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人马本斋,难得一将才

 昵称14934981 2023-09-02 发布于辽宁
图片

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刚走进穆斯林学堂,就被等在门口的私塾先生疾言厉色地叫住:“你,跟我到书房去!”

对于先生这样的举动,这个小男孩似乎并没有感到意外。

原来,这次考试中,先生让学生默写《增广贤文》中的一段话:“……贫穷自在,富贵多忧,不以我为德,反以我为仇……”

批阅试卷时,先生吃惊地发现,在32份卷子中,竟然有21份把“贫穷自在,富贵多忧”改成了“富贵自在,贫穷多忧”。

私塾先生感觉到这不是偶然的,一查问,知道了是这小男孩带头搞的。

此时的先生有些急不可耐了,因为他的屁股连凳子都没坐稳,就黑着脸问:“改写《增广贤文》的,是不是你带的头?”

这个小男孩没有慌张,他坦然地承认了。

“你乱改章句,蛊惑人心,是何道理?”先生声嘶力竭地问。

“因为这文章说的不公道!”小男孩理直气壮地回答。

“这《增广贤文》乃千古名言,岂能有错?”先生把声音提高八度了,以为这样可以从气势吓住这孩子。

但这个小男孩却丝毫没被吓到,他据理力争:“咱东辛庄的穷苦人,年年吃不饱,穿不暖,有啥’自在’可言?财主家一年四季吃着鸡鸭鱼肉,难道是’富贵多忧”吗?”

小男孩说出的这番话,竟让私塾先生一时无言以对。

这个语出惊人的小男孩就是后来的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

图片
图片

“风云多变山河愁,

雁叫霜天又一秋。

男儿空有凌云志,

不尽苍江付东流。”

这首展现了一个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男儿情怀。诗作者马本斋。

1931年9月,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北全境。当时,蒋介石已制订“先安内,后攘外”的基本国策,忙于“围剿”红军。山东的韩复榘、刘珍年均各怀鬼胎,只图自保。

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绝对不抵抗的密令,一枪未发撤到关内,把东北数千万父老乡亲置于日军的铁蹄之下。正在东北军当团长的马本斋闻讯满腔怒火,义愤填膺,当即请战,要求率部北上抗日,以身报国。在这样的情况下,马本斋的慷慨义举自然招致了上司的蛮横训斥。

眼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一步步沦落敌手,作为军人却报国无门,马本斋忧心如焚。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拱手把东北让给了日本侵略者,随之,东北沦陷。马本斋看到受苦受难的黎民百姓,又目睹了红军的英勇顽强,再也不愿为蒋介石卖命,遂坚辞不就,毅然弃官返乡。

图片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战火很快蔓延到马本斋的家乡,他的大哥及同村许多乡亲被杀害,悲愤交加,仇恨的烈火在人们的心中熊熊燃烧。

为了抗日武装,马本斋挨家挨户做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他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回民也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抗日救国义不容辞!我想以练拳院为基础,拉队伍,起来和日本鬼子干!”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群众的抗日热情日渐高涨。

1937年8月30上午,东辛庄清真寺里,聚集了数百人,热闹非凡。柏树上、墙上、柱子上都贴上了抗日标语:“各族人民共同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回回青年有志气,拿起刀枪杀日寇!”

马本斋看着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乡亲们,他挥舞着手臂喊道:“乡亲们,你们都看见了吧?日本鬼子把刺刀往我们胸口上扎,烧了房子,杀了人,就连这清真寺也不放过!乡亲们,要想活下去,就得抱起团儿跟日本鬼子干!大家这样信任我马本斋,我就是死了,也要把这口气争回来!”

