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滨州、烟台市 B监 安全监察,(2023.08)
2023-08-31 | 阅:  转:  |  分享 
  
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监督管理)基础知识
二、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

刘景良13863580365
2023.08
1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 安全监督管理

(一)特种设备概念
(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定义
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必要性
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历史
4、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
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作用

2 ( 一) 特种设备概念

1998年前在劳动部门是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1996年加压力管道)
和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包括目前机电类特种设备)。
2003年,国务院颁布《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373号令),明
确了特种设备概念,同时规定特种设备实行目录管理。
2009年,国务院 修订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549号令),
调整了特种设备的范围。
2013 年全国 人大常委会批准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3

《特种设备安全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
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
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适用本法的其他特种设备。
现行的2014版目录与2004版目录相比,内容变化很大(总体是缩
小监管范围)。特种设备目录将特种设备分为不同的种类,种类下分
类别,类别下分品种。2004版目录将特种设备分为10大种类,63个类
别,307个品种。2014版目录分为10大种类,49个类别,99个品种。
4 特种设备 共性:发生事故,会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国家法律法规确定,
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左列为承压类,右列为机电类
电梯
锅 炉
起重机械
压力容器
特 种 设 备
(含气瓶)
客运索道
安全附件
压力管道
场 ( 厂 ) 专 用 机 动 车 辆
安全保护装置
5国家对这类特种设备实行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安全监察
6 (二)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定义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是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的政府行政机关为实现安全目的而从事的决
策、组织、管理、控制和监督检查等活动的总和。国家制定专门的法规,在各级政
府机关设置专门机构,对特种设备的生产、经营、使用和检验、检测进行监督管理
,对违法行为进行制止、纠正和行政处罚,以防止或减少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

7特 种 设 备 安 全 监 察 的 理 论 基 础
特 种 设 备 安 全 监
安 全 监 察 的 行 政 管
安 全 监 察 的 技 术
特 种 设 备 安 全 监
察 工 作 的 政 治 经
理 学 基 础
理 论 基 础——事
察 的 法 律 基 础
济 学 基 础
故 致 因 理 论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各国实行的特 事故的发生是由许
属于行政管理,必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须依法行政,必须
属于政府的行政管
种设备安全监 多非正常因素相互
有坚实的法律基础。
理,具备行政管理
察制度是 经济 作用导致的,事故
安全监察活动,是
特征,但同时还必
为了操作者公众安
须符合安全管理的
发展到一定程 致因理论构成安全
全,从国家整体利
需要,是一种特殊
度的产物,是 监察的技术理论基
益出发,以政府的
的行政管理活动,
名义并利用行政权
血淋淋的事故 础。
力进行的,不受部
促就的。
门或行业的限制,
行为比较超脱、客
观。
8早在1963年5月28日,国务院批准劳动部《关于加强各地锅炉和受

