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韦应物:一首离别诗,写尽人生孤寂,人生而孤独

 zhp001007 2023-09-01 发布于上海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

图片

柳叶遍寒塘,晓霜凝高阁。

累日此流连,别来成寂寞。

出自韦应物的《寄卢陟》

图片

图片

卢陟,韦应物的外甥,两个人感情非常好,韦应物曾有多首诗是写给他的。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那首《简卢陟》: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这两句诗,也是千古经典,一度被很多人拿来做网络社交媒体的签名。

尤其这首诗背后,还有一个凄美的故事。

这就要从韦应物的家世说起,原本他出身“京兆韦氏”,有“去天尺五”,所以15岁韦应物就成了唐玄宗李隆基身边的近侍。

年少轻狂,韦应物曾一度横行乡里,张扬跋扈,连府衙都不敢管。

但是,自他19岁遇见元苹以后,就决定浪子回头,做一个儒雅的诗人,为此也吃了很多苦。

不幸的是,天妒良缘,元苹只陪伴韦应物到37岁,就因病离世了,当时他们夫妻日子过得很艰难,甚至无钱入葬。所以,韦应物亲手为元苹撰写了墓志铭:

“每望昏入门,寒席无主,手泽衣腻,尚识平生,香奁粉囊,犹置故处,器用百物,不忍复视”

这篇墓志,字字含泪,句句含情。从那以后,韦应物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为官生涯,仕途起起落落,49岁卸任滁州刺史后,寓居他乡,就因思写下了这首诗,并寄给了自己的外甥。

同时,这首诗还有另一层含义。

安史之乱后,天下仍不安定,同华节度使周智光谋逆,不仅杀害了陕州监军张志斌,还生啖其肉,屡杀朝廷安抚使,并叫嚣:吾离长安百八十里,夜眠不敢伸脚,恐踏破长安城。至于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我周智光能之。

唐代宗忍无可忍,便密诏郭子仪伐周智光,好不容易平了周智光之乱,蜀中又起战事。

所以韦应物这首《简卢陟》,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忧国忧民,从韦应物的贫困程度上来看,他也是一个清廉的官员,适逢天下乱,爱国情怀油然而起。

下面我们再解读一下他这首《寄卢陟》,同样也有很多复杂的感情在内。

图片

韦应物的这首《寄卢陟》同样是作于滁州西涧,此时他已经卸任,尚无官职在身,更多时间都是在散游,阅览山河。

曾在那里写下: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对于马上就步入知命之年的韦应物来说,内心是孤独的,妻子早逝,大女儿远嫁,小女尚幼,自己流落四方,或许真的只有一瓢酒,才能抚慰风尘之苦。

“柳叶遍寒塘,晓霜凝高阁”

这两句诗说明此时已经是深秋了,柳叶飘落在寒冷的池塘里,秋霜覆盖在高阁之上,冷冷清清,更让人思念故里,思念亲人。

自古逢秋悲寂寥,更何况此时天下混乱,与家人远隔万水千山。

“累日此流连,别来成寂寞”

累日是连日的意思,说明诗人困居此地,依旧在等着吏部的消息,不知道下一站还有去哪里为官。

想到这里,内心的凄苦更胜,实际上,此时他的人生仅剩10年光景,无法享受天伦之乐,绕膝之欢。

看着落叶飘零,这些情绪一瞬间涌上心头,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诗。

纵观韦应物的一生,除却未冠之年的张扬,大部分时间都过得很贫寒,尤其是丧妻以后,更是辗转流离。晚年辞官后,因缺少盘缠无法返回长安,便寓居在苏州永定寺,最终在那里长逝。

因此,他的诗也多写乡情羁旅,字里行间中都透着一份寂寥,清丽寡淡的笔触,对后世诗坛影响很大。

作者:槐序姑娘,热爱文字,喜欢请多多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