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生物化学》总复习课件(众智慧医)
2023-09-02 | 阅:  转:  |  分享 
  
生物化学复习 Biochemistry⑴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⑵生物体的物质代谢、能量转换和代谢调节⑶遗传信息的传递及其调控 生物化
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物分子和生命的化学反应的科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在分子水平上解释生命现象的科学。1、蛋白质2
、酶3、核酸4、糖5、脂质与生物膜6、生物能学7、糖的分解代谢8、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9、糖的生物合成10、脂类代谢11、氨基酸代
谢12、核苷酸代谢13、物质代谢调节核酸蛋白质(酶)脂类糖类代谢调节结构功能性质分解合成核酸结构功能性质分解合成蛋白质(酶)结构功
能性质分解合成脂类结构功能性质分解合成脂肪酸β氧化和从头合成的区别 糖类结构功能性质分解?合成?蛋白质的结构氨基酸蛋白质一级结构二
级结构超二级结构结构域三级结构四级结构 稳定蛋白质三维结构的作用力主要是一些所谓弱的相互作用或称非共价键或次级键,包括氢
键、范德华力、疏水作用和盐键(离子键),此外还有共价二硫键、酯键和配位键。酶的功能蛋白质一级结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活性中心按照
化学组分分为专一性蛋白质的性质两性解离及等电点胶体性质沉淀反应变性与复性紫外吸收与呈色反应氨基酸的性质两性解离与等电点在280nm
有最大光吸收波长蛋白质的性质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酶浓度、底物浓度(米氏方程、Km)、pH、温度、激活剂、抑制剂KmV=
Vmax/2时,Km=[S],即Km值是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单位用mol/L或mol/L表示。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物
理常数:Km的大小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酶浓度无关。通过Km 值可以判断酶与底物的亲和力大小:Km愈小,E对S的亲合力愈大,Km愈
大,E对S的亲合力愈小.(K-1>>K2)抑制剂对酶作用的影响抑制作用可逆抑制剂对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影响蛋白质的分解氨基酸脱氨基(脱
羧基)蛋白质氧化脱氨基转氨脱氨基联合脱氨基非氧化脱氨基脱酰胺作用α-氨基酸和α-酮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反应.转氨酶(氨基转移酶)辅酶:
磷酸吡哆醛NH3α-酮酸尿素循环内切酶外切酶溶酶体泛肽系统氨基酸生糖及生酮性质的分类氨基酸生糖及生酮性质的分类联合脱氨基 联
合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与氧化脱氨基作用联合进行,从而使氨基酸脱去氨基并氧化为α-酮酸的过程,称为联合脱氨基作用。可在大多数组织细
胞中进行,是体内主要的脱氨基的方式。 尿素循环2个氨基(游离氨、天冬氨酸)1分子CO21分子尿素4个高能磷酸键需要:α-酮酸的代谢
转变氨基酸的合成生物固氮氨的同化各族氨基酸的合成还原酶(铁蛋白):提供具有高还原势的电子固氮酶(钼铁蛋白):利用还原酶提供的高能电
子还原N2成NH4+N2+8e-+16ATP+16H2O+8H+?2NH3+H2+16ADP+16PiGlu + NH4+ + A
TP ? Gln + ADP + Pi + H+α-酮戊二酸+Gln+NADPH+ (还原态铁氧还蛋白)+H+?2Glu+NADP
+2、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酶?α-酮戊二酸 + NH4+ +NADPH + ATP ? Glu + NADP+ +ADP+Pi
1、氨甲酰磷酸合成酶 NH4+ + HCO3-+2ATP+H2O ? 氨甲酰磷酸+ 2ADP + Pi+2H+3、谷氨酸脱氢酶α
-酮戊二酸 + NH4++NADPH ? Glu + NADP + H2O各族氨基酸的合成脂类结构、功能、性质生物膜的功能脂类分解
三酰甘油脂肪酸甘油3-磷酸甘油磷酸二羟丙酮糖酵解TCACO2+H2O糖异生葡萄糖、多糖β-氧化?乙酰CoAα-氧化ω-氧化酮体:乙