压容器安全监察机构的报告》中,将政府负责锅炉和压力容器的行
政管理工作称为安全监察。
1982年2月6日,国务院颁布《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
正式使用了安全监察,并法制化。
2003年、2009年条例再次确立了安全监察体制
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含义(三方面):
①行为主体-政府;
②目的取向-安全;
③活动内容-系统工程。
10特征1. 安全监察具有国家意志性
安全监察活动,是为了公众安全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以政府的名义并利用
行政权力进行的,不受部门或行业的限制,行为比较超脱、客观。安全监察行
为是安全监察机构代表国家对特种设备的安全进行的监督和管理,其目的是为
了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在监察过程中必然体现国家意志。
11? 特征2. 安全监察具有强制执行性
安全监察的行为既然是为了保护生命财产安全。那么,相对人在生产经营
过程中出现违反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时,安全监察机构有权强制其履行安全
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
对不合规定的设备强令其改造甚至拆除,必要时可课以一定的罚款等。
对严重违法的人可以提请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限制人身自由。
12? 特征3.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具有规范性
执行安全监察职能属于运用公权力,应以法律的规定为工作依据。任何行政
机关的职权应来源于法律的设定或授权,行政行为都要有法律法规作为其行为
的依据。
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规范它的法
规也具有很多技术内容,是典型的技术法规。同时,由于各种现象繁杂,行政
措施多样,不可能用一部法律、法规规范安全监察工作,必须用多个层次把安
全监察工作展开,形成一个完整的法规体系。
13
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必要性。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
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
车辆 。是生产和生活广泛使用的具有潜在危险的一类设备。特种设备发生事
故会对人身和财产造成较大损失。
特种设备是属于中国的专用名词。但对承压类、机电类设备实行特殊的管
理是国际惯例。
14使 用 单 位 特 种 设 备 危 险 源 、 安 全 隐 患 和 安 全 风 险
(1 ) 危 险 源 : 是 指 可 能 导 致 人 员 伤 害 或 疾 病 、 物 质 财 产 损 失 、 工 作 环 境 破 坏
或 这 些 情 况 组 合 的 根 源 或 状 态 因 素 。 承 压 类 、 机 电 类 特 种 设 备 本 身 就 是 危 险
源 。 通 常 , 将 危 险 源 分 为2 类 。
第 一 类 危 险 源 :客体-能量或危险物质。这 类 危 险 源 决 定 事 故 发 生 后 的 严
重 程 度。具体到特种设备则为生 产 、 生 活 必 需 , 具 有 能 量 或 危 险 介 质 泄 漏 风
险 的 设 备 。 如 承 压 设 备 , 具 有 爆 炸 和 危 险 介 质 泄 漏 的 能 量 ; 机 电 类 设 备 , 具
有 动 能 和 势 能 释 放 的 风 险 。 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
约束、限制能量 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
或危险物质受到 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约束限
制措施包括人的 、物的、环境的,以及管理的手段。
第 二 类 危 险 源 :非客体-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或
泄漏的因素,即对第一类危险源的约束失效。 这 类 危 险 源 决 定
了 事 故 发 生 的 可 能 性 。
具 体 到 特 种 设 备 , 导 致 能 量 意 外 释 放 或 危 险 物 质 泄 漏 的 因 素
是 指 使 用 中 人 的 不 安 全 行 为 , 设 备 的 不 安 全 状 态 ( 超 温 、 超 压 、
变 形 、 腐 蚀 、 泄 漏 、 超 速 、 超 载 等 等 ) , 以 及 管 理 方 面 的 缺 陷 。
第 二 类 危 险 源 通 常 被 称 为 安 全 隐 患 。 发 现 并 消 除 第 二 类 危 险 源
是 使 用 安 全 管 理 和 安 全 监 督 管 理 的 主 要 任 务 。 现 实 中 , 要 确 保
第 二 类 危 险 源 在 可 容 忍 的 状 态 。(2 ) 特 种 设 备 安 全 隐 患 :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者管理
方面的缺陷。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严重事故隐患。
(3 ) 特 种 设 备 安 全 风 险 :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的组合。一般用
严重程度与可能性的乘积进行量化管理。
(4 ) 特 种 设 备 安 全 风 险 点: 存在安全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区域。
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关系:风险点大,危险源小。一个风险点可能包括多
个危险源。
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的关系:安全风险是潜在的风险;安全隐患是现实
的风险。
危险源和隐患的关系:危险源约束失控产生隐患,隐患失控发生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
一、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搬手、把柄等的操作);忘记关闭设备;忽视
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二、造成安全装置失效:拆除了安全装置;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
效;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
三、使用不安全设备:
四、手代替工具操作:
五、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
当。
六、冒险进入危险场所:物的不安全状态
1、设备设施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如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维修,调整不
良等。
3、个人的防护用品或保护操作者的基本防护措施,如防护镜、防护服、手套、
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4、生产场地环境不良,如照明光线不良,通风不良,作业场所狭窄,地面滑等

5、设备的平台、爬梯的连接有虚焊、假焊现象,易造成平台倒塌,人员物件坠
落。
6、吊装用的吊车、桥式起重机等,存在隐患,如钢丝绳有断股现象,起重机有
脱钩、滑钩的现象等都会造成很大的事故。
7、在紧急抢修中,如工具的防爆性能低,在有物料泄漏的情况下,消防设施不
完备或已过期。
8、特种设备长期超负荷运行。 安 全 管 理 方 面 的 缺 陷
1.?? 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
2.? 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 ;
3.?? 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4.?? 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管理失误
特种设备事故机理
人员伤害
设备不安全
状态

