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部国产历史正剧鉴赏与配乐|163

 九州好人 2023-09-02 发布于辽宁

1.大秦帝国

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改编自孙皓晖同名小说,小说本身情绪丰满,颇有史诗的气局,虽然演义和戏剧的色彩浓厚,但在史实考据上也颇显功夫,有着被改编成影视剧的内在潜质,系列电视剧继承了小说的精华,又外延了视角,使得电视剧能够以更宏观的格局示人。电视剧《大秦帝国》在国产剧作中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有着不能忽视的民族情结,家国情怀,将中华民族先民的骁勇与热血挥洒的荡气回肠,“秦人”从积贫积弱的小国通过奋发改革走上大国崛起之路,彰显着中国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系列第一部“裂变”主要讲述中华大地家国之裂变,侯国纷起,各据一方,觊觎最后问鼎之一刻,秦人便在这诸国之中悄悄崛起,他们食草以果腹,耒耜作兵刃,老幼皆战士,奋战沙场。系列第二部“纵横”则以各国各举齐民治邦之策略,纳敛人才,大兴纵横之术,从裂变的斗勇变作纵横的“斗智”,从军事而成为政治,这是一段“纸牌屋”一样的故事。及至第三部崛起,秦人经过以上锤炼,在最后一搏中,称雄中华大地。一段秦人奋发的血泪史刚刚结束,奠定了中国千百年来赖以为继的军事以及政治基础,而历史的大局才刚刚掀开。在这些战国峰峦波涛的拉锯之中碰撞结果的文化艺术,更是世世代代的滋养着华夏子民。为《大秦帝国》配乐的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作为一个满身抖擞着无数传统民族音符的作曲家,其音乐人格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人格互为写照,交响融汇,他将丝竹之写意,斧钺之坚毅的民族人格通过跌宕起伏的音乐编排再现。所谓赳赳老秦,正是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中华民族。

在《大秦帝国》中,商鞅一生为法而最终殉道,在这个励精图治的故事当中,同时也渲染着一番各家各派的政治宗旨的斗法,其中以商鞅为代表的法家与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了长久的思想斗争与博弈,具有一定的学术性思考价值,法家坦诚揭露人性之恶,并直面其恶,而后以法审查之、裁定之,而儒家则宣教人性之善,并以启迪人性之善而做到人人为善为从,从而达到理世治民。且不论是非,这种春秋博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一种政治和学术平衡,而这种平衡即是通过思想普及以达成,而这一时代各家各派的斗法也都不同程度地渗透进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制度当中,儒家的宣教虽然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但法家则更实际的填补了法律的空白。法家使得以道德作为参考的政治审判最终偏向于法律的裁定,同时法家的出现也使得以贵族利益作为政治审判的参考转向了法制面前人人平等的“人权”参考。因为法家的实用,和它在特定时期里对秦国的富强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以至于后来秦统一各国,法家之法治便被保留了下来,不同于其它学派的没落,从秦开始以至于如今,法家和儒家成为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最有力的两种势力。

2.汉武大帝

赳赳老秦,纵横捭阖,戎马沙场最终一统六国,但却年华短暂,令人扼腕。继秦之后又一个大统一的王朝制度-汉建立,胡玫执导的电视剧《汉武大帝》,主要讲述了以汉武帝为中心开拓朝局,改革民生,进而俯瞰四海的勃勃斗志,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又一个伟大的时代,汉武帝以其雄才大略,行削藩,平匈奴,进而凿通西域,沟通世界,电视剧《汉武大帝》向我们再现了这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不同于其他电视剧以刻画政治纷纭为要义,汉武大帝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元的,健康的政治以及文化生态。很可能是因为受到汉武帝励志图新的影响,剧组在制作该剧配乐时则过于开拓进取,使得一些并不那么和谐音乐出现在了电视剧中,如大傩驱邪仪式上的音乐,迷幻的电子乐,华丽的吉他与传统器乐的结合显得突兀而另类,可能剧组是想用这样的音乐表现出一种神秘迷幻的感觉,又想表现出一种荒诞感,但画面的庄重与音乐的戏谑使得类似于这样的情节往往有失重心,凭心而论,这样的电视配乐是失败的,但有着借鉴的意义。但音乐家左宏元创作的,由韩磊演唱的片头片尾曲却是上乘作品,《等待》成为了国产电视剧歌曲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

