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费县苑上访王雅量故园记

 沂蒙那些人和事 2023-09-01 发布于山东

费县苑上访王雅量故园记

作者:琅琊子孟

(1)

崇祯五年,也就是1632年,一位风尘仆仆的老者,终于回到故里,回到那个叫“苑上”的地方。

青山依旧在,白发可怜生。站在熟悉的土地上,回想一生往事,历历在目。儿时于“长馨轩”的十年寒窗,青年中进士的高光时刻,升迁朝中御史临辞行,山西阳城士民“攀卧车轵,不得发”的感人场面……

路过故乡的那条河流,他心中不免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也曾因父丧回家,也曾数次上章回籍侍养母亲,终因朝廷有命,不得不离家赴任。而这次回来,他再也不会走了。

当家族祠堂呈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一眼就看到了大门里的那块特大奇石。

这让他想起在辽东巡抚任上,公事之余常于山水林泉之间搜寻奇石的雅趣,那些石头虽与家乡的不同,但是总能把他拽回小时候躺在“卧牛石”上读书的时光。

就在他离任返乡之时,人们私下认为他喜好奇石,就送给他一尊奇石。由于怕他拒收这个礼物,解释说这是辽东石,有压船之用。

他不知道,150年以后,一个叫刘宝鼎的人,写了一首《王氏祠堂辽东石歌》:“殿中高节凌长空,三载星使赴辽东。航海归来一石,即今屹立祠堂中。闻公清廉百不爱,爱看关外山青葱。政暇峙寻林泉胜,久于行部情相通。居人窃意公乐此,移作馈赆辞偏工。云是非徒供玩好,用压万里波涛风……公之孝廉陆汪近,公之忠节山岳崇。欣逢渔山大手笔,写尽古气光熊熊。兼勖王子勤宝护,法物不肯埋尘红。我来奉劝后生光前烈,莫教石气空玲珑。”

此后,再无案牍劳形的日子里,他每每踱步园中,路过那块石头,总要驻足良久。

彼时他不禁会想起陆游的《闲居自述》:

自许山翁懒是真,纷纷外物岂关身。花如解笑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净扫明窗凭素几,闲穿密竹岸乌巾。残年自有青天管,便是无锥也未贫。

“石不能言最可人,可是每块石头都有故事。”他会时不时摸一摸那块石头,说:“大石头啊大石头,你们虽不是女娲补天剩下的顽石,也应与宇宙洪荒同在了吧!虽风吹日晒,千百年后你仍将屹立,人的寿命固然不能与石头相比,但是芳名流传百世或可求而得。”

可惜的是,他回乡不过一年,便病逝了。

病危时他告诫诸子说:“昔曾子易箦时,元抱首、申抱足,至今美谈。以余所遘际,颇相类,更复何憾?第少有志于圣贤之学,生平斤斤自持,虽较之当官浚民、居乡轹里者有间,然于大道概未有闻,以是为块耳!”语毕,倏然而逝。

儿子知道父亲生前喜欢石头,守孝三年后就买了三块奇石置于园中,以示悼念。它们形态各异,虽然是本地的石头,却有太湖石““瘦、漏、皱、透”的气韵。

这时,三块石头也有了名字,它们分别叫:青莲朵、洞天福地、铜池竞秀。

(2)

天地转,光阴迫,四百年俱往矣。斯人不在,三块石头还在,与“王雅量”这个名字流传至今。

崇祯三百九十六年岁次癸卯七月初四,也就是公元2023年8月19日,立秋后的天气依然酷热难耐,我与高教授、凃主席、吴学究一行前往费县寻石访古,皆兴致盎然。

计划安排先去中华奇石城拜访栖凤居主人齐鹏老师,然后去苑上村王雅量的故园遗址,如果还有时间再去岐山寺捡石头。

由于乘不同的车前往,且时间有了临时调整,我就先到了奇石城。

虽然是周末,但是奇石城几乎没有人,显得很冷清。我多年前来过一次,印象中不是这样,难道受后疫情时代和经济形势影响,奇石的大环境也不好了?这个地方离县城也不是太远,应该学学兰陵的沂蒙老街,跟美食、非遗、儿童乐园结合起来,毕竟光搞石头太单调了。

