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管理学重点
2023-09-01 | 阅:  转:  |  分享 
  
管理学重点整理

名词解释(53=15):把概念说清楚就行,不要画蛇添足

管理:所谓管理,就是人类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导控制、优化创新等适应环境的动态过程。

系统: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的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管理幅度: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有效的管理幅度受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工作内容、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的影响。

管理层次:从最高的直接主管到最低的基层具体工作人员之间的层次数。(受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的影响,与组织规模呈正比,与管理幅度呈反比。)

授权:分派任务、授予权力或职权和明确责任。(百度:所谓授权就是指上级给予下级一定的权利和责任,使下属在一定的监督下,拥有相当的自主权而行动。)

分权:决策指挥权在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影响组织分权程度的主要因素有:组织规模的大小、政策的统一性、员工的数量和素质、组织的可控性和组织所处的成长阶段。)

激励的因素:所谓的激励,是指人类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作用。通常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欲望、需要、动力等,都构成对人的激励。(?)

保健因素:那些只能消除工作中不满情绪,而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不能从根本上激励员工的因素叫保健因素。(常见的保健因素有:组织政策、管理监督方式、工作条件、人际关系、报酬、地位、职业稳定、个人生活需要等。)

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 ):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对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追求,它要求企业探索基本的道德真理。(是指企业在谋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

社会响应:企业适应变化的社会状况的能力,它强调的是一个企业对社会呼吁的响应。是由社会伦理道德标准引导的,它能够为管理者做决策提供一个更有意义的指南。

上向沟通:主要是下属依照规定向上级所提出的正式书面或口头报告,除此以外,许多机构还采取某些措施以鼓励向上沟通。

下向沟通:是在传统组织内最主要的沟通流向。一般以命令方式传达上级组织或其上级所决定的政策、计划、规定之类的信息,有时颁发某些资料供下属使用等等。

简答题(65=30):基本理论要点:①②③……不要解释

目标管理过程

(1)确定目标。首先根据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确定企业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内总的经营目标(包括贡献目

标、利益目标、市场目标、发展目标),然后自上而下地将总目标层层分解展开,确定各级的计划目标,形成一个上下左右项目之间协调平衡、相互衔接的计划目标体系。

(2)组织实施。这是决定性阶段,主要是按照责权统一的原则,根据实现计划目标的需要,授予目标执行者必要的权力,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进行“自我控制”,促使目标完成。领导者在此过程中主要任务是了然情况,组织协调,提供信息和服务,帮助发现和解决问题,支持下属搞好工作,实现计划目标。

(3)检查和评价。目的有二:一是掌握各级目标完成情况,为正确进行奖励或批评提供依据;二是为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发扬成绩,克服缺点,进一步提高目标管理水平。进行成果评价的依据是目标的完成程度、目标的困难程度和为完成目标的努力程度。



计划工作的步骤

估量机会;制定目标;确定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拟订可供选择的方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选择方案;制定辅助计划;通过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组织设计的原则以及影响因素

原则:1)目标原则;2)统一命令统一指挥原则;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原则;4)责权利对等原则; 5)明确分工与协调原则;6)精简有效原则;7)弹性原则

影响因素:1)环境的影响;2)战略的影响; 3)技术的影响; 4)组织规模与生命周期的影响



领导与管理的关系

领导和管理是密切相关的,但它们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①共性:从行为方式看,两者都是一种在组织内部通过影响他人的协调活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从权力的构成看,两者也都是组织层级的岗位设置的结果。

  ②区别:从本质上说,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权力基础上的对下属命令的行为。而领导则是可能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的权力基础上,也可能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影响权和专长权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上,且两者所担负的工作内容不同。



领导体制

是领导权限、组织运作、领导关系的制度化和体系化。包括:领导的职责和权限划分;领导内部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领导个人或组织之间及其与被领导个人或组织之间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个人归因与情景归因

① 情境归因是指将某种行为或结果归结为社会条件等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

②个人倾向归因是指将行为的发生归结于个人主观的因素而引起的。



?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是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企业环境。



PS:非正式沟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消息越新鲜,人们谈论得就越多;(2)对人们工作有影响的,最容易招致人们谈论;(3)最为人们所熟悉者,最多为人们谈论;(4)在工作上有关系的人,往往容易被牵扯到同一传闻中去;(5)在工作中接触多的人,最可能被牵扯到同一传闻中去。(PPT上没有看到正式沟通的特点,个人认为,优缺点就是一种特点。)



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理想组织形式具有许多特点。韦伯认为这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一种合理的、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是优于其它形式,适用于各种行政管理工作。这一理论,是对泰罗、法约尔理论一种补充。对后人有很大影响。(PPT上的原文)

