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权天授之良渚象牙权杖

 丁成绪 2023-09-01 发布于浙江

一·简介

据良渚古城发文称:1986年5月31日,浙江省内发现的第一座良渚文化贵族大墓,也是迄今良渚文化考古史上等级最高的反山M12终于被发现。这座墓的墓主人,随葬有玉器、石器、嵌玉漆器和陶器,总随葬品数量超过650件,其中还有6件玉琮。上身部位出土了一套瑁和镦,分置身体左右两侧,镦出土时还嵌套在了一件玉琮里。

瑁整体略呈平行四边形,器身及端面均刻划有纹饰,以转折处为中心线,两侧雕刻有浅浮雕的神人兽面纹。镦整器呈烛台状,上部分为横截面呈椭圆形的凸榫,凸榫内有“掏膛”形成的卯孔,两侧还有相对对称的卯销孔,凸榫下部刻画有一周细密的纹饰,下端装饰有两组神人兽面纹和螺旋线,神人兽面纹同样以转折处为中心,对称雕刻。

反山M12:103 瑁

反山M12:103 玉瑁拓片

反山M12:91镦

这组瑁和镦出土时,两者相距55厘米,中间柄部已腐朽不存。关于柄的材质,我们现在可以从反山20号墓出土的象牙器中获得灵感。反山20号墓的葬具上摆放了9件象牙器,纵横交叉,整器形较难辨认,但是可以看出象牙的一端是经过锯割加工从而形成了端部。从复原出的其中一件象牙器M20:19看到,其端部与M12出土的玉镦相似。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M20出土的其中一件象牙器,穿到了玉琮的射孔内,这为M12玉镦的原始的使用情状提供了一种猜测的可能。

反山M20中部象牙出土情况

因此,M12这组瑁和镦已腐朽不见的柄部材质极有可能就是象牙,它们共同组合成了一套完整的权杖。更加明确的可供参考的案例,来自良渚文化分布的另一个中心——上海西部的福泉山地区。在距离福泉山遗址以北约250米的吴家场墓地,2010年发掘的M207出土了两件较为完整的象牙权杖。其中保存较好的M207:61,瑁和镦的造型与M12权杖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其弧状弯曲为复原M12这套钺杖的形态提供了更为明确的证据。

上海博物院象牙权杖复制品与真品

M207:61,通长90.5、榫长4、镦部长10.2、宽9.2厘米,主体由象牙剖制而成,呈片状,上大下小,下端有突榫正好可以插入镦中。权杖主体表面满饰繁缛的细刻纹,以转折处为中心线,雕刻有精美的浅浮雕神人兽面纹,总计有神徽8组,兽面4组,地纹为细密的云雷纹。

M207:61 墓葬象牙出土情况

二·尺寸与数字的意义

1.前文序里面有这样一句表述:反山M12墓……这组瑁和镦出土时,两者相距「55」厘米,中间柄部已腐朽不存。「55」厘米这个数值应为中间的柄部长度尺寸,那么这个尺寸有无特殊含义呢?我们从出土的大量文物来看,特别是文化期具有礼器性质的物件,它们在制作尺寸上都有严格的标准。

「55」在易学里为天地之数,周易探微,数理是个令人着迷的内容。天地之数,来自于《周易·系辞传》: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关于天地之数的描述,应该和“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相关章节衔接在一起。因为天地之数就是河图上面的天数与地数简单相加的总和。

看图,河图上面的白点和黑点排列:白点为奇数,为阳,象征天。黑点为偶数,为阴,象征地。把天数一三五七九简单相加,得二十五。把地数二四六八十简单相加,得三十。两者再相加,就得天地之数五十五。

