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透过古代政区舆图看等级差异
2023-09-02 | 阅:  转:  |  分享 
  
透过古代政区舆图看等级差异在现代人看来,“政区图”是政府处理日常事务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因此虽然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不讲求准确性,但其图面内容
应当是“写实”的,即对所描绘的地理要素的形态、数量等进行如实的表达,但真的如此吗?中国古代的政区舆图主要绘制的是政区内的人文景观,
其中最为重要的又是各级衙署所在的治所城池。如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清代中期绘制的《浙江舆图》,图中重点表现的就是各级治所城池,即省城、府
城、州城、厅城、县城,以及这一时期依然以各种方式被使用的从明代留存下来的一些卫所城池。图中的城池以形象画法绘制,绘有城墙、城门、城
楼等,且描绘得非常细致,比如将城墙施以灰色,并用墨线勾出砖缝,以表现城墙甃砖的形象;城楼则细致地绘出了房屋开间及屋脊上的螭吻。但如
果仔细地对图面内容进行观察就会发现,图中对于各级治所城池的描绘,似乎意图通过多个侧面着重表达一种伴随城池行政等级而来的等级差异:省
城,即杭州府城,图上将该城城墙轮廓绘制为南北略长的矩形,是整幅地图所有城池中所占图幅面积最大的,城门10座。府城,共10座,皆被绘
成南北略长的矩形,图面面积大小基本相同,但都小于省城;所有府城都统一绘制有4座城门。县(属州、属厅)城,共63座,皆被绘为东西略长
的椭圆形,面积小于府城,但所有县城所占图幅大小基本一致;每座县城都绘有4座城门。卫、所、司、镇城,共12座,这些城池都不是行政治所
城池,但在军事上有一定重要性,统一用闭合菱形符号表示。此外,省城和府城城门皆绘制有两层城楼,而县级城池则都没有绘制城楼。这种绘制方
法并不为《浙江舆图》所独有,如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江西全省图说》,是一套绘制于明代晚期的省级地图集,图上城池的绘法与《浙江舆图》颇多
类似。以图集中的《赣州府图》为例,图上用形象绘法绘制有赣州府城1座,县城11座。赣州府城绘4门,此外还在北城墙上绘有1座城台;县城
皆绘4门,形状大部分为椭圆形,有些则为方形或者不规则形状,所占图面大小相仿,面积不足府城的一半。此外,府城的城楼为两层,县级城池的
城楼则被绘为一层。显然,在这幅地图中同样彰显了城池之间伴随行政等级而来的差异。又如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初绘制的图集《云南舆图》。以
其中《云南府图》为例,图中云南府城占地面积最大,由于该图残缺,因此城门数量不详,城门上的城楼为三层;各个县级城池面积大致相当,形状
各异,不过大多数为椭圆形,城门大都为4座,也有少量为5座,城门上的城楼基本为两层;县级以下城池数量不多,基本被绘制为大小近似的圆形
,城门数量多少不一,但城楼皆为一层。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康熙《江西省府县分图》、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咸丰《盛京全省山川道里四至总图》等
图中的城池也采用了类似的绘法,可见这种绘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上述这些政区图集中表现的井然有序、等级森严的城池序列,似乎也符合我们对
中国古代这种“等级社会”的印象,甚至也符合以往有些学者认为的中国古代城池修筑中的一项规定,即城池的规模要与其行政级别对应。但这些政
区舆图中绘制的城池是否是对现实的真实反映呢?下面依然以《浙江舆图》为例进行分析:《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记载了省城杭州府城城墙的实际
情况:“杭州府城,周三十五里有奇,西南属钱塘县治,东北属仁和县治,门十。”与地图相比,两者在城门数量方面是一致的。《嘉庆重修大清一
统志》对各府城城墙的记载如下:嘉兴府城,周九里有奇,门四,濠南引鸳鸯湖水,西引漕渠会于北门外,广二十丈。湖州府城,周十三里一百三十
八步,门六,濠周其外。宁波府城,周十八里,门六,水门二,北面滨江,三面为濠。台州府城,周十八里有奇,门五。金华府城,周九里一百步,
门七,南临大溪,三面环濠。温州府城,周十八里,门七,南临河,北负江,东、西为濠。由这些记载来看,这些府城城垣的周长差异极大,而且只
有嘉兴府城有4座城门,其他府城城门的数量都超过4座。由此来看,文献所记载各个府城的城门数量和周长,与地图所绘相去甚远。将上文所提到
的其他舆图与文献所载实际情况进行比照,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或是城墙的周长、或是城门的数量,地图所绘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更有甚者,我
们甚至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同一地图集中的不同分幅图,根据各图所绘政区等级的不同,图中城池的上述那些可以“等级化”的内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与我们的印象不同,中国古代的“政区图”中的内容,不一定是“写实”的,而会掺杂一些观念成分,当然现代地图也是如此。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