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魔术与文学

 泠申 2023-09-02 发布于江西

最近写的东西很少,几乎没写一行字,没劲写。

似乎总有那么一段时间,啥也不愿动,宁愿忍受时间带来的虚无,也懒得写。

写带来了失望,我失望嘛,不,我不想失望,因此就不写。

可是有的人总在写,总是有出版资源。

前几天花两个晚上读完了某大师新出版的话剧《鳄鱼》,这本子不长,才不到十万字,是外逃贪官在美的十年日子,生命的最后十年,妻离子死,自己惨倒在鳄鱼口中。

不管营销怎么吹,它的水准也就是大师的习作而已。当然,它具备基本的艺术性,可字里行间浓烈的说教和为某种政策备书的倾向,着实令人反胃,加上一篇说教味更加浓烈的后记,那就是摆明了不让人好好吃饭。

感觉作者和谁做了一次交易,为这个所付出的,就是大师的文学声誉。

文学,其实和魔术差不多。一流的文学,就是一流的魔术表演。拙劣的文学,就是一眼假的表演。最能体现文学的,是小说,小说体量大,人物多,维度丰富,是诠释文学的最好文本。小说,带给读者,不该是智性的觉醒和启发,而是感官的冲击,数百页的情节,跌宕的人物命运,甚至一句对话,可以做到奇崛、怪异、震撼。这一点魔术也可以拿来类比。Mac king,麦金,吃兔子表演,大伙可以搜来看一看,一只怠惰的兔子,摆弄来摆弄去,忽然手一掩,将兔身揉成一团,快速塞进嘴里。可想而知第一次看,特别是现场第一次看,尤为震惊。真像一只活生生的兔子被囫囵吞入。那白绒绒的兔毛,腥臭的五脏,这么悉数吃进去,直接碾碎了观念中的饮食习惯。精巧设计的视觉冲击,只教人拍案叫绝。

谁能想象魔术师站在偌大的表演台说教?这个方面,相声、小品就差一点,他们喜欢干这种事,以俏皮推销主题。魔术表演可不爱夹带私货,它就是让人在某种行为、动作下,惊奇、惊叹,甚至心悸,伴随着表演的成功,那紧张到嗓子眼的情绪迅速释放,就像性爱时的肉体在热烈的起伏中获得高潮。

当然了,文学自古爱说教,连情色小说都务必要续一个道学口吻。其实这是很不对的,不对之处就是他们看不起读者,觉得看书的人不如写书的人有学问,需要写者在观念上、思想上,引导一番,这样看书的人,吸收了觉悟,就和写者步调一致了,人文道德就提升了。这对吗?简直大大的错误,这样做,岂知看书的人莞尔一笑,又或在背后指名道姓地开骂呢,先骂作者,再骂出版社,骂二者其心皆可诛。

所以吧,写者应该学魔术师,只表演,不说教,演完了再说,或者干脆不说。就算场面上不可避免讲话,也该把观众逗乐,逗出兴致,而不是觉着自己有点资格,大肆宣扬什么道理和标准。不然,读者做甚么买这样的书,听他叭叭放屁,读者是二货傻冒么?

附:有些兄弟很不以为然上一篇关于茅盾文学奖的观点,有所指摘,这个我接受,但是某几个棒槌觉得自己有识,开始在这块清净地胡乱地拉屎,居高临下地“教育”别人,这就是脑子被夹,所以去小黑屋治疗几天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