要说费县奇石,尤其是园林石,那可是全国闻名的,费县甚至被誉为“中国奇石之乡”。这里拥有产生于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地层,经若干次的地壳运动和亿万年风吹雨打,形成了形态奇异、造型独特、蔚为大观的观赏奇石。

这些奇石产自费县城北周围30余平方公里土地上,除了“瘦、漏、皱、透“,还有”雄、丑”等特点,可与南方“太湖石”媲美,被誉为“北太湖石”或“类太湖石”。现在太湖石难得了,而且价格奇高,很多人就拿费县奇石冒充太湖石,也有拿去冒充灵璧石的。

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驻跸费县万松山行宫,对费县奇石宠爱有加,曾赋诗赞美:“突兀玲珑各斗奇,高低位置难相宜,尽此用心勤民务,吾不忧无贤有司。”这让费县奇石从此声名远播。

前些年,费县出了一本书,叫《费县奇石志》,我了解费县奇石就是从这本书开始的。后来在与费县交界的地方工作,就经常去其境内爬山,从而知道了金星砚、天景石、燕子石等。

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是当时代条件不允许的时候,村民只能守着奇石过穷日子。后来,市场需求火热起来,就有了石农这个职业,一块石头卖到几万、十几万、几十万元都不是稀罕事儿。

但是,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奇石作为一种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不能竭泽而渔。石头卖了几十年后,又被保护起来了!这样做也对,如果都挖干净了、卖干净了,当地还有什么可发展头?费县政府明智地形成了“以石引石,以石招石,以石养石,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思路,并投资建设了费县中华奇石城,将中华奇石城打造成中国最大的观赏石基地、中国最大的奇石交易市场和山东省独具特色的奇石旅游商业街区。这是符合大旅游趋势的,也是一种传统文化“两创”的做法。

而一些爱好奇石的有识之士,则做起了奇石生意,要么斥资建馆,要么以藏养藏,把一些精品石收入囊中,奇货可居。现在像齐鹏老弟这样玩石头的人,在临沂很多,而且趋向年轻化,他们都是与石头在一起的人,我感觉与石头在一起要比与人在一起舒服。

这也是一种历史文化的延续,我们不乏玩石头的一些名人,比如远的苏东坡、米芾、曹雪芹、纪晓岚、石涛,近代以来有沈钧儒、张大干、徐悲鸿、郭沫若、梅兰芳、老舍等,都非常爱石。

据说陶渊明是赏石的鼻祖,因为他归园田居后,醉后常在自家后院的一块山石上酣睡,他对此石有了感情,特取名为“醉石”,并作诗吟道:“万仞峰前一水傍,晨光翠色助清凉。谁知片石多情甚,曾送渊明入醉乡。”还有说杜甫是民间实际收藏奇石的第一人的,因为《素园石谱》记载,杜甫曾得一方奇石,体量不大,而奇峰突兀、意境幽远,起了个名字“小祝融”(祝融为五峰中最为高峻者)。

也并非我们中国人爱石头,外国也有好这口的,比如诗人歌德,对石头就表现出一种狂热,有一次他突然看到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便失声叫道:“哈,你在这这里呀!”接着他蹑手蹑脚将其捡起来揣在胸口。他还曾说:“我要把我的身心和灵肉渗透到岩石和群山之中”,这就有点仁者乐山的意味里 。

要说奇石界最发烧、最知名的人是谁,我想应该是米芾吧!据说鉴赏奇石以“瘦、透、漏、皱”为标准,就是出自他的首倡。《梁溪漫志》记载:他在安徽无为做官时,听说濡须河边有一块奇形怪石,当时人们出于迷信,以为神仙之石,不敢妄加擅动,怕招来不测,而米芾立刻派人将其搬进自己的寓所,摆好供桌,上好供品,向怪石下拜,念念有词:我想见到石兄已经二十年了,相见恨晚。《石林燕语》记载,米芾初入州廨,见奇石便“呼为兄弟”,见之三拜九叩,“米颠拜石”一直传为美谈。后来还作了《拜石图》。他遇有石中珍品,就会藏在袖子里,随时拿出来把玩并谓之“握游”,跟以欣赏山水画代替游玩的“卧游”有一拼。

