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开东:未做善事,亦可为好人

 我的书海601 2023-08-31 发布于广西
Image

普希金的墓志铭说:“他没有做过什么善事,可在心灵上,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


“没做过什么善事,但他实实在在是个好人。”何也?做善事和成好人紧密相联。一个人不断做善事、做好事,然后才有可能被认定为好人。没有行善,何以好人?


普希金这句话有错吗?也没错,其核心就在于前面的限制词,“可在心灵上”,也就是说,好人未必一定要做善事,做善事的也未必都是好人,其奥秘就存在于是否有“心”。

孔子费尽心思区别“善”和“仁”,还提出:“与其为善,莫如行仁。”

人有善根,只要守住本性,努力为善,就能结出善果。何以要大费周折,努力倡导“行仁”呢?

因为“性相近,习相远”也。孔子认为,即便人性本善,也只是“相近”而已,更何况后天的“习”,又使得善根的变化“相远”。也就是说,人心本善,只是一个美好的曾经,未必会有一个完美的结果。

正因如此,孔子才提出,人性本善,还需要人性向善;人心向善,还需要坚持为善,而坚持为善,又莫如行仁。

盖因“为善”和“行仁”,虽然行为一致,但内在动机不同,其思想也就大异其趣,境界也就大相径庭。

“为善”的动机可能是为“名声”。这是一件善事,我去做,就能证明我是一个善人。某种程度上来说,“为善”是用自己的“利”去交换“名”,故而需要算计。

“行仁”的动机,则是内在自然而然的流淌,仁之所在,心之所在,当仁不让于师是也。

就比如你没做什么善事,但你说了几句真话,这也是一种仁。索尔仁尼琴说:“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重量还要重。”

说真话太不容易了,会遭到很多人的嫉恨。“有些人厌恶说真话者,因为真话侵犯了他们的利益;有些人厌恶说真话者,因为真话打破了他们的幻想。”如果你仍然选择说真话,那你就是一个好人。王阳明说:“我心光明,亦复何言?”

屠格涅夫有天在街上遇到一个乞丐乞讨。他试着翻遍全身口袋,一个铜子儿也没找到。乞丐的手一直伸着,在寒风中微微打颤。屠格涅夫又急又羞。不知所措地伸出双手,和乞丐那只冻得发紫的手握在一起。“兄弟。别怪我。我身上没带钱。”


谁知老乞丐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透出的是感激:“你管我叫兄弟”,老人脸上是满足的笑容。“这是最高贵的礼物。”


其实屠格涅夫也没做善事,但他尊重这个乞丐、称他为兄弟却深深感动了乞丐,在乞丐的心里,他一定是好人。因为屠格涅夫心存善念,他当然就是好人。


作为老师,我除了努力不酸腐,觉得自己也没做啥善事。但我努力不势利,这一辈子为孩子们补缺补差,不管贫穷富贵,一视同仁,全都是公益的,都是我心甘情愿。从未忘记自己教书育人的本心。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努力做好,可能也算一个好人。


普希金的好,在于让整个世界看到了诗歌的美,让我们被美照耀。我曾被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治愈过。一个曾被治愈的人,就会努力想去治愈他人!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