财产损失
物+人
特种设备

(设备损坏)
因素
事故
人的不安
全行为
环境破坏
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因果模型
21特种设备典型事故——国内案例
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
民经济第一个5年计划,大
规模的经济建设的展开,锅
炉拥有量也成倍增加。据统
计,1955年全国蒸汽锅炉数
量为1.7万余台。数量的迅
速增加,其安全问题也日渐
突出。据统计,1950年至
1955年,全国共发生锅炉爆
炸事故43起,伤亡379人,
压力容器事故67起,伤亡
221人,其中后3年尤为突出。
1955年4月国营天津第一棉纺厂发生锅炉爆炸,死亡8人,伤69人。
同年6月11日,国务院决定建立国家锅炉检查总局设在劳动部
22 2016年8月11日14时许,湖北省当阳市马店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热电
联产项目在试生产过程中,2号锅炉高压主蒸汽管道上的长径喷嘴裂爆,导致
发生22人死亡,4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300万元。

典型特种设备事故
? 1984 年墨西哥一液化气储配站由于
液化石油气泄漏引起火灾, 使两个球形
储罐破裂, 液化气大量泄漏引发大火, 高
温火焰包围了附近的容器, 相继造成多
台容器破裂爆炸, 导致452人死亡, 7000
多人受伤, 大量工业和生活设施毁坏, 成
为人类工业史上最为严重的事故之一。
241982年美国俄州某中学热水锅炉爆炸,死亡7人,伤43人。
253
1979年12月,吉林省400m 球罐事故
? 1979年12月18日14点7分,吉林市
3
煤气公司液化气站的102号400m 液化
石油气球罐发生破裂,大量液化石油气
喷出,顺风向北扩散,遇明火发生燃烧,
引起球罐爆炸。由于该球罐爆炸燃烧,
3
大火烧了19个小时,致使五个400m 的
3
球罐,四个50m 卧罐和5000多只液化石
油气钢瓶爆炸或烧毁,罐区相邻的厂房、
建筑物、机动车及设备等被烧毁或受 到
不同程度的损坏 。
? 死36人,伤50人,直接经济损
失600多万元。
26 1997年6月27日,北京东方化工厂储罐区因作业人员操作失误发生爆炸和火灾,造成
9人死亡,伤39人,直接经济损失1.17亿元。
2 3
此次事故过火面积达98000m ,大火共烧毁罐区内6个10000m 的立式储罐(其中轻柴油罐 2个,石脑油
3
罐4个)、12个1000m 储罐中的加氢汽油和裂解油气储罐,并导致压力罐区的13个球形储罐中的乙烯罐解体
爆炸。
27 2017年6月5日凌晨1时左右,临沂市金誉石化有限公司储运部装卸
区的一辆液化石油气运输罐车在卸车作业过程中发生液化气泄漏,
引起重大爆炸着火事故,造成10人死亡,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4468万元。

? 6·13浙江温岭槽罐车爆炸事故
? 2020年6月13日16时46分许,G15沈海高速公路浙江台州段发生一起运输液化气
槽罐车爆炸事故,炸飞的槽罐车砸塌路侧的一间厂房并发生了二次爆炸。截至2020
年6月15日7时,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172人住院治疗,其中24人重伤。
29压力管道事故
? 1995年济南和平路煤气管道破裂泄漏至地下电缆沟,遇明火爆燃,造成13人死
亡,48人受伤。
? 2006年1月20日12时17分,四川省眉州市仁寿县富加镇,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
公司富加输气站发生一起压力管道爆炸特大事故,造成10人死亡,3人重伤,47人
轻伤。
302013年11月22日10时25分,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原油泄漏进入市政
排水暗渠,在暗渠内油气积聚遇火花发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 2013年6月3日6时6分,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的吉林宝源禽业公
司发生液氨泄漏事故,引发火灾,造成120人死亡。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
液氨特性
临界温度为132.4℃, 沸点?33.42 ℃ 凝固点?77.74 ℃ 。
50 ℃时,饱和蒸汽2.0MPa
液氨为第2.3类 有毒气体 氨中毒无特效解毒药,神经毒作用。高浓
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
氨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 16~25% ( 最易引燃浓度17% )。
32起重机械事故
2001年7月17日8时许,在上海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船
坞工地,由上海电力建筑工程公司等单位承担安装的600吨x170米龙
门起重机在吊装过程中发生倒塌事故,造成36人死亡,两人重伤,一
人轻伤。事故造成经济损失约一亿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8000多万
元。
33 原因分析
1、施工作业中违规指挥是事故的主要原因。施工现场指挥张某发现主梁上小车碰到揽风绳需要
更改施工方案时,在未采取任何安全保障措施的情况下,下令放松刚性腿内侧的两根揽风绳,导
致事故发生。
2、吊装工程方案不完善、审批把关不严是事故的重要原因。
吊装过程方案及作业指导书编制后,虽经规定程序进行了审核和批准,但有关人员及单位均未发
现存在的上述问题,使得吊装工程方案和作业指导在重要环节上失去了指导作业。
3、施工现场缺乏统一的严格管理,安全措施不落实是事故伤亡扩大的原因。
(1)施工现场组织协调不力。在吊装工程中,施工现场甲、乙、丙三方立体交叉作业,但没有及
时形成统一、有效的组织协调机构对现场进行严格管理。导致沪东厂23名在刚性腿内作业的职工
死亡。
(2)安全措施不具体、不落实。在制定有关安全措施时没有针对吊装施工的具体情况由各方进行
充分研究并提出全面、系统的安全措施,有关安全要求中既没有对各单位在现场必要人员作出明
确规定,也没有关于现场人员如何进行统一协调管理的条款。施工各方均未制定相应程序及指定
具体人员对会上提出的有关规定进行具体落实。
34贵州省马岭河峡谷风景区客运索道失控坠落特大事故

