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基于核心素养高中数学“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汇报
2023-08-31 | 阅:  转:  |  分享 
  
基于核心素养高中数学“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成果报告一、背景与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开展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该研究旨在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二、理论依据与研究目标

1、“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在一定的问题情境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主动获得知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动力,而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两者之间的互补与平衡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角色和要素,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

中都应得到发展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认识的过程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是发挥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2、“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开掘创造性思维潜力,培养主动参与、团结协作精神,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自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3、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会转化——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

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会反思——能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会编题——能在学习新知识后,在模仿的基础上编制练习题;能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编制数学应用题。三、研究与实践过程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步骤:1、设计问题:在这一步中,关键在于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问题。问题应该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思

考并帮助他们理解重要的概念。同时,问题也应该具有探究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通过研究和探索来寻找答案。2、导入问题:在课堂上通过多种方式导入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究。导入问题的方

式可以包括直接提出问题、通过案例引入问题、通过实践活动引入问题等。3、自主学习:学生根据问题自主探究和学习,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步骤。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获取知识,并通过分析和综合信息来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4、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和阐述自己的解决方案,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引导学生完善解决方案。这个步骤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提高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5、总结与反思:课堂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这个步骤可以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和整理,并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的反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改进的方向,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四、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教学流程: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

欲。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1)通过语言描述,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2)利用录音、录象、电脑动画等媒体创造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3)学生排练小品,再现问题情境;(4)利用照片、图片、实物或模型;(5)组织学生实地参观。2.尝试引导,把数学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学生在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是否准确等,这就需要

教师进行启发引导。常用启发引导方式:(1)重温与问题有关的知识。(2)阅读教材,学习新概念。(3)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联想、猜测、类比、归纳、推理等。(4)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3.自主解决,把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长远利益。让学生学会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需要让学生反复经历多次的“自主解决”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把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作为长期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意识。常用方式:(1)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使学生体会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快乐。(2)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应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再进行尝试解决。(3)对于思维力度较大的问题,应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共同解决。

4.练习总结,把知识梳理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和设计例题与练习,培养主动梳理、运用知识的意识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常用练习形式:(1)例题变式。(2)让学生进行错解剖析。(3)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命题,相互考察。总结是把数学知识与技能通过“同化”或“顺应”的机能“平衡”认知结构的必要步骤。适时组织和指导学生归纳知识和技能的一般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记忆和应用。

常用总结方式:(1)在概念学习后,以辨析、类比等方式进行小结。(2)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3)从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学习的启示三个层面进行课堂小结。(4)布置阅读、练习和实践等不同形式的课外数学活动。(5)让学生撰写考后感、学习心得、专题小论文。(6)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课题研究。五、成果与成效通过实践,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和成效:1、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学思维、数学表达、数学运用等能力得到了提高。

2、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具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实践,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及格率和优秀率均有所上升。

4、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数学素养,还培养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5、青年教师的课堂教育思想和观念从“灌输型”向“启发探究型”转化。6、师生关系从“从属型”向“平等型”转化。7、基础性的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以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来实现。“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基础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有机结合的一种尝试。

六、问题与展望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设计的问题不够精准、导入问题的方式不够生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不够理想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艺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指导,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关注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教学,共同探索和实践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总之,基于核心素养高中数学“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

研究与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做出贡献。

献花(0)
+1
(本文系燕虞昊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