这一天是回民义勇队正式成立的日子。

图片
图片
1937年9月,日军控制了子牙河、滏阳河水路。鬼子多次闯进东辛庄杀人、放火,抢走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和牛羊,还多次在清真寺前对回族同胞进行侮辱。

马本斋领导的回民义勇队刚刚成立,战士们手里拿的不是大刀,就是长矛,最好的也不过是打兔子的火枪了。这样如何应对现代化装备的日本鬼子?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马本斋正在为武器思虑,担任侦察任务的马铁男回来报告说,明天拂晓,山本联队有一辆军用卡车要从河间。经过,开往沧州,车上有枪支和弹药。

听了侦察员的报告,马本斋赶紧召集大家商定出一个伏击鬼子汽车的计划。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一辆大卡车就出现在河间开往沧州的公路上,因为路面坑坑洼洼,汽车只好放慢速度。

当汽车拐入一段两边长满灌木丛的路上时,突然,平地一声惊雷,火枪土炮从两边的树丛猛烈地向汽车射来。

车上的鬼子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惊呆了,他们飞速逃窜,火枪土炮没击中要害。

马本斋事先估计到了这个情况,提前让马铁男在前方路口设了埋伏,当敌车慌忙驶来时,突然,从路旁窜出一辆马车,“嘎”停在了路中间,挡住了汽车的去路。

这时,马本斋大声喊道:“冲呀!”
义勇队的队员,如下山猛虎,从树林里一跃而出,狂喊着冲向汽车。

吓掉了魂儿的小鬼子为了逃命,猛地一打方向盘,撞倒了几棵小树,汽车从马车的一旁窜了出去。

马本斋望着逃走的汽车,心想:送上门的点心,岂能让它从嘴边溜掉!他“刷,刷”砍断马缰绳,跃上马背,两腿一夹,马“噌”地冲了出去。看到追上来马本斋,汽车上的小鬼子慌乱地向他射击,子弹从马本斋的上下左右呼啸而过。

看着狂逃的汽车,马本斋心生一计,他把整个身体贴在了马肚子一侧,假装中弹,要掉下来的样子。

车上的敌人见状,高兴地狂呼:“打中了!打中了!”

在敌人得意忘形时,马本斋迅速地把手榴弹仍向敌人的汽车,只听“轰”的一声,汽车趴在浓烟烈火中不动了。

这时,七十名义勇队员已追上来,把汽车团团围住,那几个吓得屁滚尿流的敌人,被几个队员三刀两矛,结果了性命。

马本斋跳下马喊道:“赶快抢出武器,不要被火烧坏了!”
大家七手八脚把车上的武器拿下来,经过清点,此次伏击,一共缴获十八支“三八大盖儿枪”,五支盒子枪,几百发子弹,几十颗手榴弹,还有一部分被服。

头一次与敌人交手,就取得了胜利。群策群力和马本斋的骁勇善战、果敢机智,是旗开得胜的根本。

图片
1938年3月,回民抗日义勇队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改编为八路军河北游击军回民抗日教导队。5月4日,中央军委组建八路军第三纵队和冀中军区,吕正操任纵队兼军区司令员,王平任政治委员,下辖4个支队和4个军分区,主力部队共4万余人。马本斋回民义勇队,加入八路军以后,被正式命名为八路军回民教导队,后与回民干部教导队,合编成立“回民干部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隶属于冀中军区。

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决心为回回民族解放到底,而回回民族的彻底解放,只有在共产党的帮助和领导下才能实现。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他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
图片

1939年日寇扫荡华北,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在河间、青县、沧县地区转战,并在各大清真寺帮助“回民抗战建国会”组织伊斯兰小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在日寇对冀中根据地的扫荡中,与八路军主力纵队和贺龙、关向应率领的120师协同作战,取得重大胜利。

7月,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郭陆顺任政治委员。这年年底,日军乘机在深南修路筑堡,大肆“蚕食”。衡水一带日军则乘机依托衡水、深县等大据点,强征民夫抢修铁路,企图打开津浦、平汉两大铁路干线之间的通道,进一步分割和封锁抗日根据地。日军还经常出来扫荡石德路沿线村庄,气焰十分嚣张,百姓深受其害。