1999年10月3日10时50分左右,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马岭河峡
谷风景区发生一起索道钢丝绳断裂、吊厢坠落事故。此次事故造成14
人死亡,22人受伤,这是我国客运索道迄今为止所发生的最严重的一
起群死群伤特大伤亡事故。
该索道于1994年开工兴建,1995年竣工。经检查,该索道没有遵守原劳动部颁布的《客运架
空索道安全运营与监察规定》,未将设计图样送国家索道检验中心进行审查,未经验收检验,未
按规定取得《客运架空索道安全使用许可证》,违规运营;在设计上多处违反《客运架空索道安
全规范》,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发生事故的当时,索道严重超载,在限乘20人的吊厢里,却挤进
了35人。当该索道从下站运行到上站时,由于没有备用制动器,仅有的一套制动器失灵后,索道
失控,急速冲向下站,牵引钢丝绳断裂,吊厢坠落在下站站台。当场死亡5人,在抢救过程中又
死亡9人,受伤22人,多数为重伤。
35 2010年6月29日下午4时许,深圳市盐田区东部华侨城景区太空迷
航游乐设施发生塌落事故,48名游客被困,死亡6人,10人受伤(其中5
人重伤)
“太空迷航”项目中的机舱可以模拟航天飞船的发射过程,2G高速
,24米直径的穹幕逼真再现浩瀚太空奇景,让乘客体验火箭发射时的
重力加速度。
“太空迷航”由飞船模拟器及球幕投影系统组成,模拟宇宙飞船升空
和宇航员动态飞行。该项目飞船模拟器由12个座舱组成,每舱乘坐4人
,总共可乘48人。
事故调查组多名专家通过反复解读运行记录的“黑匣子”,分析现场遗留痕迹,初步查明“太空
迷航”发生事故的基本过程:12个座舱在运行中,第5号座舱因支撑系统失稳与活动站台发生碰撞坠地
,随后的4号、3号、2号座舱相继与坠地的5号座舱碰撞并失稳。接着3个失稳的座舱又与活动站台发生
碰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由此导致部分座舱内的游客伤亡。
361999年贵州马岭河客运索道制动失灵坠落,死亡14人,伤22人。
3738 2011年7月5日,北京地铁四号线动物园站A口上行扶梯突然发生倒转,造
成1名男孩死亡,多人受伤,引起全社会对电梯安全的高度关注。

