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为何那么多清官?假如他们穿越到现代,会有怎样的结局?

 茂林之家 2023-09-02 发布于湖南

前言

赵匡胤

赵匡胤得到天下以后,曾让人在石头上刻下三条祖训。碑文上的祖训告诉后面的继任者,他们必须在上任前跪拜此石。

石头上有三句话:

一是保全柴氏子孙;

二是不杀士大夫;

三是不加农田之赋。

因为“勒石三戒”的庇护,整个北宋朝没有一个文官被处死。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自由自在的职场氛围,宋朝的官员大多都个性十足、敢作敢为、勇于谏言。

例如我们熟知的苏轼,就因为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而被贬,他的对手原本想置苏轼于死地,结果也只能是不了了之。

那么,宋朝有哪些潇洒的文官?假如他们穿越到现代会是什么样?他们能否适应当代社会并且生存下去?

心系民生,勇于改革

首先要说的是即使处在宋朝安逸奢侈、享乐成风的官场氛围中,依然忧国忧民的官员,例如王安石、范仲淹、寇准等。

他们中大多出身寒门,凭借个人奋斗,跻身统治集团,是真正为民着想的好官员。

王安石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士人家庭中,从小就随着自己的父亲闯荡南北,认识到了社会危机,并且能够关心民生疾苦。

在当官以后,他多次上书言事,建议朝廷革故鼎新,希望以改革的方式来减轻人民负担。

于是,王安石在嘉佑三年提出了变法主张,力图改变当时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

他所提出的“青苗法”、“募役法”、“均输法”等,到现在也值得学习借鉴。

又比如范仲淹,他两岁失去了父亲,家庭非常贫穷,母亲改嫁给长山的朱家,范仲淹也改了朱姓,在朱家长大成人。

他从小学习很努力,经常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住宿学习,食宿条件十分差。

一个偶然的事件,他发现自己原是苏州范家之子,这些年来,一直靠继父的关照度日。这件事让范仲淹深受刺激,愧愤交集之下,他决心自树门户,离开长山去求学。

数年寒窗生涯后,范仲淹已博通儒家经典的要义,有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

而后范仲淹参加科举考试,成为进士,被任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掌管讼狱、案件事宜,官居九品。

他在任期间,实施庆历新政:官僚机构开始精简;

在科举考试中,注重对实用型议论文的考核,对有特殊能力的人员破格提拔;全国各地也建立了学校。

最后改革虽以失败告终,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

除此之外,他还主持修捍海堰、于苏州治水、赈灾济民。

无论处于什么时期,勤奋刻苦的人都不易被社会淘汰。

再加上他们忧国忧民、为官清俭、更勇于改革这几点,这类官员穿越到现代社会生存能力是最强的,且十分适合在国家智囊团工作,为国家、为人民制定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改革措施。

公正廉明,扫黑除恶

接着要说的是在官场上始终刚正不阿、坚守正义的官员,例如包拯曾巩这类人。

包拯尤为人称道的是他断讼执法的明敏正直。

庐州是包拯的家乡,任知州时,他的亲朋故旧大多以为可得到他的庇护,于是干了不少仗势欺人、扰乱官府的不法之事。

包拯决定大义灭亲,警告那些知法犯法的亲朋故旧。

后来不久,他一个舅舅犯了法,包拯没有因为他是亲人而包庇,在公堂上将舅舅依法责打一顿,自此以后,亲朋故旧再不敢为非作歹。

包拯还善于体察民情,关心贫户,颇有政绩。

他被任命为京东运输使时,走访各地,尤其积极走访贫困冶铁户,并根据实际情况向运输部门报告,免除了这些贫困户所欠的官铁。

同时,他鼓励那些有能力开炉炼铁的人,发展生产。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政治上也颇有实绩。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

他一直致力于平反冤狱、维护治安、打击豪强、救灾防疫、疏河架桥、设置驿馆、修缮城池、兴办学校、削减公文、整顿吏治、废除苛捐杂税,深受群众拥戴。

任越州通判时,曾巩经常访问贫困户,发起税务部门内部整改,叫停超额赋税的征收;在饥荒年下令让富户平价出售粮食。

任齐州知州时,他对地方黑恶势力重拳出击,一举端掉杀人越货、为恶不做的黑势力团伙。

在为官上,曾巩奉公不阿、勤于政务;在文风上,他简洁庄严、安和雅致。正可谓是“坐得端,行得正”。

这类官员若是穿越到现代社会,非常适合担任基层地方官,下乡访问贫困户,为国家扶贫事业做出贡献;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他们也适合担任维护治安、扫黑除恶、整治官员贪腐的职务。