(百度补充)韦伯指出,任何一种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为基础,才能实现其目标,只有权力才能变混乱为有序。如果没有这种形式的权力,其组织的生存都是非常危险的,更谈不上实现组织的目标了。权力可以消除组织的混乱,使得组织的运行有秩序地进行。

韦伯把“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中的权力基础划分为3种类型:

一、法定权力,即依法任命,并赋予行政命令的权力。其依据是对标准规则模式的“合法性”的信念,或对那些按照标准规则被提升到有权指挥的人所具有权利的信念。

二、传统权力。其依据是对古老传统的不可侵犯性和对传统执行权力的人的地位的正统性信念。

三、超凡权力。其依据是对个别人特殊和超凡的神圣、英雄主义或模范品质的崇拜

其之所以是理想的,是因为它具有如下特性:

一、任何机构组织都应有确定的目标。机构是根据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组成的,并具有确定的组织目标。人员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遵守一定的程序,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二、组织目标的实现,必须实行劳动分工。组织为了达到目标,把实现目标的全部活动进行划分,然后落实到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

三、按等级制度形成的一个指挥链。这种组织是一个井然有序且具有完整的权责相互对应的组织,各种职务和职位按等级制度的体系来进行划分,每一级的人员都必须接受其上级的控制和监督,下级服从上级。

四、在人员关系上,上级与下属之问是一种指挥和服从的关系。

五、 承担每一个职位的人都是经过挑选的,也就是说必须经过考试和培训,接受一定的教育获得一定的资格,由职位的需要来确定需要什么样的人来承担。

六、人员实行委任制。所有的管理人员都是委任的,而不是选举的(有一些特殊的职位必须通过选举的除外)。

七、管理人员管理企业或其他组织,但他不是这些企业或组织的所有者。

八、管理人员有固定的薪金,并且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有严格的考核制度。

九、管理人员必须严格地遵守组织中的法规和纪律,这些规则不受个人感情的影响,而适用于一切情况。



23.泰罗制的主要基础

泰罗科学管理的特点是从每一个工人抓起,从每一件工具、每一道工序抓起,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出最佳的工位设置、最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化的操作方法、最适合的劳动工具。









26.权力授予伦与接受论

著名的管理学家巴纳德称传统的领导观为“权力授予论”,认为是不正确的,奉行此观念的领导者的影响力可能不存在或大打折扣。巴纳德提出正确的应当是“权力接受论”,认为当下级和职工理解领导依靠职权所下达的命令,相信该命令符合组织和个人目标,且可以办得到的情况下,才能为职工接受,领导才能发挥影响力。

后来的学者,发挥巴纳德的“权力接受论”,认为领导者要有效地发挥影响力,必要的职权是需要的,还要在下级和职工中树立起威信,变“压服”为“信服”即:领导=权力+威信



程序控制与跟踪控制

  程序控制——又叫计划控制,是一种将预先编制好的内容和步骤作为受控系统的输入,从而对整个管理过程予以控制的方式。

跟踪控制——又叫目标控制,是一种将所要达到的目标作为受控系统的输入,从而对整个管理过程予以控制的管理形式。它具有对环境干扰和受控系统运动变化的主动适应能力。



系统原理和人本原理

  1、系统原理:将组织视为复杂的社会经济技术系统,把管理理解为对话系统的设计、构建并使之正常、高效运转的过程。

2、人本原理:把人看作管理的主要对象及组织最重要的资源,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管理活动中,充分依靠员工,及时了解员工的要求,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系统分析方法的内在要求:

1、注意事物的整体性

2、研究事物的内部结构及联系

3、强调系统的开放性和动态性

系统原理对管理工作的指导意义:

1、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必须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

2、指导组织正确处理组织内部与外部、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3、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确定正确的组织目标(中、长、短期目标)。

4、指导组织合理运用所需各种要素和资源。



29.需要层次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54年提出。主要理论要点:

(1)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如图示)

(2)需要的实现和满足具有顺序性,即由低到高逐级实现。

(3)人的激励状态取决于其主导需要是否满足。(主导需要是指在各种需要中占统治地位的需要。)

(4)不同的人,各层次需要的强烈程度不一样。







双因素理论与公平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

1) 基本观点: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两类不同的因素(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对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劳动效率起着不同的作用。

2) 那些只能消除工作中不满情绪,而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不能从根本上激励员工的因素叫保健因素。常见的保健因素有:组织政策、管理监督方式、工作条件、人际关系、报酬、地位、职业稳定、个人生活需要等。

3) 那些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激发其工作热情、能从根本上激励员工的因素叫激励因素。常见的激励因素有:成就、赏识(认可)、艰巨的工作任务、晋升、成长、责任感等。

赫兹伯格所说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在实际的工作中有所交叉,也因管理对象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公平理论:





20150117Charles











献花(0)
+1
(本文系行到水穷尽...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