2.看另一句表述:反山20号墓的葬具上摆放了9件象牙器,纵横交叉,整器形较难辨认,但是可以看出象牙的一端是经过锯割……如下图所示。

「9」这个数字在易学里有什么特殊意义呢?「9」在中国是天数,所以古代的皇帝的龙袍上,绘着9条龙,皇子和各王爷则依次递减。信仰「9」数的来源,是从《易经》中开始,《易经》乾卦「用九」,阳数的极致表现。「9」数也是洛书数,就是将八卦方位加上中央,总共9个位置,大家耳熟能详的传说「九天玄女」就是代表八方加上中央共有9位女神的意思。

另外我们常听人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即阴阳,“四象”即老阴、少阳、老阳、少阴,从数学角度而论四象分别为6、7、8、9。在《易经》中,阴阳亦有老少之分,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相互转化。这个转化的过程从一天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早上太阳初升,大地开始回暖但温度尚未升上来,这时叫做少阳。到了中午太阳愈发毒辣的时候,阳气上升充足,叫做老阳,如下图所示。

事实上,阴阳转化的过程无处不在,四季轮转如此,一个人出生到壮年,继而中年到垂暮,亦如此。那么反山20号墓葬具上摆放的9件象牙器有无阴阳转化之意呢?这又是见仁见智的事了。

3.接着再看最后一句表述:M207:61,通长90.5、榫长4、镦部长10.2、宽9.2厘米……雕刻有精美的浅浮雕神人兽面纹,总计有神徽8组,兽面4组……。

这一句的数又分成两个部份,先看第一个尺寸部份。这个尺寸的表述容易让人误解,它的实际总长度应该为:90.5−4 10.2=96.7厘米。这一尺寸数值也与上海自然博物馆给的数值接近(测量值有一定误差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如下图所示。

M207:61这枚权杖如果要计算出柄的长度,实际上还要剔除它瑁的长度,而该枚权杖的瑁与柄是一体的,只是在雕刻上做了区分。由于笔者没有该瑁的测量数据,因此只能参考M12瑁的测量数据,如下图所示。

据相关资料显示:反山M12:103瑁呈平行四邊形……瑁體兩側錯落淺浮雕神人獸面紋,通高5.72cm、寬8.4cm、最厚處1.5cm,底有卯孔。

如果反山M12:103瑁的高度尺寸可以通用或相差不大的话,那么M207:61柄的尺寸就应为:96.7−5.72−10.2=80.78,加上测量误差,大约等于81厘米这个数值。这个数值在易学里面又有何意义呢?

易经数理秘笈的核心是以数的运动规律模拟天、地、人之间变化运动规律,最伟大的创举是以序纪数、拟象命名。它是一套将太极、阴阳五行、河图洛书、天干地支、八卦、六十四卦融入一炉的完整数理论述。它的核心方法论是取象比类,取象比类的核心是取象数变化比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地球万物均要一同经历的、万古不变的日夜与四季更替来复过程的共性所在。

取象比类是建立在整体观方法论和形象整体思维之上的,是讲究天人合一的,是尚中合和的,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这套理论模式,它就是中国文化的大道,中华民族文明能够几千年绵延不绝,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这套独特的方法论和思维模式是分不开的。

这个体系宏伟博大,对数的运用具有天才的创造力,让人叹为观止。这个体系的核心是两个图表六十四卦象数方位图(如下图)和太乙九宫图,数理的体系包含三个重要坐标,赤道坐标1、4、7、10;黄道坐标2、5、8、11;白道坐标3、6、9、12;这三个坐标值的总和即为81,即距数;周髀算经有言: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黄帝内经亦有言: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数。都是说矩数是81。同时也包含河图洛书体系、天干地支体系、规矩体系、64卦体系等等。

中国文化的数与西方文化的数不一样在哪里呢?西方数学是抽象的,中国文化的数也是抽象的,这两个抽象是不一样的,西方的抽象是把象抽没了,光剩下数,中国文化的数是从物质运动的过程中抽出象,一般还是多次抽象,赋予数以象的意义;所以中国文化的数是不连续的,是当今最先进的离散数学,而周易就是当今最高水平的数论。

