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杜鹃”到“杜苏芮”,再到今天的“苏拉和海葵”,从防台措施来看,建筑工地防台二十年来取得了哪些进步!

 21楼楼主 2023-09-01 发布于山东

这两天,我在网上收藏的网址——台风路径上看到新的台风已经生成,而且是三个台风一起袭来!

9月1日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红色预警:今年第9号台风“苏拉”超强台风为16级,预计将于9月1日夜间在广东惠东到台山一带沿海登陆。

又是9月1日发布的台风预警。2003年9月1日上午我也曾见到过这张图,只不过那是二十年前。

广东省汕头、汕尾、惠州三地已经发出实行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五停的通告。

一场狂风暴雨正从东向西滚滚而来。

2023年9月1日早晨台风路径实时图)

台风覆盖范围的地区将又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考验的是平常”防台基础性措施落实的是否到位!防台措施在“平常”,这也是我经历从“杜鹃”到“杜苏芮”二十年的感受。

这样的考验我们刚刚经受过。7月28日,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裹挟着15级强台风登陆福建晋江沿海。多地狂风暴雨,但也经受住强台风的考验。询问多地电建同行的同事,他们施工现场和生活营地皆无大碍,防台应急措施顺利通过强台风的考验。

这让我不由感叹,电建工地在预防台风方面所取得的优异成绩。

而这样的考验,我从2003年9月1日的台风“杜鹃”已经经受过。

从“杜鹃”到“杜苏芮”,这二十年来,防台的应对措施我几乎都经历了,虽然近几年很少在海边亲历防台的过程,但因为干安全管理的原因,对防台措施落实以及执行效果始终关注。所以,对台风造成的损失感同身受,也就对取得的成就感慨万千。

我经历第一次台风是2003年9月1日在广东大亚湾,那次台风叫“杜鹃”。所有的过往经历形成的经验都值得总结并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并从经验教训中找出改进的措施,使得防范的措施更加有效。

还是随着我的记忆回到2003年的广东大亚湾吧,也就是这次“苏拉”即将登陆的地方,只不过那次叫“杜鹃”,这次叫“苏拉”。

2003年8月24日,我调入公司安监部工作,被分配到广东大亚湾南海石化(壳牌)气电联产项目工作。25日进工地时,施工现场正在临建,施工现场的办公彩板房刚刚完工,正准备搬入开始办公。

8月30日,上游公司召开防台会议,部署防台工作。说实话,我们这些从内陆省份来到广东沿海项目工作的人,不要说见过台风,大多也是第一次听到台风。对于防台措施,我们还是沿用在内陆防风防涝的措施进行的。

到了9月1日,上游公司就下达指令,现场所有人员在11点之前必须全部撤离施工现场。

9月1日下午2点,项目领导喊我一起去现场再检查一下我们做的防风措施是否可靠。车开到工地大门,大门紧闭,门口的保安告诉我们,只许出不许进,现在里面的保安正在巡查看看还有没有人,他们保安也将在下午3点钟锁上大门,全部撤离!我问保安:你们不留下来值班吗?保安回答:老外要求一个不留,全部撤离!我问保安,老外去哪里了?保安说:老外都撤到珠海去了,现场内负责保安的老外3点后回他们生活营地值班。我们只好回到我们的生活营地。

以人为本看行动而非口号!

9月1日晚上开始刮风下雨,我们在宿舍里避风,一夜无话。

9月2日上午,我们居住的霞涌镇就迎来12级大风,并已经下了暴雨。这样的大风也是我们从未经历过的,更剧烈的大风即将到来!我们将经历一次惊心动魄的夜晚。

(这是2003年9月2日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台风警报)

9月2日晚7点左右,台风在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登陆,我们居住的霞涌镇首当其冲。风力有多大呢?我们居住楼房的窗户连窗框一起被刮进屋内,茶几和茶几上的茶杯一起舞动,感觉房屋在晃动,就像地震一样;宿舍内停电停水,手机信号也没有;有位同事下楼打开向外开的不锈钢门,一打开,门就被风刮到街上没影了。我们居住在一座楼上的十几名员工,全部集中到我们四楼一间屋内避风。有两名员工说我们不能在这里等死,我们要冲出去,到办公楼去,那边大楼结实。我说我是干安全的,听我的,谁也不出去,如果楼塌了,我们十几个人作伴,如果出去了,一定被大树、花盆、广告牌或者飞石打死。所幸没有人出去。

