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毛主席的生日宴上出丑——她是一只叽叽喳喳的小燕子

 澴川行者 2023-09-02 发布于山东

1964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70岁诞辰。

毛主席请了几位特殊的客人,在人民大会堂的小餐厅里,举行了一场特殊的生日宴会。

宴会途中,大家正在边吃边聊时,其中的一个小女孩,突然对服务员说:“别端走啊!还没吃完呐!”

毛主席听了,觉得可能是饭量不够她吃吧,便让服务员给她又加了一份饭。

这下,倒是让她这个小女孩有些不好意思了。

原来,当时的桌子,没有现在的转盘,由于相隔太远,每个人都只能吃上摆在各自面前的那几碟菜。

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够吃到不同的菜,服务员就会将已经吃上了几口的菜,先端过去,换上别的菜,等别的菜吃了一些了,再将原来的菜又端上来。

不知真相的小女孩,还以为服务员是要把那些没吃完的菜,拿去倒掉呢,这才不让服务员端走。

而毛主席也是理解错了小女孩的意思。

然后,知道了真相的二人,不由得都哈哈大笑起来。

那么,这个因为没见过世面而出丑的小女孩,是谁呢?

她就是当时全国闻名的劳动模范,天津市宝坻县"邢燕子突击队"的领头人邢燕子。

当天,毛主席所宴请的几位特殊的客人,就都是像她一样,在各个基层最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做事的几个人,他们分别是王进喜、陈永贵、董加耕、邢燕子。

而陪同着他们,与他们同桌吃饭的,除了毛主席之外,另外还有罗瑞卿、钱学森、彭真、谢富治、曾志。

邢燕子原名叫邢秀英。

因为,她是在北京出生的,她爸爸就在燕京、燕生、燕子三个名字中,选了这个名字,作为她的小名。

后来,有个记者在写报道时,说燕子这个名字更生动,更形象,就用邢燕子这个名字,来作为她的正式名字,对她进行报道。

所以,以后大家都叫她邢燕子,她的本名邢秀英,反而是很少有人知道了。

邢燕子出生在1941年,从小跟着爷爷在老家农村长大,而她的父亲,则是天津市一家工厂的副厂长。

1958年,高小毕业的她,完全有条件去当一名工人,也可以继续去读书。

但是,她当时觉得,农村非常重要,党需要知识青年留在农村,农村知识青年都应该听党的话,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所以,她就选择了回到家乡,在天津市宝坻县司家庄务农。

而她做出这个决定,是在国家大规模动员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之前的前10年。

邢燕子刚回家乡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最困难的年头,生产队派她去幼儿园当教养员。

但是,面对当时三年自然灾害最困难时期的情况,她不甘心躲在后面享清闲。

冬天,冰上打鱼的季节到了,打鱼,和割苇编帘子,是帮助乡亲们度过灾荒的主要副业生产。

刚刚18岁的邢燕子,就串连了7名青年妇女,组成北大洼头第一个妇女打鱼队,在2尺来厚的冰上,凿洞下网。

起网时,网绳一出来就冻成了冰棍,抓在手里刺骨地寒冷,她们却全然不顾,一心只想多打鱼。

她们白天网鱼,晚上在马灯下编苇帘,三个月下来,就为全队创造了3900多元的副业收入。

这为全大队乡亲们度过灾荒,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而由邢燕子的这个事迹,我们就又想到了大寨大队“铁姑娘队”队长郭凤莲的事迹。

郭凤莲不也是在大寨大队当育儿园园长,却不甘心享清闲,而去组织其她女青年,组成“女子突击队”,和男人们一起修田整地,抗洪救灾吗?

所以,她们能够成为劳动模范,并不仅仅是因为她们积极肯干,更重要的,是她们具有头脑,具有开创精神,是她们还具有组织领导能力,能够鼓舞人心,带领大家一起干。

由于邢燕子带领大家干出了成绩,她们的事件就受到了广泛的报道。

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也写了《邢燕子歌》予以宣传。

郭沫若写道:"邢燕子,好榜样/学习王国藩,学习铁姑娘 /全家都在城,自己愿留乡/园中育幼幼成行,冰上治鱼鱼满网/天荒地冻,抢种垦荒/要使石头长出粮/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一切工作服从党。北大洼变成金银窝/燕子结成队,奋飞过黄河!"

