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景之作(四)战台风

 阿里山图书馆 2023-08-30 发布于北京

台风山竹袭来,整个华南沿海地区,都受到了强烈影响。各种媒体头条无一例外是抗台风。大家可能不知道,中国音乐史上,就有一部以战台风为题材的音乐作品。

战台风本是一部古筝曲,由古筝演奏家王昌元作于1965年,当时她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在上海港码头体验生活时,有感于工人与台风搏斗而作的一首筝独奏曲。王昌元刚开始把作品命名为《抢险》,在后来一次音乐审查的时候改为《战台风》,作者认为命名为《抢险》显得被动,改为《战台风》后变被动为主动。王昌元觉得这样一改的确不同,非常高兴,曲名由此改为《战台风》。后来这部古筝曲被改编成了一部同名钢琴协奏曲,按照那个年代的传统,又是一部集体创作改编的作品,但里面起主导的是著名的钢琴家刘诗昆。

从前不久的一则八卦新闻说起,70多岁的刘诗昆被香港狗仔拍摄到在一间香港普通的茶餐厅一个人点了一份普通套餐,自己一个人孤独的吃着。这本来没什么,明星也未必不能去茶餐厅吃饭。但狗仔队为什么会将此作为一条大新闻呢,其实主要的原因还是刘诗昆年轻时候的经历太过显辉煌,以此来对比。

1958年,第一届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在莫斯科举行,刘诗昆就获得了亚军。有看官说,不过是个亚军。那你们知道第一届的冠军是谁吗,伟大的范.克莱本(Van Cliburn)。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亲自拍电报给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表示祝贺。这种待遇,连后来获得肖邦比赛冠军的李云迪都没有享受过。再做一个对比,55年参加肖邦比赛,获得巨大成功的傅聪,也不过拿了个第三,更没有亲自拍电报祝贺这种待遇。

在收获巨大荣誉的同时,他也获得了爱情,说来更是传奇,他与叶帅的女儿相爱并结婚。然而这段婚姻,并没有给他带来更多。随后的十年动乱中,他因为这层关系受到了牢狱之苦,最后被迫离婚。

90年代,刘诗昆移居到香港,由于经济窘迫,刘诗昆开始进行教学,开始创办刘诗昆钢琴艺术中心,后来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创办了自己品牌的钢琴。

《战台风》钢琴协奏曲,毫无疑问带着那个时代的印记。然而从音乐本身来说是非常棒的,用钢琴模拟古筝的声音,并形成了合奏的乐队作品。中国老一辈音乐家们对于民族音乐西洋化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实在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正所谓历史在音乐中前进,音乐在历史中传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