3.三国演义

东汉之后分三国,又是一个群雄逐鹿的年代,继续着杀伐以及政治纵横的传统,在中国帝王的传统政治意识中,人民与统治阶级永远是二元对立的存在,人民是用来管的,而不是用来养的,黄巾起义以及历史上诸多重大的农民起义,究其原因皆因这种二元对峙的根本所导致,而在纷乱割据的时代,人民一方面扮演着政客们的对手,一方面又成为了政客们枪筒里的子弹,即可用之,亦可弃之,以正统自居的刘备政权首先要做的便是取信于民。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魏政权则是如何用好人民这颗子弹。蜀是曹魏等政权对刘备政权的蔑称,以否定其正统地位。不论是作为小说还是电视剧,三国演义始终有着不可估量的现代媒体文化可以不断挖掘和深化的潜质,出品于1994年,由王扶林执导的三国演义,共计投资1.7亿人民币,重大的投资让三国的正面战场,人物,道具,都做到了极致的考究,但因时代限制,电视剧的三国演义仍旧有着主题上的缺憾。但在电视剧的配乐上仍旧颇具匠心,谷建芬老师主动请缨为三国演义创作了诸多脍炙人口的插曲以及主题曲,这些主题有《卧龙吟》这样的饱含赤子忧国的深情,有《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样的富有历史哲思的豁达,也有《貂蝉已随清风去》的至情至性的吟诵,叹年华易逝的世事无常,有《这一拜》这样的肝胆相照,共赴国难的男儿胸襟,更有《历史的天空》这样的看罢千帆逐尽后的哀婉。音乐主题对全剧情节与其精神的把握可谓入木三分。身为一位女性音乐家,谷建芬老师以极其细腻的乐思谱写出了一个个历史的主题。

4.贞观之治

遗憾的是,我们在诸多朝代上的正剧作品仍旧空白,只有清宫剧泛滥开来,不只是因为国内的影视创作者们缺乏创意,而是根本没有文化。因而唐之前的诸如魏晋南北朝等历史时期鲜有合格的影视作品,这也确乎取决于我们在这些领域缺乏相当的研究所导致,因而其延伸作品便没有了可供再创作的根据,即就是说我们的历史研究者和影视创作者之间没有中介,学术研究与编剧群体之间没有交集,像刘和平这样的编剧还是少之又少的。而唐朝作为历史上的重大时期,仍旧有大量的影视作品问世,其中电视剧《贞观之治》则属翘楚之作,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了秦王李世民受命李渊战洛阳,取中原,李渊三郎互结仇怨,埋下隐患,及至拿下窦建德,王世充等后平定中原,而后李世明封天策上将,权势扩大,纳敛贤良,习治学治世之道,与太子建成,三弟李元吉矛盾增加,三子夺权开始,暗流涌动,在宣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弑兄弟,退父王,取得最终胜利,这段演绎既有着人情,也有历史,充满思辨。本剧有历史学家把关史料,著名作家阿城负责剧本与文学,全剧是以“治学”的专业态度创作着电视剧,富有舞台剧表演风格的演绎,颇有戏剧的味道,人物形貌立体鲜明,充满着历史精神,场景搭建做到了近乎于原貌再现的程度,将一个考究,朴素,古意盎然的大唐盛世呈现给了观众,本剧由王黎光作曲,战时有鼓角争鸣,朝辩时琴瑟交织,音乐融情于景,将中国古典音乐与现代管线交响乐融为一体,为这部历史正剧增添了历史的庄严。但剧中的战争场面以及特效制作则过于失败。