图片
图片

1940年初,冀中斗争形式十分严峻,马本斋奉冀中军区命令,率回民支队赴河北深县(今深州)南部康庄、榆科等地开展对敌斗争。

康庄,是日军盘踞在衡水据点和安家村据点中间的一个小村庄,是日军烧杀抢掠的必经之路。为了鼓舞群众斗志,保卫百姓麦收。回民支队决定给小日本点颜色看看。令员马本斋和政委郭陆顺结合康庄一带的地形,制定了一个周密的作战方案,至此,康庄伏击战就此打响。

5月29日深夜,回民支队二大队七中队,急行军至安家村据点附近,在封锁沟外的麦地里隐蔽,准备第二天拂晓向安家村的敌人发起进攻。马本斋司令员带领一大队,埋伏在离康庄一里多邢家村,准备截击溃退之敌。政委郭陆顺,参谋长冯克率领回民支队五六中队,埋伏在康庄两侧的麦田里,准备伏击衡水出援之敌。

5月30日拂晓,我安家村方向的部队,开始佯攻(敌人)安家村据点,一次精心策划的“引蛇出洞,围点打援”的战斗开火了。一时间硝烟弥漫,杀声震天。敌人弄不清有多少攻击部队,忙打电话向衡水求援。

鬼子不知道的是,电话一打通,回民支队的侦察员就立即割断了电话线。衡水据点的敌人与安家村据点的敌人失去了联系,无法再对安家村的敌人实行统一指挥。于是,衡水据点立即派中队长高田率日军小队,和一个伪军小队共80余人,火速向安家村方向驰援。

当日伪军接近康庄的时候,又是打枪又是打炮,搞了一阵火力侦察,见没什么动静,就放心地把部队变成六路纵队跑步前进。

眼看着敌人进入了马本斋设计的埋伏圈,战士们心里暗暗叫好,狗日的,看你们往哪儿跑?

指挥员一声令下,密集的火力一齐向敌人倾泻而去,霎时伏兵四起,火力漫天。这突如其来的一阵猛打,敌人惊慌失措,一下子乱了套,为躲避火力打击,慌不择路窜入了两米多深的道沟。回民支队的战士们见此情况,纷纷拉响手榴弹投进了道沟里,由于道沟直上直下,又窄又深,敌人只能盲目地举着枪向外乱射,欲战无力,欲逃不能,乱作一团,仅仅四十分钟援敌全部被歼,一场漂亮的伏击战便宣告结束。

这一站共击毙日伪军60余人,俘虏伪军20余人,缴获平射炮一门,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三挺,步枪60支,以及大批弹药。而回民支队因为组织严密、指挥得当,无一人伤亡。被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赞誉为“能征善战的回民支队”。

图片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回民支队的司令员马本斋更是回民支队的灵魂所在,尤其是在马本斋的带领下,回民支队更是屡建奇功。

1940年6月7日拂晓,一支由回民支队假扮日军的六十多人的小分队,悄悄潜入榆科东南约四公里的一个村子隐蔽起来。

马本斋觉得骑兵连指导员任振宇精明强干,长的又有点像日本人,就任命他担任“皇军”队长。

这天下午,四十多名“皇军”和二十来名“伪军”组成的“扫荡队”大摇大摆的出现在通往榆科据点的公路上。一路上,老百姓四处逃散,以为鬼子真的来了。榆科据点的伪军也摸不清“皇军”从何而来,不敢怠慢。伪军队长列队完毕,还没看清“皇军”队长究竟是啥模样,脸上就重重地挨了一个耳光。也就在这个时候,伪军发现这些“皇军”虽然穿着翻毛皮鞋,但都是光着脚没穿袜子。

