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困境与挑战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
2023-08-31 | 阅:  转:  |  分享 
  
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困境与挑战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由于学科教学的学科围墙化和知识隔离化,当前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加剧了学生学习的知识碎片化定式,使师生处于一种理论与实践、理性与信仰、课程与学科间的被割裂的状态。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跨学科主题教学呈现的课程整合性、学科交叉性、内容重构性、教学变革性、学习创造性和学生主体性特征使得课堂的教与学方式焕发出新的生机,是解决学科教学矛盾,帮助教师突破学科教

学思维界限的最佳方式。当然,跨学科主题教学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全面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开启了全新的探索之旅。《方案》指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由此可见,跨学科学习的研究和探索已经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风向标,需要从教者潜心研究、协同合作、反复实践、不断总结、优化反思,形成科学的研究路径和有效的研究成果,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特点真实性真实性是指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应该来源于真实生活,从

真实的情境中去提取学习内容。跨学科主题学习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学习内容要“有市场” “有抓手”,处于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学习与真实生活密切相关。问题性问题性是指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产生于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者值得研究的学习素材,要让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产生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必须依靠多门学科与多种思维共同作用,以学习任务为驱动,发挥团队功效,整

合学科知识,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发现、探究、尝试、解决等动态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趣味性趣味性是指跨学科主题学习要让学生觉得好玩、有意思,有想参加、想探究、想挑战的兴趣和欲望;要在学习内容真实、新鲜的基础上,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独到之处,有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与众不同的时代气息,善于关注社会热点,引发学生共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外驱力。实践性

实践性是指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必须参与实践,加强学科课程与生产生活、日常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结合,做到知行合一;倡导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做到学思结合,充分发挥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实践体验的独特育人功能。

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程板块意义作为各门课程的重要板块,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既有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考虑,也有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的意味。1.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指为培养跨学科素养而整合两种及以上学科内容开展学习的主题教学活动安排,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操作性等特点。从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的规定来看,新的义务教育培养目标要求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把“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定为基本原则,要求“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 “开展跨学科主题教

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并进一步要求“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这就意味着,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加强课程综合和课程协同育人的重要课程板块,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2.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知识整合、问题解决和价值关切长期以来,“在这种指向标准化考试的课堂中,每门学科之间并无交集— —学生在科学课学习科学知识,在数学课学习数学知识。但是,现实世界可不是作数学题。现实世界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你要把所有的知识技能都放在一起来解决一个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必须获得更多跨学科主题学习经验,发

展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更多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跨学科核心素养,才能应对更为复杂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大程度上,跨学科主题学习不能脱离学科而单独存在,应以学科内容,尤其是学科核心知识和思想

方法为主干,运用和整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围绕一个中心主题、任务、项目或问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跨学科核心素养。因此,跨学科主题学习更需要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之间的课程整合。尤其是要从简单的跨学科知识技能拼盘,转向问题解决的跨学科知识技能整合和价值关切,重视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整体的世界观,促进完整的人的发展。3.跨学科主题学习可以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

2001年开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来,课程综合化实施取得重要进展,涌现出一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成果。但同时,也存在诸如综合素质培养主要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跟学科教师关系不大等认识误区,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师资不足、人事编制少和职称晋升机制不畅等现实困境。现在新方案规定,每门课程都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这就意味着,每门课程都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从而形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普遍基础和整体氛围,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强化实践性要求,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三、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多元样态

在实施跨学科教育的背景下,主题教学作为课程整合下的一种跨学科教学模式,逐渐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在我国,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在综合实践课程活动中由不同学科教师与学生合作,共同开发与选择主题,并围绕这些主题展开

教学活动的规范化、形式化教学模式;二是通过一个教师围绕某一主题,让学生借助各种探究手段和活动及与主题相关的各类资源,对知识、资源与活动进行整合,使学生认知发生迁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探究精神。其目的主要是通过跨学科的主题探究和实践体验活动,实现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自主建构学习、发散思维训练和多元智力培养的教育教学形态。根据各学科之间的统整程度,主题教学可分为“单学科― ―主题” “多学科― ―主题” “跨学科― ―主题”三个样态。这三个样态在内涵延伸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单学

