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有人在公众号给我留言,“孙老师,我每天晚上睡的也不算晚,但黑眼圈怎么这么重呢?美白护肤化妆品的钱都不知道花了多少,感觉也没太大作用什么用,这是怎么回事呢?希望孙老师能写篇关于黑眼圈的文章!”黑眼圈俗称“熊猫眼”,是指双侧下眼睑皮肤颜色较暗,呈现青黑色,有如熊猫的眼睛,男女都可以发病,女性多于男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任你把美瞳带得多亮多大,你的双眸依旧美不起来,而就是这黑眼圈惹的祸!黑眼圈在如今已经算是极为常见的疾病,和经常熬夜、用眼过度、压力大、罹患某种疾病等有很大关系。而一旦出现“黑眼圈”,意味着不是好事。不仅仅是皮肤表面的问题,使得靓丽的容颜失去光彩,还会让人整体看上去特别疲惫和衰老,而且还意味着健康或脏腑出现了问题。对于因脾阳不足所致的黑眼圈,可以坚持用艾叶煮水泡脚!艾叶味辛苦,性温,加水煎煮后泡脚,不仅可以散寒止痛,还能有效去除阳虚水湿所导致的黑眼圈。可每次取艾叶20~30g,加水煎煮开五分钟左右,然后倒入泡脚桶中,先熏双脚,待水温自然降到40度左右即可泡脚【一般情况下,不建议加凉水调和水温,效果会大打折扣】。每次泡到全身微微出汗即可。而且一般建议睡前泡脚,连续泡3~7天,即能见到满意效果。 【二】我认为,黑眼圈不能简单归咎于熬夜一种原因!一般来说,黑眼圈常有以下几种原因:熬夜失眠,阳不入阴!如果经常熬夜,阳气得不到阴液濡养,容易引起气血运行不畅,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阳不入阴”。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就是多睡觉早睡觉!如果实在是工作因素,无法早睡,那么也可以平时多补充一些滋养肝阴肾阴,又能交通营卫的补养之品,会有一定缓解作用,然而当然只是缓解而已,绝代替不了好好睡觉!其次,眼睛周围的皮肤比较薄弱,周围的气血运行不畅或淤血会表现出皮肤颜色发黑。再者,体质偏寒,寒凝血滞!体质偏寒的人群,除了脸色发白,眼圈颜色也会变深。寒凝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淤血停留在眼底下的皮肤,所以就有黑眼圈了。另外,过度用眼,气血不畅!生活忙碌,作息紧张人群,尤其是长时间用电脑的人群,过度用眼之后周围的血运出现运行不畅,也会出现黑眼圈及局部皱纹,干纹以及细纹。现代医学也认为:由于经常熬夜,情绪不稳定,眼部疲劳、衰老等,静脉血管血流速度过于缓慢,眼部皮肤红血球细胞供氧不足,静脉血管中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积累过多,形成慢性缺氧,血液较暗并形成滞流以及造成眼部色素沉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熊猫眼”“黑眼圈”。相比而言,年纪愈大或体质虚寒的人,眼睛周围的皮下脂肪变得愈薄,所以黑眼圈也就会更明显一些。 【三】有人有黑眼圈,或者只在晨起眼周黯沉、眼圈发黑,至中午渐见消退;或者白天黑夜一直有黑眼圈,数年不退。从中医来看,这是肝肾的毒素没有及时排出体外,郁滞于眼周的皮下了。肾其色为黑,肝主疏泄,若一段时间压力过大,或过度疲劳,或睡觉太晚太少,或纵欲过度等等,都可导致肝失疏泄,肾色上泛,出现黑眼圈。然而,出现黑眼圈并不一定就是肾虚。如果在出现黑眼圈的同时还伴随有其它症状,比如夜尿频繁,每晚超过3次,且睡前没有过量饮水;腰痛、腰酸、脚跟疼;女性月经颜色偏深、偏暗等,就要考虑是否肾虚了。我在生活中也观察到,有些年轻男女在经历过度房劳或“醉以入房”后,也会出现黑眼圈。房劳过度易导致肾阳虚衰,从而肾主气化的功能失司,体内水饮停滞,若集聚于眼下,则生为眼袋,其色黑,即为黑眼圈;又因肾藏精,其色为黑,若肾精亏少则两眼缺少精气的滋润,肾之黑色就浮越于上,致眼圈发黑。当然,如若确定是肾虚引起的黑眼圈,还要分肾阴虚及肾阳虚,所服用药物也当有所区别:肾阴不足者可服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汤、杞菊地黄丸、归芍地黄丸等;肾阳不足者宜服用桂附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进行温补。另外,消除黑眼圈,也可以试试下面这个简方!将鸡蛋煮熟后去壳,再用小毛巾包裹住以防止烫伤,当然如果鸡蛋温度不是很高,也可以不用毛巾包裹直接放在眼睛周围来回滚动,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加速眼部周围代谢,去除眼部的水肿,血液循环畅通之后可以抑制黑色素沉着,从而起到去黑眼圈的功效。“孙郎中”提示:鸡蛋外敷黑眼圈,温度不能太高,每次大概15分钟左右,而且外敷过的鸡蛋建议不要吃了,毕竟热鸡蛋在与皮肤接触的过程中,一般会沾有皮肤上的各种细菌以及皮肤上脱落的真皮和油污,所以丢掉不要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