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nysd2012 2023-09-01 发布于北京

前几天看胡子哥直播,采访了一位大咖,山屿海集团董事长:熊雄。

在事后,没想到胡子哥总结说:发现熊总很多知识“不太成体系”。没怎么经过“整理和分类”的,思维很“发散”,容易聊着聊着就拉的很远。

说实话,我没有想到。拥有这样结果的浙商大佬,居然知识不太成体系,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事情。

我的困惑

因为我最近也是遇到这个问题,说实话,我学了这么多知识,却从来没有进行过任何的整理和分类,是从来没有

不知道你有整理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吗?反正我是没有过。

因为学了很多知识,总是用不出来,在脑袋里面也是一锅粥的存在着

还一直贪多求广,特别喜欢收集。但凡感觉有用或以后用得着的都先收藏了。

微信收藏了上千篇文章了,抖音视频收藏也是过千了,印象笔记也是记了很多,自己也是记废了十来个笔记本。每一次感觉收藏了,记了笔记了,就感觉自己成长了,还很不开心。但这些我几乎从来没有回过头来翻看过,一直躺在那吃灰。

而且很多知识都不精,停留在表面学习,知识不够深度,不够基础、细腻。因为基本上都是看一遍,或者获得一些灵感而已,基本上没怎么用出来过,也没有任何整理,大多数情况是:一看就会,一做就废,感觉懂了,也想到了用在那些地方和场景,但一到真正遇到问题后,就用不出来。

其实以上这两种问题是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当今互联网时代,信息大爆炸。每天我们都面对大量的信息,抖音、微信推送、朋友圈、短信、广告等等。只要我会整理这些信息,这些就能为我们所用,甚至帮我们赚钱。

一、知识体系是什么?

当我意识到:知识也是需要整理、分类的,我才开始学习如何构建知识体系。

我大约在全网查阅了不下30篇高赞文章,然后提炼总结后,现在分享出来的,你好幸福呀,我的朋友。

所谓知识体系:就是将零散的、散乱的知识点,通过整理、分类、连接,变成可以解决某一类问题的知识系统,帮我们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

二、对我有什么用?

知识体系的本质是:帮我们建立系统性思维

比如我要去取个快递,到了快递点发现是这样的,老板让你自己找,我想你会很冒火吧。其实这就是我们脑中的未经整理的知识真实情况,最直接的导致就是我们做事的效率低

而经过整理的知识体系就是这样的。当我们想用某个知识的时候,我们能快速的想到他或找到他,一旦大脑尝到了快速搜索到想要知识的甜头后,以后需要用这个知识的时候,大脑能迅速找到并完成使用,因为大脑知道在哪去找?怎么用?

最关键是,当我们的知识经过整理、分类、连接,建立了知识系统后,下次遇到同类问题时,大脑能快速的反应,告诉我们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那些不能做?怎么完成闭环,这些都是建立了知识体系的用处

三、建立知识体系前的思路

1、带着目的建立知识体系

以问题驱动学习不要为了建立而建立,也不要为了学习而学习。之所以建立该领域的知识体系,一定是经常都要用的知识或以后会用的。是为了提升自己做事效率的,带着目的、问题去学习,能迅速的将学到的知识用出来。

凡是用不出来的知识,都是无意义的,只是知识暂存在大脑中而已

2、范式

在进入一个领域之前,应该先找到该领域最关键且必备的知识,而不是狼吞虎咽的学习。比如:该领域有哪些公认普适的原理,有哪些是我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带着这种思路去学习,建立基础架构,会节省很多时间。

3、知识梯度

学习建议由易到难,在由广到精的学习思路

从容易的开始学,先学基础,因为容易会让你建立你学习的信心,信心会反推你去学习,让你走更远更久。

由广到精是当你有了这个领域的广度和多视角看待问题后,你就有了一个基础判断,你该往那个方向学,才不容易陷入到某个流派的主观判断中。

4、碎片化知识

碎片化知识是有用的,毕竟我们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能保证大量的学习时长的,很多时候都是碎片化的时间学习。

碎片化学习的意义在于“更新”和“补充”知识体系,而非“构建”。当我们没有建立那个领域的知识体系的时候,碎片化学习的效率极低。因为你学了根本不知道该放在那?那个知识通向何方?

