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钙化”鉴别的三大要点!

 睫毛上的风尘 2023-08-31 发布于北京

所谓钙化是玉器在上千年的埋藏中发生的质变现象,究其原因有地热说、火烧说等多种,目前暂无定论,但钙化之处玉质发生质的变化是肯定的。自出现仿古玉以来,人们经常会利用玉皮、僵、火烧等方法仿钙化。

哪种什么样的钙化才是真的钙化,什么样的钙化是仿的钙化呢?本文从钙化古玉的特点及与玉皮、僵的区别来探讨古玉钙化问题。

一、是整体钙化的古玉特点。第一,整体钙化的古玉一般都有一层比较均匀、厚实的包浆。有一种情况可以特别,就是钙化之处特别松软,都开始掉粉末了,不过这样的玉器相信对我们也没有吸引力,无需过多研究。一般情况下,整体钙化古玉,清洗后马上就会沁浆;不清洗的生坑钙化玉器,放上一段时间也会自然包浆。

第二,整体钙化的古玉大多伴随有绺裂、蚀孔、土斑、氧化凸起等情况,有时这些形变之处会被沁浆所覆盖,但仔细观察还是能发现。这一点比好理解,即使钙化不是因为绺裂、蚀斑等导致的,钙化之后也更容易出现绺裂、土蚀等现象。

第三,钙化严重的玉器可能不透光,但也有透光的。是否透光取决于钙化的厚度。更简单地说,如果把水沁理解为一种轻度钙化,那肯定可以透光。所以透光的问题并不是一些朋友认为的钙化了就不应该透光。

Image

▲图1

Image

▲图2

Image

▲图3

Image

▲图4

Image

▲图5

Image

▲图6

上图为南昌西汉海昏刘贺墓出土的玉熊饰,通体被一层油润的包浆所覆盖。

需要说明的是,博物馆收藏的整体钙化古玉比较多,有的馆藏古玉照片看上去相对干一些,实际那是因为拍照的光线不同,钙化古玉一般都会有一层自然包浆。

二、是带有开窗的钙化古玉特点。第一,钙化古玉开窗边沿自然而不规则;第二,钙化古玉开窗之处往往有小的点状或者丝状钙化;第三,倾斜一定角度观察,或打灯观察,可见有的钙化点有一定的深度,而不是浮于玉表。

Image

Image

▲图3

上图为徐州拾屯火山刘和墓出土的西汉早期饕餮纹玉铺首

Image

▲上图为震旦博物馆收藏的汉代玉带钩

Image

▲上图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汉代玉剑璏

Image

▲上图为香港嘉德2018秋拍成交的一对汉代玉握猪

三、是钙化与玉皮、僵的区别。第一,质感的区别,玉皮、僵的质感相对硬、粗,钙化给人的感觉相对软、润;第二,成因的区别,玉皮、僵的成因是原石的自带的,与玉器其它部位浑为一体且十分稳定,而钙化往往和沁一样,有一定的绺裂、蚀孔等“后天”诱因;第三,过渡的区别,玉皮、僵与玉肉的过渡往往比较干脆,有的皮与肉之间可能会有点颜色,但依然可以看出皮是皮、肉是肉,而钙化与开窗的过渡则有意犹未尽、藉断丝连之感。

Image

▲图1

Image

▲图2

Image

▲图3

Image

Image

▲图4

上图为西安汉宣帝杜陵出土的汉代玉舞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