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煜明 | 三夫、三子先他而逝——沙元炳的故事三

 锦绣文萃 2023-08-31 发布于江苏

刊头题字:聆百

三夫、三子先他而逝

沙元炳的故事三

文/潘煜明

沙元炳幼年起,就在自家私塾读书。17岁时,考中秀才。考中秀才后,按照乡试惯例,参加了三次乡试,前后九年,老天都没开眼,榜上一直无名。

于是,沙元炳离开家人,到江阴南菁书院读书。28 岁时,第四次参加乡试,终于中举。29 岁时,参加会试,成为贡士。30 岁时,应恩科殿试,中进士,入翰林院授为编修。

沙元炳正准备一展抱负时,“戍戌政变”发生,给了沙元炳的仕进心绪一个当头棒喝。社会动荡、国事飘摇、官场黑暗,无奈之下,沙元炳以父母亲年高为由,辞官回乡。

沙元炳 35 岁时,第一任夫人沈氏静宜去世;39 岁时,第二夫人沈氏浣霞不幸患病离开人世;43 岁时,跟随了沙元炳七年的唐姬芙又撒手西归。九年内,三位夫人相继以青壮年而逝。细读沙元炳的《志颐堂诗文集》,会深深地被沙元炳细腻的真情所打动。

沙元炳的《志颐堂诗文集》中,有十多首悼亡情诗,其中一首《自京师归十九日亡妇七七之期终矣哀感往事得诗二律》,最为凄切、悲痛、荡人心腑。诗中描述:沙元炳从京城接到噩耗,到家十九天,与夫人阴阳两相隔,已是七七四十九天。想用诗歌表达对夫人的哀悼,可诗歌表达不了对夫人的深情。掉进种种往事里,觉得夫人还活着。想起去年的今天,家父生日,夫人为父祝寿的模样,左右邻里还以为是仙女。看今日的厅堂里,却是灵帷,肝肠已先断。”全诗充满了对亡妻的深情,道尽了中年丧偶之痛。

沙元炳的十个儿子中,三个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沙迎、沙达和沙逊,都先他而逝。长子沙进,后他七个月而逝。沙元炳的长媳何咏萱,21 岁与沙进成婚后,尽管第一胎和第二胎都是男孩,却先后夭折;27 岁,第三胎生女;接着,第四胎生男。可是,何咏萱 32 岁时,却不幸暴病而逝。

沙元炳为了吊唁长媳,写了一首五言长诗《哀咏萱》。诗中刻画了一系列的生活细节:二十年前,自己丧偶之痛,夫人撒手西归,留下了两稚子,连累高堂。而今,又遇丧媳之哀,儿媳你也留下两稚子,可怜你却没有翁姑,该如何才能把他们抚养成人呢?看着他们“女引不知啼,绕床惟索娘。福孙脱绣褓,持饵嬉尸旁。”怎能不潸然泪下。这首五言诗,既曲又直,似浅又深,直书往事又曲尽人情。

……

命运多舛,惊扰了沙元炳的一身,沙元炳总是化悲伤为力量,从39岁开始,常年奔波,先后创建了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如皋公立医院、大达轮船公司,广丰腌腊制腿公司、广丰榨油公司、皋明电灯公司,等等。

沙元炳为了发展实业、致力教育、造福桑梓,积劳成疾,于 1926 年 12 月 26 日病逝,享年 62 岁。

作者简介

潘煜明,1953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退休教师,曾在如皋师范、扬州师范学院、徐州师范学院学习深造。从教四十年,著作三部:《真情处处有》《一片茶叶“满城香”》《人生的秋天,真美》,先后在全国各地的多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千余篇。

END

特邀顾问 | 张奎高

顾      问 | 曹桂明

策      划 | 汤红波

总      编 | 王   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