我一直在想,玩石大咖米芾有没有来费县寻找过石头呢?其实这是极可能,因为他来临沂找过紫金石。

晚年的米芾居住在江淮一带,离琅琊临沂不远,他评价过“(琅琊紫金砚)在诸石之上”,所以他对紫金砚应该是念念不忘。

事情要从他写《临沂使君帖》(又称《戎薛帖》)说起。

该帖全文为:

"芾顿首。戎帖一、薛帖五上纳。阴郁。为况如何。芾顿首。临沂使君麾下。"

到底是啥事?没说清楚,“上纳”,相当说见附件。但是很明显,他是给临沂的地方官写信。

不久之后,他又写了《政事帖》,全文如下:

“芾顿首再拜。春和,政事之暇,起居何如?芾幸安。春入沂水,想多临览之乐。只尺何时从公游?临风引向。谨专人奉状,不宣。芾顿首再拜。知府大人麾下。

直白翻译,就是春天到了,沂河边应该有很多美女吧,我能和你一起去游玩吗?

那么知府大人答应了吗?米芾的临沂之行成没成?

答案就藏在另一幅字帖里,即《乡石帖》(又名《紫金帖》),内容如下:

“新得紫金右军乡石,力疾书数日也。吾不来,果不复用此石矣!

翻译成现代的人话就是:“最近去琅琊临沂,新得到右军王羲之家乡的石头紫金石,恣得不行了,兴奋地用它研墨书后大书特书好几天!我不来临沂,结果就是没有人重复使用这种石头喽!”

在他自己撰写的《宝晋英光集》也记录了此事,说:“吾年老才得紫金石,与余家所收右军砚无异,人间第一品也,端、歙皆下”。这就说明,米芾去了临沂,并且找到了梦寐以求的紫金石。

那么,这个过程中,米芾有没有捎带着去费县找找奇石?由于费县奇石开挖不迟于北宋,所以这个大概率是有的。

这里扯远了,言归正传。

我先在奇石城转了一圈,看了看卖金星砚的店,姚子明老师的,店里还挂着他和鲁砚领军人物石可老师在费县金星石砚厂的合影。又看了看卖老石器的店,大部分是猪石槽之类的东西,还有卖木雕、盆景之类的。

然后我就到了齐鹏的店,他听到声音从楼上下来,我第一眼看到他就脑中蹦出三个字:金石气。年初以来凃主席多次向我提及他,对其雅好赞誉有加,我早就想结识,今日终于见着真人了!

他的馆叫“栖凤居”,为啥就这个名字呢?

他写过一段文字:“古瑯琊西/故费陽地/泰蒙余脉/红雲山南麓/有閣飛檐翘角/绵延一方/為中華奇石園/西北有髙臺/舊稱鳳臺/道東北有小池焉/上源红雲湖/溢流蜿蜒入浚/池雖小然韵犹足/驳岸參差错落/池上有楸梧翠竹/繁茂成荫/不食煙火/余择其三分/居其靜幽處/臨池南畔目釣春華/客居长久亦自樂也/所謂鳳择梧而棲/說文有言“鹏”同“鳳”也/地與名暗合/盖有缘於此。”由此可知也。

边和他寒暄,我边浏览店里的器物,真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还有一些熟悉的东西,比如两把黄府臣老师的紫砂壶、“季桓子得羵羊之井”拓片、陈炉石等。

除了收藏奇石,墙上挂了很多字画,大部分是拓片和题跋,都是他自己的亲手制作的,书法独具一格;从陈设可见,他还玩篆刻、书籍和老酒收藏,不光种了竹子也养了鱼儿、蝈蝈,要侘寂有侘寂,要热闹有热闹,既可以知鱼之乐,亦可以临风引向,真是逍遥悠哉!