伪军队长看出了破绽,于是,猛然大喊一声“有诈!”他喊声刚起,任振宇就一把抓住伪军队长,喝令他命令他的部下投降。八路军见机行事,当场开火,击毙伪军20余人。这次战斗只用了半个多小时,奇袭速战速决。当日伪军的援兵到来时,八路军已经扬长而去。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日军服装是就五月份康庄伏击战缴获的战利品。马本斋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是我党我军难得的将才。7月,回民支队获冀中军区授予一面锦旗,称他们是“打不垮、拖不烂、攻无不克的铁军”。毛泽东称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图片
1940年秋,在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中,回民支队在深南地区频频出击,扒毁敌人的交通要道,摧毁日、伪军据点和伪政权组织。支队本身也发展到3个大队11个中队约2100人。这场战役的打响给了侵华日军当头一棒,恼羞成怒的日寇调集精锐部队进驻华北,向华北各个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1941年1月,回民支队挺进到大清河以北,直逼敌人在冀中的心脏保定。积极配合当地军民破路、炸桥、割电线,粉碎了敌人的“新交通政策”。1941年6月,回民支队转移到无极、定县一带开展大规模的交通破袭战。7月,回民支队参加青(县)大(城)战役,在建国一带牵制敌人,袭击敌人27次,歼灭日伪军500余人,俘虏100余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有力地配合了八路军的正面战场。回民支队的接连胜利,引起了敌人极大仇视。日本侵略军为消灭回民支队,无所不用其极,但都没有得逞。

图片
图片
1941年8月27日,日本侵略军包围了东辛庄。

日本鬼子队长山本,拿着一叠钞票,在空中晃了晃,用生硬的中国话说:谁说出来马司令的妈妈,金票大大的给,谁的知道,快快说!”

见没人吭,汉奸崔丰九恶狠狠说:“太君的话你们都听见了吧!谁说出来有赏。”

还是没人吭。
崔丰久立即换了腔调:“同胞们呀,皇军也是一片好心,请马老太太去享受荣华富贵,你们都不说,这可不好啊。”

乡亲们仍旧不动声色。
敌人见这样问不出来,就对整个村庄进行了彻底搜查,仍然没有找到马老太太。

这下敌人没了耐心,直接把村民马维良拉出来,拳打脚踢刺刀划,折磨的死去活来,即使这样马维良也没有开口,此时,恼羞成怒的汉奸崔丰久,朝他开了枪。眼见马维良惨死,马维安怒火燃烧,他冲出人群,猛地一拳打在崔丰久的脸上,一旁的山本见状,抽出刺刀劈开了他的胸膛,顿时,鲜血四溅!

山本发了疯地狂叫:“你们的不说,心通通地扒开!”
接着,日本侵略者活活烧死了回族青年哈元庆……

被乡亲们簇拥在人群中的马老太太再也待不住了,她从容走出人群,喝住敌人。

山本见了她,假惺惺地说:“老太太,生气的不要。你的儿子是大大的英雄,皇军想和他做朋友。你的明白?”

“我早就明白!”马老太太咬牙切齿地说:“你们这群该死的畜牲,杀人的强盗!我倒要看看你们这些汉奸狗强盗能横行几天!”

马老太太骂的敌人胆战心惊,山本忙朝空中放了一枪,人群中一阵骚动,山本指着崔丰久怒骂:“你的八格呀噜!快快的带马老太太开路!”

“滚开!我自己会走!”马老太太骂得崔丰久不敢上前。她边走边对乡亲们说:“乡亲们放宽心,我知道怎么对付这群狗强盗!我单求你们一件事,叫本斋狠狠打鬼子!”说完,挺身往前走去。

日本鬼子抓走了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走时吩咐崔丰久烧了清真寺和马本斋的家。
鬼子动用种种手段,威逼马母给马本斋写劝降信,企图逼降素有孝子之名的马本斋。

但是,老人气节凛然,宁死不屈:“我儿子是中国人,不知道有投降二字!当八路军是我让他去的。劝降?你们妄想!”