5.大明王朝1566

及至明朝嘉靖年间,国库亏空,戍边军费紧张,海上倭寇骚乱,连年无雪,天灾人祸并致,一条关于改稻为桑的亡羊补牢之策顺势展开,进而演绎了一场关于严党与清流之间的政治博弈,也理出了嘉靖与海瑞之间的两极对话。原作刘和平先生以精准凝练的笔锋,老辣的史观视角将中国千年来的政治规则和历史精神融于一炉,颇显神采。同时名导张黎镜头下的《大明王朝》则如实照搬了原作。张黎的镜头富有诗意与文学性,与刘和平的文本相得益彰。熟谙莎士比亚戏剧的刘和平将文学性与戏剧性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大明王朝除了以铮铮的文墨勾勒了一幅政治图景之外,与此同时也浸溶着千百年来中国文人士大夫与凡夫俗子的精神写实,我们看到了胡宗宪等人的公忠体国,混合着文人与政客的双重追求,也看到了高翰文与芸娘间的琴瑟和鸣,也有沈一石的嵇康之愤,太子妃与海母的高贵典雅,齐大柱代表的小民赤诚,勤劳勇敢。个个性格丰满,情感丰富立体,演员们的出色表演亦令人叹为观止。而该剧所寄托的信仰才是作品的重要所在。海瑞无疑是刘和平笔下的一个“理想”,不畏强权,不站党派,胸怀天下,知难而进,深谙官场腐败,仍旧能够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践行家国赤子的忠诚,这才是任何时代都必需的高贵。如果说《大秦帝国》是一部反儒学的影视剧的话,那么《大明王朝》则以其所处的儒学环境本身告诉了我们商鞅为什么要反对儒家,儒学从孔子到其时的阳明心学已经完全成为了特权阶级所掌握的学术,几千年修修改改查漏补缺的儒学进程正好是儒学无法全善思想保证核心的反映,从而又演绎为政治需要。海瑞审判杨金水等腐败官吏时以《大明律》为主要手段,但在这样一个以儒学精要为政治行动指南的王朝里,法却只单单成为了海瑞的招牌,仿佛是在汪洋的儒学精要的海洋里投了一把法的楔子,却找不到一点支点,正如编剧刘和平所言:中国的传统政治一直在寻找一个最大公约数,不停的“商”,商到它值的巅峰,无以为继,便就崩坏,而这个商,大约等于今天我们所言的“维稳”的一系列方法论。为本剧创作配乐的仍旧是赵季平先生,如果大秦帝国中的音乐是气焰的话,那么大明晚朝的音乐则是气韵,有着宫廷礼乐的严肃,这些音符精确的诠释着文人们的政治与文化心态。

6.大清盐商

清乾隆年间,军费吃紧,两淮盐业成为了财政的最大倚重所在,乾隆命阿克占前去主持两淮盐业,集资军费,一名政客随即被抛在了商圈之内,一个个官商勾结,贪污腐败的官场暗箱被凿开。同大明王朝的故事线索一致,但格局略狭隘,不同于大明王朝中的海瑞,海瑞是一个理想,而阿克占则是一个现实,他精擅在官场的淤泥中斡旋,借力打力,圆滑而又精炼果敢,海瑞忠于天下,而阿克占只是忠于帝王,海瑞的使命从下而上,阿克占则是从上而下,这正是官场最典型的两种形象,但却不可能产生对话。而我们需要知道的现实是,即使是阿克占这样的能臣忠臣似乎都成为了一个官场理想,而海瑞在这个年代只能被看作“奇葩”。在这些朝代的官员身上,混合着复杂的生命线索-----人生理想,政治抱负,文学修养混杂为一体,不断的转换着身份角色,庙堂之上是人臣,江湖之远是雅士,这一精髓传承至今。程朱理学,阳明心学等学术品质上升到政治层面则就成了权术技能,心智博弈,如大明王朝中的赵贞吉,大清盐商中的卢德恭。他们的修为道德服务于人情与朝局,却难能济慈人民,因为他们被捆绑在了朝局与政治文化的纲领之中,为政局服务才是最大的价值以及政治正确。只有海瑞撕开了这帮文人雅士身上的这块最后的遮羞布。

