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中国最牛最神秘的学派,后来却被日本人学了去,变成了武士道

 青白眼e1vedie6 2023-09-02 发布于江苏
其言必信,其行也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这是《史记》在《游侠列传》中形容的一个比较牛也比较神秘的学派。而且他们这样的武士道德精神,被后来的日本人学了去,变成他们的武士道。
这就是墨家学派,它跟儒家同样是当时的显学,而且还是儒家最大的反对者。冯友兰先生在《哲学简史》指出:孔子对古代文明的态度是加以理性化、合理化,墨子则对古代文明持批判态度;孔子是一位文雅有修养的君子,墨子则是一位充满战斗精神的布道家。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就很神秘,《史记》没有涉及他的生平与身世,只知道他姓墨名翟,主要思想就在《墨子》一书,共有53章。墨家是一个严密的组织,而且还可以单独军事行动。墨家这种组织的首领叫“钜子”(大师),也就是带头大哥,他对下面人有生杀大权。
墨子也是这个组织的第一位“钜子”,在《墨子·公输》里就记载墨子与公输般攻防对演,最后公输般不肯认输,想杀了他。他就对楚王说:我可以死,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300多人也聚集在宋国城下,随时会拿着我设计的武器攻打楚军。

当然,这绝对不是他们自吹自擂,《淮南子》里的《泰族训》就记载: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汤蹈刃,死不旋踵。这真是一帮有理论有信仰的死士,他们与一般的游侠不同。他们从不主动作战,完全是防御,止战止侵略是他们的政治主张。那么他们具体的理论主张是什么呢?
首先,他们对儒家提出批判,“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政焉”:一是儒家不相信天鬼,让“天鬼”不悦;二是儒家主张厚葬,尤其是守丧三年,浪费太多人力财力;三是儒家“盛为声乐以淫愚民”,结果只是少数贵族奢侈享受;四是儒家主张宿命论,造成民众怠惰顺命。毫无疑问,这四条直击儒家要害。现在看来,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失偏颇。
其次,墨家对孔子的仁义中心思想虽没有反对,但是他在基础之上提出兼爱。他反对儒家的推己及人,他认为人就是自己,要无分别心。儒家认为要把朋友看成如同自己,把朋友的父母看成自己的父母,这在墨子看来是荒谬的,因为根本上是做不到的。在墨子看来,我们应当像关心自己那样关心朋友和朋友的父母。
最后,墨子认为实行兼爱是济世利人的唯一道路,那么,怎么才能让人兼爱呢,人为何要兼爱呢?墨家认为:“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这句话通俗地来说,就是我爱人人,人人爱我,如此一来,如果这一主张实现的话,那好像进入大同社会了。但是,这样看来就像是投资,目的性也太强了。所以,墨子为让人们兼爱,他还特别采用了超前的手段,比如宗教和政治的教诲。
在《墨子》书中《天志》篇和《明鬼》篇里,他说这个世上是有神的,神爱世人,神要世人彼此相爱。神平时监督世人的言行,特别是君主的言行。凡是不遵行神意的人,就会受到降灾处罚;凡是遵行神意的人,就会报以好运。也就是说,神奖赏兼爱之人,惩罚有分别心之人。
很容易理解,墨子明鬼神目的是让人相信鬼神的存在,是让人们兼爱非攻。墨家的主张慈悲、博爱、和平,正合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这世界三大宗教的真谛,现在看来墨家也太伟大了。但光靠鬼神的恫吓还不行,为使民众实行兼爱,不仅要有宗教的规范,还要有政治手段。
墨子生在诸侯混战的战国时期,他从内心向往有一个绝对权威的君主来统治大众,结束当时那个混乱的局面。这个国君是顺应民众的意愿而产生的,但“上同而不下比”。也就是民众对国君要事事同意,而不要跟随下面的人。
如此看来,按照墨子的主张,这样建立的国家必然是一个极权主义国家。墨子把“侠”的职业道德发展到政治理论,强调集体纪律和集体的服从。它反映的是当时墨子那个时代政治混乱的局面,使许多人倾向中央集权,认为即便是专制,也比混乱要好。所以,中国历来有分久必合之历史规律。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中华文明5000年,有的君主信奉法家,有的信奉道家,更多的信奉儒家,但却没有一家信奉墨家,这是何故呢?如果我们要以墨家的学派主张治国,那国家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下方留言讨论交流,以上内容出自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简史》,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参阅原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