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祥磊 | ​我记忆中的孝中

 天下孝义人 2023-08-30 发布于北京

回顾 

·  揭秘汾酒“秘方”故事

·  我所见过的任井夫

作者:孔祥磊

作者简介:

孔祥磊,2007届237班(原243班),现为晋中市人民检察院二级检察官,荣获山西省控告申诉检察业务能手称号、荣记个人三等功一次,参与扶贫挂职和援疆挂职。

孔祥磊(左二)

看到孝义中学七十周年校庆信息时,我即将结束在新疆的边陲小镇的为期两年的检察援疆生涯。虽时过境迁、相隔万里,思绪仍一下被拉回那个久远的高中时代。从孝中毕业后去山西大学学习法学,再后来又去了平遥检察院、晋中市检察院工作,父母也搬离了孝义,自己回孝义的次数越来越少,但每次回孝义都会去孝中附近转转,隔着校门向里张望,满是曾经年少的回忆,那里有我最美好的青春。
时光拨回2004年九月,母亲和我坐了一个小时客车,将我送到学校,铺好被褥,嘱咐了一遍又一遍,才一步三回头离开学校,消失在我的视线里。15岁的我第一次远离父母住进集体宿舍,开始了我的高中求学生涯。
刚入学就被孝中优美的环境吸引了,整齐的教学楼、漂亮的草坪和带洗漱间的宿舍,上下两层可供千人用餐的大食堂。沿着食堂还贴心的安置了一圈IC卡电话机,那会手机很贵,能有一部小灵通都很奢侈,一到中午或晚上下课时间,很多人会在那里打电话。那时我们流行的是MP3和小收音机,大家在课余闲暇之时通过那小小的盒子听流行歌曲、听评书、听影视剧,听新闻趣事。那会儿,周杰伦、SHE很火,是很多同学的偶像,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周笔畅的《笔记》、网络神曲《两只蝴蝶》、《一万个理由》、《求佛》等在校园里到处都有人哼唱。那时综艺最火的是《超级女声》和《快乐男声》,NBA携科比、姚明、奥尼尔等一众球星也在中国开始火了起来,这些陪伴了我们一整个青春。
那时的我们不慌不忙,总以为来日方长,憧憬瞻望着未来的日子。那会读书是最重要的事情,成绩好是一件特别荣耀的事。但感觉远远不如现在这么“卷”,那时的我们没有辅导班,更不知补课为何物,高一、高二每周都能休息两天,也没有那么多作业,周末休息溜遍孝义大街小巷。偶尔会去南面六中的街角书店去蹭书读或者购买教辅书籍,蓓蕾书店和好朋友书店陪伴了一届又一届的孝中学子,至今还在继续营业。《读者》是我们写作文的素材,一期一期地出,基本每个人都会有几本,大家互相换着看,遇到优美的句子和励志感人的故事还会记录在摘抄本上。那会《感动中国》和《百家讲坛》特别火,语文老师会推荐我们观看,我们记住了那里面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一段段令人深思的故事。政治课堂上学习的政治经济学、唯物辩证哲学虽晦涩难懂,但现在看来它给我提供了看待世界的角度和分析事物的方法。数学课堂上,三角函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越来越抽象难度不断加大,高中阶段学习最下功的就是数学和英语了。那会儿晚自习的时间一半用来做数学,一半用来做英语, 其他科目都基本不做。天刚亮我们起来上早自习,李阳疯狂英语席卷整个学校,早上经常听见同学们声嘶力竭地大声背诵英语,很多同学能一口气流利的背下数十篇短文。历史、地理知识特别有趣,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带领我们遨游于古今中外不同的节点。到了高三时间相对紧张起来,一周只能休息一天,周末学习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每个人都只剩一个目标,倒计时的日子在每个班级后面的黑板上一天天减少,每个人都卯足了劲,下课吃饭的时候拿着饭盒冲出教室跑进餐厅,只为争取那十分钟的时间。晚上自习室里只有轻微的声响,大家都埋头于一摞摞的书堆里,或认真思考或沙沙作答,偶有交流。住校的学生有时晚上在被窝里还会点个小手电,跑校的同学回了家还会继续在台灯下奋战。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高考结束,大家互写通讯录留言、拍照留影之后就各奔东西,孝义中学留在了每一名学子的心中。
现在回想起来,孝义中学发生的一幕幕如同电影般在脑海闪过。母校承载了我们那段青葱的岁月,操场上留下我们拼搏的脚印,教室里留 下我们朗朗的书声。离开母校十五年了,恩师们的谆谆教诲犹在耳边, 毕业时“今日我以孝中为荣,他日孝中以我为傲”的誓言深深烙在我心里。“孝中人”这个符号将伴随我一生,从大学毕业走出象牙塔,走上检察院岗位,十余年时间里,我没有做出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我用力、用情、用心办好手中的每一起案件,尽职履责努力守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用实际行动向母校交出一份自己的人生答卷。

更多人在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