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渊明杯”中国文学艺术大赛| 方炳祥:春风惠临江(散文)

 世界文艺图书馆 2023-09-02 发布于江苏

春风惠临江(散文) 

方炳祥

临江是个小集市的名称,位于应城市黄滩镇南端,富水河下游东岸,买卖主要是在一条小街上进行。这条街一直以来叫临江老街,她是应城市的母亲河——富水河的末梢神经。她临着的是河,叫出来的却是江,听起来很大气,也很风雅。或许,她之所以称为临江,是因为河水流到这里就迫不及待地张望着汉江。这地方从前是应城南部水产品的集散地,曾经渔船云集,商贩蜂拥,贸易兴旺,名噪一时。

少年时期,由于我随父母下放到应城南部湖乡,因此我到过临江老街。老街较窄,也不长,抽支烟的工夫就可以从这头走到那头。她依偎着富水河堤,街道南北走向,门面东西相对,街心铺着青石板。那时的老街两边都是砖木结构、保存完好的二层楼房。间或冒出门口蹲着石狮、后面带天井的房子,粗大的柱子上朱漆尚存,这是从前大户人家的豪宅。楼上均为雕工精致的木栏杆,令我怀想当年大家闺秀倚栏而立的情景,挽起我多少想入非非的少年心结。木质大门上浮雕的古典人物、古典诗词、花鸟虫鱼做工精细,栩栩如生。用手摩挲这些民间艺术品,想象着当年木匠们的精雕细刻,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

发源于随州大洪山深处的富水河九曲十八弯,全长二百余公里,蜿蜒迂回至应城南部湿地,最后溶入汉江。富水河沿岸,零星的码头如一线串珠,临江老街是终点码头。

老街的人们临河而居,依托环境,修茸埠头,自成集市。周围的村落全是一些水汪汪的名称。河岭村、沿河村、新潭村、临江村、上河村、江湖村等村落围绕着她,烘托着她,依赖着她,向世人讲述着她的水文特色;每年端午节的龙舟竞赛,向世人演绎着她既竞争又和谐的旋律。

临江作为富水河终端的水产品集散地,其兴旺直接带来了老街的商贸发展。街上的小吃店、缝纫铺、照相馆、豆腐坊、酿酒坊、木器店、铁匠铺、竹器店、渔具店、肉案等应运而生,繁荣异常。

那时,老街北头是一个庭院深深的照相馆,门口总倚门而立一位眉清目秀,扎着麻花辫,衣着干净鲜亮的年轻女子,玻璃橱窗里尽是她的各式照片。据说当时县城里有很多工人和军人在追求这个女子,后来不知她嫁到哪里去了。 

老街中间有个较大的副食店(那时叫供销社),经营烟酒糕点及各种调料,由二位女青年负责营业。她们二人的个头差不多一样高,长得一样的白净漂亮,齐刷刷站在柜台后边,让商品增色不少。我当年来副食店秤盐打醋,进门就能闻到令人心醉的红糖及烟酒香味,如赶上她们中有哪一位心情好,就会送给我一缕灿烂的微笑,这样的微笑会让我感动良久。

副食店的斜对面是一个大众小吃店,店内经营蒸菜和小炒,其中的粉蒸泥鳅和清蒸甲鱼名闻遐迩;店门口有一个白案(也叫勤行),供应包子、馒头、油条、大饼、馓子、麻花、金刚脐等面制干货,其中的冲担锅盔和草鞋板子锅盔独具特色,非常出名。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应城县革委会开启富水河人工河道建设工程,经过数年时间的奋战,全县人民开挖出一条从北至南,全长近四十八公里的较直人工河道,直通汉江。富水河改道后,临江老街这里的河段称为故道,变成一条死河,南部的湿地也由于围湖造田而逐渐消失。从此,缺水少鱼的临江老街失去了资源和魅力。