我们再看数的第二部份……总计有神徽8组,兽面4组……。

关于神的概念,《荀子.天纶》中说得很形象:群星追逐着循环运行,日、月交替着照耀大地,四时轮转着向前递进;阴阳造化普及于八方,风雨布施于万物,万物得到自然的滋养而生长,万事得到自然的和气而成就,人们看不见它的行动,可是看得见它的功绩,这就叫“神”。

关于良渚文化的兽面纹,笔者在《千年玦唱》一文中曾论述过其有坎离交媾的内涵;而神徽则有七衡六间的含义。因此,笔者认为:M207牙杖上的8组神徽有代表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字方向的内涵;而四兽面则有表达年、月、日、时四柱的意图。

三·取象比类的意义

因取象比类是建立在整体观方法论和形象整体思维之上的,所以M12与M207象牙杖的形象就值得深入研究了。由于该权杖由三个部份组成,我们便分别取象比对。

1.良渚博物院是这样描述M12杖瑁的:“瑁呈平行四邊形”,但笔者认为,这个平形四边形正是文化期常见的基本纹饰之一,即学界俗称的“网格纹”或“菱形纹”。该纹饰的起源笔者已经在其它文章多次论述过了,本篇不再详述,它是史前人们在地球上观测天体视运动轨迹图,相关比对如下图所示。

也是三个重要坐标即赤道、黄道、白道围绕地球相交所形成的菱形图案。如下图所示。

玉瑁细节图

2.杖柄部份取整根象牙,去其首尾。我们若单纯的看一根象牙,思路会被象牙本身所迷惑,毕竟其材质贵重。但当我们看到M207墓葬象牙权杖出土状态时,就豁然开朗了,思路也就一下子打开了。如下图所示。

墓主人左右两侧两根象牙权杖摆放的造型,与紫薇垣构型几无二致。接下来笔者先简单介绍一下紫薇垣相关知识。

古人设置三垣,先把北极星周围邻近的范围定为紫微垣,作为中宫;然后将紫微垣东北部的天空附近的一定范围划为太微垣,再将紫微垣东南部的天空附近的一定范围划为天市垣。

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附近其它星座合为一区,名紫微垣。《宋史·天文志》:“紫微垣在北斗北,左右环列翊卫之象也。”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又居北天中央,故称中宫,或称紫微宫,简称紫宫。

紫微宫是天帝的宫殿。《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环之匡卫十二星,藩臣。皆曰紫宫。”《索隐》:“《元命包》曰,紫之言此也,宫之言中也,言天神运动,阴阳开闭,皆在此中也。宋均又以为十二军,中外位各定,总谓之紫宫也。”

《春秋合诚图》云:“紫微,大帝室,太一之精也。”陈遵妫著《中国天文学史》则认为紫微垣主要由十五颗星环抱成垣,比《史记·天官书》所述多三星,这是因为《中国天文学史》主要根据宋皇祐年观测的星宿而述说三垣的。

本文所述三垣主要参考《中国天文学史》中所述三垣的星数为准。紫微垣共含三十七个星座,兹分述如下:

北极:共五星北极俗称北极星,又称北辰。天文学上称北极,一般是指天球北极而言。这里所称北极,是指星座名称。它包括太子、帝、庶子后宫、北极五颗星。北极星座因天球的北极而得名。它是全天球靠近北极最近的五颗星。《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索隐》解释“天极星”说:“《尔雅》:北极谓之北辰。又《春秋合诚图》:北辰,其星五,在紫微中。杨泉《物理论》云,北极,天之中,阳气之北极也。极南为太阳,极北为太阴,日、月、五星行太阴则无光,行太阳则能照,故为昏明寒暑之限极也。”

四辅:共四星四辅又称四弼。《宋史·天文志》:“四辅四星,又称四弼”。《管窥辑要》:“四星各去极四度,抱北极枢。”