1960年10月12日,邢燕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同时,她与另外两个全国回乡知青的典型,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徐建春、吕根泽互相下战书,进行"建设新农村"的友谊竞赛,在全国各地农村知青中产生了极大的感召力。全国各地的农村知识青年,纷纷响应他们的号召。

在当时严重的饥荒已经蔓延到全国的关头,他们发出的劳动竞赛活动,稳定了广大农村青年的情绪,鼓舞了他们"大办农业,大种粮食"的士气。

邢燕子出名之后,给邢燕子的信从全国各地涌来,"成麻袋成麻袋地装",当中更有不少求爱信。

这就引起了当时党组织的注意,后来,党组织为她选了村里的生产小队长王学芝。

王学芝家是困难户,一家兄弟四个,加上父母,才两间半房,但他是个老党员,政治上可靠。

邢燕子一开始并不乐意,主要是王学芝比她大六、七岁,而她想找个跟自己同年的。

可是,邢燕子的爷爷喜欢王学芝,说他老实厚道,将来肯定不会出问题。

邢燕子就听党和爷爷的话,同意了与王学芝结婚,他们是典型的先结婚后恋爱。

1961年7月3日,邢燕子结婚了。

他们家里穷得什么都买不起,邢燕子嫁过来,公婆只好出去借宿。

3天后,新婚的邢燕子,就和丈夫搬到了婆家早年喂驴的小草棚里。

那个棚子只有1米多宽,没有床,就搭了个简单的土炕,站起来都直不起腰,一下雨就漏水。

邢燕子不能像普通妻子那样,天天为丈夫做饭,丈夫就一个人随便对付。

两个儿子相继出生之后,丈夫又当爹又当妈,却从来不曾埋怨过她。

邢燕子特别感激她丈夫的是,她的两个儿子,年龄相差8岁,原因是她1962年生了大儿子之后,为了不耽误工作,就先斩后奏,趁到天津开会的时候,采取了避孕措施。

就这样,丈夫都没说一个"不"字,还跟她一起瞒着公婆。

1969年,邢燕子被选为中共九大代表,又被选为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宝坻县委副书记,天津市委书记,头上的官衔达16顶之多。

1973年4月,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提名,她随中日友协代表团访问日本一个月。

接着,又与侯隽一起参加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她俩对领导干部"走后门",把子女送去参军、上大学的现象提出尖锐的批评,希望中央能够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同时,对知青的住房困难,安置经费偏少,口粮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不少建议。

1976年10月"四人帮"垮台后,紧接着在1979年发生了中国知青的大返城,一场长达27年的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落下帷幕。

此后,邢燕子的名字,便在媒体上消失了。

1981年,邢燕子离开了宝坻县,调到天津市北郊区的知青农场工作。

这一点,也和大寨大队郭凤莲一样。

郭凤莲也是在这时候,被调离了大寨,去一个地方担任副职。

1983年6月,天津市组织部找到她谈话,称新市委班子成立了,不再安排她进常委班子,不再担任市委书记。

1985年天津市政协换届,有关部门又以"中共党员在政协里头的比例太大,不利于统战工作"为由,解除了她天津市政协副主席的职务。

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在北京召开,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与候补中央委员名单中,没有了邢燕子。

她去找当时天津市市长李瑞环同志,希望组织上安排她工作,不久,她从知青农场调到北辰区,担任人大副主任,分管城乡建设与环保。

2009年,邢燕子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019年,她又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的荣誉称号。

2022年4月6日早晨7时40分,邢燕子病逝,享年81岁。

邢燕子先后受到毛主席的5次、周总理的13次接见。

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是毛主席牵着手,把她领上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席台。

当年的话剧《邢燕子》,一共演出了124场,观众踊跃,一票难求。

一天,《邢燕子》正在剧场演出,闭幕后,从台下走来了一位姑娘。

原来,她就是大名鼎鼎的邢燕子。

剧院领导知道后,热情地把她领到化妆室,和演员们相见。

两位邢燕子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有趣的是,她们两位邢燕子十分相似,都是穿着朴素、憨厚热情,个头也差不多。

俩人都穿了一件浅红色的上衣、深蓝色的裤子,都留着短发,并扎有一个美丽的蝴蝶结。

所不同的是,真的邢燕子的领子处,露出一个内衣的小翻领,增添了几分俏皮。

再就是,由于田间劳作、风吹日晒,她的面孔更显得黝黑健壮;而演员邢燕子因为化了妆,则增添了几分红润漂亮。

邢燕子看着后台的服装、道具,觉得十分新鲜;而演员们望着自己所歌颂的英雄就坐在眼前,更觉肃然起敬。

邢燕子激动地说:"你们把我演得这么好,我真是不好意思!"

演员们说:"我们演得再好,那是戏;只有你,才是真的!"

一个人的一生,不怕颠簸,不怕起落,就怕没有高度,就怕没有厚度。

邢燕子被毛主席牵着手,走上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席台,这是她这个人一生的高度。

邢燕子被搬上舞台,让观众景仰,让社会赞颂,这是她这个人一生的厚度。

不论她的一生,经历了多大的颠簸,经历了多大的起伏,她这个人的一生,值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