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镖不喊沧州

 古稀老人赵 2023-08-30 发布于北京
镖不喊沧州
镖不喊沧州

“长河日暮乱烟浮,红叶萧萧两岸秋。夜半不知行远近,一船明月过沧州。”——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孙谔泛舟京杭大运河时写下的《夜过沧州》。

镖不喊沧州

京杭大运河沿线图景

沧州,是京杭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运河贯穿沧州全境,全长253公里,从南到北穿越吴桥、东光、南皮、泊头等8个县区。两岸分布着大量的物质文化遗存,包括桑园码头、连镇码头等十余处重要码头,还有马厂减河、兴济减河、捷地减河等重要水利枢纽。

元明清时期,每年数百万石的粮食,都要经过运河运抵北京,而毗邻京城的沧州所盛产的长芦盐、金丝小枣、沧酒、泊头鸭梨、御河棉等,也都要通过这条南北经济大动脉运往全国各地。繁忙的运输拉动了两岸繁华的经济,促成了青县、兴济、沧州、新桥、东光、连镇、桑园等重要商埠,也造就了古代沧州的繁荣景象。

镖不喊沧州

京杭大运河漕运景象

大运河南来北往的商船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经贸机会,同时还带动了运河畔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历经千百年的岁月变迁,沧州逐渐衍生出当地特有的运河文化。

明清时期,运河漕运尤为重要。南粮北运,行程数千里,安全是最大的问题。永乐十二年,明成祖下令,从几个主要卫所管辖的军队中选拔精锐,组建负责漕运运输安全的军运组织——漕军。漕军专职运粮数十年,直至清代被撤销。但各省地仍有运送皇粮赋税的需要,官员们深知责任重大,便纷纷开始雇佣镖局、帮会负责护航。

镖不喊沧州

京杭大运河沧州段

当时,沧州的泊头、莫州、河间、献县均为京杭大运河的交通要冲,地处运河沿岸、具有崇武风尚的沧州人占据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防身强体的武术成了他们重要的谋生手段。身怀武艺者或纷纷入行当镖师,或入帮会负责漕运。从小拜师学艺也渐渐成为了沧州的风气,“闯刀王”宗师秦氏夫妇归隐沧州后,就以教授武术为业。沧州人的武术本领高强,又加之正直、刚烈的性情,一时之间,沧州镖师供不应求,“镖不喊沧州”的故事,也顺着历史长河流传下来。

镖不喊沧州

习武图

传说乾隆年间,一位镖师押镖船沿大运河过沧州,沿河看到两岸绿树丛荫,烟村疏落,一时兴起喊了几声镖号。却不曾想,这几声镖号被河西白家口的好汉李昆听见。李昆拳脚功夫极好,尤善弹弓,在兄弟中排行老五,人称“神弹子李五”。镖号刚响两声,“神弹子李五”疾步追赶,一个飞身跳上甲板。拱手对镖师说,你既然敢在沧州喊镖,想必身怀绝技,我李昆想讨教两招。镖师也仗着艺高胆大,与李昆较量起来。交手不过数招,李昆飞起一脚把镖师踢落水中。等镖师爬上船,揖手叩拜,发誓“镖永不喊沧州”。后来这个故事一传十,十传百,镖不喊沧州,就这样成为了南北镖行共同遵守的行业规矩。

因河而生,依河而兴。大运河不仅是沧州人的情感纽带,更是这座历史名城的文化源泉和记忆符号。她造就的沧州镖师名扬大江南北,也孕育出了津门大侠霍元甲、大刀王五等知名武术家。他们崇尚武术、精忠报国,成为万人敬仰的民族英雄。这些传奇故事,无不体现着大运河对一座城市的深远影响。

审核丨陈锐

监制丨樊弋滋

统筹丨罗景月 燕乃一

文案丨张玉峰

责编丨杨晶

美术设计丨杨桦

校对丨孟京

参考文献丨《六千里运河 二十一座城》

图片来源丨Midjourney V5

中国水利报社新媒体中心( 影视制播中心 )出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