到了夜里12点时,就感觉风力在降低;到了凌晨3点的时候,就感觉风力和我们山东的大风声音差不多了。

9月3日早晨7点,走出我们居住的楼房来到街上,看到的场景比这个场景惨多了。

再去看看施工现场吧。

与项目领导一起乘车去现场查看风后情况。远远望去,一座新建造即将入驻的办公房已是只见房屋框架,不见墙板屋顶了,刮散的电线和网线随风摇曳。

偌大的办公区只剩下房屋的框架

现场一片狼藉,刚安装的空调没有一台完整的,惨不忍睹,损失巨大。

右边的铁房屋已经是屋底朝天,左边的因为打了地锚没有被风刮翻。

几个施工单位的房子情况都差不多,都没有落实防护措施,被风刮的翻了几个跟头,有的房子被风刮出去几百米远。

看到工地现场一片狼藉的样子,我向项目领导建议我们去业主办公驻地去看看。当我们开车走近业主办公区时,说实话我们是很惊讶的,诺大的一座二层楼的办公楼只有一角大约两三平方的彩板被掀开,其它设施保持原状,这是因为除了他们在设计安装的时候考虑了台风的因素,而且他们在大楼安装过程同时拉设了防台风的缆风绳,其实,就这么简单。

我们一是佩服他们防护措施做的好;二是见到了防台措施做好了就不会有大的损害的实物,对我们今后的防台有很大的帮助。另一个获得的经验就是:在后来的项目部工作还是在总部工作到项目工地出差,只要有机会我就回到工地其他施工单位的区域去参观学习,因为,在一个工地施工的单位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做的不同,或做的好的地方需要学习借鉴,即使没有让人眼前一亮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可以看看他们做的不那么好的东西,或存在缺陷的东西学习,这样也可以使自己借鉴,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再来看看台风“杜鹃”给广东地区造成的损失吧。据广东省有关部门最新统计,将一建筑工地的升降机吹倒,当场压死2人,重伤2人,致22人轻伤;台风“杜鹃”共造成全省38人死亡。

为铭记这次灾史,广东惠东在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建立起该市首个台风登陆地标志物。“杜鹃”台风登陆地标志物上刻有台风“杜鹃”路径图,在石头上刻下对此次台风的详细的介绍。

看到在一个施工现场因为防护和不防护产生的两种不同的结果,我对于台风有了新的认识,即:只要做好防护措施,台风就是自然现象;做不好防护措施,台风就是自然灾害!

台风是自然现象,我们只有顺势而为,提前做好防护,让台风在工地无伤害刮过去。

预防措施做不好,台风就是自然灾害,就会将现场刮一片狼藉,甚至造成人的伤害。

人是第一位的,我们当前的经济条件即使做不到将人员拉到无风的地方去住,但也应做到将人员撤离到坚固的房屋中,落实中央“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要求,也不要带血的GBP的要求。

通过这次经历的台风侵袭获得的经验:

1、台风是自然现象,我们只有顺势而为,提前做好防护,让台风在工地无伤害刮过去。

2、预防措施做不好,台风就是自然灾害,就会将现场刮一片狼藉,甚至造成人的伤害。

3、人是第一位的,我们当前的经济条件即使做不到将人员拉到无风的地方去住,但也应做到将人员撤离到坚固的房屋中,就不会造成人员的伤害。

4、只要采取措施,哪怕是最简易的措施,也比没有措施强,比如:将架管打入地下做地锚,用铁丝将铁房子四角与地锚连接,铁房子就纹丝不动。

5、提前准备可以满足所属人员三天的饮用水和食物,以及蜡烛、手灯等照明器具。

6、对现场房屋建筑、设施、机械设备以及其他临建做的防护措施拍照留证,以便于台风后索赔。

经历台风“杜鹃”之后,我们再遇到台风莅临,我们是这样做的:

再来台风之前,我们提前在铁皮房子四周打下钢管拉设缆风绳固定房屋。

再来台风之前,我们将布置在岩石上且不能移动的房屋,提前计算设计制作铁笼子,放入石块作为地锚,拉设缆风绳固定房屋。

再来台风之前,我们将大型吊车爬杆避风。

再来台风之前,我们将脚手架外密目网隔层撤掉,给风预留一个通道,给它方便,也就是给我们自己方便。

工程开工之初,我们购置无人看管的自动抽停抽水泵,这样就不用安排人员现场值班了。

工程开工之初,我们购置“双塔身”塔机,可以承受17级台风的风力,从根本上解决塔机防风问题。

再来台风之前,我们提前设计制作准备各种规格的“门板”,在仓库的门、办公室的门、食堂的门、公寓的门等各种的门窗加装“门板”防护。

再来台风之前,我们按照指令,将施工现场所有人撤回生活营地。是的,所有人!