古人云:山无石不险,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人无石相伴不静。养石即养心,我辈何时可以摒弃俗务,学陶令醉于石上耶?思量至此,不禁慨叹,年近不惑,不仅读书学剑两无成,还愈加缺乏听从自己内心声音的勇气。

为什么?因为人不仅要养心,还得养家!像齐鹏这样事业和爱好结合起来的不多,可见选择大于努力。

至于石头好不好卖,我没问,有没有古董行那种“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现象,我也没问。见他内室有很多老石雕,就谈起了老石头,他说很多流传有序或者有名有铭的老石头,动辄都几百万,在圈子里还是很热,早年存了不少的人都发财了,现在不好买了。

不光老石头不好买了,造型好的园林石也不好买了 ,原因除了采挖受到控制之外,还有董俊峰老师在他的《骑行山东》里说的因素,他说:“我的感觉是,今天的石头不如当年的壮观。也能理解,花魁不断被选走,留下的越来越差。”

董老师还说,展区的很多石头都是寄存,真正的主人是匿名的,有些就是不卖,只是等契机的,甚至是量身定做,例如主人瞄准的是xx市新政府大楼,结果xx县来选中了这块石头,他是不卖的。给钱也不卖。

他提到了一个费县老乡,是个商业奇才,构建了一个省级商业帝国,后来落马了,罪名里面有一句:以公务送礼为由,骗取银座美术馆馆藏书画作品等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共计价值人民币1224.24万元。

具体是谁,我就不说了,不过他说过一句很有道理:别去创业,成长太慢了,买几块石头放那里就行……

石头增值真的这么快吗?真的,前几年沙子、砖头蹭蹭往上涨,更别提奇石了。董老师总结道:一是可以出售给需求终端;二是具备藏钱属性(没人知道那块石头是谁的,不记名,不联网)。

出售给需求终端,得会选,要选C位系列,要选具有“实用性”的石头,因为变现渠道多。他举了个例子:你买了一块5000万的和田玉,你除了卖给藏友还能卖给谁?变现渠道太窄了,流行性不强,还不如买100块50万元或者1000块价值5万元的的园林奇石。

园林奇石的“实用性”最强,主要对应的是大基建。基建不行了,企业也有需求,企业不行了,爱好者还有需求……随着经济发展,人们肯定更注重精神生活,谁不想有个小院?谁不想院子里放几块石头?镇宅也罢、当靠山也罢,江南园林里不都是以石造景吗?这是中国文化,所以有前途!

那个费县老乡主张要做有时间加成的投资,石头倒腾久了就像拉面哥一样——有故事。

(3)

过了大概半个小时,高教授等人也到了。除了凃主席,好像其他人也是第一次来。

大家参观了半天,又喝了一会茶,本来还想多交流,但是由于去苑上村还带着给奇石碑铭做拓片的任务,我们便早早出发。

遗憾的是,齐鹏老上午还要讲书法课,不能和我们一起同行。我们就拿了他的工具,按照他说的路线直奔目的地。

先是路过朱田镇,看到了“王雅量文化广场”,然后向西1.5公里,就来到隐于沂蒙山区腹地的苑上村。

确实是个小山村,村前有河流,村后有山,河叫乾河,山叫牛头山。王雅量家的花园也挺会选地方,此处向东是卧龙山,向西是由吾崮,藏风聚气。

村内有五眼泉,分别名为“琴泉”、“龙泉”、“珍珠泉”、“天镜泉”和“百花泉”,可惜如今只有三眼泉可观。村里的王书记说,这里的泉水甘洌醇甜,富含对身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当年青岛啤酒厂来寻找水源建厂,测了他们村的泉水,距离矿泉水的标准仅差0.02。费县是长寿之乡,村里的更是不乏长命百岁的人。