屡遭挫折,百折不屈

宋朝官员也有不得志的,他们担任官员时或因为口直心快,或因为触犯权贵的利益而被贬,例如“乌台诗案”后被贬的苏轼、欧阳修、范仲淹等。

苏轼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但在他的整个仕途中,却是坎坷的。要么被降职,要么就在降职的路上,最后的结局也是死在降职路上。

但即使多次受处分,甚至判刑入狱,他始终没有自暴自弃,依旧保持初心,珍惜朝廷分配的每一个岗位,认真履行职责。

苏轼出仕到杭州时,刚好遇上杭州大旱饥荒之际。苏轼请求朝廷用大米来赈济饥民。

后来,他降价卖了常平米,做了很多浓粥和汤药,派人带着医生分邻治病,救了很多人。

无论后来被贬多少次,苏轼都能认清形势,为民着想,做出一番政绩。

这样的人才即使到了现代当官,也是组织部门所认可、所需要的始终保持初心使命、服从组织安排的干部。不过,苏轼的生存能力也不仅仅体现在官场上。

作为北宋诗坛上第一大家,他博学多才,对诗歌艺术手法的掌握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他的作品中,几乎没有任何主题不能被纳入诗歌。

这样的苏轼即使到了现代,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笔力成为当代文豪。苏轼还是个美食大家,再加上他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当个美食博主也不为过。

不仅如此,苏轼还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

在他眼中,极其平凡的生活内容和自然风光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赤壁赋》、《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等诗。

在这些诗歌中,自然现象上升为哲学,生命的感受也转化为理性的反映。

当他成为美食博主时,极大可能在视频中分享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

在当下高压力、高焦虑的社会,他会乐于开导观众朋友们学会乐观看待一切,用他洒脱的人生情怀告诉当代年轻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让年轻人减少内耗、勇于面对失败与挫折。

同样经常被贬的还有范仲淹,他曾三次被贬。

但个人认为他在现代社会依然更适合担任官员,他的诗歌存世305首,大多抒写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或是表达或关注民生,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样的人在现代社会简直就是天生为人民服务的好官员。

因“乌台诗案”遭贬的还有欧阳修,我们最熟知的便是他的《醉翁亭记》。

作为北宋一代文宗,欧阳修还被誉为“千古第一伯乐”。

他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不吝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

这些都与欧阳修的学识、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

“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

这样的人才在现代最适合担任老师或者人力资源总监,为社会培育人才、挖掘人才。

欧阳修的史学成就也很高,他参加修定《新唐书》250卷,又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

到现代,他完全可以凭借他的史学素养继续研究历史。

苏轼的弟弟苏辙同样也是北宋的官员,他与哥哥一样也多次遭遇被贬。

但他若是穿越到现代,除了继续担任官员,还特别适合当一名辩手。他擅长政论与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三篇,纵谈天下大事,论断相当确切。

《上皇帝书》说“今世之患,莫急于无财”,亦切中肯綮。不仅如此,他还与王安石辩论“青苗法”,十分精辟地指出各个环节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听得王安石竟也觉得有理。

他与司马光辩论“雇役法”,《宋史》称其“论事精确,修辞简严,未必劣于其兄。”他还与皇帝辩论,亲自上书反对宋哲宗恢复熙宁新法,宋哲宗气得把他贬去知汝州。

数月后,他又被贬为左朝议大夫、知袁州。结果尚未到任,又三次被贬试少府监。这样的人到现代简直就是妥妥的冠军辩手!

结语

总而言之,宋朝这些乐于奇思妙想、个性十足的官员即使穿越到现代也能尽其所能,活出精彩。

宋朝官员大多为文人,他们往往博览群书、出口成章,而且是综合型人才,他们很多不仅仅是政治家,还是文学家、艺术家等。由此可见,读书永远是成才的必经之路。

现代社会何尝不是如此,只有多读书培养技能,成为人才,才能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

有责任、有担当、有才华的宋朝官员在现代社会完全可以闯出一番天地。

当然,不是所有宋朝官员都可以在现代社会继续如鱼得水地生活,大部分官员因为赵匡胤的“勒石三戒”而无所畏惧,又因为文官地位高、待遇好,欺压民众、奢侈度日是十分常见的。

这类人来到现代社会,如果继续当官,需时刻提醒自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改变在宋朝“奢侈度日”的生活状态。不然,这类官员就可以考虑转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