天乙:共一星天乙又称天一。《星经》:“天一星,在紫微官之外右,星南为天帝之神,主战斗,知吉凶。”有称天乙星共三星者,如《史记·天官书》记载:“紫宫前列直斗口三,,随北端兑,若见若不,曰阴德,或曰天一。”

太乙:共一星太乙又称太一。太乙星在紫微宫阊阖门旁。《史记·正义》:“太一一星次天一南,亦天帝之神,主使十六神,知风丽、水旱、兵革、饥馑、疾疫。占:以不明及移为灾也。”《星经》云:“天一、太一二星主王者即位,令诸立赤子而传国位者。星不欲微,微则废立不当其次,宗庙不享食矣。”王维《终南山》诗:“太乙近天都”,即指此星,而太一又为天帝的别称。

左垣:共八星左垣又称为东垣。从南起,名为左枢、上宰、少宰、上弼、少弼、上卫、少卫和少丞(即左枢密、上宰相、少宰相、辅弼、少辅弼、上侍卫、少侍卫和少丞相的意思)。

右垣:共七星右垣又称西垣,从南起,各为右柩、少尉上辅、少辅、上卫、少卫和上丞(即右枢密、少廷尉、上辅导、少辅导、西上侍卫、西少侍卫和上丞相的意思。《史记·天文志》称:“东藩八星,西藩七星”,而《石氏星经》则称“东西两藩共十六星”,故两藩的星名也有不同者。

阴德:共二星或有将二星分别称为阴德、阳德者。《史记·天官书》称:“紫微前列直斗口三星,……阴德,或日天一”,据此记载则应该是天一别名阴德。但《史记·索隐》及《正义》却将阴德、天一分别为之注释,分为阴德、天一两个不同星座。

尚书:共五星《晋书·天文志》:“门内东南维五星尚书,主纳言,夙夜谘谋,龙作纳言,此之象也。”尚书五星在紫微垣东垣内。

女史:共一星《晋书·天文志》:“柱史北一星曰女史,妇人之微者,主传漏,故汉有侍史。”

柱史:共一星柱史又名柱下史。《晋书·天文志》:“极东一星柱下史,主记过,左右史,此之象也。”张衡《周天大象赋》:“柱史记私而奏职。”

御女:共四星御女又名御女宫。《晋书·天文志》:“勾陈北四星曰御女宫,八十一御妻之象也。”八十一御妻者,按《礼·昏义》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天柱:共五星《星经》:“天柱五星在紫微官内,近东垣,主建教等二十四节气也。”

三台星官的别名也称天柱,勿混同。

大理:共二星《观象玩占》:“大理二星在垣门之左,靠近阴德。”

勾陈:共六星勾陈又作钩陈。《星经》:“勾陈六星在五帝下,为后宫,大帝正妃,又主天子六军将军,又主三公。”现代的北极星就是勾陈一。

六甲:共六星六甲六星在华盖下,杠星旁。

天皇大帝:共一星《晋书·天文志》:“勾陈口中一星日天皇大帝,其神日耀魄宝,主御群灵,执万神图。”

五帝内座:共五星五帝内座又称五帝座。《石氏星经》记载:“五帝内座乃华盖下帝座。”

华盖:共十六星也有记载华盖为九星的,如《晋书·天文志》:“天皇大帝上九星曰华盖,所以覆蔽帝之座也,盖下九星曰杠,盖之柄也。”华盖应是吉星,但古代以遇华盖星为不吉之兆。鲁迅在《华盖集·题记》中说:“我平生没有学过算命,不过听老人说,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这运,在和尚是好运,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

传舍:共九星《星经》:“传舍九星在华盖、奚仲北,近天河。主宾客之馆。”

内阶:共六星《晋书·天文志》:“文昌北六星日内阶。”

天厨:共六星《晋书·天文志》:“紫微垣东北维外六星曰天厨,主盛馔。”

八谷:共八星《观象玩占》称:“八谷八星,在紫微西藩之外,五车之北,华盖之西。”