7.康熙王朝

电视剧康熙王朝改编自二月河的著作《康熙大帝》,在中国电视剧史上有着卓越的知名度,其不同于上述历史正剧,除了严肃之外,它更加通俗,这也不同于同是二月河小说作品改编的电视剧《雍正王朝》,这些历史正剧大多为男人群像式的出演,而《康熙王朝》独有着女性的视角,其通俗与《大宅门》等近似,除了有帝王将相,群臣等的谋略计较之外,更对后宫的,家长式的帝王后院进行了细致的描摹,从而开启了清宫剧的滥觞。将一个家天下的帝王制度的事实呈现了出来,不同于大明王朝中的嘉靖,属于“神仙系统”,不受羁绊,而康熙皇帝则更加现实,系厉害关系于天下之外,亦系群臣与宫内,关照旗人的情绪,汉人的态度,这是一个更人性的皇帝,有太多事情可以让他疲惫不堪,他从小接受着文与武的同步训练,深受传统政治与文化的熏陶,有着诸多的羁绊与考验,他无法有一个像“海瑞”一样的臣子去撼动朝野,他必须亲自去扮演这个角色,并最后牢牢地把握住话语权,并将帝王的权限实验到了历史的最高峰。从某种程度而言,该剧是一个更加感性的作品,但它着实地实现了现代人对王朝历史的向往。除这些之外,该剧的主题音乐与剧中配乐同样是精良作品,如蒙古长调《千年一叹》,与剧情,人物内心的起承转合相铺相成,这源于蒙古长调的曲调特色,是将一个完整的乐段从低音区陡然提高到高音区,再降低到低音区,形成落差与无常,其韵律中繁复的波折音用于细致刻画人物心理,这样的音乐应用在剧中,描画出了广阔无垠的历史风云,使全剧的境界有了质的提升,在全剧的诸多情节中,都通过不同配器以变奏演绎了这段蒙古长调,包括蒙古弦琴,二胡,琵琶,笛子,古筝,甚至西洋乐器中的长号,钢琴等,互为交织,对渲染故事情绪,表现情节主题,丰富画面的视听观感,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这些音乐中的王朝像是一个身世飘零的孤儿,其音乐的语言是抽象的,但更写实了中华民族千年来的悲怆与沉重,与此同时,韩磊演唱的《向天再借五百年》成为了中国影视剧历史上最令人难忘的旋律。但遗憾的是这部电视剧的原声并未发行。

8.走进共和

走进共和出品于2003年,张黎执导,该剧以其明确深刻的主题,先进的史观,成为了国产剧作中难以逾越的高峰,该剧在创作上有着明显的学术性质,故事落在了一个特殊的历史转型时期,大清日趋没落,王朝制度摇摇欲坠,工业革命后新的生产方式与资产阶级的崛起,孕育着新的政权诉求,王权贵族被迫与这些外来的文明、新兴的阶级甚至民间意志开始对话,该剧集中讲述了从光绪皇帝到民国初年约30年的历史,从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直到张勋复辟,这是一段交织着统治阶级自救与国民自救的复杂历史,面对的课题不再只是民族的统一,土地的兼并,而是外来文明与战争的考验,外辱与内患并踵,文人士大夫们惯用的政治手段在这一切新的东西面前不再能够运筹帷幄,无有用武之地,传统的核心价值面对着历史巨浪中前所未有的尴尬,农业文明在工业文明前一败涂地,力不从心,古老的制度不再能够兼容并包,囊括四海,在一切新的机器,制度,文化面前,中国突然变得渺小,只能负隅顽抗。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站在朝野之外发表着新的政论,革命的薪火悄悄点燃,一个关于共和的愿景正在一个叫孙中山的人的心里绘制着……千年来前所未有之变局掀开了帷幕,需要我们去面对一个新的丛林规则。该剧的原创配乐由徐沛东操刀,原创音乐侧重于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现,音乐中也有锐意进取的元素,如《战事紧迫》的音乐主题,是急促的鼓乐与号角的齐鸣,音乐主题《后宫轶事》则是一段西洋弦乐与古筝的交织,庄严之中略富有调侃之趣,徐沛东的作曲大多文艺性较强。同时该剧中也有着一些非原创的现成音乐,这赖于导演张黎的私心,他将电影《尤利西斯的凝视》中的尤利西斯的音乐主题用在了剧中,而尤利西斯的导演安哲罗普洛斯正是张黎最热爱的电影大师,这些西方音乐在剧中正与西方文明的渗透相契合,突出表现出了李鸿章的忧思与苍凉。在李鸿章赴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一节,是全剧里最令人动容的篇幅,涉及到了东洋音乐,用以描摹日本百态,这些音乐则过于符号化。

