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散文五人行|剑钧|记得当年草上飞

 剑钧文学图书馆 2023-09-01 发布于山东

记得当年

 草上飞

                            文|剑钧


        哈达铺是中央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后,占领的一座甘南小镇。这里原名哈塔川。因“塔”与“达”音韵相近,叫来叫去就叫成了“哈达川”。哈达川在明代设铺,故称哈达铺。1935年9月20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到达哈达铺,意外发现小镇虽偏处一隅,竟富甲一方,镇上有八百多家店铺,琳琅满目的食品和日常用品也出奇便宜,五块大洋就可买一百多斤的肥猪,两块大洋一头羊,一块大洋五只鸡,几毛钱就可以挑走一担青菜。刚刚从草地走过来,饥肠辘辘的红军战士,人人乐得合不拢嘴,在这里整整休整了六天,伙食好得没得说,顿顿有肉吃,比过年吃得还好。那几天,战士们见了熟人都开着玩笑说:“过年好”!

       也就在哈达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从当地国民党报纸上得知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进而做出了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战略决策,并在此将中央红军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在宣布改编大会上,一百来名团以上干部坐在一个大庙堂里,聆听了毛泽东讲话。他深情地谈起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辛与勇敢,还特意提到了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罗荣桓,赞赏他身先士卒,与战士们一道吃野菜,同甘苦,坚持把队伍带出了泥泞草地的功绩。

       多少年后,时任红十团二营营长的陈海涵回忆说,他的身边有个通信员小杨,在过草地前右脚掌让小竹尖扎了个洞,过草地的第三天,小腿和脚掌肿得像冬瓜似的,罗荣桓看到了,就抢着帮他扛枪背行李。后来小杨走不动了,罗主任又和同志们轮流背他走。小杨怕拖累大家就哀求罗主任说:“老首长,我确实不行了,你们快走吧,不要管我了。等革命胜利后,请给我家带个口信,说我从地主家逃出来后,当了红军,是跟毛主席北上抗日时,不幸死在草地上的也就行了。”

       大家听了这话都很难受,很多同志泪直流。罗荣桓也很心酸,就用“激将法”说:“你们快走吧! 我腰腿痛得厉害,确实走不动了,也只好留下来和小杨做个伴!”这话可把小杨急坏了,他很吃力地坐起来,焦急地说:“那……那怎么行,你是领导,任务重,要带领部队北上抗日,怎么能和我留在这里呢?”就这样,小杨同志又跟着队伍走了。罗荣桓让人找几块大些的布和几条旧线毯,绑了个简易担架,轮流抬着小杨走。

       罗荣桓在过草地中留下许多催人泪下的故事,给红军将士和领袖毛泽东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以至时隔28年,罗荣桓病逝之初,毛泽东悲情写下了《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这是毛泽东为数不多的悼念诗,足见主席对罗荣桓的用情之深。

       那是1963年12月16日当晚,中南海颐年堂灯火通明,毛泽东正在主持一个重要会议,听取聂荣臻有关10年科学技术规划的汇报。忽闻罗荣桓元帅逝世,毛泽东当即提议与会人员站起来为罗荣桓默哀。他情真意切地说:“罗荣桓同志是1902年生的。这个同志有一个优点,很有原则性,对敌人狠;对同志有意见,背后少说,当面多说,不背地议论人,一生始终如一。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不容易。原则性强,对党忠诚。对党的团结起了很大作用。” 几天后,毛泽东参加了罗荣桓的遗体告别仪式。毛泽东的原保健护士长吴旭君回忆,当时毛主席睡眠缺乏,几夜不能成寐,且服用了安眠药,更重要的是,他处在一种非常悲伤的状态中。一日,老人家夜不能寐,起身写下了那首《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诗:“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二