再来台风之前,我们在撤离之前会将我们做的措施拍照,因为我们知道一旦造成损害,保险公司会进行理赔。

再来台风之前,我们会准备至少三天的饮水和食物,以及蜡烛、手灯等照明器具。

再来台风之后,我们严格约束人员外出,听着窗外呼叫的台风,我们在宿舍或学习,

或打牌或聊天或喝酒。

通过灾害,我们学会了如何预防灾害;通过向同行学习,我们学习借鉴并改进了预防台风的措施。

我们电建人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好的经验就是:吸取经验教训,通过吸取的经验梳理出可行的措施,使得损失越来越少,教训也越来越小!

从台风“杜鹃”开始,二十年来,我们历经无数次台风,在不断地学习改进中前进;二十年来,我们经历台风受到损失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小。当台风“杜苏芮”登陆后,我询问过我“易一道来”好几位在福建和广东的阅读者,他们的工地损失如何,回答都是没有什么损失,只是现场积水比较多,由于是按照基坑容量大小配置的水泵,当天也将积水排干净。我们工程工地的防台措施越来越成熟。

对于执行防台应急指令,也是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有一年,台风从南方沿海岸线袭入山东境内,夜里狂风大作。一项目部领导担心现场机械设备和脚手架稳定以及基坑是否积水,雨夜带领各单位负责人到现场巡查;有同事将巡查的照片发到群里;我给同事发短信写道:台风已经来了,你们可能没有经历过台风,不知道它的厉害,给项目经理汇报,赶快回宿舍!这个时候除非是有人员被困需要解救,其他东西就不要管了!

接到台风预警,在台风来到之前,严格按照防台措施去做;台风来到后,在宿舍里好好休息,这就是最好的“以人为本”!

去年台风来临,我们一位项目经理接到上游单位防台指令,虽然当时天空晴空万里,项目经理依然按照防台指令,安排车辆将所有人员撤离现场回到生活营地避风,并将按照指令执行到位后的情况进行反馈。

“杜苏芮”才离开一个月,台风“苏拉”和“海葵”又来了,相信有我们成熟的应对经验和措施,台风就是自然现象。

现在在台风来临之前,工地都会组织进行防台应急预案的桌演,以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并通过模拟桌演和实战演练,检验预案是否存在漏洞,确保万无一失!

应对台风、预防台风,以人为本!

我今年曾到天津参加一海上防台研讨会,会上还在争论船上是否可以留人值班的问题。

现在就来看看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的通报吧。

广东省防风指挥部通告:

为防御今年第9号台风“苏拉”,在2023年8月31日8时发布的将防风应急响应提升至二级:预判台风将于9月1日在汕尾正面登陆,计划于9月1日零时起至一级应急响应结束前,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等“五停”措施。受台风影响海域的油井平台、海上风电施工平台作业人员已按要求撤离。惠州海域13个海上施工项目已全部停止施工,人员已全部安全撤离上岸。

防台风必须做到“六个百分之百”:

从2003年9月1日的“杜鹃”到2023年7月28日的“杜苏芮”,二十年来,我们在防台风方面从一无所知导致严重损失,到学习借鉴,一步一步吸取经验教训,改进应对措施,提高预防能力,我们越来越熟悉台风,摸清了它的运行规律,我们的预防规避措施越来越有效,损失越来越小,二十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应对台风的能力越来越强。

二十年防台历程证明:防台措施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从一开始就要规划,并付诸于行动!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设施是第一!每一次被台风突破造成的损失,都会变成一次补漏的改进提升的机会。

防台措施在平日”是一句实实在在的话!

现在,台风对建设工地的破坏性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小台风是自然现象已不是想象,而是在实现的过程中!

所有的风险都可以管控,所有的事故都可以避免,对于实现防台无损伤的目标而言已经不是空想。

提前规划、完善预案、桌演实练、主动规避、顺势而为,达到风过雨淋无创伤的目标。

看下图:苏拉”预计将于9月1日晚间登陆汕头、汕尾、惠州。“海葵”预计将于9月3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区域登陆。

才走了“杜苏芮”,又来了“苏拉”和“海葵”,无论谁来,应对措施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根据形势变化的对应之策!相信电建建筑工地一定如应对“杜苏芮”一样,平安顺利的度过这两个台风!

防台措施在“平日”,基础不牢墙倒屋塌!防台就是要“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并且作为刚性要求,100%落实到位!

防台的要点就是:先防后避,避是关键!

“杜鹃”“杜苏芮”,我们防台风能力越来越强了,应对“苏拉和海葵”也是一样的,我们干电建的一定会以更从容的应对措施面对台风,应对措施得力,台风就是雨露均沾的好风。我们现在有能力让每一次台风变成一个好风!

唯有按照程序和规则做事,并养成这样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才能“安安全全的工作,平平安安的生活”!

安全——是知行的结果!

平安——是行为的回报!

我是安全人,相信只要好好做安全,努力来分享,持续做传播,一定有人会因我而安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