科― ―主题”主要是以某一学科的知识为主题,适当涉猎其他学科的相关概念、内涵、知识和理论等的教学方式,其本质是学科本位主义;“多学科― ―主题”则是以涉及多个学科的主题为核心,对两个及其以上的学科内容进行的联结性教学,各学科的知识、概念和理论仍然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且没有突破学科界限,体现了知识联结主义的本质;“跨学科― ―主题”当中的主题是整个主题教学的核心目标,与此相关的各学科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及其评价标准都得重新设计,这不仅具有了高度的知识统整性和内容整合性,而且还具有了课程的建构意义,因此其本质是主题建构主义。

本文着重探讨的是后者。根据实施主体数量不同,可以从教学形式上将跨学科主题教学分为一人承担的主题教学和多人合作的主题教学,二者在多学科知识、课程整合能力、跨学科教育理念、课堂教学有效

性、知识的表现载体上都有着较大差别,前者的挑战极大。四、跨学科主题教学面临的多重困境作为“上承课程建设、中接课堂教学、下启学生学习”的关键,跨学科主题教学应该是撬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锁钥,它与三级课程整体建设、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一起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三大成果。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目的不外乎两种:一是寻找并挖掘教育教学困境,即探寻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不易解决的事物的麻烦状态”和“两难困境”。其中,“两难境地的观点― ―不只是在两种观点之间的困难选择,不只是在不同抉择之间的平

衡行为… …而是意识到竞争的目标和价值观之间内深刻的、难以撼动的矛盾” ;二是为了弥补课堂教学疑难性思维的不足,解决教与学实践中存在的悬疑性体验困境,以最大程度激发生命活力和释放教育潜力。因此,寻找、挖掘并解决教学困境就成为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关键任务。实践中,跨学科主题教学面临着观念、知识、资源、实施和效益五大困境:观念困境。教师是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的主体。教学实践中,教师通常有两种错误观念:一是学科教学与跨学科主题教学从根本上是对立的;二是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就是否定传统的学科教学。前者认为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习主要是打牢基本知

识、基本技能,双基教育一直以来是靠学科教学来进行的,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施会产生轻视学科、去学科化的倾向,从而导致学生的知识基础不牢;后者认为跨学科主题教学是以打破学科边界、整合知识结构、融通知识地图、探究生活问题、实现

知识建构为目的,这与传统的固守学科壁垒、深挖知识细节、解剖内容散点的做法截然不同,从根本上动摇了知识根基。因此,教师要逐渐树立“学科教学是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主题教学是学科教学的整合和升华”的教育观念,真正处理好主题教学与学科教学的辩证关系。知识困境。跨学科主题教学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知识难题。教师和学生们通常认为,知识都是学科知识,是课程教材承载的内容,有着严格的学科界限;二是师资难题。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奉行的是分科教育和知识教学,师范教育更是如此,教师的培养旨在追求学科教育的纵深化和专

业知识的专业化,缺少知识的综合化思考、统整化培养、一体化培训和系统化开发。因此在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时,主要还是以单个学科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这既使得跨学科主题教学缺少了知识整合的功能,难以突破学科边界,又阻碍了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使跨学科主题教学陷入“分科教学― ―学科本位― ―知识本位”的困境。资源困境。跨学科主题教学需要整合方方面面的课程教学资源,方能有效实施。以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为例,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一般都是单纯从字、词、句、段落及中心思想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常规教学度量之则会陷入

资源困境。如果从跨学科主题教学的角度进行重新整合的话,则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实践当中教师至少需要统整四个方面的资源:一是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前认知,即学生在教师讲授之前对圆明园是否有生活经验、心理认知和知识认

识;二是教师需要跨学科知识和课程整合能力,既要熟知圆明园的历史过往、辉煌文化与兵燹毁灭,还要能认识到此篇文章是一个跨语文、历史、美术、建筑艺术的学科整合主题;三是需要链接来自家庭、社区、场馆、自然等外部资源,如需要家长帮助小学生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需要学校联系场馆方让学生进行学前参观体验,以丰富学生的前知识结构;四是教师在进行主题教学设计时需要重新建构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教学实施流程、教学效果评价等内容,等于是以教材文本为素材重新创生了跨学科主题,这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设计和建构。由此可见,跨学科主题教学是一个师生内部的知识资源与