5、每次学完自问

当天学习完后,需迅速展开自问:今天学的东西对我有什么用?能帮我解决哪类问题?我该怎么用?这个知识我该放在哪里?等

养成这种强学习目的的思维习惯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这样能迅速判断出我当前的学习是对我有用还是浪费时间。

四、获取知识的途径

有了建立知识体系的思路之后,就开始获取知识,可以从这4个途径获取。

1、书:建议从教科书或行业公认大佬的书着手。通过书建立我们的基础知识框架。书可以让我们接触到平时接触不到的高人,从高人哪里获取的知识,价值更高。

2、课:大学的课或行业大佬的课。现在网易公开课、中国大学慕课、得到等,能全面的学习和接触到真实案例。

3、人:找到行业优秀的人或大佬沟通。建议付费沟通,因为没有任何人会帮你无偿解决问题,特别是很用心回答你的疑问,甚至切身处地的帮你的。也可以用“在行APP”,去付费跟大佬沟通,帮你答疑解惑。

4、搜:全网搜,这个我用的最多。其实全网搜(微信、知乎、小红书、抖音、得到等)也是主题阅读的一种方式,同一个话题,你能看到不同的人解答,运用案例,思路。多个视角看待问题,能让你从中学到更多东西。

五、整理和提炼知识

当你获取了大量的知识后,就要开始整理和分类知识了。

我的方法是:思维导图,这是我整理的知识体系思维导图,然后我又将这张图放在了我的学习的方法,这张大的思维导图中了,建立了与旧知识的连接。

思维导图能让我们清晰的将知识的前后脉络整理出来,一目了然

就跟一颗树一样,树干就是核心,树枝就是大的知识结构,分枝就是知识点,思维导图能清晰的看到整个知识的框架脉络,方便我们站在上帝视角,统看全局

只有不断的将旧知识与新知识建立连接,才能将知识“学活”,才能更好的将知识用出来。

其实很多知识不仅适用于一个场景,也适用于其他场景,因为有些知识是想通的。在整理的过程中,抽取出实用的方法论尤为重要。用方法论尝试运用在其他场景,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效果更佳。

六、输出

通过思维导图的整理后,自己有了该领域知识体系的脉络,就可以输出文章、视频、教授他人了。

注意这一步很重要

输出的过程是再次整理和强化的过程,是检验是否真的会了?懂了?还是只是脑中会了,一讲出来,发现自己还是思绪混乱的

学习金字塔已经将知识的吸收概括讲的很清楚了,我就不在赘述了。

七、知识体系的缺点和更新

通过以上的学习、整理、输出、实践后,我想你做事的系统思维会较强了。至少下次遇到同类问题,你知道怎么解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了。

但,你看,我要说但了。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知识体系也是一样。有好也有坏,当然好处还是大于坏处的。

因为当你经过学习、整理、输出、实践后,你是觉得这套东西有很强的实用性的,而且你也从解决问题的效率上尝到了甜头。那么你会深信这套知识体系,因为他成了你的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也是有局限的。他容易让你遇事后按你惯性思维去做,那么做事就很难有大的突破,这是最大的弊端,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是如此。

当然也有解决办法:1、建议不断学习、完善你的知识体系BUG;

2、经常跟自己思维不同的人聊天,获得新的洞见和感悟;

3、尝试新鲜事物,接触新人,刷新认知。

总结说一千道一万,如果你看完文章,继续选择什么都不做的话,你还是昨天的你

加油,我相信你已经开始动了,我的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