天棓:共五星《史记·天官书》:“紫宫右五星曰天棓。”《索隐》:“棓音皮,韦昭音剖。”又《诗纬》:“枪三星,棓五星,在斗杓左右,主枪人棓人。”《石氏星赞》云:“枪棓八星,备非常”也。《史记·正义》:“棓,庞掌反。天棓五星在女床东北,天子先驱,所以御兵也。占:星不具,国兵起也。”

内厨:共二星内厨二星在紫微垣西南。此处想要了解的是《史记·天官书》、《汉书·天文志》均无内厨二星之记载。

文昌:共六星文昌又名司禄。《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日司禄。”《索隐》:“《文耀钩》曰,文昌官为天府。”《孝经援神契》云,文昌者精所聚昌者扬天纪。辅拂并居,以成天象,故曰文昌。”《屈原远游》中有诗句曰:“后文昌使掌行兮,”其中文昌即指此星。

三师三公:共六星三师星和三公三星,分别列于北斗南北。

天床:共六星天床六星,在紫微宫阖门外。

太尊:一星《晋书·天文志》:“中台之北一星曰太尊,贵戚也。”

天牢:共六星《星经》:“天牢六星,在北斗魁下,贵人牢。”另有贯索又名天牢,勿相混。

太阳守:共一星《晋书·天文志》:“太阳守在相星西。”

势:共四星《晋书·天文志》:“太阳守西北四星日势。”

相:共一星《晋书·天文志》:“相一星在北斗南,相者,总领百司而掌邦教,以佐帝王,安邦国,集众事也。”

玄戈:共一星玄戈又称元戈、臣戈。《史记·天官书》:“杓端有两星,一内为矛,招摇。”《集解》为之作注说:“晋灼日,外,远北斗也。在招摇南,一名玄戈。”《宋史·天文志》:“天戈一星名玄戈,在招摇北。”《星经》:“玄戈一星,在招摇北。”

天理:共四星天理又名贵人牢。《史记·天官书》:“在斗魁中,贵人之牢。”《集解》:孟康曰:“天理四星在斗魁中,贵人牢名日天理。”《索隐》:“在魁中,贵人牢。《乐汁图》云:“天理理贵人牢。”宋均曰:“以理牢狱也”。《正义》:“占:明,及其中有星,此贵人下狱也。”

辅:共一星《史记·天官书》:“辅星明近,辅臣亲疆;斥小,疏弱。”《集解》孟康曰:“在北斗第六星旁。《晋书·天文志》:“辅星傅乎开阳,所以佐斗成功。”《宋史·天文志》称:“北斗第九星辅,在第六星左。”《仪象考成》把辅星附属于北斗,故紫微垣共三十九星座。

北斗:共七星北斗即前文所述之北斗星。北斗又谓为七政,《星经》:“北斗星谓之七政,魁四星为璇玑、杓三星为玉衡。”北斗七星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天枪:共三星天枪又名天钺。《晋书·天文志》:“天枪三星在北斗杓东,一曰天钺,天之武备也。”《史记·天官书》:“紫宫左三星曰天枪。”《索隐》:“枪,楚庚反。”古人把满天繁星规划成如此壮观,而其中紫微垣又是天神的正殿,是天帝居住和执政的官殿,难怪乎容易触动文学家们的想象。古代诗文中反映紫微垣的篇章是不少的。比如《屈赋》之中所运用的天文辞汇,琳琅满目,比比皆是。其中反映有关紫微垣中之星座者,试举例如下: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阖闾而望余。对于精通天文与易理的良渚先民来说,他们没有理由不重视紫薇垣。而且这一文化现象不是孤例,在差不多同时期的马家湾文化遗址,亦发现了三垣星图彩陶纹盆。关于这方面的内容,笔者在《被国博误读的马家窑舞蹈纹盆》一文中有详细论述。