外部的场馆自然资源的聚合,是一个学生体验活动、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与学生知识生成能力的资源整合。实施困境。跨学科主题教学能否真正得到有效实施,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关键在于教师怎样组织教学,既要引导教师的教,更要促进学生的学。为了更好地组织实施主题教学,教师必须解决两大难题:首先,要破解班级授课制中学科知识的“输入―输出”弊端,实行小组合作、问题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其次,由于没有确切的教学手册和具体案例可供参考,教师要自己设计编写跨学科主题教学手册,以保证教学顺利实施。效益困境。跨学科的取向强调人与人之间、领域与领域之

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协同效应。对于跨学科主题教学来说,需要教师之间加强协同合作,共同攻克跨学科主题教学;对于学生来说,给予了所有学生以平等参与、共同学习、探究问题和启发思考的机会,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产生积极作用,

但学生们不一定能从中获得准确的知识,以提高考试时的个人成绩,这对部分过于追求分数的学生来说则浪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五、跨学科主题教学面临的多方挑战要做好跨学科主题教学工作,除了应“正视困境,勇于面对”外,还应直接面对“主题选择、教学模式、学习方式”三个方面的挑战。主题选择的挑战。主题是代表重要意义的词或富有生命意义的词语,意即主题不是普通意义的词语,而是文本学习中的核心词语,体现了精神内涵。选择主题时,教师应先做好梳理

学段内、年级内的学科教材内容、熟悉掌握学科课标、了解其他学科相关内容的准备工作,然后再将目光重点聚焦到具有综合性、跨学科性、通识性和文化性的题目上来;整合主题时,教师应在选择主题基础上确定该主题涉及哪几个学科,每个学科课标要求主题突出什么,又能提供哪些证据资源进行支持;融合主题时,要求教师在前两者的基础上重新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在内的课程教学方案。综上,确定跨学科主题必须经过“跨”、“整”和“融”三个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讲,跨学科主题教学不仅有了课程整合的实质,而且有了课程创生的内核。

教学模式的挑战。在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之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主题和跨学科的程度甄别判断并实施不同的模式。按照不同的标准,跨学科主题教学有“渗透式教学” “集中式教学” “联合式教学”和“整合式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模式。按

照学科之间关系不同,主题教学实施“渗透式教学”。该模式以主题大纲形式,安排学科的教学内容和顺序,教师引导学生用其他学科的内容帮助理解本学科的知识;按照时间集中与否,主题教学实施“集中式教学”。该模式利用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或几天时间,专门进行一个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主题教学;按照实施主体的协作程度,主题教学实施“联合式教学”。该模式由多学科教师共同围绕一个主题,从各自学科出发将彼此联系的内容整合起来统一实施的教学样态;按照学科内容的整合程度,主题教学实施“整合式教学”。该模式要求教师或教师小组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有计划的实践活动,将多学科的知识

技能有机整合,以超越学科界限,加深学生理解知识的完整性。学习方式的挑战。要想顺利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单一为主的学习方式,自觉转型到“以学定教” “以学论教” “在学上教”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新旧学习方式的转变正如托兰斯所言:“当一个孩子在提问,在寻找,在操纵,在实验,甚至在毫无目的地把玩,我们说这孩子在创造性地学习… …当我们被告知我们该学什么,当我们因为话出自权威之口而言听计从时,我们是依赖权威进行学习。”本质上,跨学科主题教学不仅契合了这种从依赖权威性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

变的学习方式,而且还将“有自主、有合作、有探究、有质疑、有反思、有评价”的“六有”式主动学习方式作为衡量跨学科主题教学成功的重要指标。综上所述,跨学科主题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其创

新实施可以成为新时期撬动课程改革的有力杠杆。虽然在实践中还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和挑战,但正是困境,给予了教育决策者推进此项改革的力量;正视挑战,赋予了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协同攻克难关的动力,以使跨学科主题教学与新课程改革精神有机融合。

献花(0)
+1
(本文系燕虞昊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