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蒲巧生&林玲Anal. Chem.:纳米酶介导的催化信号放大用于食源性细菌的微流控生物传感!

 崛步化学 2023-09-01 发布于北京




研究内容





迫切需要对食源性细菌进行早期检测,以确保食品质量并避免食源性细菌疾病的爆发。

兰州大学蒲巧生和北京工商大学林玲设计了一种用Pt纳米粒子修饰的金属-有机框架(Zr-MOF)(Pt-PCN-224)作为过氧化物酶样信号放大器,用于食源性细菌的微流体生物传感。以大肠杆菌O157:H7为模型,其线性范围为2.93×102~2.93×108CFU/mL,检测限为2 CFU/mL。成功检测了水、牛奶和卷心菜样品,与标准培养方法的结果一致。加标试验的回收率在90%至110%之间。相关工作以“Nanozyme-Mediated Catalytic Signal Amplification for Microfluidic Biosensing of Foodborne Bacteria”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上。





研究要点





要点1. 作者首先通过原位还原Zr-MOF上的Pt NPs(PCN-224)并进一步包覆聚乙二醇(PEG)制备了纳米酶介导的催化信号放大器(Pt-PCN-224),显示出过氧化物酶(POD)样催化活性的高稳定性和易于用抗体共价修饰。

要点2.基于Pt-PCN-224的POD催化信号放大,作者开发了一种用于食源性细菌检测的微流体生物传感器。在免疫磁珠(IMBs)的帮助下,免疫细菌复合物形成,并在外部磁铁下易于控制。当大肠杆菌O157:H7出现时,TMB在Pt-PCN-224的催化下迅速氧化为蓝氧化TMB,可以用肉眼观察,也可以用智能手机捕捉。

要点3.微流控芯片集成了整个检测过程,包括注射、免疫孵育、分离和富集以及信号输出。在最佳催化条件下,得到了较宽的线性范围(2.93×102−2.93×108 CFU/mL)和较低的检测限(LOD=2 CFU/mL)。该微流体生物传感器可以在1小时内检测水、牛奶和卷心菜样品,加标试验的回收率在90%至110%之间,这与标准培养方法一致。

单原子NPs负载的杂化纳米复合材料在细菌生物传感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前景,这种微流体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护理点应用前景广阔。



研究图文





图1. 基于POD催化信号放大的Pt-PCN-224的食源性细菌的微流体生物传感的说明:(A)Pt-PCN-244合成过程的示意图;(B)大肠杆菌O157:H7的微流控生物传感图解。
图2. NPs的表征。
图3. 催化信号扩增检测O157:H7大肠杆菌的可行性。
图4. 微流控芯片的评估。
图5. 颜色校正过程和富集流速的影响。
图6. 微流体生物传感器的分析性能。



文献详情





Nanozyme-Mediated Catalytic Signal Amplification for Microfluidic Biosensing of Foodborne Bacteria
Gaowa Xing, Yuting Shang, Jiebing Ai, Haifeng Lin, Zengnan Wu, Qiang Zhang, Jin-Ming Lin, Qiaosheng Pu,* Ling Lin*
Anal. Chem.
DOI: https:///10.1021/acs.analchem.3c0323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