王雅量的辽东奇石不知去向,剩下的只有他儿子购买的三块奇石。

首先,我们找到了一位穆姓老人给我们介绍情况,他家就住在离那块叫“洞天福地”的奇石不远处。老爷子年纪很大了,但是说起来王雅量的故事,头头是道,高教授现场采访起来。

吴学究马上取出拓具开工,我和凃主席打打下手、拍拍照,但是更多时间是拿着扇子“招摇过市”。

这块石头为啥叫“洞天福地”呢?可能是因为它的形状。

在道教中,洞天福地就是地上的仙山,它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构成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部分。这块石头虽没有那么多洞,但也是可“洞观日月”。

它的碑文已经有些斑驳了,但是认可辨识,也早有人整理,乃刻篆书8行18列,共134字。其全文如下:

余父廷贡公,讳旌贤,字士吉,号学海,性爱山居。于崇祯丙子年选石而得三,大费轮蹄。独此石未立,即遭饥馑盗贼。至壬午年,余父城守遇难。越二年,又值改革。村落为烬,燕巢林木,计石之在荆棘中者六十年矣。康熙己卯冬,倩匠树起,成先志也。噫,所谓'子述’者,亦仅有词耳!'匪莪伊蒿’,有余悲焉!用书岁月,以遗后人。”

文后落款刻有两行篆书:“宝田居士王芝荣谨识,毕维晋书。”王芝荣为王旌贤之子,王旌贤为王雅量之长子;又有两方印章,一为“芝荣”,一为“季佳“。引首章为“寓酒亭”三字。

由此可知,这是王雅量的孙子写的。当时买的三块石头,配座基竖立起两块,唯独“洞天福地”过了60年以后才立起来。那时已经是清康熙巳卯年(1699年)了,王芝荣已经是清朝人了。

凃主席不禁感叹:“读一读译文,看一看原石,还是很有历史穿越的感动的。世事变迁,一茬又一茬由生而死,几百年矣!”

趁着等拓纸晾干的空,我和凃主席、吴学究按照村委广场的地图寻起古泉来。

从村委东行百八十步,隔银杏林,闻水声,如鸣珮环。过小桥,北折而行,青石铺道,泉水潺潺,尤为清冽。

至源头,有一石碑,上书“琴泉”二字,崇祯元年卢照京所书也。

为何唤作“琴泉”,莫非旧时泉涌声似琴瑟之音?这名字真是雅!

真后悔没有没有买西瓜和啤酒来,不然在此水中冰镇一番,定能消暑解乏!

由于还得干活,没有再寻其他泉水。不过村委广场西侧大槐树下有“佰花泉”碑和一块画像石,也属于我们要拓的对象。

之后又寻到了另两块奇石。

最北的那块,立于一户姓王人家大门口,基座处刻有楷书“铜池兢秀”四字,落款为“琅琊黄祚昌”,后钤方形印章一枚,印文已经不清晰了,似为黄祚昌的号“从如”。

这块石头的名字不可考。但是古书记载,汉宣帝元康四,“金芝九茎产于函德殿铜池中”,铜池就有点道教修仙的意味了。

最南的那块,现在立于一片竹林中,附近有水,而它又似盛开的一朵爱莲花,所以叫“青莲朵”。

为啥起这名字也不得而知,大多数资料说是王雅量的儿子为了彰显父亲的“清廉实绩”。也许吧!

不过,青莲朵,在佛教里是有典故的。《晋书·艺术传·佛图澄》记载:“佛图澄 ,天竺 人也。本姓 帛氏 。少学道,妙通玄术…… 勒 (石勒 )召 澄 ,试以道术。澄 即取鉢盛水,烧香叩之,须臾鉢中生青莲花,光色耀目。”所以后来“青莲朵”就喻指佛法了。

三块石头的名字隐隐的含义,加上碑文里“性爱山居”字句,我们大概能推测出王雅量的儿子是一个喜欢佛道的人。

后来,圆明园也有了一块叫“青莲朵”的石头。它原是杭州南宋德寿宫故址的“芙蓉石”。“三山五园雅集”曾经介绍说,石头旁边有一株古苔梅,明末由蓝瑛、孙杕合绘梅石图刻于碑,世称蓝瑛梅石碑。后来古梅枯死,只有碑石为伴了。乾隆帝首次南巡至此,甚是爱惜这块太湖石,抚摩良久,于是地方大吏就将这块太湖巨石舟运至京城献给皇帝,被放置于茜园,并赐名“青莲朵”。