记忆中的临江老街就像一本内容丰富的连环画,记载着“三自一包”、“四大自由”时期鲜活的历史,我时常有重新翻阅那本连环画的冲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的某一天,我和一位文友漫步在临江老街,用发现的眼睛搜索那些历史的见证。但见街道两旁的老屋都已非常陈旧,店面一律上锁;有几处房屋成了残垣断壁,梁柱腐朽;街上没有行人,偶尔出现一条小狗对着我俩狂吠;间或看见一个在门口晒太阳的老人和坐在枷椅里的儿童,用迷茫的眼神打量着我俩;街心的青石板还在,似乎没有从前光滑,有的地方还缺一少二,我们不得不绕行。

来到河堤上搜寻,那三个青石码头依旧垒列整齐,但石板的缝隙长满荒草。码头终端的系绳石柱仍在,深深的勒痕也很清晰,但河中没有了船。河滩长满了水菠菜和水花生,我知道这几种植物不需选择生长环境。河水是浑浊的,凝滞的,水面覆盖着一种俗称“无名籽”的浮萍。忽然发现有位老汉站在浅水中收取迷魂阵的“胆”,但里面只有些许小泥鳅和小龙虾。我同样知道这两种小动物对水质的要求不高。

        码头虽然健在,渔船无迹可寻;水面虽然无痕,鱼鹰毕竟游过。从前的集市贸易究竟去哪儿了呢?在老街的东边,我们终于看到了一个用钢管、角钢和石棉瓦做成的小型菜场,里面虽在卖鱼,但这些鱼都是人工养殖池送来的,看上去就像三高病人一样不健康。菜场上做买卖的都是一些老年人,我知道年轻人都到大城市打工去了。我惆怅不已,乃吟《临江仙》词曰:“悠悠富水穿境过,苍穹见证彩虹。渔市水产皆成空。古街依旧在,少年变老翁。回眸青石码头上,几番修缮异同。数码相机录陈迹。水文地理事,都在变迁中。”

2023年4月份,正是春意盎然时,一直想去郊游,却总没有时间。日子行走的脚步已到了谷雨,眼里和心里充满急切和期盼。这个星期天的早晨阳光明媚,我既有心情,又有空闲,恰逢文友打来电话,说鱼儿已过了产卵期,约我到临江老街的富水河故道去垂钓,我欣然答应。

文友带齐两套渔具,骑上摩托车,载着我出发了。摩托车轻快地行驶在郊外的水泥道路上,两旁的庄稼挂满晶莹的露珠,在朝阳的照射下形成金波向两旁闪开。沿途,黄灿灿的油菜花已近稀疏,星星点点的仅存于杆尖,取代那些凋零的油菜花而结出的油菜籽高高低低地罗列在油菜杆上,愈是低处愈是饱满。它们拥着挤着,踮着脚,尽力地接受着阳光的抚爱。偶尔一两只蜜蜂“嗡嗡”飞过,吟唱着季节更替的谣曲。麦苗由青转黄,麦穗也渐趋沉甸,低着头,微笑着向我们讲述即将丰收的喜悦。

文友是应城市政协委员,经常到基层考查社情民意。四年前,经过多方考查和调研,他的一份《富水河故道治理》的专题报告递交到市政协,常委会通过了这一议案,政府集资在富水河故道上游兴建了一个污水处理厂,在下游进行了河床淘淤,河汊疏浚,湿地生态修复。

摩托车驶上富水河故道的河堤,但见堤面全部硬化,堤岸绿树成荫,柳丝轻拂,鸟语啁啾,眠蛹化蝶。堤坡灌木丛生,葳蕤的青藤缠绕其间,野蔷薇丛中生满嫩嫩的“芽芽蓬”,金银花并蒂开放,散发着阵阵幽香。河滩绿草如茵,野生的草莓像精致的小灯笼,在杂草丛中殷勤地张结着神采,水牛们不慌不忙地吃着嫩草。水湄上,涉禽在轻松地觅食。浅水中,蛙声此起彼伏,扁担草、虾须草、牛尾巴草随着脉脉的流水轻轻摆动,小鱼儿在里面捉迷藏,小螺蛳附着在草茎上荡秋千,红蜻蜓用尾巴轻捷地点击着水面产卵。河堤两边,巍峨的铁塔隔河耸立,弧垂的电缆将它们连成一线,把蓝天撑得高高的。武荆高速公路大桥飞架南北,宏伟壮观,正在铺设一幅立体的画卷。我觉得,富水河故道的水似乎比从前更加清澈了,更加丰腴了,更加生机勃勃了。河道的拐弯处,会蓦然冒出几条小船,水雾氤氲中,画面显得从容而淡定。临江老街依傍的那段河堤到了,只见堤坡新建了一个古色古香的悬臂式长廊,三三两两的女人和孩子在上面悠闲地散步,赏景;河岸停泊着几条惟妙惟肖的塑钢龙舟,几十个生龙活虎的年轻人在上面排练着竞赛动作。