2023-8-7 39? 从大量的事故教训和国外工业国家的经验,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有效
地防止特种设备事故,必须对特种设备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并由专门机
构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检查。
? 世界各国尽管在体制、方式和范围上有所区别,但在原则、性质和做法上基
本一致。
? 我国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总结,又借鉴外国经验,形成了一整套与国际通行
做法基本一致的、又适合中国国情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制度。
? 国务院条例和《特种设备安全法》都明确了实施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
、改造、修理)、使用、检验检测及其监督检查全过程安全监察。
40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发展历程
? 我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是从锅炉起步。
? 解放前,上海英租界当局制订了《锅炉装置与承压系统规则》,
并对锅炉进行检验。任命了以外国人为主的检验师。
? 伪满州国锅炉检验管理工作是在警察局。
41
解放后,1955年4月25日,天津国棉一厂锅炉爆炸8人死亡,69人受伤,7月国
务院批准在劳动部设锅炉安全检查总局(一起);1958年大跃进撤并了机构(一
落)。
1960年至1962年三年间发生锅炉爆炸626起,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1963年国务院再次批准在劳动部重建锅炉安全监察局,开展了锅炉压力容器安
全监察工作(两起)。 1966—1976年文革期间,锅炉安全工作受到严重冲击,工作
受到彻底破坏(两落)。锅炉压力容器设备安全状况急剧恶化,发生了大量事故,
特别是在1979年发生了轰动世界的三次大事故。
42
1979年3月28日河南南阳柴油机厂澡堂热交换器爆炸,死亡44人,
重伤13人,轻伤24人。
1979年7月9日,浙江温州电化厂液氯钢瓶爆炸,死亡59人,中毒
779人。
1979年12月吉林市液化气公司球罐爆炸,死亡32人,伤54人。
43 1979年的这几起大事故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当年,国务院两次
就锅炉压力容器安全问题发文,专门批准编制,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安全监
察机构,确定了全过程的安全监察体制(三起)。
1982年2月国务院,国发[1982]22号颁发了《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
例》,确立了我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与管理的基本原则。随后形成了监察、
检验体制,实行了对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维修、改造七个环节全过
程监察的体制。
目前我国实行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和基本做法,就源于1982年暂行条例。
442003年国务院条例
在2003年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颁布之前,我国特种设备安全
监察依据只有1982年颁布的《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已有20年的
历史,且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
专用机动车辆 还没有监察依据。
1982年的暂行条例是针对当时计划经济的体制制定的,以国有和集体所有
制主体,以行政命令和主管部门管理为主。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种所
有制并存,原来的单纯行政命令管理的安全监察方式已不适应。
2009年国务院修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549号令)
45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特种设备采取全过程的安全监察(安全监督管理),从制度上、体制上、
措施上防止事故的发生。
明确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全面
负责;生产、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
任制度;生产、使用在特种设备安全方面的义务和法律责任。
必须规定有关特种设备生产、使用、检验检测过程中各类违法行为的处
罚规定和行政强制措施。
46? 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明确法律责任和监督、约束
机制。
? 各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必须依法对特种设备安全实施严格的监
督管理;
? 对涉及特种设备安全的事项,以预防为主,事先严格控制,强化政府监
管和行政许可措施;统一进口特种设备和国内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制度,
实行统一立法、统一监管;发挥全社会的力量,综合治理、严格监督等,
都是为了有效地遏制事故,防止和减少发生各类特种设备事故所确定的具
体法律制度。
47 4、目前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
确立行政许可和监督检查两大安全监察制度
? ⑴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制度
特种设备的生产和充装单位必须取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设计、
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充装)。
特种设备使用必须通过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使用登记、作业人
员考核发证)。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必须通过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检验、检测
机构核准;检验、检测人员考核发证)
48? ⑵确立了特种设备五项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强制检验制度。特种设备制造过程、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经核准
的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监督检验;使用中的特种设备必须经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进
行定期检验;新研制的特种设备必须经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型式试验。
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有权开展现场检
查,责令消除事故隐患,对违法行为予以查处。并且规定了重点检查场所。
49
事故调查处理制度。特种设备发生事故,事故单位应当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
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安全责任追究制度。行使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职权的部门、检验检测机构
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严格依法行政,对违反规定滥用职权、徇私
舞弊的,依法追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检验检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法
律责任。
安全状况公布制度。国家和省级特种设备监管部门
504、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体制
在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府中设立专门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机构
在国家、省、市三级设立公益事业性质的特种设备检验机构
51 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作用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是一项由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安全服务,具有行政强
制性。主要作用如下: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制定必须普遍遵守的有关特种设备的规则,禁止或限制
导致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行为,防止以牺牲公众利益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最
大化,牺牲特种设备安全指标(社会福利的经济指标之一)。

52 特种设备事故的直接原因可以归结为人 的不安全行为和设备(既物)的不
安全状态。而特种 设备安全管理虽然只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但是安全管理
对人的不安全行为 和设备不安全状态具有重大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要监督企业(使用单位)识别、控制、排除人的不安全
行为和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发现特种设备处于不安全状态时,限制其使用,防
止事故的发生。这是事故预防。
特种设备事故一旦发生,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应急救援),对减少事故
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事故应急。
监察人员要懂(了解),要宣传,要要求
5354 小 结
从1955年,国家开始成立锅炉安全检查总局,对在用锅炉进行安全检查,建立了
我国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
1982年2月6日国务院颁布《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初步确立了全过程
的安全监察模式,实施“行政许可和监督检查”的基本制度。
2003年3月11日国务院公布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总结几十年监察实践、
科学分析当前安全状况的基础上,确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安全监察制度。(2009修订)
2013年《特种设备安全法》强化和肯定了现行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制
度。