我搜了图片对比了,我们面前的这块青莲朵似乎更有气韵。

苑上村是个自然村,现在和几个自然村合成行政村,叫龙杏村。村内还有不少遗址,比如“神仙台”,商代的。还有龙泉西面的古龙泉寺遗址,遗址前尚有一株明代银杏树。现在村里也种了不少银杏树。

王书记说村里人很多出去打工了,有的常年在外工作,基本上不回来了。从村子来看,我们的人才外流还是很严重的。其实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事情,临沂走出多少名门望族啊,萧氏家族、王氏家族、诸葛家族、颜氏家族,不都是搬出去了吗?

我看着那些老宅留守在原地,有种孤独感。这些老房子都是石头砌成的,稍微装饰应该很有味道,做民宿是非常不错的资源,只是目前还没有人来开发(这里有山有水有树林,增光增寿增文化,搞文旅还是比较有噱头的)。

村西还有一组奇特的石头,据说叫“五子登科石”。人不在,石头还在,它们与三块老石头以及老宅一起坚守在这片土地上,看看世事变迁,不言,不惊。

我在一栋老房子上发现一块石头,挺有意思,但是取不下来,只能拍照留念。

时间很快到了中午,我们去附近的羊肉馆喝羊汤。没有喝酒,吃了人家不少咸菜,这样很好。

由于下午有事,我先走了一步,很遗憾不能和大家继续接下来的安排。他们几人在王书记的引导下,又去看了其他的泉,看了山上的娄景洞。

我查了下,娄景洞位于笼头崮轿顶山左侧悬崖峭壁之上,相传为娄景修炼处。洞里滴水不断,据说这个水脉与苑上村的天镜泉相通。《沂州府志》和《费县志》都记载,娄景洞中的水池可以炼丹。

以前洞门口有王雅量诗碑,现在只剩下清康熙年间的《重修三教堂碑》。碑去哪里?被人偷去贩卖固然可恶,但是要是被人拉走当作石材盖了房子,那就真的“悲剧”了。

走时王书记帮我摘了一袋子核桃,这些核桃也是长在闲宅中,自熟自落。在一棵核桃树下,我捡到两了块石头,一块是跟“五子登科石“石质差不多的石头,应该都是花岗岩(我去给吴学究买做拓片用的喷壶时在超市门口也看到几块类似的,摆放整齐,店主应该也是爱石之人);另一块很方正,叩之金声玉振,不知道啥材质,长22、宽18、厚3,很像一块砚板,阳光下银星闪闪,有砣矶砚的神韵,湿水后斑斑点点,又有大沱石砚的味道,莫非王氏遗物?

哈哈哈,开个玩笑,这块石头明显刚切了不久。问了问,村里没有做砚台的。回到家我拿出松烟墨研了一下,下墨神速,比那号称全中国最下墨的砣矶砚还要快,真是如热锅塌蜡、冰激凌入口即化!兴奋之余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费砚”,一则得它于费县,二则比较费墨,三则不花钱得之(弗贝嘛)。

想想一天的行程,就用此砚磨墨,铺开纸张,乃书:高教授者,临沂大学高宗振也;凃主席者,凃殿祺也,临沂青年书法家、地方文史学者,众人戏称为临沂中年书法家协会主席;吴学究者,临沂古法造纸、临楮轩主人吴昊也。

——本文节选自临石起意

本文相关更多照片请点击 :费县中华奇石城、苑上村、罗庄花卉博览城之行照片

【作者简介】

琅琊子孟无业游民一枚人稱老孟字不凡,號巨隱、二蟲閑者、刀筆吏隸,擅于舞文弄墨、颠倒黑白,長居雲上書房,遍植竹与芭蕉,诵《归园田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