眼见威逼不成,日军开始利诱,给老人送来好菜好饭,白文冠老人意志坚定:“我是中国人,不吃日本饭!”深明大义的马母宁死不屈,在进行七天的绝食斗争后,于9月7日英勇殉国。

马母以身殉国的消息传到回民支队后,全体指战员悲愤万分,马本斋强忍悲痛写道:“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祖国就是我的家,党就是我的母亲,为了他们,我决心献出我的一切! ”

图片
图片

1942年5月,侵华日军在冀中地区发动了惨绝人寰的“五一”大扫荡。为减轻敌人对八路军根据地中心区的压力,马本斋按照冀中军区的命令,率领回民支队攻打了泊头镇和交河县城。回民支队利用交河、献县一带的有利地势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反复同敌人周旋,使用“推磨战术”把敌人死死地拖住,瞅准机会消灭敌人。回民支队对敌人的牵制,成功地掩护了冀中军区主力部队突出重围进入太行山区。

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从此,回民支队作为第三军分区的主力部队,打据点,斗汉奸,广泛开展借粮斗争,担负起了保卫、巩固和发展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艰巨任务。

回民支队在鲁西北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开展“借粮”斗争,战胜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打了许多胜仗,取得了很大胜利。至1943年7月,回民支队在朝城、莘县地区攻克敌人据点30多处,烧毁碉堡40多个。10月,回民支队奉命调到鲁西南的昆吾、尚和一带,马本斋任新组成的冀鲁豫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11月,回民支队参加了冀鲁豫军区组织开展的反“蚕食”斗争的首次战斗,攻打濮阳八公桥战斗,采用“牛刀子钻心”战术,毙伤俘敌2000余人。对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1943年底,马本斋在率部参加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战斗中,颈后长了毒疮。由于战事繁忙,加之缺医少药,未能及时治疗,不久病情加重。

图片

1944年战略反攻阶段终于到来,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奉命率领包括回民支队在内的西进纵队,开赴陕甘宁边区,担负起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任务。此时,接到命令的马本斋却无法随军西进。

出发前,马本斋抱病为部队作了最后一次动员,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同年2月7日,西进途中的回民支队收到了来自冀鲁豫根据地的消息,马本斋司令员因病情恶化,医治无效,于当日逝世。

图片
图片

马本斋母子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献县本斋乡本斋村,2006年4月4日扩建落成,占地面积3552平方米。马本斋母子烈士陵园与马本斋纪念馆隔路相望,园内庄严肃穆,中央设汉白玉纪念碑一座,正面刻有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马本斋同志不死”,背面为朱德同志的题词:“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惧牺牲,浴血作战,奋勇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平原和冀鲁豫边区屡建战功。他是一位民族抗日英雄,是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马本斋,这个响彻中华的名字,将永远被后人铭记。回民支队的传奇故事和抗日精神,也将代代相传,激励后人坚勇前行。

图片
图片

【附录】

荣誉战旗名称:回民支队

授旗时间:1944年2月

授旗时战斗序列:晋察冀军区冀中军区回民支队

授旗领导机关:冀中军区

授旗前后主战斗序列:1937年8月30日,成立了回民抗日义勇队。1938年3月,回民抗日义勇队接受了共产党的领导,改编为八路军河北游击军回民抗日教导队。1938年5月,与回民干部教导队合编为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1939年7月,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正式改编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1942年9月,回民支队正式划归冀鲁豫军区建制,暂归该军区第4军分区指挥。1942年12月,回民支队与冀鲁豫军区第3军分区合并,称第3军分区(保留回民支队番号)。1943年7月,八路军总部命令,冀鲁豫军区第3军分区划归冀南军区改为第7军分区,以回民支队为基础重建冀鲁豫军区第3军分区。1944年8月,冀鲁豫军区西进支队改番号为教导第1旅,归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同年11月,教导第1旅进行整编,将5个小团合并为两个大团,回民支队保持建制不变。1949年8月,河北省军区成立,回民支队改编为河北省军区独立警备2团,仍驻保定,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番号撤销。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时,编入68军开赴朝鲜战场。1955年3月,68军奉命回国,原华北军区部队继续保留在我军编制序列中,按照中央军委统一安排,分别驻防在京畿、东北、胶东半岛等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