       毛泽东诗词,尤其是革命战争年代的诗词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擅长写自然景物,譬如写山、写雪。写山写雪自不必说,在毛泽东长征诗中经常会出现,就不再一一赘述。毛泽东写草的诗则不常见,而这首《七律·吊罗荣桓同志》,首联便写了草。“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让人不仅想起唐代诗人韦庄的七言诗《观猎》的诗句:“鹘翻锦翅云中落,犬带金铃草上飞”。韦庄是花间派词人,擅长写风花雪月,像这类游猎诗则鲜见。他在诗中用了“草上飞”,写了将军携着挂金铃的猎犬在草原上飞奔的情景,也颇有气势。此后,北宋文臣陶谷所著《五代离乱记》中也有诗句:“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托名为黄巢所作,描述了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戎马倥偬生涯和静如止水的僧侣岁月。前诗的“草上飞”,极言猎犬如飞之快;后诗“草上飞”,尽写戎马漂泊之意。而毛泽东诗中的“草上飞”,则将古诗成句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草上飞”,是诗人借写与罗荣桓的战友之情,既言了当年红军行军打仗“出奇兵”的神速,又言了当年红军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罗荣桓是毛泽东的湖南老乡,在大革命失败后毅然加入了共产党,并参加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后经三湾改编,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那段时间正是红军游击战的鼎胜时期,毛泽东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恰恰从“草上飞”的描述体现出来。这也很自然地引出“红军队里每相违”的诗句。由于红军队伍的不断发展扩大,再加上游击战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即便罗荣桓这般亲近的战友,也并非能与毛泽东朝夕相处。这中间的“相违”二字就有“别离”“分别”之意。从红军初创的艰难岁月,到新中国成立的辉煌时期,罗荣桓一直是毛泽东思想的坚定拥护者和执行者。恰如毛泽东所说:“我倒霉时,罗荣桓也跟着我倒霉。”罗荣桓病逝前也说过:“我革命这么多年,选定了一条,就是要跟着毛主席走。”可见这种战火中凝结的革命友情何等弥足珍贵。

       颔联中的“长征不是难堪日”一句,毛泽东将时空一下转到了红军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其难其险往往超出世人的想象,但毛泽东却以“不是难堪日”而一笔带过,这字里行间流露的却是对罗荣桓的欣赏和肯定。罗荣桓是我军政治工作的高手,尤其在长征途中的身先士卒,以身说法,为红军战士突破层层艰难险阻发挥了巨大作用。罗荣桓行军时总是走在最前,吃在最后,一天有个班长忽然拦住他说:“罗主任,我们一起从江西走到这里,已经是一家人了……今天我们对你有一个要求,你无论如何都要答应。”罗荣桓以为战士有什么困难,便答应了,结果那个班长立刻端出一盆煮好的野菜来说:“也没有别的要求,就是想请你吃一点东西,这是我们专门给你留下的。”可见罗荣桓在长征中深受官兵爱戴的程度。颔联中的“战锦方为大问题”一句的跳跃性就更大了,写了十八年后的往事。辽沈战役中,毛泽东明令东北野战军先攻打锦州,林彪却在打锦州还是打长春上优柔寡断。身为东野政委的罗荣桓坚定贯彻毛泽东的战略部署,最后说服了林彪攻打锦州。毛泽东收到东野的电报后十分高兴,欣慰地复电:“你们精心攻打锦州,甚好,甚慰。”“在此以前我们和你们之间的一切不同意见,现在都没有了。”可见“占锦”事关辽沈战役的完胜。这个“大问题”的一举解决,罗荣桓功不可没,这也是毛泽东念念不忘的重要因素。

       颈联中的“斥鷃每闻欺大鸟”一句则融入了《庄子·逍遥游》的传说:“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斥鷃,即鷃雀,是一种头小尾秃,羽毛呈淡红色的小鸟。大鸟,意指大鹏鸟,屈原《天问》有“大鸟何鸣”之语。庄子以讥讽的笔调写了鷃雀不自量力地嘲笑大鹏鸟,说自己在蓬蒿之间的飞翔,也是极好的飞行,不认为大鹏鸟向南飞往南冥有多么了不起。颈联中的“昆鸡长笑老鹰非”一句则缘自俄国一则寓言故事:昆鸡一边在嘲笑暂时飞得不高的雄鹰,雄鹰则很有底气地说:“我也许有时飞得比你低,但你永远飞不了我这么高。”这两句诗看似与罗荣桓不相干,但在毛泽东眼中,罗荣桓就是当之无愧的“大鸟”和“老鹰”。在罗荣桓的品格、志向和精神层面上,那些目光短浅、叽叽喳喳狂妄自大的“小鸟”和“昆鸡”都是不值一提的。