9.亮剑

历经晚清到民国的沧桑巨变,中国,似乎疲惫不堪,但历史的车轮和考验还远没有停止,这头被唤作东亚病夫的睡狮,浑身的毛发挨个抖擞了起来,万万中华儿女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蚀之下,开始了捍卫祖国,捍卫民族尊严的伟大战争。(亮剑序曲,也叫前奏曲,没有原声,在李海鹰《鹰交响》专辑里,叫前奏曲。还有一首交响诗,将电视剧中的主要音乐整合成为了交响诗,很不错,但是录音很差劲,还有一段配乐与韩国电影《实尾岛》的配乐极为相似,是否涉嫌抄袭,无法考证)

亮剑改编自都梁的原著小说,相比于历史学者等,都梁的身份更加民间。因而,在原著作品中并没有主旋律的过分渲染以及官方态度的表达,它在情绪上显得可靠真实,主角李云龙虽然有着政治身份,但更显得小人物化,这是国产历史剧人物近年来的特征渐变,也就是更加接地气,从底层往上看,剧作通俗化,符合普通观众的审美需求。作为一部抗日剧,该剧通过对楚云飞的刻画进而给予了国民党军队一个正面描写,对国产抗日剧的主流价值观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格局上其所表现的民族特征盖过了政党特征。是国产剧的一大进步,但仍有妥协,即小说亮剑的后半部分,作品的真正精华并未拍摄,因为原著的后半部分则涉及到了文革,而文革时期的书中重要角色都在不同程度的进行了自我反思,反思主义和信仰,尤其作为没文化的泥腿子李云龙,这种反思也就显得更加民间,越是民间的反思实际上对执政党而言则越是危险。但在今天,那些曾经经历过扫盲教育的家长辈们已经不会有这样的反思了。亮剑的配乐由中国著名作曲家李海鹰担任(弯弯的月亮,过河等,是其作品),是国产配乐作品中流传度最高的作品之一。(北京室内合唱团-《中国军魂》,其实这首歌的演唱部分的旋律与《喀秋莎》有相似之处,因为李海鹰在作曲的时候,都梁提供给了他一些歌舞团音像,李海鹰可能从中取材。)

10.人间正道是沧桑

本剧仍旧由张黎执导,如果说大明王朝与走进共和是以先进的史观取胜的话,那么该剧则是是以新锐的视角取胜,它有效的避免了去描写国共的正面矛盾,敏感度降低,从而提升了观赏性,这无疑也是在当下的政策环境中的保守与妥协,电视剧《潜伏》《北平无战事》等也是在这样的价值观引导之下创作的作品,不论是投机还是折衷,都对国产电视剧的创作有着指向意义,但严格的来说,责任感是严肃剧创作的重要品质,共产党是人民的选择,这是毫无疑问的,而这些剧都有着这样的担当。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将杨氏三兄妹的生命线索和人生追求与家国命运捆绑在了一起,通过小人物的成长与选择,透视了历史的选择,历史的主角不再只是王侯将相与文人士大夫,平民阶层的现实意义被放大和正视,也成为了历史的弄潮儿,描写权贵阶层的篇幅减弱,对平凡人的着墨变多,不论是该剧中的杨氏三兄妹,还是《北平无战事》中的方孟敖,亦或是电视剧《潜伏》中的余则成,《红色》中的徐天,他们本不属于战争,无力抵御历史的洪涛,他们或被迫或无奈的生活在了一个“被历史选择”的世界中,富有人情味,不那么主旋律,但仍旧有一颗赤子之心。本剧的配乐是一大亮点,是一部完成度较高配乐作品,没有了跌宕起伏的主旋律色彩,更多了一些哀婉而且明亮的曲调,欢快诙谐,严肃正派的音乐恰当的设计在了不同的剧情之中,同时,该剧中也改编应用了如电影《天使爱美丽》以及《教父》中的旋律,这些影视音乐在张黎新近执导的电视剧《少帅》中被继续使用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