华清最后一次回到故乡,他见到早已经风烛残年的姐姐 两人

 gudian386 2023-08-30 发布于山东
73岁的刘华清最后一次回到故乡,他见到早已经风烛残年的姐姐。两人聊起了往事家常,突然,姐姐看着刘华清,央求道:“你的外甥女一直都是农村户口,你帮她转个城市户口行不行?”

刘华清听到这里,顿了顿,他有些犹豫。这个时候,往事又涌上了心头。小的时候,刘华清和姐姐的感情很好,为了供他读书,姐姐常年在深夜也不休息,任劳任怨的坐在织布机前面,只为多织出一些布来,好早点拿去换钱,给刘华清凑齐学费。

刘华清还记得,在他离家之前,姐姐知道他要走了,非常的舍不得,连夜为他制了一双千层底的棉布鞋。第二天早上,刘华清看着姐姐操劳的面容,实在是不忍心从姐姐手里接过那棉布鞋。姐姐让他穿上,他更是舍不得,就这样,刘华清抱着这双棉布鞋,光着脚走了几十里的山路,洗干净脚,才把那鞋子郑重的穿上。

但是刘华清做了将军以后,从来不允许家人沾自己的光。刘华清的父亲,母亲,叔叔,兄弟等等,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唯有弟弟,好几次都想着进城去,做城里人,想要跳出“农门”。找到刘华清帮忙,但他也依旧是坚决的说了一句:“你就老老实实的回去种田吧!”把弟弟又给送回了田地里。

正因为这样,刘华清现在听到姐姐的这个请求,显得有些为难。一边是自己的亲外甥女,一边是那不能触碰的原则。最后。眼睛已经湿润了的刘华清,还是没有答应姐姐的请求:“人人都转到城里面去,国家怎么受得了!”

姐姐也知道刘华清的脾气与原则,刚刚只是一时忍不住才说出了那样的请求,现在她见到弟弟还是以前那个弟弟,反而有些放心,通情达理的她,安慰道:“不合适那我们就不办了!”说完,两姐弟又说起了家常来。临走的时候,刘华清拉着姐姐的手,两人拍下了一张难忘的合影。

虽然刘华清并不允许家人沾他的光,但并不意味着,他心里没有想着家人,没有想着生他养他的故乡。刘华清的故乡,就是有“将军县”之称的红安。刘华清从红安出来,也深知,在当年,有许许多多像他这样的红安子弟,抛头颅洒热血,他只是比较幸运,没有倒下。这幸运是用其他人的生命换来的,所以刘华清心里一直想着,应该要为家乡做一些什么。

有一天,刘华清偶然得知,家乡准备发挥本地的资源优势,建一个磷铵厂和卷烟厂。但是不知道为何,这两个项目一直批不下来。刘华清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立即给有关的人,又是写信又是打电话,最终促成了这两个厂投产。

刘华清小时候读过一些书,但是由于家里穷,没有一直读下去,所以刘华清不想家乡的孩子们,和他一样,接受不到好的教育。为了让家乡的孩子们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刘华清亲自搭线牵桥,让深圳市和红安县结成心连心的对口援建单位。红安县36所“希望小学”因此落成。

不仅如此,刘华清还带头捐款,在刘家院村,建起了湖北的第一所“希望小学”。在新学校落成当天,刘华清心怀激动的写下“尊师人才出,重教国家兴”的题词。

可惜就在这之后不久,刘清华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一个让他心痛愤怒的消息。家乡的教师长时间领不到工资,许多教师家里都揭不开锅了。看完之后,一向平和的刘华清竟然说了粗口:“这些骡日的,尽讲一些好听的,实际情况却如此糟糕。”

刘华清当即拿出纸笔,写下了400余字的批示,直接让人送到了李岚清那里,让他关注一下这件事情。很快家乡教师被拖欠工资的事情解决了,不久之后,教师工资县级统筹制度也在刘华清的推动之下实行。

刘华清不仅仅关心家乡的教育,对家乡的经济发展,他也非常的关心。当时京珠高速公路和京广高速铁路正在规划设计之中,刘华清更是直接找上了相关的人员,向他们陈情,希望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可以“拐一个弯”,让高速公路贯穿大悟县(原属红安县),让高速铁路在大悟县设站点。可以说,刘华清对家长的牵挂,是深沉厚重的。#追寻先烈足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