       尾联“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一句则是毛泽东在无比哀恸的同时,给予罗荣桓的最高评价。罗荣桓元帅英年早逝,时年仅61岁。这是他个人命运的“不幸”,也是党和国家的“不幸”。毛泽东特意将这一“不幸”用了“今”这个限定字,也是颇有蕴意的。罗荣桓病逝的年代正处于国内国际环境十分严峻的年代。三年灾害刚刚过去,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苏中关系面临全面恶化、蒋介石也蠢蠢欲动窜犯大陆。罗荣桓的病逝让毛泽东痛失了一位亲密的战友,心中的哀恸可想而知。诗人表达了对逝者的痛惜之情。“可问谁”可见明代才子唐之淳诗《滁山道中杂题(其九)》:“狭路转多歧,多歧可问谁”。虽字句相同,但意义却是截然不同的。唐之淳表达的是茫然之意,而毛泽东表达的却是思念和惋惜之情。毛泽东以夸张的笔法,表达了浓浓的战友之情和对罗荣桓的高度赞扬。

       毛泽东手书《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三

       毛泽东一生创作了百余首诗词,其中1996年版的《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收录了67首,包括生前发表过的39首,未发表的28首。毛泽东诗词大都为壮怀激烈、慷慨激昂之作,而沉郁悲壮之作大都为悼念诗词。现存的这类诗作包括:1915年5月写的《五古·挽易昌陶》,1919年10月写的《四言诗·祭母文》, 1943年写的《五律·挽戴安澜》,1957年5月写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和1963年写的《七律·吊罗荣桓》等。

       在《七律·吊罗荣桓》诗中,毛泽东直抒胸臆,情深意切地回顾了与罗荣桓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的战友情、同志情,读之感人肺腑。这不禁让人回想起早在1929年古田会议期间,罗荣桓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譬如反对打骂士兵等,都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和前委秘书冯文彬散步,恰好罗荣桓从身旁经过,毛泽东看着他的背影,对冯文彬说:“罗荣桓同志是个人才,是一位很好的干部,对这个同志,我们发现晚了。从诗中,读者可以寻觅到这种感叹之意。全诗质朴无华,言简意赅,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有力的反衬和艺术的概括,缅怀了罗荣桓元帅传奇而光辉的一生,在读者面前,巍峨耸立起一座伟大共产党人的不朽诗碑。

首发于2023年8月1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剑钧

剑钧,本名刘建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北京从事文学创作。

曾入选新浪读书超强阅读人气榜作家,作品入选中央宣传部“时代楷模”重点选题、中国当代作家长篇小说文库,以及中国散文诗年选、民生散文选等十余种选本,多部作品入选亚马逊、当当、新华书店文学作品排行榜。

迄今结集出版长篇小说《爱情距离》《古宅》等9部、长篇纪实文学《黎明再出发》等6部、散文集《写给岁月的情书》等10部,累计25部,600万字。

周末散文有约

   华静|难忘武乡 

2023·09·08(星期五)

       点击下方

       延伸阅读  

周末散文五人行|冻凤秋|韭花帖

周末散文五人行|沈俊峰|绿满窗前

周末散文五人行|增刊|剑钧|阿尔山之夏

周末散文五人行|华静|他塑造的人物让我记到今天

周末散文五人行|八一增刊|李培禹 |梦萦南望山

点此亲启

“嘉宾有言”名录(1)

(以文字发布时间为序)