我俩来到临江老街的北头,就见一个广场,几个老翁正在朝阳中打太极拳,一群老妪随着欢快的音乐在跳广场舞。花坛中姹紫嫣红,绿带里树木繁茂。广场的南边建有一个牌坊,上面镌刻着临江老街的历史沿革。文友在停车棚里停好摩托车,带着我来到原先的老街,但见街道拓宽了,且都已硬化并刷黑,沿街的老房屋大都拆建,那些有文化价值的旧宅比如“德顺和”、“大中和”、“祥兴记”、“彭凤仙”进行了修缮,恢复了原貌,房屋的立面涂鸦成了颇具水乡特色的文化墙。此时,各路渔船早已汇集到富水河埠头,老街成为了水产品的世界。但见箩筐中,各种小鱼活蹦乱跳,各类大鱼张合着腮盖;木盆里,各类蛤蜊及虾蟹应有尽有;网兜中,乌龟和甲鱼瞪着小眼睛蠢蠢欲动;竹篓中,泥鳅和鳝鱼滑滑溜溜地钻来拱去;地摊上,藕带、菱角、茭白、鸡苞梗、艾蒿等特产琳琅满目;台面上,糊着黄泥的盐鸭蛋以及裹着谷壳的皮蛋枚枚个头十足。街上的顾客摩肩接踵,讨价还价声充斥于耳。买卖人边用手指比划出特定的数字,边说着江湖套话,成交后用手机扫码付款,双方便露出满意的笑容。看着眼前这既熟悉又陌生的景象,我切切实实感受到临江老街的生意比从前更兴旺发达了,街景也旧貌换新颜了。

我和文友吃罢老街上的特色早点——鳝鱼米粉,来到富水河畔的最南端,选好窝点,投下适量的窝料,再拿出钓竿,系上钩线和浮标,在鱼钩上穿好鱼饵,坐在小马扎上开始垂钓了。

不一会儿,浮标沉入水中,我赶紧扬起钓竿,一条鲫鱼便被钓上岸来。文友也钓起了一条鲶鱼,我俩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文友边注视着浮标边告诉我,由于污染源的治理,河道的疏浚,近几年富水河的水质明显改善,河中的生物链形成了良性循环,各种淡水鱼繁衍生息,数量极多,成了人们垂钓的最佳地点,并向我详细讲解了这里的历史掌故,以及水乡文化和美食文化的复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升。又提醒我,你这整天伏案的码字师傅,不要再宅家闭门造车了,常来临江老街走走看看吧,说不定可以找到写作灵感哩。我听后,开心地笑了起来,于是根据他的讲述,即兴吟一篇《临江老街赋》曰:

“应城南郊十里,县河逶迤九变;河湖勾连胜地,先贤依水兴镇;临江老街者,始于洪武,成于雍正,兴于建国,盛于当今。临富水河,通陆冠名百年;挹天鹅湖,浴水交通八面。时光荏苒,沧海变为桑田;岁月静好,物品化成流形。感昔怀盛,藉古祈今。

老街卧堤,南北中分;小巷及岸,前后生烟。迁徙之民,居于坊间。朝迎甘露,鸟立檐牙脆鸣;夕拾余晖,鱼跃河面泛鳞。清流悠悠,饮瓢止渴,虾须草绒毕现;河床缓缓,少长咸集,盥洗捣衣于边。水清蒲绿,人境协韵。水乡古街,湖区集镇。家家为商,户户守信。老店'祥兴’,铺坊相连;豪宅'中和’,五重天井。应接不暇'德顺和’,人声鼎沸'彭凤仙’。舟楫梭行,山珍湖鲜盈市;摩肩接踵,流贾坐商双赢。市场繁荣,商盛财兴。

