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凡事换个角度,是一种很高级的情商

 布衣粗食68 2023-09-02 发布于湖南

角度不同,风景不同,心境不同。

正如小说家古龙说的:“同样的事情,同样的地方,同样的人物,但你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心情去看,便会得到不同的结论。”

人在社会上混,总得和别人打交道。情商低的人,喜欢以己度人;情商高的人,常常以人度人。

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看什么都会顺意,待任何人都会暖心。

01

无法理解的,反过来看。

在一个人来人往的车站,一个赤脚的穷孩子,闲坐着,很是迷茫。

一个打扮时髦的孩子,挤过人流,上了车。

忽然,时髦孩子左脚上的鞋,掉下来了。人已经到了车里,被挤到了车窗边。

穷孩子飞速跑过去,捡起鞋子。此时,车缓缓启动。他喊着、追着:“鞋,你的鞋。”

很多人看到了这一幕,认为穷孩子太棒了,虽然无法赶上车,但是其内心的美,一览无余。

一只鞋子,从车窗上飞出来,朝着穷孩子——那是时髦孩子右脚上的鞋。

穷孩子拿到了两只鞋,还看到了时髦孩子对他挥手、微笑......

人们再一次被感动。

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看,两个孩子都是很棒的。可是我们再换一个角度,发现时髦孩子失去了鞋,他下一段路,会走得磕脚。

穷孩子和美丽的鞋,格格不入。甚至不知真相的人,会认为他偷了别人的鞋。

是的,我们看人的角度,就是这样多姿多彩,有令人忧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那些看起来不错的人,也有难堪的一面,我们无法理解。看起来难堪的人,也有好的一面,我们无法知道。

但凡让我们无法理解的,就反过来看。你一准会发现不一样的美好。

我的一个朋友,看到女儿在书里反复写一个男孩的名字,以为是恋爱的节奏。于是苦苦追问。女儿哭着说:“他患白血病了,我很担心......”

朋友愣住了,很久都不知说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历程,感悟不一样,认知大不同。如果你反着看,顺着也看,一切都释怀了。正所谓,太阳底下,就没有什么新鲜事。

02

没有结果的,最吸引人。

数学博士生导师徐晓平在一次演讲中,说了“残缺就是美”的观点。

维纳斯的美,不是因为极致完美,而是因为少了臂膀。如果是普通的女子,估计大家都记不住了。

数学的美,就是因为“搞不懂、没结果、无限循环”等。比方说,圆周率,是一个无限长的数字。总有人,以记住多少位数字而骄傲。

费尔马在《算术》里写道:“我发现了一个奇妙的证明,但是这个空格太小了,写不下。”言外之意,这个证明是很复杂的,但表达的方式却很有趣。

有很多数学问题,人们只能猜测,无法知道精准的答案。因而,留下无限的遐想空间,也吸引了无数的人,参与解答的过程。

事实上,类似数学的道理,可以引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你爱上一个注定不能在一起的人的时候,会很难受,甚至认为对方太无情了。但是你换个角度看,无情也是友情。

因为爱而不得,你一直思念,一直回忆某个美好的片段。若是得到了对方的爱,你反而失去了这样的美好。

当你努力做了某件事,但是结果仍旧不满意。此时的你,会想尽办法去让事情完美一些。追求完美的过程,就很精彩了,是另一种完美。

无解的事情,以为不可能知道,所以一直想知道。这就是神秘的美好。

朋友、亲戚打交道也是如此,彼此不了解的时候,就很友善。彼此知根知底了,反而会有误会甚至是瞧不起、仇恨等。

有些人,不太理解,那么你就不要苦苦追问,不远不近地看着,反而表示了尊重,形成了良好的感情。

03

让人伤心的,本就是爱。

伤心的,也是情商吗?或许很多人疑惑。

伤心的对立面,就是喜悦。这样想来,你就能够知道情商的源头了。

清代的郑板桥,是一个很有名气的人,也很受人尊重。

他过世之前,很担忧不上进的小儿子。于是,他让小儿子走到床前,说:“想要尝一尝你亲手做的馍。”

看到奄奄一息的郑板桥,小儿子很是愧疚,也迅速开始做馍。

但是小儿子平时很少做家务,学习也不够,因此越急越慢。

馍还没有做好,郑板桥就过世了。

小儿子嚎啕大哭。擦掉眼泪,他发现郑板桥留下一行字:吃自己的饭,淌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小儿子顿悟,自己的人生应该积极向上了。从而用好的成绩,回报父亲的教诲。

因为孝顺方面有遗憾,因此子女要采用其他的方式来偿还。这就是人情的关键所在。

不管多好的感情,都会有伤心的时候。如果你一直伤心,就是情商低的表现。如果把伤心当成爱,当成崛起的力量,那就大不一样了。

能够刺痛心灵的,本就是“爱的表现”。这样看,你会倍感欣慰。

04

爱因斯坦说:“如果你不能改变旧有的思维方式,你也就不能改变自己当前的生活状况。”

换个角度,不是人围着人转圈,从不同的面看外貌,而是思维的角度要改变,人的格局要放大,眼界要宽。

不管你面前的人是谁,做了什么事情,你都不要从一个角度去观察,而是左看右看,前思后想。

世界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社会从来不缺真情,而是缺少感悟美的心灵。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