3.编号M207:61,镦部长10.2、……下端有突榫正好可以插入镦中。如下图所示。

良渚博物院描绘象牙杖镦如烛台,这个描绘也很形象。那么它是不是按烛台设计的呢?因没有发现相关证据,也就无法认定。笔者只能从博物管方面提供的线图上找线索,通过尺寸等相关数字推导它想类比的物象。线图如下所示。

从该线图上我们可以得出两组数据:(1)该镦的上部最长直径为5厘米(待确定)?(2)下部最长直径则为10厘米(待确定)?若这两个都难以确定,则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该镦高度是10.2厘米,巧合的是该高度竟然与凌家滩的三角形玉叶片的高度一致。众所周知,「5」与「10」两数在易学里代表着中央土的物象,也就是10天干中的戊土与己土。如下面两图所示。

若从字形上分析,何谓“戊”呢?看下图。

笔者认为:《说文》所释最为贴切,所谓象六甲五龙相拘绞也,即五运六气之说也;亦为日之所行也。如下图所示。

若从字形上分析,“己”又为何呢?请看下图。

​《说文》:己,定位在中央。像万物因回避而收藏在土中弯弯曲曲的形状。己继承戊,字形像人腹。笔者以为:己,象形之字,既为阴阳之线,也为月行轨迹“S”之纹也。即,三魂七魄之总和也。如下图所示。

若从数上分析,可以推导出该镦给我们所示之象为六壬的结论,而六壬的本质就是占星。假想我们站在地面上,以自己为中心所见到的整个天空是一个盖子形状的圆,把这个圆分成均匀的8份,按东木西金南火北水土中央把10天干分配进去,得到一张天空图。

再加入十二地支按顺时针从北到南放入,如下图:

将天干地支排列组合,全部轮完一轮回由甲子开头,癸亥结束。从甲子开始,逆时针排布(注意:古人的所有图南北东西是反的,时针顺逆也是反的)。逆时针我们就从极数9开始放入,逐一递减,得到六壬星盘中天干地支原数,如下图:

这里要注意的是红绿两条线,红色的是地球自转轴,即物理南北经度0度线,与正南北存在一个赤黄夹角约23.26度的偏差,绿色的是天中南北分割线,也就是天文学上的南天与北天的分割线。古人观察星象规律,抽象出地支是地理位置体现,实际也就是地球自转位置与公转位置,规律就是日夜与四季;天干是天体(其它可见星星)位置的体现,规律就是观测到的星空变化。所以,逆时针行走的地支,越过红线的有一半的地支,就加上红线右侧的地支数;天体星象,天干越过绿线的,则加上绿线右侧的天干数5,得到真正的六壬用数,即太玄数口诀说的:甲己子午九,乙庚丑未八,丙辛寅申七,丁壬卯酉六,戊癸辰戍五,巳亥四。如下图:

四·小结

综上所述,良渚文化遗址M207与M12墓的象牙权杖瑁、柄、镦所蕴含的信息皆是天文与地理,即“天地为体,坎离为用”之理。而整个象牙杖代表了天地为体之象,而雕刻在权杖上的神徽、神兽则代表了坎离为用之象,两者总体上向人们表达了神权天授之本意;与此同时,他们又匹配了代表月神且有肃杀之气的戉杖,而此杖则向人们表达了君权不可冒犯,本为神授之意。良渚遗址象牙杖与玉戉杖的出现,等于向世人宣告早在5000年前左右,良渚先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礼仪与权力运行机制。

君权神授,神权天授,皆赖天地之大德矣。

印光法师亦曾有言:天地之大德曰生,人民之大本曰善。生则植物动物并育,善则仁民爱物齐行。乾为大父,坤为大母,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若不令民物得所,将何以仰副天心。欲常祈天眷垂怜,当急以仁爱是务。能如是,则雨旸时若,谷麦丰登,人民安乐,天下太平矣。

丁成绪为自由画者,自由撰稿人。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优质内容和资料,给予修行路上更多的启示与帮助。

⊙版权声明,部分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属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管理删除。

⊙阅读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美德,你们的分享以及支持是我的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