老街居民,善若富水,义薄云天,受之滴恩,报以终生。二十六姓氏皆兄弟,四海所来,亲疏无分;七十二街坊似姊妹,三家壁连,长幼有伦。同街居住,尚崇和家睦邻;出入相见,最宜注重人情。买卖无锱铢之较,商户无龃龉之争。百业共生,海晏河清。

以文化人,尊贤重教争先,中考夺冠,高考取胜;以德育人,众生创新守正,匠人勤心,精益求精。木雕精美,刀镰盛名。湖鲜珍馐,香满街,味诱人;龙舟竞渡,承先贤,启后生。中元放灯,河道流星;船舫舞台,角靓腔甜。沿河寺慈航普渡,新戏楼乐奏钧天。临江文化,薪火相承。

物华天宝,水生茭莲;钟灵毓秀,地育名人。群英荟萃,安国兴邦有功臣;人才辈出,工农学商多精英。建黉兴医,优乡厚民。桑梓情怀,后世当鉴。和风畅,盛世行,建广场,修荒庭,村村通,处处新。乡村振兴,旧貌皆换新颜;旅游发展,古厝修复原型。临江古韵悠悠,咏沧桑古韵萦怀古渡;老街新风爽爽,乘时代新风和唱新声。时人再访旧迹,古街重赋新篇。”

我们的浮标频频点头,水中的鲤鱼、扁鱼、鲷子鱼、黄骨鱼、翘嘴白鱼、麻郎鱼、刀泥鳅等被我们接二连三地钓进网兜,在里面“噼噼啪啪”地甩着尾巴。

这时,从河谷传来清脆的歌声:“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歌声愈来愈近,转过一道河湾,一个红衫小姑娘出现在我们的视线。她大概十岁左右吧,挽着一个竹篮,穿着胶鞋,走走停停,时不时蹲下身在堤坡采摘着什么,弯下腰在沙滩收集着什么。到了跟前,才知道她篮中是一些河蚌、蛤蜊,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菜。

  我不禁问她:“你为何采集这些东西呀?”

“采回家待客呗!”小姑娘一点儿也不认生,小大人似地回答我。

我和文友相视愕然,又问:“待客?你家没有好东西待客吗?”

小姑娘白了我们一眼,一副瞧不起的样子回答我们道:“看你们都是城里人,怎么连这也不懂啊?告诉你们吧,现在的人们大鱼大肉吃多了,都时兴吃野菜,所以我妈妈叫我来收集哩。”

我和文友被她的神情逗乐了,哈哈大笑着问她采摘了哪些野菜。小姑娘把竹篮放到我们面前,指着里面的野菜告诉我们:“这是野生枸杞的嫩芽,这是水芹菜,这是野生韭菜,用它们炒腊肉可香嘞;这些河蚌和蛤蜊,用它们的肉炒酸菜,可好吃哩……”

   我们点头赞同,又问:“为何要到富水河畔来采集呀?”

“因为这里的环境没有污染,野味有灵气呗。”她说完,朝我们伸了伸舌头,扮个鬼脸,然后唱着歌上堤回家去了。

  听着小姑娘渐行渐远的歌声,抬头望着蓝天白云,我的心情格外明朗。感谢文友这个政协委员的提案,欣赏政府的采纳和综合治理,让我们有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陶冶性情的休闲方式。感谢造物主的赐与,使大自然异彩纷呈,让我们来认知,来感悟,我相信,上帝在造万物时,赋予它们同样的尊荣。

一波一波季节的清风拂过我的面颊,一缕一缕时代的气息沁入我心底的柔软处,阳光也跟着照进心田来,让我温暖而陶醉。在暖融融的春阳下垂钓,我的心渐渐被融化,随着富水河的碧波一起荡漾开来……

       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