冯秋子  刘秀娟  梁衡   凸凹    穆涛  张凡   杜卫东  史建军  王剑冰   乔叶  张庆和   施亮    王也丹 刘琼 郝朝帅  李林栋  罗雪村  尹世霖   李迪  何向阳  梅洁    古耜   徐忠志   王小朋   彭程    王谨   陈先义  侯军   高洪波   裘山山  

徐迅  李硕儒  单占生  沉石   林立公    王彥    刘虔   李静宜   俞胜   马淑琴  梅小璈  陈喜儒    范昕   简以宁  刘齐  陈丹玲   张志强   何频   宁新路   王道生 宋长征 任彥芳  颜华   阿紫     陈桥生 刘丙钧  阚则思  刘玉琴 胡健   任蒙  吕高排  祝欣  程步涛  戴荣里 雨瑞  冯敏飞   周璐  徐庆群   张策   苏北  何弘  王贤根  朱竞  李迪  鲍尔吉·原野  范党辉  赵李红  刘湘如  蒋建伟  魏华莹  胡玥  马誉炜  韦法明 任启亮   冯杰  毛梦溪 董岩  吴光辉   王彬 孔会侠 艾 英 李青松  张国领   叶竹钧  碎碎 王子君 王克臣  欧阳青  郑润良  章平  林遥   江南    陈戎   张刃  周华诚  江耀进  刘笑伟 周敏  王巨才 高众  杨勤良 孙书柱 卢盘卿 陈先平 孙现富  苏湲   沉石  施亮   刘红  雷健  李明新 孙晓青 董国政 刘永良  廖华歌 王晓霞   金涛  盛慧   黄传会  邱梅    初小玲  蔡秀文 北乔  王升山  刘海燕  周振华 夯石 舟扬帆  张健 李玉梅  陈新  彭俐 王晓君  续维国   赵岩  曹怀新  孟庆忠 纪从周 白忠德  吴小妮   吴重生  王玫

(待续)

点此亲启

“嘉宾有言”名录(2)

(以文字发布时间为序)

李丹莉  王永刚  蔡红霞 方丽娜 朱小平柳易江  海盈  练佩鸿  杨浪  庞余亮董山峰  饶丹华  朱惜珍  蒋殊  刘国震  韩志远  曲令敏  姜范  彭见明  哈斯乌拉  刘先琴  愚石  杨志学  王志清 赵炜 张海龙  李笑萌 方健康 仇秀莉  汪振军 朱明德 夏鲁平 赵勤  魏华莹  田炳信  韩梅  阮直  华袤  刘玉琴   刘军  秦岭  赵美宁  雨霖  耿安辉  李玉梅  木汀  张天韵  徐祯霞  王宁   梅先生 朱小平顾丁丁  凸凹   楚丽  周蓬桦  姜波 黄圣凤  迟凤君  胡霞  王维强  王欣  李兴艳  程韬光  师永祥  庄剑  朱晔  陈海强  魏文芳  黄燕  月明  郝随穗  韩光  周建亚  刘利华 周家望  李梦薇 许彤  马勇  孙德宏  赵晏彪  薛彦田  庄凤娟  田霞  徐迅  任启亮 欧阳青 孟会祥 王雪 青铜 钟海涛 王小宁 戴荣里 刘虔 周俊杰 赵帅  李明  杨杰 饶翔 衡正安 林桢武  艾宝良 向云驹  郭宗忠 刘永良  陈家忠

(待续)

点此亲启

鸣谢报刊名录

(排名不分先后)

 报纸

 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学习时报、工人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作家文摘、检察日报、中国国门时报、中国民族报、中国建材报、中国测绘报、中国环境报、中国自然资源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京郊日报、贵州日报、贵阳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山西晚报 、抚顺晚报、海口日报、通辽日报

期刊

海内与海外、海外文摘、散文选刊、散文、北京文学、 天津文学、青年文摘、中国老年、民主、国酒文萃、厦门文学、红豆 、海燕 雪花、安徽文学、安徽省文联、青岛航空、科尔沁文学  民族文汇

(待续)



欢迎   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