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的活化: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 β-氧化作用的历程?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奇数碳链脂肪酸的氧化
:丙酰CoA转变成琥珀酸脱氢水化脱氢硫解脂肪酸的转运:肉碱1分子乙酰CoA1分子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1分子NADH+H+1分子
FADH2 每轮循环产物脂类合成糖脂、磷脂的合成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缩合还原脱水还原脂肪酸链延伸脂酰基水解乙酰基和
丙二酸单酰基进位脂肪酸链的形成过程丙二酸单酰CoA的生成:乙酰CoA羧化酶(限速酶)乙酰CoA的转运——柠檬酸穿梭脂肪酸合酶系统(
FAS):六种酶+脂酰基载体蛋白(ACP)脂肪酸β氧化和从头合成的区别糖类结构糖类分解磷酸戊糖途径丙酮酸脱氢酶系糖酵解C6H12O
6+2ADP+2Pi+2NAD+?2CH3COCOOH+2ATP+2NADH+2H++2H2O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呼吸链及氧化磷
酸化线粒体穿梭系统甘油-3-磷酸穿梭系统(肌细胞)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肝细胞)NADHFADH2糖类合成原初反应:包括光的吸
收、传递和光化学反应,将光能转变为电能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电能转变为ATP和NADPH这两种活跃的化学能CO2同化:活跃的化学能
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光合作用糖异生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卡尔文循环6CO2+12NADPH+12
H++18ATP+12H2O?C6H12O6+12NADP++18ADP+18Pi糖异生核酸结构?化学组成核酸核苷酸(碱基-戊糖-
磷酸)磷酸核苷(碱基-戊糖)核糖或脱氧核糖(戊糖)嘌呤或嘧啶(碱基)糖苷键磷酸酯键核酸化学组成核酸功能?核酸性质两性解离沉降紫外吸
收:260nm、减色(增色)效应变性? :Tm复性杂交DNA的均一性G-C含量介质离子强度核酸分解核酸核苷酸(碱基-戊糖-磷酸)磷
酸核苷(碱基-戊糖)核糖或脱氧核糖(戊糖)嘌呤或嘧啶(碱基)核苷酶(核苷磷酸化酶,核苷水解酶)核苷酸酶核酸酶4NH3+2CO2腺嘌
呤次黄嘌呤黄嘌呤鸟嘌呤尿酸尿囊素尿囊酸尿素黄嘌呤氧化酶黄嘌呤氧化酶嘌呤的降解嘧啶的降解胞嘧啶NH3尿嘧啶二氢尿嘧啶 H2OCO2
+ NH3β-丙氨酸胸腺嘧啶β-脲基异丁酸β-氨基异丁酸H2O丙二酸单酰CoA乙酰CoATCA肝尿素甲基丙二酸单酰CoA琥珀酰C
oATCA糖异生核酸合成嘌呤核苷酸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补救合成途径(HGPRT)从头合成途径补救合成途径核苷酸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
成途径天冬氨酸甘氨酸甲酸基谷氨酰胺(酰胺N)甲酸基5-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次黄嘌呤核苷酸(IMP)?AMP、GMP特点:嘌
呤的各个原子是在PRPP的C-1位置上逐渐加上去的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特点:先合成游离嘧啶环,再由PRPP提供磷酸核糖生成嘧啶
核苷酸糖与脂质糖与蛋白质蛋白质与脂质核苷酸与氨基酸、糖类、脂质一、细胞水平的调节 酶的区域化分布
别构调节 化学修饰 含量的调节二、激素水平的调节三、整体水平的调节代谢调节
的机制乙酰CoA在生物体内的来源与去路来源:⑴尿嘧啶(胞嘧啶)?β-丙氨酸?乙酰CoA⑵氨基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
的分解代谢⑶脂肪酸β-氧化⑷糖代谢,丙酮酸氧化脱羧⑸柠檬酸的裂解:柠檬酸?乙酰CoA+草酰乙酸⑹酮体?乙酰乙酰CoA?乙酰CoA去向:⑴进入三羧酸循环及进一步的电子传递系统,最终完全氧化为CO2及H2O⑵作为类固醇的前体,生成胆固醇⑶进入脂肪酸代谢的逆方向,即作为脂肪酸合成前体⑷转化为乙酰乙酸,D-β-羟丁酸和丙酮(酮体)⑸乙醛酸循环?糖异生?糖⑹亮氨酸的合成预祝大家获得好成绩!
献花(0)
+1
(本文系行到水穷尽...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