55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模式为:
全过程安全监察=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行政执法+事故应急和调查处理
全过程包括特种设备的生产(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经营、使用、检验、
检测。
特点:制定专门法规,设立专门机构,实施专门监管;
职责:制定规章、组织实施、监督检查等。
56
二、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
57法律常识
法律体系构成: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一般称为立法性文件。
宪法 又称母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效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法律 全国人大会议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行政法规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以国务院令的形式公布
地方性法规 省人大、省人大常会通过,由省人大或其常委会公告。省会市和较大的
市人大、人大常会通过,报省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后公布。
行政规章 国务院组成部门,以部门令的形式公布。省政府令。
58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和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
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
法的特征
 (1) 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2) 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3) 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4) 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法律的明示作用主要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告知人们 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
做的,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违法者将要受到怎样的制裁等(法律要求和
违法责任。违法责任分为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59 行政法规 以国务院总理令形式发布。
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行政法规
规定的程序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

设定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十四条 规定,法律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
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60行政规章法律地位和作用
以省(市)长令形式发布。
61
行政处罚法第十二条 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
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
出具体规定。国务院1996年《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的通知》,就部门规章的罚款设定限额作出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规章
对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设定罚款不得超过1000元;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
行为,有违法所得的,设定罚款不得超过违法所得的3倍,但是最高不得超过
30000元,没有违法所得的,设定罚款不得超过10000元;超过上述限额的,
应当报国务院批准。地方政府规章设定罚款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
大常委会规定,可以不受上述规定的限制。”2021年11月15日,国务院印
发《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国发
〔2021〕26号),大幅提高了部门规章的罚款处罚设定限额,最高可至10
万元甚至20万元。
62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制定程序导则》TSG 01—2014 总则 1.2条规定:
安全技术规范,是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依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特种设备的安
全性能、能效指标以及相应的生产(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经营、
使用和检验检测等活动所制定、颁布的强制性基本安全要求、能效要求及其措施
。安全技术规范是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把与特种设
备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原则规定具体化。
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八条规定了“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法律地位。
63行政规范性文件
由国家机关和其他团体、组织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包括:意见、命令、公报、公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
函、纪要等形式。
64 标准
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
国家标准GB 3935.l - 83标准化基本术语第一部分对标准作如下定义: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
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
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65程瓶特安定许检则规作规容故核种术规定产压设技理锅处监安调压设员事则和全可容特期则器装力种程导术备全生炉单充备查技程业察人术则全规器理力管式用固使考备规设气种安特技程规规验位
特种设备法规体系表
法律: 《特种设备安全法》
行政法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部门规章:《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管理办法》、《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50号
令)、《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办法》57号令、73号令、74号令等8个
管理类安全技术规范:原规划为80~ 技术类安全技术规范:(原规划275~
100个,现调整为10个左右大规范) 300个,现调整为40个左右大规范)
其他管理 其他技术
类安全技 类安全技
术规范 术规范
引用标准(安全技术规范引用的标准):GB 150、GB 1576、GB5099、GB5100等2520个
66A法律
67 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集合特种设备安全的各个要素,是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安全性能、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措施等的完整描述,是实现依法监管的基础,是完
善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的完善程度,关系到国家利益和人
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我国特种设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我国特种设备制造业的发
展也有深层次地影响。
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层次示意图我国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的结构可以分成
A、B、C、D、E等5个层次。由A至E,文件的数量逐级增加,由E至A,法律效力
逐级升高。
68安全技术规范与技术标准主要有如下关系:
① 安全技术规范是强制性的,技术标准被安全技术规范引用后其引用部分即
是强制性的;
② 安全技术规范是提出特种设备安全要求的主体,技术标准被引用后是对安
全技术规范的补充;
③ 安全技术规范是对特种设备全方位、全过程的最低安全要求;特种设备产
品技术标准中应当清晰表述如何实现安全技术规范的最低安全要求。
标准知识简介
标准的分类
我国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6970
献花(0)
+1
(本文系佟佟cpm5v4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